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毕加索、达利、米罗的家乡

2024-07-22 00:00:00顾剑
世界博览 2024年13期

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市。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由前腓尼基人所建立。如今马拉加市是接近毕加索的理想去处之一,人们可以在此地参观马拉加毕加索博物馆(Museo Picasso Málaga)。

20世纪欧洲艺术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各种思潮流派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西班牙在这一时期最耀眼的艺术天才巴勃罗·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胡安·米罗并不孤独,他们在青年时期形成风格的时代更多地吸收了以巴黎为中心的前卫艺术思想。这三位艺术天才比一般前卫艺术家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并不受某一种主义的局限,而是游走于各种风格之间博采众长,终成大家。

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

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艺术,一般人看不懂,在普通人虽看不懂却“不明觉厉”的现代艺术家里,排名第一的绝对是毕加索。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东南部港口城市马拉加,小时候搬去了巴塞罗那。毕加索的父亲是画家,同时在艺术学院里教授绘画,所以毕加索从7岁起就受到严格的学院派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很多朋友开玩笑说“后现代艺术大师的涂鸦我也能画”,毕加索的中后期作品虽然“不像”,但他“画得像”的功底其实非常扎实。1897年青年毕加索在西班牙最好的皇家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毕业。他的艺术生涯大多在法国巴黎度过。

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内部。
巴勃罗· 毕加索(1881—1973)。
毕加索所画的《宫娥》现收藏于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毕加索博物馆,我实地探访过其中三座。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是一座17世纪的法式豪宅,这里也并非毕加索当年的故居,收藏的比较著名的毕加索作品是《朵拉·玛尔像》。毕加索的艺术生命很长,风格也变换过很多次,从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到超现实主义,几乎涉猎过20世纪所有的“主义”。而且毕加索非常高产,油画、雕塑艺术、素描等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涉猎,甚至还写诗、写剧本。毕加索同时也是个很精明的生意人,1973年他以92岁高龄在法国南部逝世的时候,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堆在家里,仅油画就超过1000幅,这些作品不是卖不出去,他的作品早就受到全球追捧,他只是故意囤积,不想把大批画作放到市场上压低价格而已。毕加索生前没有立遗嘱,离世后亲人如果想要继承这笔财富,光是交遗产税就是天文数字。所以,今天全世界最重要的毕加索博物馆在巴黎,藏品的主要部分,超过5000件艺术品是毕加索的亲属“捐献”给法国政府冲抵遗产税的!

相比巴黎的毕加索博物馆,我更喜欢规模稍小的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早在毕加索生前的1963年就已经开放,地点也是毕加索亲自选定的,在巴塞罗那老城中心的一座传统古宅里,陈列品虽然没有巴黎那么多,但是胜在“看得懂”,绝大多数作品是他20至25岁所谓“蓝色时期”和“粉红时期”的作品。当时毕加索画得还很具象,“蓝色时期”的作品画面色调以蓝绿为主,人物形体变形拉伸。“蓝色时期”的毕加索很忧郁,后来在巴黎认识了模特费尔南特·奥利维,画风转入“粉红时期”欢快多了。25岁之后的毕加索开始探索立体主义。这个博物馆里收藏的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很少。1957年8月到12月之间,76岁的毕加索一连画了58幅《宫娥》,模仿委拉斯贵支的名作《宫娥》,基本还保留了委拉斯贵支的构图,但人物形象面目全非,只有巴塞罗那毕加索美术馆的这一幅还算是比较像的。

在毕加索的家乡马拉加也有一座毕加索博物馆,主要收藏他的亲戚捐献出的毕加索作品,在2003年才建成。还有一座毕加索博物馆在法国南部昂蒂布市(笔者未去)。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旅居巴黎的毕加索画出生平最有名的一幅画《格尔尼卡》。这幅画在欧美多地巡展引起轰动,因为毕加索在政治中是左派,后来加入了法国共产党,至死都是法共党员,所以留下遗嘱,只有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权倒台,这幅画才能回到西班牙。

直到1981年,《格尔尼卡》一直保存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政府专门在普拉多国家博物馆以北,马德里的阿托查火车站附近兴建了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集中收藏和展示现代艺术,现在《格尔尼卡》在这个博物馆中。所以要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马德里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也是很好的去处。

西班牙卡达克斯(Cadaqués)位于克雷乌斯角半岛上,这里是达利的故乡。
达利1921年作品《卡达克斯海滩》,该作品目前为私人收藏。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
《原子加拉》是达利于1952年创作的一幅画,它通过一系列连续排列的球体拼凑而成,描绘了自己的妻子加拉如同缪斯女神。

在卡达克斯海边追忆达利

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集中和系统地展示了很多西班牙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主要作品,比如说达利。达利是笔者非常喜欢的画家,倒不是因为他“画得像”,而是因为他“画得漂亮”。和艺术生涯大部分在法国度过的毕加索不同,达利是更纯粹的西班牙艺术家。他1904年出生于巴塞罗那以北的一座小城菲格拉斯,父亲是律师和无神论者。达利自称祖先是摩尔人,所以自己一生喜欢金光闪闪和繁复华丽的东西。

达利的作品一般被归于超现实主义风格,但他其实也和毕加索一样尝试过不同画风。他的画想象力奇绝,充满隐喻,而且达利本人一生行为怪异。20世纪40年代,功成名就的他在伦敦居然有一次穿着深海潜水服去讲演,差点被密闭的潜水服闷死,别人问他为什么,达利回答说,“我深深地潜入人类意识的最底层”。达利有个哥哥比他大2岁半,在达利出生9个月之前得病死了,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和哥哥相同,都叫萨尔瓦多。此事后来成为达利一生的阴影,因为他全家都觉得死去的哥哥附体在他身上!

西班牙菲格拉斯小镇的达利剧院博物馆内部。
达利剧院博物馆里的龙虾电话。
达利剧院博物馆的“梅·韦斯特房间” 和著名的“ 红唇沙发”。
位于卡达克斯的达利海边故居是达利唯一的固定居所,也是他与加拉共同生活的地方。图为故居内部和外部照片。

达利1922年也去了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和毕加索是不同届的校友,不过他后来未毕业就离校了。在马德里,达利接触并尝试过很多画风,例如达达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等。1926年达利去巴黎游学,见到当时已经成名的毕加索,还是另一位大师米罗从中引荐的,这三个人成了好友。

1927年达利开始转向超现实主义,两年以后认识了比自己大10岁的加拉,当时加拉是俄国移民,也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保尔·艾吕雅的妻子,但加拉和达利相爱同居。父亲既反对达利和加拉的亲事,也看不惯他的画风,当年就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禁止达利夫妇踏进自己在卡达克斯(Cadaqués) 海边小村的住宅一步。此时达利逐渐成名,干脆在海边父亲住宅旁边买下一栋别墅和加拉同居,并逐年买下周围的地产,不断设计和扩建成一所海边大宅子,兼做画室,以此和父亲别苗头。

1931年达利画出他的代表作《记忆的永恒》,现在收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达利的画作多描绘梦境,他本人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很感兴趣,1938年在伦敦拜访了已入暮年的弗洛伊德本人,对这位心理分析大师顶礼膜拜。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超现实主义者圈儿的这些人基本都是左派,但达利从来不公开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居住在法国,法国在二战初期被纳粹占领,达利又移居美国。1948年达利结束美国的侨居生活,衣锦还乡回到西班牙卡达克斯海边居住,因为当时是佛朗哥统治时期,他的行为被同行认为是支持佛朗哥法西斯政权,毕加索从此和达利断绝了往来。

达利本人设计的卡达克斯海边故居和达利剧院博物馆绝对精彩,让人脑洞大开。达利除了绘画以外,还涉猎雕塑、首饰制作、景观设计、建筑等很多领域,以他的天才想象力,他亲自设计的这两处建筑让人拍案叫绝。这两个地方虽然偏远,但距离巴塞罗那很近,我从巴塞罗那租车开到这两个地方也就是半个多小时的路程。

卡达克斯村背山临海,这里因为达利为首的艺术家们常来疗养而闻名,也是巴塞罗那人度假的胜地。达利在别墅里设计了一座大花园,用巨蛋等经常在他画作中出现的意象来装饰。如今,这个建筑群已被改造为达利海边故居博物馆,博物馆内的摆设维持着当年的样子,展示了达利生活化的一面,无论是他的客厅、卧室、画室,还是后花园的各种设计,都体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超群的艺术才华。

达利少年时代第一次作品参展是在家乡菲格拉斯的剧院,成名返回西班牙之后的达利干脆把这座剧院买下来进行改造,名字就叫作达利剧院博物馆(又名“记忆博物馆”),实际上是存放达利画作的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在1974年向公众开放,1968年达利还在附近的山上为妻子加拉买了一座城堡(普波尔堡),达利承诺除非得到妻子的书面允许,否则绝不擅自来城堡访问妻子,而加拉经常在城堡一住就是几个星期。

两座米罗美术馆

另一位重要的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生于1893年。父亲是钟表匠和金匠,米罗一开始学习商业做了职员,但在一次精神崩溃之后拿起了画笔。米罗是巴塞罗那人,和毕加索、达利一样是在20世纪初的巴黎接触了各种先锋艺术流派,之后才转向超现实主义。从18岁起米罗就出现精神抑郁的问题,成年以后也还经常性陷入抑郁无法自拔,绘画是他舒缓情绪的手段,从一开始学习马蒂斯的野兽派,到后来尝试立体主义,直到1922年以后才彻底采纳超现实主义。他的画色彩鲜艳,用简单的形状和线条画抽象的物体,看上去充满童趣,天真稚拙。据说很多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不需要教,很容易就特别喜欢米罗的作品。

西班牙帕尔马市的米罗美术馆的内部,这里曾是米罗的工作室。
胡安·米罗(1893—1983)。
西班牙帕尔马市的米罗美术馆。

1983年90岁的米罗在西班牙马略卡岛上的帕尔马市因心脏病去世,在他逝世之前,两座米罗美术馆就已经建成开放了:一座在他长期居住的马略卡岛上,是他原来的画室改成,名叫米罗美术馆;另一座在巴塞罗那海边的山顶,距离西班牙内战时期留下的炮台不远,也叫巴塞罗那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我很喜欢博物馆里那些大身子小脑袋,四肢短短的雕塑,但是对米罗的抽象画迷惑不解。后来看多了就开始释然:后现代主义艺术不问“像不像,懂不懂”,只问你直觉喜欢与否。看米罗的画不妨就像孩子一样,跟着感觉走就好。

西班牙是一块盛产艺术家的沃土。西班牙艺术家里经常出现一些超脱于时代的人物,即便在他们的时代之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都仍然很难有人模仿。你很难解释其中的原因:也许是西班牙反差对比强烈的历史和传统,也许是热情外向的民风,也许是一贯盛行的宗教信仰,也许是贫瘠的土地反而刺激了超脱现实的想象力,也许以上兼而有之。无论是什么原因,你无法否认这是一片魔幻的土地,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永远会不期而遇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责编:南名俊岳)

《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最广为人知的两幅画《亚威农少女》和《格尔尼卡》,不在这四座毕加索博物馆中的任何一座。1907年26岁的毕加索完成了《亚威农少女》,这是他典型的“非洲风”时期的作品,宣告他开始探索立体主义画法。当时就连他的好友和对手马蒂斯(法国著名画家)看了都直摇头,以为毕加索在开玩笑,亲友们一致给出差评,所以直到1916年毕加索才把这幅画公之于众。现在这幅名作收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达利剧院博物馆

菲格拉斯的达利剧院博物馆把怪诞的想象力发挥到无与伦比,光是那五颜六色,墙顶装饰巨蛋的外观就令人瞠目结舌。在里面,你能看到达利著名的装饰艺术“龙虾电话”等。“梅·韦斯特房间(Mae West Room)”是最热门的展厅,“梅·韦斯特红唇沙发”摆在中央,亚麻色的头发形状幔帐垂落在沙发前方。当走上狭窄的台阶,透过凹镜,奇迹发生了,居然看到了一张浓妆艳抹女人的脸,没错,那是好莱坞女星梅·韦斯特的面容。

1982年加拉去世,同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达利为普波尔侯爵。1989年达利去世,埋在剧院博物馆的地下墓室,今天还能在那里看到他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