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玉皇庙二十八宿造像:彩塑之冠

2024-07-22 00:00:00郑岳凌
世界博览 2024年13期

府城玉皇庙

府城玉皇庙坐落于晋城市泽州县府城村,距离晋城市约13公里,是晋城一带保存最完好、规制最完整的玉皇庙,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玉皇庙矗立于一座土台之上,周围已无太多村落的痕迹,多了修缮不错的公路与公园,住房林立,在离玉皇庙不远的地方有另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浮雕石柱闻名的清代府城关帝庙。

走进如今新筑的山门,便可见古代的头道山门:山门上的孔雀蓝色琉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组烧制于明代的琉璃,有仙人力士,亦有飞龙走兽,更有浩渺的水波纹,两侧飞扬的鸱吻与高耸的脊刹,更显得这座山门的气势恢宏与精致壮美。两旁的碑亭内有玉皇庙历代碑刻,其中宋熙宁年间、元至正年间以及明万历年间的碑刻尤为有名。

中院,彩塑盛宴的开端

走进玉皇庙的二道山门,便是中院,其中所供神明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正殿为成汤殿,所供奉者为商代开国君主成汤。成汤殿始建于宋代,曾于金贞佑年间毁于兵燹,在元代进行重建,现存建筑为元代风格。殿内现存的3幢楼阁样式的神龛,为金代小木作遗存。传统建筑中,建筑的主要结构被称为大木作,比如柱梁,建筑的装饰被称为小木作,比如神龛和窗户。

成汤殿内两侧供奉皇伯、五龙氏、水官等神祇。神祇两侧有小木作神轿, 其中一座为真武大帝神轿,为古时祈雨出巡所用。

西侧配殿为三王殿,西庑上三间为高禖祠,为求子所设。早在《汉书》的《戾太子传》便有“禖,求子之神也”的注解,该信仰在晋城并不鲜见。

东侧配殿为东岳殿,所供奉者为东岳大帝,有说法为《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东岳殿内的彩塑都是明代彩塑。东庑上三间为禁药王殿,正中所供为牢狱之神禁王,右侧所供为药王孙思邈,左侧所供为扁鹊,其余为侍从的塑像。东庑下两间为五道殿,殿内仅有一尊五道将军造像。东南偏殿为六瘟殿,殿内立像为劝善大师、六瘟道士及四方引瘟使者,神台之上有文武侍从以及鬼差。西南偏殿为地藏殿,殿内是地藏王菩萨、闵公、道明和尚与十殿阎罗的造像。

后院,叹为观止的彩塑杰作

通过成汤殿旁的掖门,便进入后院,亦是玉皇庙最为精华之处。院落正中为玉帝殿,三垣殿与四圣殿分列二旁。院东庑由北向南依次为风伯殿、十三曜殿、天厩殿、蚕神殿、太尉殿。其中关帝殿前天厩殿内有小门,入内即为关帝殿。不过天厩殿日常均不开门,二访玉皇庙时,正值春节期间,恰逢庙会,有幸进入,天厩殿内有3匹与真马大小相仿的彩塑马。

西庑由北及南依次为雨师殿、十二元辰殿及赫赫有名的二十八宿殿。颇为遗憾的是,第三进院落日常仅开放二十八宿殿与玉帝殿。十二元辰殿与十三曜殿日常均不开放——这些殿内的彩塑丝毫不逊色于二十八宿殿,两回探访,只能通过窗棂前破损的窗户纸一窥艺术杰作的风采。纵然多数殿宇有“铁将军”把门,能看到二十八宿彩塑,便是作为一名游客最大的慰藉。二十八宿彩塑是元代的作品,据传为著名雕塑家刘元所作。元代彩塑一方面继承了宋代彩塑的俊秀写实的风格,一方面又吸收了辽金彩塑大气洒脱的气韵。

二十八宿乃是古人为观测天体运行而划分的28个星区,道教视其为神祇,将其分为东、西、南、北4个方向,每个方向各7位星君。至唐时,袁天罡将它们与28种动物联系起来,将“日、月、金、木、水、火、土”7个字关联在某个星宿名下,于是每一宿就有了3字组成的名字。二十八宿的地位在宋代被抬高,成为玉皇大帝的侍从神,因此二十八宿殿得以和玉帝殿在同一院落中。

将人物和动物形象结合的二十八宿造像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如今为了保护彩塑,二十八宿殿内光照不佳,颇为晦HUSPlK5FE+W/fc6sAyJ2RQ==暗,却丝毫不影响神祇的神采。掀开门帘,走入殿内,28位神祇翩然而至,以青龙七宿第一宿角木蛟为中心,其余造像一左一右依次排列,疏密有致,连贯来看结合得天衣无缝,正如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所言“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一般。二十八宿造像中共有19尊男性造像与9尊女性造像,或风度翩翩,或怒目圆睁,或气定神闲,或无拘无束。

19尊男神中,6尊为武将,大多披发,剩下的13尊均束发,头饰各有不同。

9尊女神中,2尊披散头发,其余都束高髻、戴花冠。

二十八宿造像中的每一尊都值得我们细品良久,不论是欲言又止的氐土貉,怒目圆睁的尾火虎,笑逐颜开的女土蝠,丰神绰约的轸水蚓,还是雍容华贵的鬼金羊。无论是造像的表情、服饰,还是相伴造像的动物,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回味无穷。这一堂造像无愧于彩塑之冠之名。

院落正中的玉帝殿内现存大小造像51尊。神坛下左右两侧有辅、弼二星君与宰辅承尉像,还有仙官、侍吏、太乙、金童等造像相伴。立于殿外,恍若处在天上宫阙,顿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之感。

如今的府城玉皇庙,依旧充满生气,每年的庙会,香火兴盛,供品满堂,前来拜祭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作为游客走进玉皇庙,面对这满堂栩栩如生的杰作,不禁庆幸我们是幸运的,在历经数百年的风霜之后,依旧可以细品古人的匠心独运。唯愿若干年后,我们的后辈在面对这一堂瑰宝时,亦能发出同样的赞叹。

(责编:李玉箫)

府城玉皇庙

府城玉皇庙的始建时间可追溯到隋代,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重建。现存建筑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32米,坐北朝南,左右对称,由南向北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总体建筑体现宋元风尚,玉皇庙内几乎囊括了道教文化中的所有神祇,最为人熟知的二十八宿彩塑位于后院西侧的二十八宿殿。

成汤殿

成汤殿内正中这座神龛高5米有余,整体与木结构楼阁相差无二。第一层有着精致的雕花棂窗,其中有从金代留存至今的成汤造像,两位侍女分立两侧。第二层设有的精美的勾栏,供奉有“皇帝万岁”的牌位。

危月燕

危月燕总高1.64米,像宽1.02米,为中年男性形象,头戴东坡巾,身着道袍,腰系玉带,脚蹬云头履,右腿盘曲,左腿下垂,右手托月,月中有一只欲翩然而去的飞燕。从细节上看,依稀可见袖口的沥粉堆金,可以想见初塑之时的精美绝伦。

玉帝殿

玉帝殿内正中所供玉皇大帝,像高2.62米,头戴九旒冕,手持笏板,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背后屏风金碧辉煌。两侧侍女像高1.42米至1.82米不等,神态各异,发型有单髻与双髻两种,裹以花巾。

毕月乌

毕月乌总高1.75米,像宽0.75米,白须银发,头戴束发小冠,身着道袍,腰系玉带,左手举乌于当空,昂首望乌,右手竖起大拇指,尽显自在之意。

亢金龙

亢金龙总高1.92米,像宽1.32米,为青年女性,是9尊女神像中唯一采用嗔怒表情的。她怒发冲冠,双眸怒目下视,炯炯有神,昂首张口,嗔怒之状溢于言表。整体向右侧过身,左手挥向右手,衣袂璎珞皆随着身子向右侧过,双耳的耳环似乎随着摆动的身躯要与周身璎珞相撞。她虽是静态的泥塑,但与之对视,恍惚间,这尊神明的怒视不禁让游客有些不寒而栗。

虚日鼠

虚日鼠总高1.62米,像宽0.74米,为中年女性,眉如弯月,眼似星辰,仪静体闲,柔情绰态,两缕秀发垂于肩前。身着绣花罗裙,衣裾轻轻飘起,翩然之状仿佛轻云蔽月。她一只手藏于袖内,托起一只老鼠,正应虚日鼠其名,而另一只手似要轻抚这只小鼠。

胃土雉

胃土雉总高1.55米,像宽0.8米,是其中唯一头戴风帽(旧时中老年男子冬季挡风御寒的软帽)的塑像,体现了古代平民的生活。他长须飘然,随意盘起一条腿,带起了襦袍的下摆,手抚卧在腿上的雉鸟,仿佛就是坐在村头的老翁,看着来往众生,口部微张,若呼若望,令人想起每年回乡拜年时,熟识的长辈们坐在村口热情洋溢地用熟悉的乡音打着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