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的策略

2024-07-18 00:00:00卓丽茜
新教育·综合 2024年7期

【摘要】科学育儿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但它还未能在所有家庭中得到普及,许多父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性缺乏了解,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注重引导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理念,积极促进家园共育,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期;家长;科学育儿;策略

家长这一“职业”无需培训却充满挑战,虽然把父母类比成职业有点不恰当,但也确实折射出很多为人父、为人母者的焦虑。很多父母都已经意识到,想要孩子突破上升的天花板,教育就要做到科学化。而很多家长不知道怎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的一些策略,希望能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建立良好家庭关系,让孩子在有爱环境下获得安全感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需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关爱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的恩爱,父母对长辈的关爱,亲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家长可以通过多关心、多倾听、多陪伴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当父母或是家庭里的其他成员之间有不同意见时,好好商量,互相包容、互相谅解,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起冲突。有时家长有不良的情绪时,不要把气往可爱的孩子身上撒,家长应学会转换自己的情绪,多听听孩子稚嫩的语言,多想想孩子带给我们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在这样有爱包容的环境下成长,让他们获得安全感。

二、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需求,进行有效教育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6岁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而家长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邻段不同的发展特点,不知道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过度重视知识的教育,过早让幼儿学习小学知识,造成孩子上了小学后,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兴趣不高,有的孩子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比如家长在孩子进入大班后,非常重视孩子数学教育,提前让孩子做各种算术题,不知道科学育儿方法的家长,直接让孩子用手指来比划着算。如果知道孩子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就会知道在做10以内加法前,应该先让孩子熟悉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然后认识10以内各个数字,知道“+”“=”符号所代表的意思,才能进行加法运算的学习,家长应该遵循幼儿发育特点进行家庭教育。

家长除了应该知道孩子各年龄发展特点,还应了解孩子平时各种行为背后的需要,然后进行适时的教育与引导,孩子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比如有时不小心打破物品,也许是孩子肢体协调发育还不够好,这时我们要引导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是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让他们身体协调能力得到发展;有时孩子会冲父母大声说话,说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家长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告诉他们有事情可以好好说;有时孩子在外面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会不说话,会提不起做事情的欲望,这时家长应静静地陪在孩子身边,引导孩子把心里的不快说出来,然后跟孩子一起讨论怎么面对不愉快的事情,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和支持者。

三、学会尊重孩子,给予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

家长会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很多事情没有跟孩子商量和讨论,就帮孩子做出了选择和决定,孩子从小就按照父母的安排像机器人一样按部就班地生活和学习,这样的做法也许会造成孩子没有太多的主见、可能还会抑制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孩子成人后学习和工作时不会主动去思考,缺乏质疑的能力,都是听从别人的安排。而在信息时代,这样成长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发展会很难,孩子也会觉得很累。因此,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当孩子想尝试自己做某些事情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支持,在保证孩子的安全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当孩子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父母要想办法鼓励孩子尝试解决困难,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尝试用不同办法解决困难,再帮助孩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最后收获解决问题的快乐。

比如大班离园的时间,航航飞快地跑到妈妈身边高兴地说:“妈妈,今天我给晨晨讲了《做勇敢的自己》这个故事,晨晨说我也是一个勇敢的哥哥。”孩子刚说完,妈妈回应孩子:“你行了吧,都不敢一个人睡觉还说自己勇敢,这个故事你也没有读完,就敢跟晨晨讲,就不怕别人笑话你。”

听到家长和孩子的对话,笔者走上前问航航:“你能跟我讲一讲,你为什么要跟晨晨讲这个《做勇敢的自己》的故事吗?”

孩子说:“因为,今天晨晨很想跟我一样爬到金字塔架上面去玩,但是又不敢爬,一直站在下面看着我们玩,我觉得她很孤单,我就跟她讲这个故事,鼓励她大胆地爬上去。”笔者听了非常激动,两手握住航航肩膀,两眼看着他的脸,请他给我讲《做勇敢的自己》这个故事,他就小声地讲起来,笔者认真地听并不时点头给予肯定。航航讲完故事,笔者高兴地说:“你太棒了,能用一个非常勇敢的故事去鼓励你的同伴做勇敢的事情。”然后赞扬地竖起大拇指点在他的额头上。

孩子高兴地朝妈妈跑去,这时妈妈意识到刚刚的那种“玩笑”不能再开了,就蹲下来,双手搂着孩子的肩膀,认真地对孩子说:“妈妈刚刚是跟你开玩笑的,你能用听过的故事去帮助同伴,妈妈也给你点赞。”孩子一下就钻到妈妈怀里,开心地笑了。

家长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认真倾听中积极地回应孩子,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家长跟幼儿讨论感兴趣的话题时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被重视的,这将鼓励他们更自信地表达自己,幼儿从中也能获得自信。

四、做到耐心陪伴,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有的家长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大学后抱怨,孩子放学回家就进入自己房间锁起门来,吃饭、如厕才从房间出来,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跟家长同桌吃饭,等家长吃完饭了才自己吃。孩子也从不跟家长交流,家长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生活和学习情况,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是否开心,更不知道孩子交友的对象是谁……出现这些问题,是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没有陪伴孩子,没有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原因。孩子长大后,跟家长不亲,没有共同的话题,有话不跟家长讲,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这样的孩子没有安全感且敏感,有困难不知道找谁倾诉帮助自己解决,就会憋在心里,久而久之会感受到学校和周围的环境都不友好,可能会厌学,可能会出现抑郁倾向,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知乎有一个《我们到底能拥有孩子多少年?》的故事,看到最后,很多人都会流眼泪,因为,孩子从3岁上幼儿园开始,到6岁上小学,再到12岁上中学,18岁上大学……每跨过一个阶段,接受的教育越多,认识的同学、朋友越多,他就会拥有自己的圈子,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因此,我们要珍惜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小陪伴在孩子身边,比如在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为了缓解孩子入园的焦虑,家长可以每天晚上睡前抱着孩子,轻轻地抚摸孩子,告诉孩子:“妈妈(爸爸)明天上班的时候,送你上幼儿园,你去幼儿园跟老师和同伴玩耍,妈妈(爸爸)再去工作,下班就来接你。”并保证孩子在离园时,能看到家长是按时来接他的,感受到爸爸妈妈是说话算数、是爱孩子的。

当孩子有入园的意愿后,晚上陪着孩子入睡时家长还是要抱一抱孩子,抚摸孩子,然后问孩子:“你可以跟妈妈(爸爸)说一说幼儿园里的事情吗?”然后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表述,再给以积极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自此以后,孩子有了什么事情都能父母分享,亲子良好的关系便建立起来了,孩子从中也获得了安全感。

俗话说,教子有方家兴旺,教子无方家败光;修树要趁早,教子要趁小。科学育儿在幼儿时期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还能为其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家长们应该努力学习和实践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关注孩子的个性需求、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学习,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成长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萍.家长育儿理念迭代之“三部曲”探析[J].新班主任,2023(23).

[2]王淑华.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3]陶艳兰.培育理想儿童:变迁社会中育儿知识的建构(1980-2014)[D].南京:南京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