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在贸易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2024-07-18 00:00:00钟玮琦
中国商论 2024年13期

摘 要:中小外贸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拓宽对外经贸合作、推动外贸稳规模和优结构、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获得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面临较多困难。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金融创新,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供应链金融发展仍面临风险集中、操作难度大等挑战,未来应在保障金融贸易数据安全的同时,对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模式及服务平台进行创新,有效推动供应链金融支持外贸企业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外贸企业;融资方式;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7(a)--04

1 外贸企业贸易融资现状

近年来,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疫情后进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下,更需要金融机构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助力外贸企业稳健发展。

当前,外贸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外贸企业中较大比重的中小微企业资产规模较小,抵押担保不充足,融资难度较高(黄文玲,2023)。虽然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及2023年12月商务部等十部门出台《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中提出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但现实中这些企业获得信贷融资的难度和成本仍然较高。企业在寻求传统金融机构的授信融资支持时,往往需要提供抵质押物作为担保。然而小微外贸企业通常面临资产规模小、抵质押物不足的难题,融资渠道较窄,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融资难度更高。二是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比国内企业更复杂,金融机构对其风险评估难度较大。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受到国际市场波动、汇率波动以及政策波动等影响,经营风险相对较高,系统性经济风险对外贸行业的冲击力度较大,增加了金融机构对贸易融资项目的风险评估难度。三是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部分融资要求国内外银行双边验证的业务特点会导致更加复杂的融资流程,当企业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后,也往往会面临较长的融资审批及放款周期,这对于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订单需求的外贸企业来说挑战较大,尤其对小微外贸企业难度更高。

2 贸易融资中的供应链金融

2.1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传统贸易融资和供应链金融两种方式都可用于贸易融资。传统贸易融资主要包括信用证(含国际及国内信用证)、托收、汇款、保理等业务项下的授信及融资业务等,而供应链金融则是在传统贸易金融基础上应用信息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和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融资模式(王曼等,2017)。传统贸易融资已存在几百年,是基于货物交易以及运输的融资方式,银行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贸易双方的交易中,为双方建立信任,融通资金。而供应链金融则是基于“信息流”的融资方式,其存在基础是贸易双方的合同、证明与保证,主要围绕赊销中购货方的支付承诺或卖方的收款权利开展,商业银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较小。

供应链金融和传统贸易融资都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减少现金循环周期,提供风险缓释,美化财务报表等。

对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和传统贸易融资主要有五点区别,一是银行对于货物的控制权。在大多数传统贸易融资中运输单证规定由银行传递,当企业出现违约行为时,银行可以将货物进行出售以回收资金。供应链金融则不具备这一特点。二是银行对于款项的控制权。传统贸易融资中,银行对款项具有完全的控制力。如果一家银行为某客户提供过融资,则该客户的付款只能用于偿还相关融资,无法作他用,因为款项并未记入客户账户。供应链金融则没有上述机制,但一些银行也会尝试通过锁定付款账户来达到相似的控制。三是两者的运营成本不同。由于供应链金融基于“信息流”的业务特点,而信息交换及相应融资可实现完全自动化,供应链金融可比传统贸易融资使用更少的人员和资源,成本更低(陈光烨,2023)。四是两者的手续费收入不同。银行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获取的手续费收入通常较少,主要获得利息收入。传统贸易融资业务会为银行带来一定的手续费收入,银行不必像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一样,所有贷出资金都为自有资本。五是两者的数字化程度不一致。基于“信息流”的供应链金融较容易被数字化,并且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也具有更强的技术基础。传统贸易融资则涉及大量纸质单证和人工处理,单证的数字化及数字化签发、交换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对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和传统贸易融资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区别,一是两者的成本不同。传统贸易融资要求银行提供如信用证开立、信用证通知、单证处理和核验、收款等一系列服务,都会产生费用,因此与供应链金融相比可能成本更高(陈曼,2022)。二是两者要求的流程及时间长短不同。供应链金融业务办理通常只需要较短的流程和时间,而绝大多数传统贸易融资产品具有较复杂的流程,需要客户花费更多时间以获得相关服务。

2.2 对外贸易中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市场需求

作为产业与金融的交叉发展模式,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既能满足资金需求端企业的融资需求,又能满足资金供给端银行的业务发展需求。

2.2.1 外贸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动力不断增强

供应链金融可以增进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信用,促进企业实现融资目的,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孙毅,2023)。对于当前外贸行业而言,核心企业及其所处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都有较强的供应链融资需求,参与供应链融资的动力不断增强。

对核心企业来说,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其上下游协同发展,从而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发展韧性,促进供应链降本增效,有助于提升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来说,供应链金融是其获取金融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供应链及核心企业的信用增信,供应链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其缺乏抵质押品而引发的融资难等困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这增加了外贸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朱莹,2023)。此外,外贸企业需要有效的现金流管理以维持运营,同时需要降低财务风险,供应链金融为此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2.2.2 供应链金融的供给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机构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抓手,也是银行拓展小微企业客户群、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助于银行推动公司理财、对公存款、现金管理以及交易银行等业务。

与此同时,银行数字化转型特别是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银行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增强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供给能力。例如,银行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对生猪等家畜农产品从入栏、养殖到出栏销售进行全流程的监控,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养殖数据,从而推动将生物资产纳入可接受的抵质押财产范畴,提升动物类农产品出口企业贷款能力。又比如,银行在发展供应链金融过程中,通过加强数字化审批和数字化智能风险监测预警等方面的有效管理,提升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的前瞻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 供应链金融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3.1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按照企业的不同阶段来划分,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机制可大致分为采购、经营和销售三个阶段适用的三种模式,即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动产质押模式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3.1.1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采购阶段)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指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企业在采购阶段出现资金紧缺时,可向金融机构缴纳保证金,并且提供相关业务的真实单据。该金融机构在对相关企业进行资质核实后,可代替企业支付采购的货款,同时掌握货权,随后由企业一次或者分批赎回(刘美露,2019)。例如,某外贸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与上游企业结算主要是采用现款现货的方式,而该企业由于自身扩张的原因,流动资金紧张,无法支付上游企业的预付款项,给企业日常运营带来很大影响。若其上游的核心企业具有较强资信,在物流企业的担保和监管下,企业可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授信以支付货款,保证企业平稳运营。

3.1.2 动产质押模式(经营阶段)

动产质押模式是指企业将其存货,比如成品、原材料等等作为抵押物或者担保,从金融机构获取融资,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减轻库存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所需的资金来满足日常经营需要。例如,某小微外贸企业在成立初期,资产规模和资本规模都较小,也没有其他可用作抵质押物来获取银行贷款的资产,无法获取足够外部融资以支持企业发展。若该企业动产状况符合质押条件,借助核心企业的担保和物流企业的监管,该企业就能将库存货物作为质押物,顺利获得融资。

3.1.3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销售阶段)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就是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将企业的应收账款出售给金融机构或者第三方供应链平台,以获取即时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或者平台根据应收账款的价值向企业提供融资,并在客户付款时收回应收账款的金额。例如,某外贸企业向国外客户销售产品后,货款回收期较长,而应收账款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较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若该外贸企业的下游企业是强大的垄断企业或具有较强的资信,就可以通过应收账款融资从金融机构提前获取资金。

3.2 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3.2.1 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授信担保的核心

以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为例,它将应收账款集合之后从银行获得短期融资,通常应用该融资产品的企业是相对固定地与强资信国外买家进行交易,且交易频繁,次数多,交易记录良好。

3.2.2 对外贸企业的服务方案设计具有典型的组合性特征

金融机构对外贸企业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往往会受到企业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境内外融资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更为灵活多变(姚益志,2012)。

3.2.3 受国家进出口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较大

有时由于外汇管理政策,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贸易融资时,对于外汇的获取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3.2.4 具备典型的贸易自偿性特性

金融机构在提供贸易融资时会通过一定的还款机制,将贸易融资覆盖下的资产(商品、存货或应收账款等)转换成现金,达到自动偿还贸易融资贷款的目的(仲昕,2014)。

4 供应链金融服务外贸企业融资的挑战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约束。然而,供应链金融不仅为企业带来利益,还存在很大的风险和挑战。

4.1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类型

供应链金融为融资企业提供了更为灵活、高效的资金支持,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同时对其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素。

4.1.1 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风险主要来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供应链中出现断链、延迟交付、产品质量问题等,就会导致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增加。

4.1.2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当借款人发生违约行为,无法按时、足额偿还贷款,将会给供应链金融带来损失。

4.1.3 物流风险

物流风险主要来自物流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如运输延误、货物损失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从而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安全。

4.1.4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主要来自法律法规的变化和合同条款的争议。供应链金融中涉及的合同和协议可能存在法律漏洞或者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导致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增加。

4.1.5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中的错误或违规行为。例如,操作失误、违规操作等,这些风险会影响供应链金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1.6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市场行情的变化和竞争状况的不确定性。如果市场竞争加剧或者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就可能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利率、汇率等出现不利变化,从而影响供应链金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1.7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资金流动问题。如果供应链中的现金流出现短缺或者断裂,就可能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无法正常运作,从而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4.2 供应链金融在贸易融资中面临的挑战

4.2.1 业务开展高度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

当前主流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仍然无法摆脱对于核心企业信用的高度依赖。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具有一定传导性,当核心企业出现信用风险时,会演化为整条供应链的安全风险。对于高度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融资,一旦核心企业不愿提供信用支持或自身出现信用风险,就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可得性产生影响(米岩等,2022)。这既制约了供应链金融的稳健发展,也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的整体风险管控。

4.2.2 融资银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银行获取供应链交易信息难度大。核心企业向融资银行提供交易数据的不合作、不配合将大大影响银行管理供应链融资风险的有效性(张铮,2024)。如果核心企业不配合提供信息,甚至故意提供虚假交易信息,银行很难识别供应链上基础交易和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往往涉及从原材料到加工、流通、仓储等诸多环节的相关数据。除了核心企业掌握的数据,其他上下游众多企业的交易数据及相关物流信息,也是银行需要掌握并加以利用分析的重要参考信息。但是,银行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加工和分析,成本高,效率低,而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往往还牵涉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数据安全等法律问题,难度较大。

4.2.3 供应链金融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规范的市场秩序是维护市场有序运作的重要保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产品,更需规范的市场秩序来加以引导,但目前的市场却存在诸多的风险隐患。一是当前市场上存在很多借“供应链金融”之名变相进行资金拆借和放贷的公司,相关企业和银行如果不仔细甄别,将可能陷入高利贷和高风险的泥潭,这一风险打击了企业业务开展的积极性。二是银行尚未建立适应供应链金融业务特性的风险管理理念,在实践中往往难以跳出传统授信业务中抵押担保的理念,准入门槛较高,审批流程较长(肖钢,2010)。一些银行在选择授信企业时仅以报价优先为标准,没有全面审视授信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三是目前供应链金融还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各参与主体之间缺少沟通与协调。在业务开展上,由于没有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于供应链金融整体情况及相关数据、信息等资料没有专门的部门提供汇总、协商和交流的平台,对其发展情况无法做全面了解。

5 进一步发展外贸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5.1 加快构建适应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信贷管理体系

银行对于企业的传统授信信用评级制度着重根据企业规模、财务指标、所处行业或固定资产总值来评定,并不能满足当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需求。银行应及时转变理念,推动金融业务创新,避免过度依赖抵质押物,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者统一起来进行管理,精准、有效地帮助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外贸企业解决融资困境,让小微外贸企业更大程度享受到普惠金融,不断增强产业链的韧性。

5.2 不断拓宽行业及其供应链研究,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鼓励银行加强行业研究,通过深入了解行业商业模式、资金流特点、融资需求、风控要点等信息,分析行业在运营中各阶段的典型性特征,提供差异化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与解决方案。联合供应链核心企业、专业研究机构等优化供应链融资授信模式和信用评价模型,丰富标准化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

5.3 保障金融贸易数据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和规则保障

支持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合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保证数据安全流通的关键技术,保障供应链金融上的企业间贸易信息安全,实现资金流向的可追溯、可审计,切实防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在规则方面,需要建立安全可信的数字信任规则体系,以保障各主体身份可信、意愿可信、行为可信,规范及保护业务关联方的隐私数据(郭锦辉,2023)。

5.4 加强供应链总体风险管控

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合规教育、数据报送等监管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供应链平台规范业务流程,指导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强自身债务管理和供应链信用管理能力。银行应对供应链总体风险进行管控。一是组建专业的供应链融资操作团队,切实防范内控风险。二是创建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审慎选择拟授信的供应链群。三是建立快速的市场商品信息收集和反馈体系,逐步构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模型。

6 结语

在贸易融资中,供应链金融被广泛应用,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和可靠的融资方式。它有助于缓解外贸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减少贸易风险、优化供应链运作效率以及促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在业务模式上不同于传统信贷业务,也因此存在特有的风险与制约因素,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新的挑战。未来不断推进贸易融资中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将有助于增强对外贸企业融资增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黄文玲.数智赋能 提升金融服务外贸实体能力[J].中国外汇, 2023(12):66-67.

王曼,陈莎.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 2017(5):3.

陈光烨.外贸企业进口成本管理与供应链金融研究[J].财讯,2023 (16):46-48.

陈曼.外贸进出口企业贸易融资方式及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 2022(18):3.

孙毅.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中的风险防范研究[J].广东经济,2023 (12):8-10.

朱莹.外贸公司供应链金融与流动资金优化管理[J].天津经济,2023(10):91-93.

刘美露.G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姚益志.浅析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风险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7):201-202.

仲昕.明晰贸易融资自偿性[J].中国外汇,2014(18):28-30.

米岩,张娜.区块链金融纾解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困境探讨[J].时代经贸,2022,19(5):76-79.

张铮.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分析[J].黑龙江金融,2024(1):74-77.

肖钢.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J].中国外汇,2010(7):36-37.

郭锦辉.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23-12-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