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高等院校本科非英语专业的一门通识选修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模式,对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重新思考和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反馈机制,构建更符合当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综合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高等院校本科非英语专业的一门通识选修课程,是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学科选修课学习, 兼具工具和人文双重性质。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对此阶段的学生 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巩固和加强。就其人文性而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跨文化教学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正在不断发展和演变,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基于大学英语主干语言课程, 延伸语言类课程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这一目标与OBE理论即成果导向教育理论高度契合。
二、OBE理念下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的价值分析
对OBE理念下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OBE框架提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为未来的国际交往奠定坚实基础。
(一) OBE理论概述
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为导向的OBE理论的核心原则在于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与传统教育相比,OBE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仅仅传授知识。Spady提出 OBE 具有四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聚焦明确”,意味着教学应专注于帮助学习者发展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使他们最终能够实现重要成果;第二个原则是“扩展机会”,即努力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机会,使学生学到重要的东西;第三个原则是“抱有高期望”,旨在强调通过建立高水平、有挑战性的标准,鼓励学生接受更多的挑战,深入探讨学习内容与问题;第四个原则是“反向设计”,强调教学决策应通过“期望的最终结果”反向设计,直接与学生最终要实现的重要成果相联系[1]。这一理论旨在确保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这意味着不仅仅关注语言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是否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否能够在实际交际中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最终灵活运用这些语言文化知识进行有效的文化交际。
OBE理论在语言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关注点不仅包括语法和词汇等传统的语言要素,更强调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际,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融入OBE的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传统教学的困境与反思
在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着课程效果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而影响了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一, 受传统大学英语语言课程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理念。部分教师仍然将读和写的语言知识放在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核心位置,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 缺乏对语言文化差异性的认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维度。解决这一类问题需要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深刻认知大学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模式上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第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教材的选择和内容设置不合理, 最终与语言课程混为一谈。大学英语课程中“轻文化重语言”的教学思想和目标使英语教师长期将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2]。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材又多以跨文化交际专业知识模块为主,缺少应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差异性和交际障碍的应用型模块。这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无法认知文化差异性,缺乏跨文化交际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正确输出民族文化。
第三, 课程教学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在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关注不足,缺乏专业的知识储备。跨文化教学与实践脱节削弱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教学的效果, 从而可能导致学生在交际实践中低效或者无效的沟通,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 缺乏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估。由于缺乏针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评估标准和体系, 这使得部分教师存在侥幸心理,在存在偏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中勉强完成课程教学。这样的教学无法有效完成课程目标, 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均沦为空谈。所以需要建立有效的、与课程紧密结合的教学评估机制以确保课程的完成度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综合而言,解决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困境需要全面思考教学观念、教材设计、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多方面的问题。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和持续的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时代的需求。
(三)OBE理论与跨文化交际课程结合的重要性
OBE框架的融入和实施, 能使跨文化交际课堂上的学生更注重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将新形势下的OBE理论与跨文化交际课程相结合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1.实现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跨文化交际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而不仅仅是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最新的OBE理论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倡导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的语言能力。
2.促进跨文化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将跨文化交际融入OBE的框架,更注重教学成果的实用性, 在语言教学中提供更全面、实用的指导。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仿真或者真实的交际场景。只有在交际场景中与外国友人交流,学生才能学会注重外国人的沟通方式,正确运用外国人的逻辑思维和调整语序,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3]。
3.建立有效的教与学的评估机制。 在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为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借鉴OBE理论,建立基于成果的评估体系,明确课程每个教学目标的评估方式,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课程优化的依据。 OBE理论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能够实际达到的技能和知识。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表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其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这也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对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三、OBE理论框架下重构跨文化交际课程
在设计和实施跨文化交际课程时,OBE理论可以提供一个有力的指导框架,以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达到明确的学习目标, 而不仅仅是教师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OBE理论框架下重构跨文化交际课程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跨文化交际课程目标的重新设定
为了满足OBE支撑的具体毕业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重新定义和调整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并有效切入和实现思政目标,使课程目标更加明晰, 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旨在更好地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1.知识目标: 在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正确使用交际策略。增强跨文化交际中的自信以及交际的准确性,帮助学生避免交际失误,能够适应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能力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掌握”转变为“跨文化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思辨能力,能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与应变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辨、质疑与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意志与信心。在跨文化学习中,了解中西方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学习中能踏实认真、潜心钻研,具备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
4.思政目标:在跨文化交际中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保持文化自信,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化
OBE理论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该理念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的输出,而不是输入;特别强调研究型教学模式,而不是灌输型的教学模式[4];关注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即培养具有何种能力和素质的人才[5]。
结合OBE理念与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协调。将一半课堂时间分给教师进行讲授,一半时间分给学生进行讨论与实践。首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探讨如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其次是“单一化”的讲授模式转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包括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通过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分成五个关键环节, 即教师讲授、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操练、全班总结优化、成果展示。首先教师的讲授以任务讲解为主,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概念、技能和实践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其次分配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巩固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实际案例分析、讨论与模拟演练,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然后整合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全班总结,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最后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形式展示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成果,以促进实际能力的输出和分享。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负责任务讲解,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推动小组合作,帮助学生总结提升,形成“任务讲解—吸收内化—小组合作—总结提升”的教学闭环;对学生而言,学生通过输入新知识,学习消化,合作操练,实践输出的开放式学习路径,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输入新知识—学习消化—合作操练—实践输出”的开放式学习路径[6]。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三) 重构课程结构及内容
基于OBE的理念, 需初步明确学习成果,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调整后的教学目标,按照“知识模块”与“成果模块”匹配的逻辑思路,优化两大模块,构建以反向教学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1],在课堂教学中, 完成“知识模块”到“成果模块”的相互转换。例如,将阅读文章的知识内容转向具体的案例和情景设计。通过案例和情景设计,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再者,学生可以通过个体思考和小组讨论发现“知识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这样的转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整体理解水平。同时,通过“成果模块”设计,学生可以清晰认识到他们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有利于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反向教学的理念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角色,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中,教学的核心在于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1.实际案例教学法。OBE理论注重问题解决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分析真实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文章可以跳脱出传统的阅读模式, 将其转换为具体的情景案例。 课堂教学中还可多角度、多材料地选取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如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冲突解决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交际策略和文化差异。
2.项目化学习与实地体验。将项目化学习与实地体验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和理解不同文化,同时培养他们实际交际中的能力。走出课堂, 安排学生参与跨文化互动体验,如文化活动、文化展览、社区参与等,通过实地考察感受不同文化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应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技能。
3.角色扮演和模拟情景。根据单元教学内容设计跨文化角色扮演和模拟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锻炼他们的交际技能和文化适应能力。
4.反思和讨论。在学生完成实际任务后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和讨论,让他们分析交际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他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引导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后进行反思和讨论,分析交际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深化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基于OBE理论的这些实施方案的设计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选择和设计这些方案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加以调整和创新,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 课程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的建立
借鉴OBE理论,通过建立基于成果的评估体系,明确每个课程目标的评估方式,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课程优化的依据,可以有效提升跨文化教学的质量。主要方法包括:
1.借鉴OBE理论,建立基于成果的评估体系。明确每个课程目标的评估方式,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课程优化的依据; 建立基于成果的评估体系,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标准,对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这可以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技能等多个方面。针对每个课程目标,明确相应的评估方式,使评估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例如,如果一个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在特定文化场景下的沟通能力,评估方式可以包括模拟情景对话、文化研究报告等。将评估结果作为课程优化的依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还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探讨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的表现,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调整。设立定期学生反馈和自我评估机制,让学生参与到评估过程中,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感受和建议。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不断收集和分析评估数据,进行课程的持续改进。教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授课方法、更新教材、改进课程设计,确保跨文化教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特色和实用性,可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术成绩分析等手段,评估新教学模式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分析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结束语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最新的OBE理论将学生能力培养放在核心位置,通过将跨文化交际融入OBE的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OBE理念下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学生需求等因素对课程进行灵活调整,使其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思辨能力。这一研究对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样的教学策略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唐佳,曹月娥,张晖.OBE理念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科交叉型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交通地理与规划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3(36):103-107.
[2]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3]牛小五.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4(4):89-91.
[4]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70.
[5]聂庆娟.OBE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4):119-122.
[6]杜学敏,丁小稀,周华侨.基于“OBE”理念的民航运输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J].校园英语,2023(44):22-24.
◎编辑 马花萍
作者简介:沙志莉(1981—),女,彝族,四川西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文学、英语教学。
张韵(1982—),女,汉族,四川会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