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推动湖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分析

2024-07-18 00:00:00李欣桐
中国商论 2024年13期

摘 要: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在金融效率与资源配置、融资渠道与成本、产业结构升级与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薄弱、金融服务供给与人才短缺、风险评估与管理难度较大、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融合较低等难点。要想使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就需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增强金融服务供给与人才培养、完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产业振兴;金融效率;融资成本;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7(a)--04

1 引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的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以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深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如何精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进一步剖析其制约乡村产业振兴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学者从多个维度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曹守新等(2023)[1]的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等方面对乡村产业发展有积极影响。林炳华等(2022)[2]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呈“U型”关系,并通过增加收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等来促进产业升级。覃朝晖等(2022)[3]的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边际效应溢出”倾向,并具有空间异质性。贝多广等(2020)[4]指出数字技术应用能突破农业企业融资难题,创造更多融资机会,促进产业发展。孙继国等(2022)[5]基于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通过缓解农业融资约束、促进农地流转等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杜金岷等(2020)[6]从理论和实证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产业内部演化趋势的主要贡献,并分析了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所具有区域异质性。邢赵婷等(2023)[7]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虽可影响区域内产业42cbfee81516b6af8593603ff2b78f78结构优化,但短期内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小。

国外学者关于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金融包容性及数字金融的发展方面。Ahmad等(2021)[8]分析了中国多个省份的数据,发现数字金融包容性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指出中国数字金融包容性扩张提高了金融服务可及性,促进了经济增长。Gomber等(2024)[9]认为数字金融包括一系列新型数字化金融产品、业务模式以及相关的软件和技术,通过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服务和促进金融创新,正在改变传统的金融格局。

综上所述,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展现了巨大潜力,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文进一步深入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影响机理、难点与对策,为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切实的支持。

2 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及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湖南省正在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并取得了成效。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加强政策指导。2023年9月,发布了《湖南省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实施方案》,从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质效、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9大领域提出27条措施,以期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湖南省乡村全面振兴。另一方面,乡村金融机构全力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积极构建多渠道、广覆盖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本文以湖南农信为例,截至2023年末,全省农信系统线上有效签约客户106万户,授信金额1531亿元,贷款余额938亿元,有效缓解了乡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然而,湖南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受众接受度低、技术覆盖面窄、征信体系信用度不足和数字金融安全等。展望未来,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有望实现更广泛覆盖和深入应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2 湖南省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政府政策支持引导下,湖南省乡村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2年全省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44%,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稳步进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第一,湖南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在乡村地区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第二,湖南省乡村产业多元发展,涵盖了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多个新兴产业,加速了三产融合,成为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第三,湖南省乡村产业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不断地推广农业合作社模式和发挥龙头产业的带头作用,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湖南省乡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乡村振兴蓝皮书: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3)》指出,湖南省还存在着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滞后、产业链条延伸不足、要素激活不充分等问题。未来,湖南省会持续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3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湖南省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理

3.1 提高金融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在乡村地区,金融资源较为分散,整体利用效率较低。传统的金融服务受到地理位置和营业时间的限制,往往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然而,数字普惠金融不局限于传统网点,可以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保证了金融资源的高效利用,还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乡村产业良性发展。首先,数字普惠金融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数字赋能实现金融服务向乡村地区下沉,提高了金融的普惠性,缓解了乡村地区长期存在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其次,数字普惠金融构建了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其他技术手段为支撑的业务信息系统,在线化、自动化的金融服务简化了办事流程,使广大乡村产业能够更加快捷、便利地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实现降本增效。最后,数字普惠金融利用金融科技对乡村产业主体进行精准画像,识别金融需求,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城乡资金合理分配,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3.2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湖南省农信系统农村普惠贷款余额2776亿元,比年初增加273亿元。由此可见,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与应用可以解决乡村产业的资金瓶颈,为乡村产业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的地域局限性和担保问题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利用网络平台,为大多数乡村产业创造了便捷的融资渠道,乡村企业和农户可以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应用随时随地获得金融服务。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信用状况,提供无需抵押、无需个人担保的小额贷款,满足乡村产业主体“短、小、频、急”的信贷需求。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在客户获取、日常运营和交易风险等方面的服务成本较高,导致乡村地区融资贵。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关注到更多处于传统金融服务覆盖范围之外的“长尾客群”,扩大了客户群体,加强了金融普惠性。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利用在线平台提供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减少了对实体网点的投资,降低了运营成本。最后,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技术来减少乡村地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在线风险评估和定价,为乡村企业提供更符合其实际需求的融资方案,从而大幅降低融资成本。

3.3 赋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乡村产业融合

数字普惠金融因其便捷性、经济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乡村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是乡村产业结构现代化和产业融合的强大引擎。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积极引导乡村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例如,帮助农民和小微企业投资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电商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和支付结算服务,加快乡村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向大多数乡村产业主体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不但满足了其资金需求,而且综合助力线上销售平台的搭建和农业产业链延伸等,全方位地支持乡村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发展,打造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互补,推进乡村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乡村地区三产融合。

4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湖南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难点

4.1 数字普惠金融体系薄弱

数字普惠金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推动力,目前,乡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体系薄弱的问题亟待重视。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存在网络维护不足或升级不及时、电子设备普及率低等问题,导致乡村产业主体难以获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影响了当地产业的融资和发展。二是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较低。由于乡村地区人口较为分散,经济环境相对落后,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机构往往难以在乡村地区开设网点,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目前,乡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村镇银行、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网络金融服务渗透率较低,不能充分满足乡村产业主体的金融需求,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发展。三是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认知水平低。一方面,农村家庭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获取信息的速度较慢,对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了解和信任度较低,更倾向于在传统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或接受熟人贷款等。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现有金融宣传和教育比较形式化、碎片化,宣传效果不明显,无法实质性地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这不仅限制了乡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

4.2 金融服务供给与人才短缺

金融服务供给短缺问题在乡村地区尤为突出,由于人口密度低和企业规模小,金融需求呈现小额、分散、高频的特点,增加了金融机构服务成本和风险,抑制了服务供给。城乡金融资源分布不均,乡村产业受金融支持有限,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和潜力。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往往更适合规模化、标准化的城市产业,而乡村产业多为家庭经营,规模小、分散且缺乏标准化和规模化经营模式。当前数字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存贷款等传统业务领域,对农业产业链中的保险、投资、支付等环节关注不足。调研结果表示,有44.44%的农户认为缺少合适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可见这种单一的供给结构无法满足乡村产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导致乡村产业在面临市场风险时更为脆弱。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人才短缺也是一大挑战。在人才培养上,乡村金融机构缺乏复合型人才,又缺乏系统的金融教育和培训,未能针对乡村产业振兴需求设计相关课程和实践机会,导致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在人才引进方面,乡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生活和工作环境艰苦,且乡村金融机构规模较小,竞争力不足,难以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空间,加剧了金融人才的流失。

4.3 风险评估与管理难度较大

在乡村地区,用户群体庞大且多样化,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非常复杂,这给风险评估和管理带来了困难,难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首先,乡村地区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乡村产业和个体经营主体信息透明度低。数字普惠金融依靠大数据进行风险评估,但乡村地区数据采集困难且不完整,导致金融机构在借款人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的评估上面临较大挑战,容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而影响金融服务的稳健性。其次,乡村产业具有弱质性和复杂性。农业产业易受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风险承受能力低,违约风险较高。再次,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也比较复杂。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需要覆盖不同的行业和商业模式,这就增加了风险评估的难度。最后,乡村地区担保体系不健全。由于缺乏金融抵押品和担保人,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往往面临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难以把握,制约了乡村产业项目的融资规模和可持续发展。

4.4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融合度较低

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联动不够,在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难以发挥协同效应。首先,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的耦合机制不畅。乡村产业数字化程度低,部分传统产业仍固守传统经营模式,缺乏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理念。这导致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缓慢,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数字普惠金融难以准确适应乡村产业的实际需求。其次,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之间缺乏创新与合作。数字普惠金融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乡村产业也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平台,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受到了限制。最后,湖南省乡村地区具有地域多样性,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不同,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在不同地区的融合程度也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和需求的不匹配,数字普惠金融难以有效融入乡村产业。

5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湖南省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保证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可持续地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首先,政府和金融机构应着力优化和扩建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据调查统计,69.88%的农户认为当地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这表明,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存在着明显短板,需要扩大网络覆盖面,部署更多的智能终端,以支持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在乡村地区的深度渗透。其次,政府要加强政策引领。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乡村地区设立更多网点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扩大线上金融服务的渗透率,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最后,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联合开展更多丰富多样的金融宣传教育活动,如定期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制作金融知识科普视频等。同时,建立金融咨询服务体系,线下面对面地为农民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解决他们在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时容易遇到的问题,提高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认知度和信心,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持续发展。

5.2 增强金融服务供给与人才培养

推动湖南省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从增强金融服务供给和加强人才培养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大金融服务供给。结合乡村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开发适应乡村地区特点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小额贷款、农业保险、农业供应链金融等,以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与乡村产业的适配性。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和结构,推动乡村产业更加规模化和标准化,让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乡村地区。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方式,联合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高校等多方力量,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同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薪资待遇、发展前景和工作条件,设立金融人才激励机制,激发金融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措施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地区的推广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产业振兴。

5.3 完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

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至关重要。一是推进信息披露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数据的支撑。通过与政府、金融机构和乡村产业主体的紧密合作,可以加快构建公共数据平台,夯实乡村金融数据基础,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缓解乡村地区的“数据孤岛”问题,为风险评估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二是建立更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实现乡村产业项目风险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强与征信机构的合作,引入先进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技术手段,实施贷前评估、贷中监测和贷后管理三方面的风险控制,全方位监测数字普惠金融的业务情景,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创新担保方式,完善乡村地区的担保体系。要鼓励政府、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担保体系,提高资金的安全性,为乡村产业项目提供多元化的风险保障,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5.4 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首先,建立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的耦合机制。为此,金融机构深化与乡村产业的创新合作,加强双方信息交流,通过联合研发、数据资源共享等方式,克服信息壁垒。金融机构为乡村产业开发最适合自身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乡村产业也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丰富的业务场景和成长空间,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其次,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契合度。最后,结合各地区乡村产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策略和支持措施,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使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精准地支持乡村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参考文献

曹守新,孙学涛,刘泊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23(4):83-88.

林炳华,陈景纳.数字普惠金融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空间差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76-86.

覃朝晖,潘昱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5):23-33.

贝多广,汪雯羽.数字金融助力农村产业振兴[J].清华金融评论,2020(8):93-96.

孙继国,孙尧.共同富裕目标下金融科技是否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J].财经论丛,2022(11):51-60.

杜金岷,韦施威,吴文洋.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6):38-49.

邢赵婷,钟若愚.数字普惠金融、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优化: 基于新经济地理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23(4): 142-156.

Ahmad M,Majeed A,khan M A,Sohaib M,Shehzad K.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Economic Growth:Provincial Data Analysis of China[J].China Economic Journal,2021,14(3):291-310.

Gomber P , Koch J A , Siering M .Digital Finance and Fintech: Current Research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