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是活动质量的保证。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特点是幼儿高度参与、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个体差异。本文以大班《小绿狼》阅读活动为例,提出幼儿教师在阅读活动中要注意营造轻松氛围;适时进行巧妙追问;探索“非零起点”互动。
【关键词】幼儿园阅读活动;师幼互动;有效提问
在绘本教学活动的规划、设计中,有效提问是带动幼儿积极主动走进绘本阅读的关键。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如果能够做到“提问”得恰如其分,就能够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阅读中主动思考、探究,发展其自主探究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在提问之后,如果教师能够巧妙“追问”,就能够为幼儿的进一步思考提供支持。而组织“非零起点阅读”分享活动能让孩子的阅读变得更加主动、深入和有意义。
一、幼儿园阅读活动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幼儿高度参与
在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通过有效提问、回应和引导等方式积极与幼儿进行交流,以此鼓励幼儿思考问题、表达观点,并给予积极地反馈和支持。这种互动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学习过程。这样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有助于增强幼儿语言能力、社交技巧以及自信心,在幼儿园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2.互动形式多样
重视幼儿互动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互动是他们学习、探索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互动,幼儿能够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学会分享、合作与沟通。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比如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一起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设立角色扮演区,让幼儿模拟真实场景,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等,利用游戏和玩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玩耍中互动学习。重视引导幼儿互动,不仅有助于他们情感、社交和认知的发展,还能为他们日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注重个体差异
在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帮助其倾听并尊重每个幼儿的意见和表达方式,并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提供适应性的支持和引导,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种个体差异化关怀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的语言学习机会,促进其全面而有益地参与到语言教育活动中去。
二、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绿狼》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绘本故事,整个作品所讲授的重点,在于小绿狼如何通过自身独特性,获得伙伴赞同、认可的故事。本研究将以师幼互动模式的营造,基于教师的有效提问,探究大班《小绿狼》阅读活动的教学流程、对策与重点。
1.营造轻松对话氛围
以绘本《小绿狼》为例,在师幼对话模式下,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幼儿思考、回答并表达观点。这样的对话能够激发幼儿思维活跃性和参与度。问题引导型对话注重教师以问题为媒介,启发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开放性或封闭性的问题,并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促使幼儿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来读绘本《小绿狼》。看看我们的新朋友有什么样的特点,好不好?(绘本讲述,引导幼儿带着疑问走进活动中。)
教师:宝贝们,现在故事我们听完了,你们认为小绿狼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呢?
幼儿A:因为它和别的狼长得不一样,别的狼都是灰色,它是绿色的。
幼儿B:因为它想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但是其他狼都不愿意。
教师:好,那么,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绿狼为什么难过,通过刚刚绘本故事的倾听,你们有没有发现,小绿狼为了融入伙伴,做了什么?
幼儿C:小绿狼穿了衣服。
教师:什么样的衣服?(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教师加以有效地强化,带领其回忆。)
幼儿C:大大的、长长的衣服。
幼儿D:老师,小绿狼还给自己的皮毛涂上灰色的“灰”。
幼儿E:老师,它还给自己涂油漆。
教师:好,孩子们,通过大家的分享,老师知道了小绿狼为了融入小伙伴中,做出了这么多努力,那小绿狼有没有顺利融入伙伴们的活动中啊?
全体幼儿:没有。
教师:哦(可惜的语气),小绿狼做出这么多努力还是没有得到伙伴们的认可与赞同,那之后发生了什么啊?
幼儿F:老师,它和小伙伴们捉迷藏了,然后小绿狼因为皮毛颜色不一样获胜了。
教师:宝贝们,通过这个绘本的阅读,我们发现,小绿狼虽然和其他狼的皮毛颜色不一样,但是小绿狼有没有气馁?
全体幼儿:没有。
教师:它没有气馁,对不对?它一直在努力,最后通过“捉迷藏”这个它们最喜欢的游戏,小绿狼展示了自己绿色皮毛的独特优势,并获得了胜利,对不对?
教师:那么,宝贝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呢?(教师做出有效引导与提问,如班级里眼睛大、皮肤白的小伙伴有很多,但是,眼睛大、皮肤白、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宝贝只有你一个……)
通过问题引导,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与好朋友相关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同时,教师也适时地给予肯定和补充,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通过营造轻松的对话氛围,幼儿不仅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内容,还能够将其与自身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明确自身特点即优势的道理,以帮助幼儿增长自信心。
2.适时进行巧妙追问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基本处于3~6岁的年龄段,想要保证教学活动的设置效果,仅仅设置一个问题是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的,教师需要在具体语言教学活动中,将“追问”的重要性进行及时突显,巧妙的追问能够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作出充分的保障,在实际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巧妙追问一般是依照其所设置的教学目标而规划,这种设置则能够体现出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与核心,巧妙、适时的追问能够让幼儿得到充分带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同时也能够让教师与幼儿产生共鸣,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幼儿园大班绘本《小绿狼》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放式追问”的设置,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开放式追问的设置最好以创造性、假设性的追问为主,这样幼儿才能够对具体概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其推理判断、想象思考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在《小绿狼》的阅读中,教师可先引导幼儿阅读绘本,而后再设置创造性、假设性追问。有些幼儿对于故事的表达可能会存在不清晰的情况,那么教师可进行假设性追问,帮助幼儿清晰表达,发展其想象能力。
教师:小朋友们,看完了《小绿狼》这本书,谁可以来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
在孩子们的内容讲述完成后,教师可再度设置问题进行追问: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小绿狼吗?为什么?
幼儿A:老师,我认为小绿狼特别厉害,虽然它和其他的狼不一样,但是它懂得找到自身优点,从不放弃。
幼儿B:老师,小绿狼一直努力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种精神也值得我学习。(老师,小绿狼会动脑筋想办法,我也要像它一样!)
在幼儿的回答结束后,教师可根据绘本故事中“小绿狼”这一角色设置问题,以实现再度追问。
教师: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小绿狼一样,被大家嘲笑的事情呢?(让幼儿把自己代入故事中,感受人物的情感经历和心理变化。这种假设性的追问,就会引起幼儿充分的联想与思考,他们就会对这种感同身受的体验更有想要表达的热情。)
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设置,教师在不断追问中,助力幼儿能力增长、思维拓展。
3.探索“非零起点”互动分享
幼儿非零起点阅读是指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已经接受过阅读方面的教育或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认知提升、情感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我们提倡开展非零起点阅读活动。
由于阅读是一个非常有个性化的行为,同样一个读本,不同的孩子感兴趣的点是不一样的,对故事的理解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有快有慢,有深有浅。如何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幼儿更好地将他们在自主阅读中的困惑与体会进行表达和分享呢?基于儿童的视角,我们把集体阅读教学流程,分为了五个环节:导入—阅读小书—教师梳理—完整朗读—个性化分享。这一教学流程的实施,能为不同层面的教师组织集体阅读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抓手,让每一位教师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孩子。而且针对有经验的“非零起点”幼儿,我们还对这五个环节专门进行了优化(如图1)。真正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落实到阅读活动中。
在进行非零起点阅读时,教师会先让幼儿对读本进行充分的阅读,有足够的时间给幼儿思考、讨论,会更尊重幼儿对读本的理解,鼓励幼儿大胆通过表征、语言等多种形式表达想法,以下展示《小绿狼》非零起点阅读后的分享环节。
教师:小朋友们,之前我们已经阅读了《小绿狼》,Q0f8Uu0aBCTitFe7/83YaA==你们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交流分享的吗?(不再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引导,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在原有的阅读经验及理解的故事内容基础上引导他们分享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
当幼儿充分交流了绘本中的内容和问题后,教师可再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小绿狼后来还想着变成灰色吗?为什么?
老师还可以一对一倾听的方式收集、梳理幼儿对读本的共性问题,在分享时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让幼儿在分享时能有共鸣,这样的分享活动的开展会让孩子的阅读变得更加主动、深入和有意义。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注重有效提问的实施,助力师幼互动更加高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认知思维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解会欣,谢志东.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分析与改进建议[J].中国教师,2024(01).
[2]姚佳.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J].新智慧,2023(01).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研究课题“幼儿园早期阅读支持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K2021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