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现实张力与建设路径探析

2024-07-18 00:00:00宋垍吾张荣慧马颖慧朴龙国
中国商论 2024年13期

摘 要:开发区作为收缩型区域保证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东北地区深化改革、谋求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被赋予了推动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角色,同时有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引领区和中韩全方位、宽领域合作先行区的重要定位。本文通过对示范区三年来的政策性文本与实践进行总结,发现示范区具有国际、国内、省级三重政策机遇,同时面临主体实际归属不清、发展重点偏移、规划可行度与吸引能力建设不足等现实张力,并提出了明晰重点、确定目标、内外驱结合建设以增强吸引能力等建设路径,为示范区提供可能的参考,也为其他开发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开发区;政策机遇;现实张力;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7(a)--07

1 引言

开发区作为区域性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以促进自身发展的实践性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量式经济改革的具体体现[1]。但从空间尺度上讲,开发区建设是收缩性区域“精明收缩”以保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从空间格局上看,东北振兴要“跳出东北看东北”[2],东北地区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3]。这就要求东北区域的开发区要立足于自身区位优势,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发扬自身资源优势,服务全面振兴东北的大格局,以保证收缩型区域的“精明增长”。这要求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地处东北亚区域几何中心的地缘优势、中蒙俄经济走廊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节点优势,拓展与东北亚各国,特别是韩国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4]。

当前,学界对于中韩(长春)国际示范区的研究较少,且均集中于2021年。在发展机遇研究中,谭红梅(2021)说明了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将推动“一带一路”与“新北方政策”积极对接,为深化中韩经贸往来提供重要导向性作用[5]。黄禹铭(2021)提出要通过加快资源要素整合、提高园区人文属性、深化FTA建设等手段,加快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6],并于2023年进一步强调了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与俄罗斯的“向东看”政策为开发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7]。综上可以发现,相关研究成果均于示范区建成初期形成,主要讨论的是预期性展望或基于因果递推的建议,缺少经过历时性实践后的经验总结与进一步的政策建议。因此,本文拟通过对示范区三年来的政策性文本与实践进行总结,以找寻政策与实际中的现实张力,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提出切实路径的可能。

2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情况概述

2.1 政策文本中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功能预期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2016年7月,中韩双方在长春举行战略对话会,当时,长春市人民政府和长春市净月高新区分别与韩方签署了《共建“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战略框架协议》和《推动“中韩青年创业基地”战略框架协议》。2020年6月29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正式揭牌,作为吉林省的派出机构,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2022年6月29日,示范区加挂“长春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牌子,示范区对外合作的领域进一步宽泛。

示范区作为面向东北亚及更大范围开展合作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中被赋予三项战略定位,即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新引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引领区;中韩全方位宽领域合作先行区[8]。但在后续《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更加强调了其区域发展功能,即如何支持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如何支撑“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长春市“三强市三中心”建设与“六城联动”高质量协同发展[9]。

就重点任务来说,《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要求示范区推动产业链协同合作(重点包括信息产业、高端制造产业、医疗服务产业、农业与中医药产业)、建设开放合作平台(强调平台与通道建设)、加强创新和合作(重点包括教育科技与旅游体育)。但在后续《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发展目标重点从重视经济上的增量式增长与产业引进,转向了重视高质量发展的民生与生态领域。针对经济、合作、发展等问题的目标均为预期性目标,只有针对“双碳”城市建设与一般居民生活保证目标为约束性目标(参见: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R].长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16-17.)。

就政策支持角度来说,《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虽然强调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放宽准入机制、实施便利化出入境措施、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等措施,但均为“研究实施”或“支持”,于2022年公布的《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虽然部分措施已经落地,但大多数相关内容依旧为预计性成果,并未说明具体目标或完成的时间节点。

2.2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实际建设实效

在园区建造方面,示范区已经建成中韩产业创新基地、健康食品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2022年,示范全年建设项目61个,其中新建14项、续建47项,总投资623亿,发行专项债121亿。2023年,示范区计划建设投资额五千万以上项目50个,项目总投资506.8亿、年度计划投资48.1亿。同时,示范区还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引入京东吉林基地等项目,京东长春亚洲一号仓项目投产运行,冷流物流产业园业已竣工。在园区长期规划方面,示范区进一步推进以吉林(长春)零碳磁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磁谷”项目、国际医美产业园为代表的“美谷”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长春的科教文卫资源优势和中韩国际合作的区位效应,促进长春地区的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示范区的园区建设还可以强化长春的辐射主导作用,带动全省经济产业的转型。

在示范性项目建成落地方面,示范区紧抓重点示范性建设,以重点方向、核心项目的引领,通过重点项目引领示范区发展。长春天明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韩示范区首个落地的中韩合资企业,该公司光学胶产业化基地项目目前已于4月投产,项目主要从事光学胶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总投资2.16亿元[10]。在氢能产业方面,为建设“北方氢谷”,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成试运行国内首个“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一体化创新示范项目[11],为长春“六城建设”中的“双碳示范城”提供支持。

在产业链协同合作方面,示范区围绕产业发展积极谋划,以数字经济为引导,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健康食品、医药医疗、光电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引入韩国技术、人才、企业等各方面资源,加快示范区建设。同时,示范区在2023年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于3月开启“招商周”活动“组团出海”,中韩示范区分别与众京株式会社、韩中科技文化促进会、韩中经济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吉林省打造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12]。投资30亿元的中韩北药园已投入运营,与韩国希杰集团、SK集团、正大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共签约37个重点项目,涉及医药健康、新能源技术、健康食品、产业基金、高校科研机构等多个领域,签约金额达620亿元[13]。

在开放合作平台载体方面,示范区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港、国际陆港,打造专业化、国际化、服务化的人才集聚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商贸金融服务平台、国际交流平台,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示范区积极推进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与韩国首尔、仁川、全州等6个城市结成友好合作关系,谋划建立司局级双边工作机制,密切协调沟通中韩合作的有关事宜。

在创新和人文合作方面,示范区充分发挥长春的科教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和源头创新,与长春理工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共建研究院及产业园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tzB7sAPM+zU2gwPcGaG7Ut3CF4L8c1p/zEV1PAi09w=。同时,示范区建成“中韩城市馆”,集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跨境电商孵化基地、进口商品集散中心、跨境商品数字化物服中心、全球企业馆、商务会务中心等功能为一体,还根据韩国不同城市的特点建设了17个城市馆,展出不同城市的文化和特色商品。城市馆定期举办中韩主题博览会、产业发展论坛等,运用数字化新媒体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BtoC渠道。中韩城市馆成为双方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全新合作平台,主要聚焦示范区的主导产业,全方位展现韩国全境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积极发挥国际窗口作用,进一步推动中韩城市间合作新体系的构建。

3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政策机遇分析

3.1 国际层次

3.1.1 贯通“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

从宏观上看,按照“一带一路”的走向,东亚经济圈是向北发展的重要枢纽。在地理位置上,示范区具有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示范区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交通较为便利。多年来,吉林省与韩国已经建立较为深厚的经贸合作基础,示范区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继续加深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

从中观上看,中蒙俄是支撑“一带一路”北向发展的重要经济走廊,形成中蒙俄经济圈。中蒙俄经济走廊有两个通道,华北通道和东北通道,两条通道所形成的开放经济带统称为中蒙俄经济走廊[14],长春市是东北通道中的一个关键节点。示范区可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充分发挥地缘以及能源优势,扩大中韩两国与蒙古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此外,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可以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支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以长春市与吉林市为主体,将延吉、龙井、图们作为开放前沿,在交通运输上具有显著优势,其长吉珲通道以长春市为起点,经过吉林市、延吉市、珲春市,通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将区域优势延伸至东北亚经济圈。2022年,长吉图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1.32亿元,年均增长6.2%,占吉林省经济总量的70%;实现进出口总额1455.33亿元,占吉林省总量的93.4%[15],示范区可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实现全方位联动,共同打造国际合作新业态新模式。

3.1.2 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新机遇

2022年1月1日,由10个东盟国家,5个非东盟国家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5个非东盟国家中包含中日韩三国。进而,RCEP的生效将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带来新动力。对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而言,RCEP设立的主要目标在于打破关税壁垒,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增加缔约方之间的投资机会。中韩两国在产业链、创新链、创业链上具有密切联系,示范区借助RCEP的政策机遇和两国经济互补性,便可在扩大开放合作上描绘新蓝图。

除RCEP外,2015年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协定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多个领域,两国零关税产品皆达到税目的90%以上。中韩自贸协定签署以来,双方已先后8次进行关税削减[16],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关税优惠。2022年,中韩两国开展自由贸易协定第二轮谈判,谈判重点从先前的货物贸易领域转向服务贸易领域,尝试以负面清单模式管理外资准入,进一步推动高水平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此外,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也为示范区提供了制度支持,以威海港和仁川港作为先行示范区,可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带来经验启示。

3.2 国家层次

3.2.1 牢牢把握东北振兴战略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东北地区作为“共和国长子”,在重工业、能源等领域具有鲜明的产业优势,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中的轻工业成为产业发展重点,东北地区的产业优势逐渐丧失。为缓解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人才流失等问题,2003年我国启动“振兴东北”战略,并在同年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聚焦东北重工业建设。2023年是“振兴东北”战略提出的第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于9月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中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东北振兴的重要性[17]。示范区要按照国家战略部署,立足东北地区原有产业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在东北振兴上做示范效应。

3.2.2 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紧密相连

“投资、消费、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受国际政治局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外出口贸易和投资受阻严重,为应对这一现象,我国在2020年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也与“双循环”格局紧密相连。示范区要充分适应时代要求,在抓住地理区位优势融入国际循环中的同时,也成为国内大循环中的重要一环。

3.3 府际层次

府际关系,即政府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各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18]。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方政府之间的关联性正在加强,示范区的建设不仅与吉林省政府与长春市政府的支持息息相关,还与全省其他地方政府具有密切关系。2021年7月,吉林省委通过《中共吉林省委全面通过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一主六双”主要包含13个专项规划,“一主”指“一主”是指让长春更好发挥辐射主导作用,把长春打造成“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长春经济圈规划”打造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板块;“六双”指一是围绕工业、医药形成“双廊”,二是聚焦图们江鸭绿江开发开放经济带、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形成“双带”,三是以“长通白延吉长”“长松大白通”作为旅游大环线形成“双线”,四是以“长白通”“长吉珲”作为重要交通通道形成“双通道”,五是围绕科技产业,以长春、白城形成“双基地”,六是关注协同一体化发展,以“长春-吉林”“长春-公主岭”形成“双协同”[19]。在“一主六双”战略部署下,2021年10月,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全面建设启动,充分利用白城、通榆的区域优势和新能源优势,加强风电与光能发电建设。由此可见,“一主六双”建设包含吉林省各地方政府,各大优势产业与发展方向,示范区作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中“四大板块”的重要支柱,其主导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氢能产业建设、医药产业和健康食品产业等,与“一主六双”建设深度对接。从府际关系来看,省级政府统筹协调好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将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4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现实张力分析

4.1 主体归属与主体关系问题

开发区是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因其隶属行政层级不同而有等级差异,隶属关系决定利益分割[20]。因此,开发区明晰主体与主体归属,可以直接影响开发区的政策实施效能。当前,就理论上的主体归属而言,示范区作为吉林省的派出机构,具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理论上由吉林省直接管理。开发区管理体制是以特殊政策作为行政授权的主体内容。开发区在多主体参与下运转, 行政授权方式造成开发区行政主体性的模糊性[21]。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示范区加挂了“长春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牌子,本机构事实上为原长春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长德新区),而长春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已于2023年5月1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复退出开发区管理序列[22],但截至2024年1月8日的示范区官网中,分管长春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的行政官员的职位中,依旧加挂长春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长德新区)。就示范区领导任职经历而言,开发区领导仅有两位曾具有省级直属单位有关任职经历,其余领导皆为长春市有关部门调任,且大部分具有长春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任职经历。因此,就开发区主体归属而言,自身实际定位与是否被可被长春市所代管值得进一步商榷与明晰。而就管理区域而言,示范区与长春新区、二道区长春国际物流经济开发区等存在交叉,且经笔者实地调查发现,示范区内企业之语言景观多加挂“新区”或“物流经济开发区”,少见直接加挂“中韩示范区”之词语。因此,示范区与其他相关主体的关系亟待明晰。

4.2 发展重点与规划可行度问题

“政策文本中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功能预期”中所提,《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与《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存在部分偏差与注意力分配不均。虽然国家级规划、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均给予示范区支持,但示范区如何处理好各规划之间的张力亟待解决。从实际上看,各级规划均不矛盾,而示范区作为一个成立仅三年的开发区,其对宏观规划的支持作用从事实上来说并不显著。事实上,各级规划具有体系性、层次性与贯通性,当示范区支持好长春市“六城联动”工作部署,即能强化长春市在吉林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中长春的核心地位与带动作用,即把长春打造成“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就发展重点而言,示范区作为“国际合作示范区”,在其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纲要中更加强调的是“双碳示范城”与“新兴消费城”的建设,弱化了其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属性。虽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消费可以促使示范区成为“小而精”的样板典型,但是考虑到示范区的人口与设置初衷,示范区如若将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方面的目标从预期性转为约束性,则可以更加强化示范区的信心提振作用。

规划中第四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引领区”部分,强调加强与东北亚其他国家行为体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自身三大战略定位中“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引领区”战略定位,在领会方面可能稍有欠缺。总体方案规划指出,“通过中韩双边合作促进东北亚国家多边合作,引领带动吉林省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23]”。而示范区可作为示范作用,通过自身在中韩双方合作中的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国家行为体与中国有关地区合作。示范区应发挥自身优势,强化自身在中韩合作中的示范性与影响力,相对将开展与其他东北亚国家行为体的合作放在次要位置。

综上,示范区的发展重点、政策支持重点、规划可行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张力。

4.3 吸引能力建设与可递推性问题

FDI(外资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来源于政策优势、开发区累计已开发面积、产业配套能力与劳动力成本,而地价政策对于吸引FDI并没有影响[24]。当前就政策建设而言,虽然目前示范区落实了“4大项16条”措施,包含外籍人员便利政策(外国人员落地签等);产业支持政策(低地价政策等);惠企政策(生产补助等)[25],但其均为一般性政策,《总体方案》与《规划》中提出的“分类通关、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境外旅客144小时免签”“特许韩人韩企关税特惠”等核心政策依旧为“研究实施”阶段,且缺乏落地时间安排的说明。这证明示范区对FDI吸引能力建设依旧不足。

“示范区”强调成果的示范性、典型性与可递推性,强调形成可递推的经验并可以被其他地区所参考。如若不具有此性质,其只能作为“样板”而难成“示范”。当前,示范区依旧处于探索阶段,在体系建设、范式建立、模式递推等方面并未产生切实成果。在未来,示范区需将自身的建设成果形成方法,产生模式,以证示范区“示范”之作用。

5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建设路径探析

5.1 明晰重点:确定规划与支持目标

在建设规划上,示范区首先要根据自身建设优势和韩国方面的优势找出双方的共有优势,明晰好建设规划重点。目前,根据《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以及官方网站重点项目一栏,可以得知推动产业链协同合作是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下拟对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农业和中药材产业与文化领域为例进行分析。

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区确定重点任务在化合物半导体与功率半导体(IGBT等)于芯片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示范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3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0户,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户,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各2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获批吉林省“双创基地”3户。

基于现有建设和成效,示范区仍需继续加大与韩国重点企业的合作力度[26],如三星、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领域的头部企业,学习先进经验以弥补短板。同时,也可加强吉林省高校与韩国高校在相关学科上的交流学习以推动示范区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取得新突破,这也符合《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要求依托高校、研究院所等科教资源,建立与高校科技成果转换中心协同孵化体系,形成创新孵化集聚区[27];中韩科技教育合作重点人才培养联合项目推动与韩国高校开展定向合作,联合培养人才[28]之要求。

在农业和中药材产业领域,可以将产业进行针对性纾解。示范区立足长春,但其在区域合作上可放眼全省,结合全省各地区优势进行发展,例如,可以将农业和中药材产业纾解至珲春市。从地理位置上看,珲春市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理位置距离韩国更具优势,且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与交通运输基础。在发展农业上,其拥有独特的气候与地理条件,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典范,多年来珲春市在发展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经济动物养殖业取得成果,可与韩国企业开展农业和中药材产业的深度合作,不仅有效推动示范区在此的发展,还能够推进珲春市的特色农业向外发展,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当地民生。

在文化产业领域,延续影视产业历史特色,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电影基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成熟的电影制作技术。多年来,长影与时俱进,应时代要求,顺利完成产业转型,制作出大量赢得观众好评的电影作品。韩国在影视产业上同样具有鲜明优势,如CJ、乐天、SHOWBOX等家喻户晓的影视制作公司。示范区可以加强与韩国在影视产业方面的合作,推动优秀影视产品走向世界。

在文化旅游领域,就韩国来华旅游来说,吉林省有着相比于全国其他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吉林省朝鲜族具有天然亲缘与语缘优势,全国170余万朝鲜族同胞中,94万居住在吉林省,吉林省还拥有全国唯二的朝鲜族自治地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得益于我国的民族语言保护政策,韩国民众到吉林省旅游,特别是到朝鲜族自治地方,语言障碍相对较小,饮食习俗也较为接近,同一民族的血缘情感也更为深厚。其次,长白山是朝鲜民族的“精神圣山”。坐落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长白山在韩国民众中是民族先祖檀君的诞生之地[29],视为“圣山”和“民族精神之地”[30]。同时,长白山还是吉林省东部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吉林省应当用好长白山这一知名旅游符号,进一步吸引韩国民众来吉旅游。最后,吉林省冰雪旅游优势强劲。相较于在华韩人较为集中的山东半岛地区,吉林省的冰雪旅游资源显著多于山东半岛,且冰雪产业历史悠久、配套设施完善,既有着对朝鲜民族极具吸引力的长白山滑雪场,也有着各具特色、交通便利的其他滑雪场和冰雪旅游资源。

5.2 内驱外驱相结合——提高吸引能力

5.2.1 内驱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保证规划落地

示范区建设方向涵盖科技、农业、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需要各领域培养和吸引大量人才加入。因此,从内部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示范区要加大在人才引进上资金投入,以示范区为依托,大量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制定重点人才支持政策,与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开展深度合作。以示范区重点支持的氢能产业为例,制氢、加氢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需要大量的专项人才,为更迅捷有效地加快氢能产业的开发利用,需大量引进高层次人才。此外,示范区本身要始终坚持加强自身人才培养,立足本省优秀的教育资源,加大示范区内人才培训力度,为人才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支撑示范区的发展和建设。

5.2.2 外驱建设:学习中国—上海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先进经验

中国—上海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成立于2018年,自成立以来,在经贸合作、交通运输等领域取得多项成就,是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成功典范。示范区可以通过学习上合示范区的先进经验为本区建设带来新的启示。

(1)完善交通运输,加强中韩区域互联互通。上合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在于发挥青岛海陆空综合交通网络中心的区位优势,从联运通道上,上合示范区充分利用好上海和青岛的交通运输优势,将各地机场港口有效整合;从现代物流产业和国际物流合作上,上合示范区以青岛口岸、胶东国际机场为重点进行全方位物流合作。由此,示范区在交通运输建设上,不仅要继续立足省内,还要着力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在内国际开放通道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区西部的国际陆港、示范区东部的国际空港的通道作用,发挥示范区的引领作用。

(2)深度开展文旅合作,加强技能人才培训。上合示范区依靠上合组织与成员国家开展旅游合作,并抓住上海、青岛等周边城市的区域特色,开展文旅合作。此外,上合示范区重视教育技术发展,在区域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人才培训。2023年11月18日,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智库联盟正式成立,为加强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借此,示范区可以长春市为中心,统筹吉林省高校和韩国等重点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如充分发挥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与韩国首尔大学、成均馆大学等的合作关系,支持两国高等院校开展密切学术交流,支撑示范区进一步发展。

6 结语

本文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性文本与实践经验,分析了其建设的政策机遇、现实张力与预期建设路径。本文认为示范区在国际层面上要抓住“一带一路”、RCEP 协定等机遇,深化与韩国及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合作;在国内层面上要与“双循环”发展格局相结合,服务东北振兴大局;在府际层面上要明确自身定位,协调与其他开发区的关系。为保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协调好主体归属、发展重点与吸引能力等问题。应突出其在中韩合作中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加强与韩国在氢能、影视、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并切实提高自身的FDI吸引能力。这将有利于示范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中韩合作和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动力和平台,为东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毕铁居.分立、融合抑或独立:开发区与行政区关系优化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21(1):16-21.

新华社国内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新部署[EB/OL].(2023-09-10)[2024-01-03].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3-09/10/c_1129855034.htm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EB/OL].(2023-09-09)[2024-01-03].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3072.htm

黄禹铭.发挥多重优势让中韩合作在长春结出硕果[N].长春日报, 2020-07-05.

谭红梅.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与中韩经贸合作新机遇[J].东疆学刊,2021,38(1):108-113+128.

黄禹铭.加快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的对策建议[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1(4):56-60.

王维翊,黄禹铭.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发挥开放平台引领作用的对策建议[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3(6):48-52.

吉林省人民政府.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R].长春:吉林省人民政府:3-4.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R].长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1.

张雅静.中韩示范区: 加快项目建设助力“稳增长”[N].吉林日报,2023-03-24(10)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与国核院签订中韩示范区“可再生能源+PEM 制氢+加氢”一体化创新示范项目 EPC 总承包合同暨关联交易的公告[R].深圳:深圳证券交易所,2021.

张雅静.中韩示范区赴韩日开展“招商周”[N].吉林日报,2023-04-03(02).

张雅静.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迎来开门红[N].吉林日报,2020-06-30(02).

赵宇歌,宋垍吾,李沐阳,等.新时期“一带一路”北线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核心[J].未来与发展,2023,47(2):31-37.

人民网.吉林: 四点发力为“长吉图”绘新路[EB/OL].(2023-04-06)[2023-11-14].http://jl.people.com.cn/n2/2023/0406/c349771-40366757.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商务部: 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EB/OL].(2022-07-21)[2023-11-18].https://www.gov.cn/xinwen/2022-07/21/content_5702103.htm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 牢牢把握东北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EB/OL].(2023-09-09)[2023-11-18].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3072.htm

谢庆奎. 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1):26.

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EB/OL].(2023-08-02)[2023-11-19].http://www.jl.gov.cn/szfzt/tzcj/tzjy/yzlscykjbj/202308/t20230802_2455662.html

曹前满.论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开发区的成长困惑:归属与归宿[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2):40-46.

余宗良.困境与出路:开发区管委会法律性质之辩[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108-113+194.

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长春市、四平市有关开发区整合优化、退出开发区管理序列的批复[Z].吉政函[2023]18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R].长春:吉林省人民政府:3.

况伟大.中国开发区成败的决定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08 (12):96-101+141.

王海跃,谢龙.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4大项16条硬核举措助力中韩产业合作发展[EB/OL].(2023-11-14)[2024-01-08].http://jl.people.com.cn/n2/2023/1114/c349771-40640478.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发挥区域优势 打造东北亚区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引擎.[EB/OL].(2022-12-26)[2023-11-24].https://www.most.gov.cn/dfkj/jl/zxdt/202212/t20221216_184039.html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R].长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49.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R].长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24.

苗威.“长白山”考辨[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19(4):109-116+150.

金东勋.白头山传说群探微[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6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