情境创设,提高效果

2024-07-22 00:00:00金学红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4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体验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期间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解读。下面以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的教学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其写作结构、背景,进一步体会其体现的精神与情感。

一、设计理念

本次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导入—新课学习—巩固检测”。首先,讲解木兰的故事,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片段或音乐作品。接着,教师对影视片段或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详细讲解木兰的故事和精神,让学生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有关木兰的事迹,从而引入本节课教学。其次,介绍《木兰诗》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结构,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木兰诗》的创作背景,从而了解木兰精神的可贵之处。通过视频和歌曲的对比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学习,进而掌握《木兰诗》的相关知识。再次,通过《木兰诗》延伸到《乐府诗集》,引导学生深层次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并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丰富文学素养。同时,对《木兰诗》的结构句式、写作手法进行细致分析,了解我国古代诗词的创作模式,进一步促进后续对其他诗词的学习。最后,让学生分组探讨木兰的形象和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木兰的故事有一定了解,对诗词也有一定的认知,因此能够快速领悟课文的重难点,并进行细致化学习。然而,学生接触长篇诗歌的机会不多,因此在学习时容易出现疲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合理掌握教学速度,对句式结构进行细致化分析,进一步推动教学。同时,要对《木兰诗》进行延伸教学,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文。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概括故事情节,理解文章大意,并描述人物形象,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在朗读中体会民歌情味,加强对古代长篇诗歌的了解,并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诗词知识。

3.准确认知文章中的陌生字词,并会读、会写,能读准文章节奏。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把握字词重音和语气。

2.了解北朝乐府民歌,体会文中木兰的心情与精神。

五、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为学生播放关于木兰的影视片段或音乐作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本次学习的文章内容。

2.了解《木兰诗》的写作背景,分析其写作形式,明确文章中心和情感。

3.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与学生共同探索木兰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了解北朝乐府民歌的形式,区别其与普通诗词的不同之处,进一步明确叙事诗的特征。同时,确定文章内容,找到学习中心。)

(二)新课学习

1.播放《木兰诗》与普通诗词的对比视频,在学习文章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叙事诗和一般诗词的不同之处,并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2.对《木兰诗》进行分段教学。

学生任务:

(1)通过分析叙事诗和普通诗的不同之处,找到《木兰诗》独有的特征。

(2)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木兰的故事,并掌握字词的读音与含义。

教师任务:

(1)对文章进行层次划分,明确每个层次的含义,并对学生进行细致化讲解。

(2)与学生共同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并对重难点字词进行讲解,明确学生的薄弱点。

3.教师总结处理学生的问题,并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字词和段落含义。

(设计意图:深入分析《木兰诗》中的人物形象、文体结构,体会木兰身上体现的精神。同时,通过分段学习更好地掌握文章结构,从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4.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部分段落,并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想法,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加强对木兰形象的认识,提高学习深度,进而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5.教师通读全文,有感情地教导学生。

学生任务:

(1)体会教师的阅读节奏,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阅读,体会《木兰诗》的语言风格。

(2)标注文章字音,并划分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明确文章情感,加深对文章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6.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学习环境。

教师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演绎,再分组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利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木兰诗》的结构层次,体会乐府民歌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置和引导学习的方式明确文章结构,从诗中了解北朝人民当时的生活情况和无奈之举。)

(三)细节分析

1.翻译讲解课文,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你从文章中体会到了木兰的什么精神?如果你是木兰,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木兰精神,并让学生学习这种精神。对文章进行细致翻译,利用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长篇诗的学习。)

2.互助研讨、合作学习。

师:老师能感受到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对木兰的崇拜之情,现在请大家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研讨,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课件呈现:语气词、通假字的词汇总结分析。

通过总结分析可知,文章采用了骈句的形式,使情感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得到递进,既完整叙述了整个故事,又合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使文章的情感递进更加浓烈。

(设计意图:通过语气词、通假字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理解文章内容、结构,让学生认识到情绪是如何在文中递进的,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进一步了解骈句与其他句式的不同之处。)

(四)巩固检测

1.整体文章阅读练习。

明确文章朗读节奏,细致化阅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文章阅读练习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诗词学习,增强情感交流。)

2.体会人物精神。

通过情境创设体会木兰在做不同事情时的心态,并通过角色交流的方式带入木兰,进一步体会人物精神。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利用角色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精神,并结合不同的视角深层次认识人物。)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并了解《乐府诗集》中的其他诗词,并将不同的诗词与本篇文章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木兰诗》的独特之处。大量搜集关于木兰的故事,详细分析木兰所处朝代和她的事迹,进一步感受木兰的人格魅力。

2.朗读汇报: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明确自己小组与其他小组之间的优劣之处,然后对不足进行完善,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更好地把握朗读节奏,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邀请几名学生在讲台上谈谈自己对木兰的理解以及对本篇文章的感受,并和其他同学探讨交流。同时,教师可以对木兰的故事进行补充,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木兰、分析木兰。

(设计意图: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木兰的认识和对北朝乐府民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今后在对类似文章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对《木兰诗》写作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探索,并学习了其文体结构特征和语言风格,体会了长篇诗和普通诗词之间的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感受木兰的精神和形象,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自我成长BuQ8QHEIaQdN7uvmiT1aSZjScY8Es18QUtne/Xwf0SY=与自我完善。此外,本次课堂教学比较顺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创设教学情境,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与探究。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也需要善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课堂的现代化进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

1.写出对木兰形象的见解。

2.对木兰的故事进行扩写。

(八)板书设计

木兰诗

北朝乐府民歌 长篇诗

结构、文本、句式 骈句

与普通诗词对比 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木兰诗》进行分析探索,从相关影视片段和音乐作品分析到新课学习,再到总结归纳,整节课的学习效果较好,且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然而在学习中仍然有所不足。

首先从教学目标可知,整节课的重点在《木兰诗》字词、结构、节奏的理解上,以此了解本篇文章的文体结构以及人物形象,进而完成教学目标。通过相关学习可以发现,学生的翻译理解能力较弱,无法较好地理解诗句意思,难以明确文章表达的情感。另外,教学内容过多,且情境创设过于频繁,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无法有效地、充分地吸收知识,对部分诗句仍然把握不准确。教学中,教师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参与课堂,主动进行学习交流。然而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抱着玩乐的心态,导致后续进度跟不上,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在交流探索阶段,部分学生过于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这需要教师后期对其进行鼓励教育,让学生勇敢迈出第一步。

此外,教学期间,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现代化教学,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同时,在此基础上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析文章的风格特色。以后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沟通,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小组学习更加顺利。

(作者单位:东营市利津县凤凰实验中学)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