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广西居民环保素质对绿色消费的影响研究

2024-07-18 00:00:00石丽媛
中国商论 2024年13期

摘 要:本文基于广西7个重点城市的实地调研数据,结合环保素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从居民的环保素质角度出发,通过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和环保问题感知三个变量与绿色消费建立影响机制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环保问题感知分别对绿色消费具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作用,其中环保价值观对于绿色消费的影响相较其他变量更大。基于此,为进一步促进广西绿色消费发展,政府应积极引导居民强化绿色消费动因,实现绿色消费常规化;推动企业完善绿色消费产业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绿色消费体系建设,助力绿色转型发展。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应各尽其责,群策群力,推动广西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环保素质;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环保问题感知;绿色消费

中图分类号:F062.2;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7(a)--05

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加剧。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出生态环境不可牺牲。广西作为边疆地区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推动绿色消费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如何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成为绿色转型发展的热点问题。“双碳”目标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达到“双碳”目标,我国必须从生产和生活两个角度进行双向变革。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供应端调整能源结构并推动经济转型,同时在需求端促使国内消费转向更环保、低碳的模式,特别是需求端向绿色消费的转变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关键策略,不仅能直接有效改善生态和减少碳排放,还能倒逼企业低碳生产乃至增加碳汇[1]。但目前我国消费仍处于传统消费模式向绿色消费模式转变过程,且绿色消费转型发展表现尚微。

绿色消费的行为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消费者的创新性会显著影响其绿色消费的行为,即可以通过绿色消费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等多维度来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向,进而促进绿色消费行为的产生[2]。也有学者考察了消费者环境认知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认为环境认知对绿色消费行为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以绿色消费为研究起点,通过微观数据检验移动互联时代绿色消费的社会扩散效应及其多重交互影响路径,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绿色使用行为、闲置回收行为均能促进其关注并分享绿色信息,形成社会扩散效应[3]。还有学者从政策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绿色消费行为取决于消费者潜在的绿色消费意识,受到较多主观因素的意向,因此需要一个科学的绿色消费政策给予正确的引导与约束[4]。

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已有文献主要从全国或者省域维度进行解析,而广西作为我国南方绿色生态屏障,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也是珠江流域的重要发源地,肩负着护卫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同时面临着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的现实挑战[5]。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重要战略方向,是必须迈过的关键节点。但目前以广西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较少,尤其是从环保素质入手对绿色消费影响的相关研究更少。基于此,本文选取广西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消费者的环保素质角度出发,通过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和环保问题感知三个变量与绿色消费建立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其变量之间的关系,以自然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等地方特色为基础[6],分析探寻促进绿色消费发展的突破路径以助力区域性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加快建立健全广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强区建设,共建壮美广西[7]。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968年Charles E.Roth首次提出了“环保素质”并认为它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基础。有学者认为,环保素质包括环保知识、环保价值观、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四个方面。环保知识是环保素质的基础,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环保问题的理解力和辨识力。环保价值观是公众对生态环保、人与环保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决定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评价和行动导向,它是环保素质的思想与伦理核心。环保态度反映的是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情感—心理投注,它是环保素质中最具个性和行动导向的心理活动,包括对环保问题的敏感与关注,责任与意见。环保行为是公众具有环保知识、环保理念和态度之后所采取的参与各种环保事物的行动,它是环保素质的外显层面[8]。本文参考多位学者对环保素质的定义,结合考虑到环保行为即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绿色消费,故不再列入环保素质维度中,因此本文将环保素质划分为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和环保问题感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另外,在绿色消费行为领域中,常用计划行为理论(TPB)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进行研究,余威震等基于该理论建立模型验证了人们的绿色消费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计划行为理论(TPB)是一个解释决策的心理决定因素的理论,它假设人们在从事特定行为时做出理性的决定。消费者行为是由行为意图预测的,行为意图反映了参与这种行为的动机和认知计划,而意图则由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决定。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则是当个体意识到其行为的结果并愿意为这些结果承担责任时,道德规范被激活。这一理论包括衡量由个人规范决定的行为意图,这是一种责任意识,按照我们的道德原则行事。个人规范可以用人们对环境的责任感来解释。环境责任感是解释绿色消费的重要变量之一。本文结合以上两种理论将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和环保问题感知纳入分析模型,用于研究其对绿色消费的影响机制。

1.1 环保价值观对绿色消费的影响

Barr将环保价值观定义为个人基于自己的人生观对环保和环保问题做出的基本看法,即环保价值观可以更好地规范个体的一系列环保行为。对于人类来说,环保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类对环境的总体观念和看法,通过自身的行为取向和对处理事物的态度表现。环保价值观对指导和规范个体行为决策具有深层的重要导向性作用[13]。绿色消费作为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应该注重低消耗、无污染,坚持贯彻生态环保的理念。绿色消费也是消费者参与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方式。因此,环保价值观越高的消费者更会关注绿色环保产品,也愿意为环保买单。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环保价值观与绿色消费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1.2 环保责任感对绿色消费的影响

环保责任感是个体对于环境保护所具有一种责任或义务。Hines等通过对环保行为的分析,提出了负责任环境行为模型理论(Model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即个体的责任观是实施环保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9],同时结合一个解释决策的心理决定因素的理论—计划行为理论(TPB),它假设人们在从事特定行为时做出理性的决定。消费者行为是由行为意图预测的,行为意图反映了参与这种行为的动机和认知计划。而意图则由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决定。个体的环保责任意识越强,则更能对环境有较高程度的认识,从而使环保倾向越强,认为改善环境问题与自身有着密切关系,并实施更多的环保行为。对于环保责任感和绿色环保间的关系,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例如聂伟认为作为低碳绿色行为的重要心理驱动力的重要因素——环保责任感,它会直接引导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实施亲环境行为。盛光华等认为消费者的环保责任感是绿色购买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即责任感越强则积极进行绿色消费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2:环保责任感与绿色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1.3 环保问题感知对绿色消费的影响

环保问题感知是个体对于环保有意识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根据计划行为理论(TPB),一个人的实际行动和他们的行为意图受到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特定行为的态度,感知到的社会压力或周围人的期望(主观规范),以及他们对自己执行该行为的控制能力的感知(感知行为控制)。个体认知与评价对于实施行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环保问题感知强的个体,会更在意生活环保的环保问题,乐于为环保工作实施更多地友好行为。例如郭萍等认为绿色消费意图也受顾客绿色感知的影响,顾客绿色感知价值越强,绿色消费意图也就越强。绿色感知价值有利于加强消费者绿色购买意向。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3:环保问题感知与绿色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问卷设计

对于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环保问题感知和绿色消费的测量,均参考了成熟量表,问卷除包含被调查居民的基本信息外,如性别年龄、受教育层次、收入情况、居住区域、家庭情况以及四个维度题项。本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测量,其中1代表“完全不同意”,而5代表“非常同意”。

2.2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

为全面深入探究广西居民环保素质对绿色消费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重点实地调查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主要针对南宁、柳州、桂林等广西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其他各城市市区、城镇等多地进行抽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920份问卷,并且全部被回收。剔除填写不规范问卷,共有870份问卷被认定为有效,有效回收率为94.57%。样本特征分布覆盖面广,占比相对均衡。

3 实证检验

3.1 信度与效度的分析

为确保本研究中所获得量表数据能够真实反映调查结果,符合研究数据相关要求,使用SPSS 27.0和AMOS 28.0软件对问卷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具体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环保问题感知、绿色消费四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别为0.873、0.924、0.913、0.926,信度系数均在0.8~1范围内。一般认为,信度系数在0.8以上,则表明量表的信度较好。因此,根据检验结果可以认为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在内部一致性方面表现良好,具有高度的信度。同时,各题项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均在0.8以上,平均方差提取量(AVE)均高于0.5,组合信度(CR)大于0.7,这说明本研究量表各维度间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如表1所示。

通过表2中环保素质各个维度进行区别效度检验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环保问题感知与绿色消费的标准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595、0.519、0.516,均小于AVE值平方根0.836、0.868、0.851。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环保问题感知维度相互之间的标准化相关系数分别小于其对应维度AVE值的平方根,这说明每个维度之间的区别效度表现良好,如表2所示。

3.2 模型适配度的检验

根据模型适配度测试结果,得到CMIN/DF(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为1.564,RMSEA(均方根误差近似值)为0.025,指标均在理想的范围内。这说明该模型具备较高的拟合度。

3.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本研究测量工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理论中值为3分。采用SPSS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结果显示环保价值观(M=4.00;SD=0.995)、环保责任感(M=3.15;SD=1.244)、环保问题感知(M=3.10;SD=1.1695)、绿色消费(M=3.52;SD=1.154),可见均处于中值水平之上,这说明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环保问题感知、绿色消费均处于中上水平。

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环保价值观与环保责任感相关系数为0.477,且f<0.01,则表明环保价值观与环保责任感呈正相关关系。同样的,环保问题感知与环保责任感相关系数为0.571,且f<0.01;绿色消费与环保问题感知相关系数为0.474,且f<0.01,这表明两两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体如表3所示。

3.4 主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主效应进行检验,通过表4的检验结果显示可得出,模型的检验结果与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相符。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以及环保问题感知三个维度对于绿色消费维度的影响均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96、0.187和0.196,证实各变量与绿色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假设均成立。

4 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文对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和环保问题感知与绿色消费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具体如下:

4.1.1 广西居民环保素质、绿色消费意向总体基础较好

广西居民整体具有较好的环保素质和绿色消费意向,表现为各维度均值中等水平以上,尤其是环保价值观得分最高,为引导实施绿色消费提供了良好基础,然而环保问题感知相对较低,显示出对环保认知和环境变化敏感度不高,且持乐观态度。

4.1.2 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环保问题感知都能够正向影响绿色消费意向

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和环保问题感知对绿色消费意向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环保价值观的影响最为显著。这种意识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购物决策,还塑造了可持续行为的倾向。然而,广西居民的环保责任感和环保问题感知较低可能是绿色消费意向提升受限的原因,可能受价格认知偏差和绿色产品市场覆盖率不高等因素影响。

4.2 管理启示

面对资源和环境限制日益严峻、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国家能源安全面临严重挑战等压力,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实现“双碳”目标,以确保能源安全并促进高质量发展[10]。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绿色发展成为首要任务,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消费体系至关重要,促进绿色消费与实现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既依赖于居民,企业和政府也需要发挥重要作用。

4.2.1 积极引导居民强化绿色消费动因,实现绿色消费常规化

第一,加大环保问题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政府作为推进绿色生态环境的引导主体,在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居民在环保价值观上表现良好,应通过进一步的教育宣传,包括线上和线下渠道,让他们全面关注环保问题,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第二,强化环保意识与知识培训。通过扩大环保知识培训,结合居民利益,加强对环保严峻性与危机感的意识,培养居民的环保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促使其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支持绿色消费,推动环保事业发展,如选择购买二手产品以降低资源浪费。第三,让居民有机会参与到一线环保的治理工作中,如减少浪费、降低能耗和垃圾分类,让居民可以亲身感受环境状况,提升环保问题感知,激发绿色消费意识,并积极向他人推广,使绿色消费成为社会风尚。

4.2.2 完善绿色消费产业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通过提高居民环保价值观、环保责任感、环保问题感知可以分别影响绿色消费意向,对居民而言,多选择、高质量、低价位的绿色消费品无疑是更具吸引力。作为供给侧主体,第一,企业应加强绿色产品研发与生产,设计环保型产品以提高其竞争力,结合广西绿色经济发展趋势,从生产投入和成本降低等方面制定实施方案。第二,企业要加大绿色产品推广,提高环保信息透明度。通过标识和认证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环保性能,同时与政府合作推广绿色产品和理念,营造良好的绿色消费环境,提升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和信心。第三,加强推广绿色供应链,保证产品质量。企业可推广绿色供应链,与环保型供应商合作打造环保生态链,提高产品品质和环保性能,丰富购买渠道,确保居民有良好的绿色消费体验,进而提升其对绿色消费的忠诚度,推动绿色消费发展。

4.2.3 加快绿色消费体系建设,助力绿色转型发展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必须抓住绿色转型的机遇,集成少数民族地区的绿色自然、人文、经济优势,而绿色发展仅靠政府的行政指令和政策导向是无法形成的,还需要政府发挥善治能力。第一,应加强监督,完善绿色消费保障体系。着力构建促进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包括统一绿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常态化市场监督,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对虚假环保宣传的打击力度,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并增加环保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为绿色消费提供更多支持和选择。第二,建立绿色消费的协作平台,鼓励企业、消费者、环保组织等各方参与,共同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和推广。第三,加强居民环保教育。通过广告、宣传标语和专项课堂等方式,加强环保理念和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构建系统的教育体系,提升居民对环保知识的认知和了解,鼓励其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黄韫慧,杨璐.“双碳”背景下的绿色消费转型:动因、困境与路径[J].江海学刊,2023(4):79-85+255.

劳可夫.消费者创新性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4):106-113+132.

王建明,冯雨.绿色消费会传染吗: 绿色消费的社会扩散效应及其形成机制[J].管理评论,2023,35(7):185-198.

高歌.行为导向的绿色消费政策设计[J].社会科学家,2023(9): 79-84.

甘佺鑫,刘进,杨柳,等.加快建立广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8):142-151.

戴万淇.“壮美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绿色治理能力路径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2022(4):181-18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21 (19):3-11.

王耀先,李炜,杨明明,等.建立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提高公众环境素质[J].环境保护,2011(6):53-55.

HINES J,HUNGERFORD H R,TOMERA A N.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86(18):1-8.

柴彦超,陈肖.“双碳”目标下流通企业环境责任对居民绿色消费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3(12):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