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莱多追寻格列柯的足迹

2024-07-22 00:00:00顾剑
世界博览 2024年13期

西班牙托莱多古城。

西方艺术史上的“西班牙画派”享有盛名,从风格和时代上划分,西班牙画派属于17世纪风靡全欧洲的巴洛克绘画风格在西班牙的一个支派,最著名的几位大师的创作高峰都在17世纪上半叶,比如最伟大的西班牙画家迭戈·委拉斯贵支生于1599年,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生于1598年,胡塞佩·德·里贝拉生于1591年,以描绘甜美的圣母像闻名的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穆里罗比他们年纪稍小,生于1618年。但还有一位画风十分另类的埃尔·格列柯,他生于1541年,很难将他归于某一种特定的风格里去。

为了追寻格列柯的艺术脚步,我来到了西班牙的托莱多古城。托莱多距马德里约70公里,是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几种文明荟萃之地,因此被誉为“三文化”名城。穆德哈尔式建筑风格、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建筑都在这里得到发展。托莱多古城被塔霍河三面包围,由三座古桥进入城区。托莱多老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所有景点都在步行范围之内。1986年托莱多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格列柯在托莱多,这个坐落在山头的古雅小城,一直住到去世。城中心最著名的建筑当数托莱多大教堂,是当时西班牙天主教教会的最大教堂之一。尽管这座教堂从13世纪才开始建造,但它却有着年代久远的起源:这座教堂在一座穆斯林清真寺的原址上建造。教堂的圣器室,现为绘画珍品陈列处。陈列着格列柯、戈雅等人的油画。

从大教堂向西南走大约1公里,迷宫似的山顶老城边缘处有一座格列柯故居博物馆。其实它是仿造的格列柯故居,真正的格列柯故居已经不存在了。博物馆于1911年揭幕,位于托莱多的犹太区,由两座楼组成:一座楼带有16世纪的庭院,另一座楼是在20世纪扩建的,两楼之间是一个花园。在博物馆内部陈列着格列柯的许多作品,尤其是他晚年居住在托莱多时的画作,比如一套耶稣基督和十二使徒的人像画。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格列柯作品《托莱多风景》。
格列柯(1541—1614)的《自画像》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难以被理解的格列柯

格列柯生于克里特岛,真名叫多米尼克斯·希奥托普罗斯(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不光你我记不住这么长的名字,西班牙人也记不住。所以就以埃尔·格列柯(El Greco,翻译过来就是“希腊人”的意思)这个绰号称呼他。当时,格列柯的家乡克里特岛隶属于意大利的海上霸主威尼斯共和国,是威尼斯共和国及其盟友与奥斯曼土耳其人打仗的前哨。格列柯在家乡克里特岛建立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但在格列柯生活的那个时代,全世界的艺术中心是正处于文艺复兴晚期的意大利,虽然当时文艺复兴的三位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已死,但威尼斯画派正如日中天。

1567年26岁的格列柯离开希腊,前往威尼斯跟80多岁的艺术大师提香学习、工作了3年,他总共在威尼斯和罗马待了10年,既学威尼斯画派也学更晚期也更时髦的样式主义画派。有趣的是,当时的格列柯年轻气盛自视很高,又确实有自己的想法和画法,据说他曾想要说服教皇庇护五世把罗马西斯廷教堂祭坛墙上的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覆盖掉,让自己重新来画。米开朗基罗在罗马是什么地位?他当时刚刚去世不久(1564年),在罗马人心目中已经封神了,而年轻小子格列柯居然说“他是个好人,雕塑了得,但是不会画画”,这番言论如同说刘国梁是一个“不懂球的胖子”,所以格列柯立刻就在罗马树敌了。

1577年格列柯离开意大利前往西班牙,当时西班牙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儿子腓力二世正在马德里郊外兴建王家行宫兼修道院——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2014年,我从西班牙马德里机场开车去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参观,该修道院坐落在群山之中,是一大片方方正正的灰色石头建筑,非常单调,正迎合了其修建者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那种虔诚简朴到极致的审美观。该修道院的王家图书馆是全欧洲最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式图书馆之一,地宫里则有从查理五世、腓力二世以后直到现代的所有西班牙国王的棺材。

托莱多大教堂是一座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风貌的教堂,它采用了当时在西班牙教堂中很少用的法国哥特风格建筑形式。
托莱多古城的格列柯故居博物馆内部馆藏。
托莱多大教堂内的绘画珍品陈列处,里面有拉斐尔、格列柯、提香等大师的多幅作品。
托莱多古城的格列柯故居博物馆外貌。

腓力二世在建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时,需要艺术家进行内部装饰,但威尼斯画派的大师提香已死,其他威尼斯派的画家又不愿意来西班牙。但是格列柯的画风太特殊,当时能欣赏他的人不多,尤其是腓力二世本人不喜欢他的风格,所以格列柯在马德里找不到工作,他很快就去了西班牙的旧都和宗教中心托莱多,在那里的教堂画了很多大幅宗教画,确立了自己在西班牙画坛的地位。

超越时代300年

格列柯的画风,他同时代的人很难欣赏,但现在看来,倒很像印象派的梵高和莫奈,比如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托莱多风景》,这幅画上的天空有点像现代画家的表现手法。

格列柯画的人像带有中世纪拜占庭圣像画的特点,人物拉长变形,又有点像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事实上毕加索正是受格列柯《揭开启示录的第五封印》那幅画的启发而创作的,把这两幅画放在一起对比看会很有意思。格列柯的色彩运用受意大利威尼斯画派影响很大,尤其是红色的鲜艳可比提香,强烈的光暗对比可比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

托莱多城圣多美教堂内格列柯的《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格列柯的画作《揭开启示录的第五封印》。
托莱多古城的圣多美教堂。

有的人会把格列柯划归于晚期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样式主义。这也没错,因为样式主义在中文文献里有时也译成矫饰主义画风,也是把人体拉长到违反自然认知的程度。但是格列柯画作的神秘色彩太强,这种风格用来反应西班牙的宗教神秘主义和虔诚最为合适,更多的评论家认为他实际上不属于任何画派。他的宗教画,即便不署名,你也绝对不会认错。我在2008年以前没有听说过格列柯,在西班牙乍一看他的画,那种大胆变形,强烈的情绪表达,让我以为是现代画家,后来才知道格列柯居然是16世纪的人。

格列柯1614年病逝于托莱多,享年73岁。他的风格不但很难被同时代的人理解,甚至后来300年里都被评为“荒谬、不自然、扭曲造作”,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艺术界才开始重新发现和评价格列柯,认为他的抽象画法领先于自己的时代有300年之多。在19和20世纪的名家当中,立体主义的先驱保罗·塞尚,“蓝色时期”、象征主义、立体主义时期的毕加索,抽象表现主义美国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都声称受到过格列柯的启发。

今天在托莱多,除了格列柯故居博物馆和托莱多大教堂之外,另一个能看到他画作的地方是托莱多城里的圣多美教堂(Iglesia de Santo Tome),这里有14世纪穆德哈尔风格的高塔。格列柯生前为这座修道院画过很多画,比如《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在格列柯的希腊故乡克里特岛上,最大城市伊拉克利翁以西的福德勒村也有一座格列柯纪念博物馆,据说是因为格列柯出生在这里,但格列柯具体的出生地已不可考。

(责编:南名俊岳)

样式主义

卡拉瓦乔作品《老千》

16世纪20年代以来,一批倾慕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典雅风格而又务求新奇的艺术家,以追求风格自居,遂被后人视为样式主义流派。西方美术史学界认为它是盛期文艺复兴美术和巴洛克美术之间的自成一格的流派,一般而言,样式主义的作品都注重人体描绘,但姿态怪异,表现夸张;画题多隐晦不明;用色也光怪陆离,不循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