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园长规范化管理实践研究

2024-07-18 00:00:00陈文君
新教育·综合 2024年7期

【摘要】农村幼儿园园长引领农村幼儿园走向规范化之路可从四个“好”入手:当好“领头羊”、当好“规划师”、当好“指挥棒”和当好“润滑剂”,促进幼儿园在发展方向、幼教环境创设、特色课程开发和家园共育等方面的规范化发展,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管理;规范化;专业发展

由于定安县经济水平、家长思想观念、文化程度等各方面原因,学前教育的发展仍十分滞后,办园行为不规范现象仍普遍存在。翰林镇中心幼儿园是定安县教育局直属的公立幼儿园,于2014年开园,在园幼儿数90人。该园所在地翰林镇在定安县域内属较为偏远的山区镇。这里村落较为分散,交通不便,和县城相比,这里的经济、教育都比较落后。除此之外,园所教育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是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错误认知影响幼儿园科学保教的开展。他们认识不到以游戏为主的早期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大多数认为游戏就是纯粹的玩,而幼儿园应该要教写字、算数才是好幼儿园。因此,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带着明显的小学化倾向,而坚持科学保教的幼儿园却在挣扎中艰难生存。

其二是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我园的9名在职教师中,有一半属于转岗,一半属于临聘,这些教师都没有幼儿专业背景,也没有科学的保教理念。

其三是由于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多,家长忙于农活或在外务工,很难对孩子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家庭教育无法与幼儿园教育相协调,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发展。

其四是翰林镇经济欠发达,人均收入偏低,家庭经济承受力有限,无法负担较高的保教费。

客观上来说,翰林镇学前教育现状堪忧,如何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带领着整个幼儿园走向规范化道路,让科学保教从理论走入现实,是园长当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不禁思考,今后在办园过程中应如何摆脱困境,办园的路又在何方?

一、当好“领头羊”,为农村幼儿园发展指明方向

一位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园长要有思想,凡事要有自己的见解和策略,凡事要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善于总结,为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园长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从幼儿园的规划发展、办园目标定位、办园理念确立、课程的开设、活动的开展、教师素质的提高、设备的改善、家长工作的协调等与幼儿健康成长相辅相成的多方面入手,多线并行谋发展。因此,园长要经常深入实际,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寻求如何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理想途径上。

乡镇中心幼儿园要想扩大社会声誉,提高办园质量,促进幼儿园创立优良的风气,一个最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就是园长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要多干实事,为家长服务,为教职工服务。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创新,使幼儿园做到既有改革创新而又不失本土传统特色。

一位好园长要德才兼备,既要有人格魅力、知识魅力,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不懈的人生追求,当好幼儿园的领头羊,用爱心和责任心办人民满意的优质幼儿教育,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园长。

二、当好“规划师”,利用现有资源创设幼教环境

因为资金短缺、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不足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废旧材料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就显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也为幼儿园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农村幼儿园要乐于当个“小小废品站”,老师就是收“废品”的人,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幼儿创设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材料丰富,有多种选择可能和表现机会的环境,便于幼儿开展游戏,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1.室内

将一条条枯枝摆设成艺术品,一片片树叶变成孩子们的创作材料,一粒粒谷物、果壳、蛋壳、报纸、吸管、碟片、绳子、卡片、硬纸板等变成老师和孩子们的美工作品,一块块旧布头做成沙包、角色区的围裙、头巾、桌布、娃娃的装饰物。家家户户都有的斗笠、篮子、稻草等成了教室走廊的挂饰,各种盒子、箱子、瓶子被老师和孩子手工改造成房子、楼房等模型。

2.户外

竹子、梯子做成的爬杆;废旧轮胎搭成了既美化户外环境又锻炼孩子平衡力的“平衡木”;搬来石头垒成的屋子;芭蕉叶盖的屋顶、床垫、被子;还挑出有洞洞的石头用绳子穿住当牛、当羊放;砖头、瓦片支起的炉灶,收集到废旧的锅、碗、瓢、盆等厨具食具办起的过家家;木头制作的大小高低不等的梅花桩、高跷;货物袋改装的跳跳袋;收割季节的一个个稻草堆变成了孩子们打仗的屏障、练习爬、滑、前滚翻的天然保护垫……

在老师和幼儿不断变废为宝,创造一件又一件艺术品的过程中,形成了温馨良好的园所氛围,更让家长切实体会到孩子的学习途径并不是只局限于会写字算数方面,逐步改观家长小学化倾向的错误认识,知道玩游戏也是一种学习。所以园长要让每个老师都争当收“废品”的人,幼儿园就是“收购站”。

三、当好“指挥棒”,开发园所特色课程

农村幼儿园的好处就是接近自然资源,拥有传统文化资源,利用好农村资源,传承传统技艺,开展幼儿园本土游戏活动、本土课程是帮助非幼教专业的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如我们请家长配合开展制作椰子糍粑的亲子活动;端午节请家长到各班教孩子们包粽子;让家长同幼儿共同制作地瓜干、腌制酸菜、腌制萝卜干;到收获季节,联系好家长,把孩子带到木薯地挖木薯、地瓜园挖地瓜、花生地拔花生,到稻田边去参观农民们收割稻谷;带领孩子到田边取土,体验玩泥的乐趣;也可带领孩子到田间地头近距离观察各类蔬果的特征,等等。

通过营造充满乡土自然气息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不仅能获得各种知识、技能,也体验 “玩中学”的快乐。我们充分利用这样的教育契机让老师们在贴近生活的课程环境条件下不知不觉地得到专业的发展。

四、当好“润滑剂”,促进家园共育良性发展

农村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发展就是写字、计算,忽视幼儿行为习惯、良好品质和自理能力的培养。甚至他们认为孩子交给老师,教育孩子的事就是老师的事了,因此家园合作很难协调一致。但是农村的家长却很朴实,他们不知道我们就慢慢让他们了解,他们不明白我们可以慢慢让他们领悟。

其一,家园联系栏里的内容家长很少主动关注。为此,我们会有意让孩子在家长早上送园、下午接园的时候引领家长去看看家园栏,并让孩子问问家长“你知道这里有什么吗?是谁做的吗?是谁贴的吗?”每次开家长会,还会向家长解释家园联系栏的作用;我们还会在醒目的地方标记,让家长一眼就能看到并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园的一些安排。

其二,家长经常问孩子:“老师今天有没有布置作业、老师有没有安排什么任务”等带有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对此,我们会有意利用接园的一点点时间,以抓取目标家长形式请家长观看自己孩子的手工作品,让他们亲眼看到这样“玩”是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

其三,布置需要亲子合作收集制作材料的任务,往往很多农村家长都觉得麻烦而十分抗拒,不明白其中的作用。于是,我们会利用家长会、接园时间给他们讲解亲子合作对幼儿发展的好处,并告诉他们亲子合作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发展前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家长的支持。看似简单的一个家长会活动,却是教师和家长深入交流的好机会,坚持下来,家长们便慢慢开始配合开展“家园共育”。

其四,利用微信平台随时发视频、发照片,让在外地工作的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信息;适时反馈信息、每天选定家长进行电话回访,坚持与家长沟通,促进与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家长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情况,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就会感到很放心,同时也使家长对老师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体谅。

总之,幼儿园园长要有专业素养,富有内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搭建满足教师成长与幼儿发展的平台,使教师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体验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让幼儿在幼儿园玩耍、学习中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魏发.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08).

[2]张蓉.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6).

[3]于鸿雁,高雁,卢国君,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