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见到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韩顺芳前,就听说她是一个对工作极度认真的人。6月14日一早,我们如约来到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位于重庆南路的办公地点,开始了采访工作,很快,就感受到了她的认真。尽管提前做了功课,但听了韩顺芳对区人大工作如数家珍般的讲述,我们仍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韩顺芳对区人大监督工作看得重、抓得紧,正如她所说,“做监督工作就是要‘顶真’,就是要有实效、有作为”。
人大月刊:黄浦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所在区,上海重要国家机关所在区,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光荣的使命任务。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在新的征程上,黄浦人大对自身有什么新的定位和展望?
韩顺芳:黄浦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所在区,是共青团的发源地、国歌唱响地、解放上海第一面红旗的升起地,全区共有红色场馆和革命遗址140余处,数量位列全市各区首位。黄浦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初探索地所在。1927年3月22日,第二次上海市民代表会议在黄浦的大境路97弄开明里召开(原九亩地新舞台),决议成立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1930年5月,为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而召开的前期会议——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在黄浦的黄河路42弄4号召开(原派克路卡尔登戏院背后)。的确,红色是黄浦最鲜明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赋予黄浦“心脏、窗口、名片”定位,对黄浦提出“走在前列、不辱门楣”的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对黄浦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定位、新论断、新要求、新任务,始终保持“走在前列、不辱门楣”的价值追求和奋斗姿态,为上海和黄浦改革发展大局作出黄浦人大应有贡献。
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做到“四个新”: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上有新高度,保证中央和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在全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黄浦实践上有新作为,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在黄浦形成生动实践尽人大之力、倾人大之能、献人大之智。在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实践上有新提升,进一步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在全面提升人大工作实效上有新气象,推动人大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再做新贡献。
人大月刊:您对监督工作有很多想法,也非常重视,请谈一谈您的考虑。
韩顺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因此,我们准确把握人大监督定位,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不断提升监督刚性和实效性。
一是找准监督议题。我们始终聚焦区委中心工作、改革发展关键之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面向全体人大代表征询常委会年度监督议题,精心安排40个左右监督项目,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比如,黄浦是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和重要服务区,我们就把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消费提质扩容、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央科创区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等纳入常委会监督议题,助推重点任务落实。又比如,旧改和养老一直是黄浦市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我们就每年把这两项工作作为重点议题,持续开展跟踪监督。
二是提好意见建议。常委会会议前,我们常委会领导、各委员会以及人大代表,会一起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调研,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常委会会议上,我们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一起,高质量审议相关报告,精准提出审议意见,并对相关报告开展监督评价,帮助职能部门切实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
三是强化过程监督。我们始终聚焦全局性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阶段目标、关键节点,统筹做好全过程、实时化监督。比如,创设“我要监督”数字应用场景,组织代表对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全天候、实时化的监督,推动区政府高质高效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四是强化结果运用。我们坚持既督过程,又督结果,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强化对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调研,确保审议意见得到有效落实、整改到位。对于整改不到位的问题,我们采用久久为功的方法,切实推动落实。比如,去年,针对审计查出“老大难”问题,我们开展了跟踪监督,推动11家单位54部车辆的历史遗留账实不符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14项,有效增强人大监督刚性。
人大月刊:黄浦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打造了许多活动品牌,能否介绍一下黄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经验做法?
韩顺芳:针对黄浦区域面积小、经济密度高、人口密度大的特点,我们坚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不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在“家站点”建设方面,统一“四个”建设标准、“七项”工作职责、“五项”工作流程,已经建成“1+10+20+79”“家站点”布局体系,包括1个全市首创的区级代表之家、10个突出综合性的街道代表之家、20个凸显专业性的代表联络站、79个体现广泛性的代表联系点。我们还建立代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制度、制订代表活动计划,推动代表更广泛、更深度地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立法意见征询方面,我们在全市率先设立区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完善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和专家智库“五位一体”的立法参与机制,持续推动立法联系触角的延伸。社情民意收集处置方面,我们健全了社情民意线上线下收集渠道,建立主任会议双月听取社情民意制度,创新社情民意进网格工作机制,创设“人大代表民情通”平台,全面推进社情民意“回音壁”工作,全过程公示社情民意的提出、承办、督办、办理结果等情况,切实提升社情民意处置速度和质效。
这一过程中,我们打造了一些活动品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我们搭建“财经议事厅”这一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平台,加强对区域经济运行情况和营商环境工作的常态化监督,助推黄浦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我们还打造了“儿议立法”活动品牌,听取小朋友们的立法意见建议,培养小朋友的法治意识,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人大月刊:您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做实”“创新”“延伸”三个要求,能否展开谈谈?
韩顺芳:“做实”是做实主责主业,增强监督实效。我们着力从做实调研、审议、落实三方面优化监督方式方法,包括开展好监督调研、执法检查、专项视察,建立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工作机制,构建“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闭环机制等,推动问题解决。
“创新”是创新制度机制,发挥代表作用。例如,进一步推动代表“家站点”等平台提档。建立代表建议“九道工序”,把好培训、选题、调研“三道关口”,抓好代表参与督办、委室对口督办、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三个环节”,落实办理前沟通、办理中磋商、办理后反馈“三次见面”制度,让建议提质。深化社情民意进网格工作,创设社情民意“回音壁”,让机制提效。
“延伸”是延伸工作覆盖,提升履职质效。我们探索人大监督力量向街道“延伸”,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延伸到街道办事处,探索赋能社区代表大会及其专委会建设,对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开展监督。我们把任后监督由政府部门主官向法检两官“延伸”,今年首次对区人民法院相关法官、区人民检察院相关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并制定相关实施办法。我们还把立法参与向网络平台和青年群体“延伸”,在网络平台增设立法信息采集点,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立法的积极性,扩大立法参与覆盖面。
人大月刊:您对《上海人大月刊》有什么寄语?
韩顺芳:希望《上海人大月刊》越办越好,多传递上级声音,多宣传基层探索,上下联通,左右互鉴,成为基层人大工作者的案头必备,成为基层代表履职的首选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