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度教学视域下,借助教育戏剧进行民间故事阅读教学,构建深度教学视域下的“五化——游戏化、角色化、具身化、社会化、剧场化”创新型课堂,有助于发展学生深层次阅读思维,使其深度理解民间故事主题内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能锻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浅层的知识学习,迈向深层的社会化学习。
【关键词】深度教学;教育戏剧;民间故事;阅读教学
在深度教学视域下的创新型课堂中,引导学生与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有意义的对话和互动,实现自我意义建构的过程,使学生在迁移和运用中提升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五化”创新型课堂的实施
“五化”创新型课堂的“五化”即游戏化、角色化、具身化、社会化、剧场化。创新型课堂的实施是借助教育戏剧进行民间故事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想象的虚拟戏剧情境中走进学习与探究的中心,创造一种积极的、愉悦的和有教育意义的氛围,深入探索书籍的主题内涵。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任务驱动下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民间故事中劳动人民智慧的思想、淳朴的情感。
1.课例设计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中的课文,是蒙古族流传已久的一个民间故事,讲述了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拯救乡亲,不惜牺牲自己变成大石头的事迹,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五年级学生曾学过“简要地复述故事”,并且对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判断也有所掌握。能够通过语言、动作、环境等细节描写初步体会人物形象。本课对创造性复述的要求更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空白点。同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单元,提取主要信息和缩写故事的方法仍有待教师点拨指导。
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一是能借助教育戏剧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了解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感悟海力布敢于牺牲自我、乐善好施的英雄形象;二是能以海力布或乡亲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赶快搬家的部分;三是能小组合作创作剧本,共同演绎故事。
2.教学过程分析
(1)“游戏化”开启,激发阅读兴趣。游戏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是儿童工作的方式。在上课开始时,设置与课堂、文本相关的游戏,可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通过一则规则游戏“猎人猎人反应快”和一则想象游戏“我们一起去打猎”,调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进入海力布的故事中。
(2)“角色化”体验,加深阅读理解。给予学生一个参与故事的角色,这是一种体验式的教与学,建立在想象力上,学生将成为学习与探究的中心,在角色中获得不同的社会体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角色演绎中学生自觉且积极地完成任务,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个参与故事的角色—海力布,师生共同创设情境,建立、体验、感悟海力布的形象。教师一开始通过戏剧性讲故事,带领学生走近猎人海力布。学生入戏成为海力布,体会海力布热心帮助别人的人物形象: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将猎物送给邻居的情景,进行“无实物表演”,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入戏,从而让学生理解海力布热心助人的性格特点。整节课的学习,学生就是待在海力布这个角色中,在角色中经历海力布的故事,加深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具身化”表达,丰富阅读探索。学生不仅用大脑来学习,还要用身体来学习,全面打开学习通道。除了语言文字表达以外,还加入了绘画、表演等艺术性创造性的表达环节,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
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情景,借助“无实物表演”合作救下白蛇,教师入戏成为小白蛇,反复叮嘱海力布宝石的“禁忌”—听得懂动物说的话,但是不能告诉别人,不然就会变成石头。学生待在海力布的角色里,反复复述,牢记宝石的“禁忌”,通过这强化练习,为学生的复述做好铺垫。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补白“海力布向龙王要宝石的情景”,通过同桌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探索故事。学生站在海力布的立场,了解课文关键情节“救白蛇,得宝石”,把握“禁忌”,为下一故事情节海力布的“两难”抉择埋下伏笔。
学生跟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地去探索:一是海力布得到宝石后,想象表演打猎的具体情况;二是海力布听到小鸟说灾难即将来临,学生入戏表演海力布努力劝说乡亲们搬家;三是学生通过教育戏剧习式“内心独白”的方式呈现海力布的“两难”抉择—告诉乡亲真相,自己就会变成石头,如果不说出真相,乡亲们就会被洪水冲走;四是通过教育戏剧习式“良心巷”,让学生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感受海力布内心的纠结,感悟海力布敢于牺牲自我的英雄形象。在这一系列“具身化”的表达中,开拓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丰富了学生对故事探索的方式。
(4)“社会化”学习,拓展阅读思维。学生在团队中与他人互动,共同学习。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故事的情节,而是能联系当下的社会与生活进行探索,从文本解读到生命解读。在故事的境遇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核心思考,合作解决问题。
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学生经历了海力布内心的纠结,最终坚定地把“得宝石,知灾难”的过程原原本本告诉乡亲,决定牺牲自己。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在团队中与他人共同学习:一是四人小组合作,接力讲故事,利用教育戏剧习式“故事棒”汇报展示;二是学生做镜像和思路追踪,联系当下的社会与生活进行思考,纪念海力布;三是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以海力布的口吻创造性复述故事,指导学生以第三方视角再度回顾海力布的英雄事迹,凸显民间故事代代流传的特性。通过“社会化”学习,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拓展了阅读思维。
(5)“剧场化”演出,提升阅读感悟。学生将自己所看、所想、所体验的学习经历用剧场展演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展演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认知,拓展能力,提升人文、审美素养及阅读感悟。
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组学生合作创作剧本,确定分工、敲定角色、创作台词、制作或挑选道具,自主进行排练。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式学习后,收获学习成果,学生在合作中达成共同进步。最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表演自创剧目《猎人海力布》。学生演绎故事情景,既是对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的展示,又让学生把探索的感悟表现出来。全班还将评选“最佳创作”“最佳剧情”“最佳剧目”等,给予学生肯定和奖励,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增强自信心。
二、实施“五化”创新型课堂的成效
1.让学习可见
通过借助丰富的教育戏剧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民间故事世界,学生在“想象的真实”中了解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及精神,感受故事中的价值观。
2.让思维发生
“五化”课堂将学生放在学习与探究的中心,创造一种积极的、愉悦的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氛围,它在开展社会化游戏和故事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同时,让学生积极地通过“做”和“体验”参与学习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综上,深度教学视域下民间故事阅读教学“五化”创新型课堂,充分体现了深度教学的理论,学生在想象的虚拟戏剧情境下,走进故事,深入探索主题内涵,有效培养了学生深度阅读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郭元祥.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素养发育的教学变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珠区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教师专项课题“深度教学视域下借助教育戏剧进行民间故事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C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