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与实践

2024-07-17 00:00:00刘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8期

[摘 要]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深化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路径,党和国家提出了将思政教育与学生工作融合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持续化和高效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高校管理体制突破现有壁垒的现实要求。结合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特点,首先,立足“三全育人”思想从学生工作本质落实、思政教育深入推进、学生管理工作者角色定位三个方面对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代价值给予肯定;其次,对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机制、管理渠道、管理方法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最后,从规范管理体制、重视集体实践、引入现代化技术与培育专业管理队伍的角度提出创新思考与实践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8-0161-04

新时期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在于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即要求学校培育出的大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拥有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认知,以帮助大学生通过自我挖掘和完善实现个体全面发展,并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三全育人”背景下开展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要求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管理新格局,这与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一致,是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一、“三全育人”理念为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方向指引

“三全育人”理念的着重点是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对于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这一着重点恰好能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思路。成人高校管理人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了多种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规范和管理体系。

(一)“三全育人”理念为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注入思想活力

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通过邀请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授课教师、社会企业岗位骨干给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和知识教育,引导学生以实际案例为榜样,体现了人人育人的理念。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三全育人”的重点是要求教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和管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实中高校教师也是按照这一要求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在这一过程中,“三全育人”理念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思想活力。

(二)“三全育人”理念为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路径指引

“三全育人”理念除了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之外,还具有路径指引的作用。从二者联系上来看,该理念能为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方法参考。具体体现在,新时期的成人高校教育工作正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三全育人”的出现给成人高校探索改革之路指出了新方法和新对策,成人高校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按照该理念的要求细化管理制度和教育方案,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纵深化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大环境,给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带来了严重冲击,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融合思政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具有时代价值的新研究课题。

(一)有利于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回归本质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思政教育与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从教育教学本质上来看二者有着统一性,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既懂专业又具备坚定社会主义信仰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且都更看重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领。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创新发展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更加突出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不仅使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更加夯实,并且能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和升华,找回教学本真[1]。

(二)有利于思政教育共同体的积极构建

“三全育人”理念不仅要求将思政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而且要求改变传统思政育人观念,变“他育”为“自育”,强调学生作为思政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要求将思政教育看作学生与教师及教学三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思政教育改革有着同样的目标[2],强调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在工作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目的是改善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供需失衡的问题,树立服务意识,激发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因此,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下积极推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构可以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促进思政教育与教学管理融合发展,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思政教育共同体。

(三)有利于大学生管理者调整角色定位

成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队伍朝着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行进。学生管理工作者作为高校教育工作队伍的核心组成,自然也要与时俱进,在思想上、认知上、行为上去践行新时代发展理念,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高校管理人才。思政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职业热情和职业归属感,引导其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实现职业理想;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思政意识,拓展工作思路,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使其在工作中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重要性。此外,学生管理工作一直突出“行”的特征,而思政教育则突出“知”的特征,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思政素养的提升能够引导他们调整自身的角色意识,在加强“知”的同时更好地去落实“行”,引导大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刻反思

在国家教育改革战略的推行下,从管理机制、管理渠道和管理方法出发,以“三全育人”为基本理念指引,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管理失范问题

首先,信息化程度较低。新时代,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域。网络空间的隐秘性导致大学生的真实状态更难被管理工作者了解,甚至部分学生会在校园中刻意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加之部分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滞后,对学生的很多网络行为无法进行有效捕捉,也不能进行及时干预,对学生人格健全和健康成长不利。其次,管理过程失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庞杂,需要有充足数量的高素质教学管理者参与,也需要有可行的规范化制度予以保障。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沿袭传统,没有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做出改变,管理行为体现出随意性,一些学生对管理工作产生消极态度,管理秩序较为混乱[3]。最后,管理主体不全面。当前,学生管理工作普遍以管理工作者为主体,少有其他教师或者校外教育主体和学生群体的参与,管理工作联动性较差,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管理程序和管理效果都存在不够客观、不够科学的问题,当然也无法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援,对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二)管理渠道有限,情感交流不到位

首先,师生交流渠道局限。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部分师生沟通交流较少,网络沟通交流渠道建设不顺畅。一些成人学生自尊心强而且受传统理念的影响,不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生管理咨询服务流于形式,无法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其次,师生地位不平等。一些高校管理工作者缺乏服务意识,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不能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日常对学生的关怀较少,在这种情感教育缺失的管理下,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与教师的关系无法得到缓解,管理工作实施困难。最后,情感交流技巧不足。部分年轻教师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较小,但是他们的管理工作经验不足,没有掌握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的技巧,且思政素养不足,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回答。

(三)管理方法不灵活,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首先,管理方式落后。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形成独特的模式,多以教化管理和刻板理论宣讲为主,没有考虑大学生个体的实际特点和需求,也没有针对不同年龄学生关注的问题开展分类教育,学生管理针对性较差,管理的成效性不足。其次,服务意识缺失。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重视管理、忽视服务,导致一些学生对管理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对管理工作者产生误解,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最后,管理效率不高。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没有进行及时删减和更改,需要修订相关管理规定文件,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此外,部分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主动性欠缺,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不去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思政教育契机把握不到位,并没有达到教学管理工作目标。

四、“三全育人”背景下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超越

全球化发展大背景下,成人高校人才培育工作在多元化价值的冲击下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本着“三全育人”的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从规范管理体系、拓展集体实践活动、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提升专业化管理队伍质量这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创新,为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助力。

(一)规范管理原则,在日常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

首先,坚持全局性优化。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既要关注学生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的提升;既要重视学生当前所取得的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培育既能实现个人发展又能实现社会价值的新时代人才[5]。其次,重视全员性参与。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全员育人”,改变过去专业教师、其他非管理人员和学生群体不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陈旧思想,将所有高校教育教学参与者纳入学生工作创新发展体系构建中,以避免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盲区”,从不同角度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使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更加健全。鼓励任课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积极参与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最后,加强过程性渗透。学校应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体系化特征,坚决落实全过程管理,以管理内容、管理模式、管理队伍工作为抓手,以管理工作与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是否相适应为标准,将更多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管理的全过程,构建立体化学生管理新格局,杜绝学生管理工作浮于形式,促使管理模式向着精细化、精准化转变。

(二)重视集体活动,促进管理育人与课程育人的融合

课程实践和毕业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应进一步规范毕业实践活动管理体系。为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构建成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教育协作体系,可以加强共建共享,在政府的帮助下邀请更多社会企业参与学生课程实践与社会实践的管理活动,对参与各方的责任进行规范,以实现“三全育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首先,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让课程思政育人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去。其次,重在分析学情,因人施教。针对成人高校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个人职业发展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挖掘各门课程的价值意蕴,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教师要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提升自身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如选择具有先进和特色办园理念的幼儿园作为实践单位,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观摩各类教育活动,面对幼儿真实的设计、组织教育活动,深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解决真实问题中实现深度学习。此外,通过家园共育案例比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强化职业认知,提升幼教情怀,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每学期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依次开展了“走进博物馆,传承历史文化”“学在天地间,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等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在思政实践活动组织过程中,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线上“云游”博物馆和线下实地参观博物馆等多种方式,此外针对高等继续教育成人学生群体特点,倡导学生可以以亲子游,与家人、朋友共游等多种形式参与活动;这样的思政育人模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最后校内集体活动细微化。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特别重视校内日常集体活动,比如可以以集体面授、班会和奖助学金评定等为载体,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拓展思政教育,在常规活动举办的基础上加入各种爱国主义演讲、讨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强国强军思想,引导学生在个人人生价值实现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另外,网络学习活动主体化。高校要提升思政元素在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内容呈现的模式与在线管理实践模式的创新方面入手做出改变,全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坚定思想政治信念。

(三)运用信息技术,搭建现代化的管理育人平台

首先,顺畅沟通交流渠道。成人高校应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继续完善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突破时空限制,拉近学生和管理教师之间的距离,以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教师的帮助,也能让教师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和建议,给师生平等交流的机会,改变过去师生面对面谈话时的距离感和不平等地位。其次,搭建现代化学习平台。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加快现代化管理平台建设,比如在校内学习网站上开设学生管理工作专区,发布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特别要重视形式的多样化,建设网络管理与育人一体化阵地。依托学校公众号平台,定期宣传优秀校友、在校师生等人物先进事迹等,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环境、舆论等氛围中受到触动,引导其对教育内容的感悟,引发他们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最后,激活线上、线下联动管理。成人高校应重视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大数据信息收集和整理的优势建立学生管理数据库,将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都以数据形式记录下来。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客观数据分析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调整,比如可以增加学生近期关注的热点话题或者开展相关线下实践活动,以保障线上管理内容推送和线下管理实践能够通向同行[6]。

(四)培育管理队伍,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首先,提升课程思政素养。学校要在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在职教育内容中加大思政素养教育的比例,在考核中纳入思政育人效果部分,从制度层面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对思政素养和思政育人能力的重视程度。要求管理者既要有相关学生管理专业学习背景,也要具备较高思政素养。其次,创新学生管理方法。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比如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关注的思政热点话题和案例收集归纳,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编制教学管理案例,让学生从理论高度进行探讨,同时重视情感体验学习和典型案例树立的重要性,借助现代化信息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中获得情感的共鸣[7]。最后,构建专业化管理队伍。针对学生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且事无巨细的特点,学校需要加强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不能放松对管理教师的在职培训。学校还可以建立兼职教学管理队伍,将一些专业化工作分包给社会专业人才。

五、结束语

学生管理工作是成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一项极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课题,一直是成人高等学校关注的重点,也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将思政教育思想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发展,是解决当前多元文化价值理念冲击下大学生思想信念不坚定的客观需求,也是做好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更是转变管理理念并提升高校人才培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深刻反思与重构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实现学生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提升成人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需要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其给予重点关注和持续研究,也需要社会各界凝聚育人力量,以使成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始终坚持初心与使命,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闫丽莉,邵莉莉.试论高校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60-63.

[2]杨涵钧.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推进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8):97-99.

[3]安偌瑶.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基于高校学生处(部)的视角[J].许昌学院学报,2020(6):112-115.

[4]张启才,李姣.浅谈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139-141.

[5]海英,唐杰,商莉.论习近平青年观指导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价值[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1-55.

[6]李文英.高校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融合[J].高教论坛,2018(2):9-10.

[7]王照兰.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机制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8-112.

◎编辑 张 慧

作者简介:刘佳(1978—),女,回族,北京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及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