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创新,本研究结合了“一主·两翼·三结合”的小学德育方式,以“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为例进行小学研学课程的具体设计与实施研究,为今后研学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有效经验,从而推进育人方式创新。
【关键词】小学德育;研学实践课程;海洋意识;课程评价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演变和创新,研学实践课程已成为推进小学教育育人方式创新的重要手段。这种课程设计旨在超越传统教室的边界,通过将学生置于实际的学习环境中,以实践活动为主导,设计多学科专题的实践主题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结合了“一主·两翼·三结合”的小学德育方式,以“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为例进行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旨在探索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综合能力并加深对学科知识理解的有效策略,推进育人方式的创新。
一、“一主·两翼·三结合”的小学德育方式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前身是海军部队子弟学校,办学历史与军旅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学校地处风景秀丽的秀英海滨,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文化教育资源。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梦想启航,以孩子们熟悉和赖以生存的海洋文化为内容,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执爱为舵,扬帆启航”。本研究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与“一主·两翼·三结合”的小学德育方式进行小学研学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推进育人方式的创新。本案例遵循学校办学理念与德育方式,设计育人研学实践课程,开展主题课程,让学生了解办学历史与海洋文化知识,在研学活动中模拟学习增强学生海洋意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一主”:根据主题性德育以主题为引领,内容为灵魂,以活动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整合德育资源,提升德育的整体实效。“两翼”:一翼是指课程育人,另一翼是指活动育人。它们共同构成育人主题化的实施途径。“三结合”:是指形成思想品德课+各科教学+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校会+队会+班会三位一体的三级教育网络。
二、“一主·两翼·三结合”的研学课程实践案例—以“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为例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研学实践课程以海洋教育为主题,贯彻“一主·两翼·三结合”的德育理念。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队课进行课程育人,通过海洋博物馆参观、海滩清理活动、与海洋科学家交流、模拟船长等活动进行育人,提升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1.设计阶段
(1)确定教学目标与学习成果。“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技能。(2)选择适宜的德育主题。选择了海洋保护作为主题,因为它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紧迫的社会意义。(3)设计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学习。设计以我爱海洋的思想品德课、增强学生海洋意识的主题队课与海滩清洁、参观海洋博物馆、与海洋科学家对话等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4)整合资源。利用当地海洋博物馆和环保组织的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5)制定评估计划。设计既能反映学生学习进度,又能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估方案。通过学生的实践项目、小组讨论、个人收获与反思报告、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2.实施阶段
(1)动员和预备。目标明确与动员:在正式开始研学活动前,组织启动会议,向学生明确课程的目的和预期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预备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讲解和相关技能培训,确保学生具备参与研学活动的基础能力。(2)执行学习活动。组织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前往相关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如海洋博物馆、海滩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海洋环境。实践操作和项目执行: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实践操作,如海滩清理、海洋生物样本收集等。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不同的海洋保护项目,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海洋科学知识。专家交流与讲座:邀请海洋科学家或环保组织代表进行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反思与交流。组织反思会议: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分享,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心得体会。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准备展示材料,如研学报告、照片、视频或模型等,向校内外展示他们的研学成果。(4)评价与反馈。形成性评价:在研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态度和学习进度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活动结束时,通过学生的项目报告、展示和个人反思等,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家长评价:家长针对学生表现、课程设计流程、课程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三、课程的效果与反思
研学实践课程设计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获取、技能提升及价值观形成等方面。
1.课程效果评估
(1)学生学习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不仅关注他们对海洋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包括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展现的科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海洋保护意识的提升。此外,通过学生的研学报告、项目展示以及口头汇报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评估他们在理解复杂概念、应用新知识和表达自己观点方面的进步。
(2)参与度和互动。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是衡量研学实践课程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高度的参与度通常表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高度兴趣和积极态度,而有效的互动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和思想交流。 在“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课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实地考察以及项目合作中的表现,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学生如何在课程活动中提出问题、分享见解以及接受同伴的意见,都是评估互动质量的重要方面。
(3)课程目标达成度。这包括对课程开始前设定的具体教学目标进行系统评估,确定这些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例如“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技能,以及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估学生的表现,可以明确课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2.反思与改进
(1)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与效果。案例中,实地考察和互动式学习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对海洋保护的认识。反思这一成功经验,未来可以将类似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其他主题的研学实践课程中,如环境保护、历史探索等。
(2)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基于学生的反馈,教师发现需要在课程中增加更多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知识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加入更多关于如何实际参与海洋保护的活动,以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3)学习资源的利用。评估和优化所使用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在线资源、外部讲师和实地考察等。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有效支持学习目标,并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课程利用海洋博物馆和环保组织作为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未来,可以探索更多合作伙伴,如科研机构,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4)反馈机制的建立。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定期提供反馈。通过设置课后问卷和组织反馈会议,收集了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反馈。这些反馈被用来调整课程设计,比如增加更多实践活动,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通过以上的反思与改进,不仅对“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这一研学实践课程有作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主题的研学实践课程中,从而广泛促进研学实践课程的发展和创新。这一过程强调了对教学实践的持续观察、评估和调整的重要性,确保研学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实现教育目标。
四、课程评价
1.学生学习成效评价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课程通过设计前后的知识测试、学生的项目作品评审。以及个人反思报告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不仅包括对学生理解海洋科学概念的评估,也涉及他们在科学探究、团队合作和环境责任感等方面的成长。
2.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评价关注的是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教学策略的适宜性。在本案例中,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和教师自我反思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焦点包括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执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质量、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3.课程内容和结构评价
这一部分评价旨在审视课程内容的充实度、更新度和科学性,以及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对本案例来说,这包括评估所选主题的相关性、教学材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课程活动安排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考虑课程是否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资源利用评价
资源利用评价着重于评估教学资源的获取、配置和使用情况。在本案例中,涉及对外部讲师引入、实地考察地点选择以及在线资源和教学材料使用的评估。有效的资源利用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丰富学习体验和降低课程成本都至关重要。
5.综合评价和反馈
最后,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评价结果,形成对课程整体效果的评估。通过组织反馈会议,邀请学生、家长、合作伙伴和教师共同参与,共享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这种开放的反馈机制有助于汇集多方视角,促进课程持续改进。
为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实践“一主·两翼·三结合”的小学德育方式,不断加强德育方式的创新。本研究结合“一主·两翼·三结合”的小学德育方式进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研学实践课程的具体设计与实施。研学实践课程强调综合育人,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研学课程为例,依托“如何增强学生海洋保护意识”为主题,设计实践活动,形成主题育人的研学课程。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小学研学课程的设计提供实例,有效推进育人方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姜苈桐.“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J].启迪与智慧(上),2023(11).
[2]王秋芹.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2.
[3]王娟.构建研学实践课程 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以宋庆龄主题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例[J].现代教学,2023(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主·两翼·三结合:小学德育方式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QJY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