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23年“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热点

2024-07-17 00:00:00刘新月杜光耀任婷婷刘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8期

[摘 要] 自2023年以来,职业教育被教育部反复提及,其中“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热点话题,文献数量庞大,以中国知网收录的306篇与“双师型”教师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为研究工具,以时空知识图谱、内容知识图谱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揭示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得到“双师型”教师今后发展的重点与热点,为今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探索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双师型”教师;CiteSpace;发展脉络;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8-0031-04

一、引言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等多个国家会议与政府发文中被反复提及。近二十年“双师型”教师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某些问题。那么,“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是什么?其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分布如何?为此,本文主要从文献计量和可视化角度,借助CiteSpace软件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描绘“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状况,为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案

(一)样本选择

为了更精准地探讨“双师型”教师相关研究和文献集合的权威性,本文以CNKI为样本框并进行高级检索,选取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数据库,以“双师型”教师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文献所涉及的时间为2003—2023年,手动筛除报告、述评、简介等无关文献,得到306篇与“双师型”教师相关研究联系较为紧密的学术文献。

(二)CiteSpace工具介绍

CiteSpace软件系统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华人学者陈超美(Chaomei Chen)博士开发的一款主要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可以用来绘制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知识图谱,以此直观地展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1]

三、“双师型”教师相关研究时空分布

(一)时间概况分布

研究发文量的分布和变化的趋势,可以反映出该研究主题在某一时期内热点话题的研究状况。根据本文已选论文的年度发文量,绘制出论文数量曲线图,如图1所示。

根据核心期刊文献发文量的发展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我国对“双师型”教师的研究进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2003—2016年,该时期整体呈上升趋势,以2012年为转折点,2012—2016年期间发文量有所下降,但发文量高于10篇。第二时期是2017—2023年,这一时期以2020年为转折点,2017—2020年呈上升趋势,2020—2023年呈下降趋势,最低发文量仍为10篇。

近几年发文量逐渐下降,但2022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就职业院校如何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意见与规范。该意见是中央文件中首次对“双师型”教师提出具体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可见其重视程度。故而推测我国学者对“双师型”教师这一话题的相关研究热度不减。

(二)核心机构分布

在CiteSpace操作页面,选择节点类型为机构(Institution)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2,共得到节点321个(N=321),连线数量为100条(E=100)。由此可以看出,不仅研究机构数量众多,而且机构之间产生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科研群体。但相关科研群体多以区域分布,省份或直辖市研究机构之间关系紧密,例如湖北、天津与江苏等。

根据CiteSpace运行输出的研究机构贡献图谱,汇总形成的机构频次所示,从研究机构的类型来说,大多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发文较多的是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7次),湖北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5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5次)。从发文起始年份来说,发表数量前20位的核心研究机构中,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便已开始研究“双师型”教师相关议题,伴随着该研究主题的研究热度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加入其中,使该研究主题受到重视。

(三)核心研究作者分布

在CiteSpace操作页面,选择节点类型为作者(Author)进行可视化分析,共得到节点397个(N=397),连线数量为225条(E=225)。

确定核心作者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与实践者发现该领域的“知识地图”,并且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为确定“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核心作者,本文借鉴普莱斯所提出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Mp=0.749√Npmax=0.749×√15=2.90(其中Mp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篇数,Npmax为发文最多作者的发文篇数)。按照取整数原则,即选取发表3篇及3篇以上的文章作者为“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核心作者。经核实共有9名作者符合条件,分别为李梦卿(15篇)、徐英俊(7篇)、孙建波(6篇)、黄斌等(人均3篇)。多数核心作者的发文时区集中在2007—2012年,但李梦卿教授自2009年至今仍有产出。

(四)期刊来源分布

本文针对有关“双师型”教师发文量前十的核心期刊进行分析,《教育与职业》(69篇)、《职教论坛》(52篇)、《职业技术教育》(46篇)三大核心期刊的发文量大,共占本文文献研究数量的54.56%。其中《黑龙江畜牧兽医》(5篇)与职业教育相关性不大,但也存在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章且文献时间跨度为2005年到2018年。可见“双师型”教师相关研究没有局限于职业教育学科领域,也渗透到了其他学科领域,产生了学科融合,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并完善“双师型”教师相关体系。

四、研究热点主题及其聚类分析

(一)研究热点主题

由表1可见,该研究的前30个高频关键词,大致归为四类。第一类是对教学机构进行探讨,主要关键词有“高职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第二类是对培养方式进行探讨,主要关键词有“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培养路径”“队伍建设”等;第三类是对教师队伍进行探讨,主要关键词有“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化发展”等;第四类是对现行政策进行探讨,主要关键词有“政策”“政策工具”“认定标准”等。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更直观地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在CiteSpace操作页面,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Keyword)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3,共得到节点461个(N=461),连线数量为1147条(E=1147)。

聚类是对属于同一类别或相近的关键词进行聚集,由CiteSpace得到“双师型”教师的聚类可视化知识图谱。其中模块值ModularityQ=0.5539,(>0.3)代表划分出来的模块度显著,SihouetteS=0.9207远远大于聚类合理值,代表聚类图的聚类合理性较高。最后得到9个最大聚类(包括#0聚类),具体如图3所示。以下将根据聚类摘要推荐的LSI、LLR和MI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后,分析得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第四个聚类(#3)包含38个关键词,其可信度为0.941,主要年份集中在2014年,可概括为双师型。相关关键词还有“在职培养”“培训对策”“缺失分析”“三维素质”等。该聚类出现“应用型本科”一关键词,其中蔡雪峰、毛红斌发表的《“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2],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机制。

2.第五个聚类(#4)包含34个关键词,其可信度为0.835,主要年份集中在2012年。可将该聚类的研究主题概括为专业发展,相关的关键词还包括“培训体系”“支持政策”“院校维度”等。其中出现的“武汉城市圈”关键词尤为突出,并于2009年和2011年产出文章。

3.第七个聚类(#5)包含28个关键词,其可信度为0.88,主要年份集中在2011年,研究主题概括为高等职业教育。相关关键词还有“职前培养模式”“高职教师”“三位一体模型”“第三空间”等。其中谢丽娜、骆阳于2021年发表的《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3],认为第三空间是融合并发生转化,它不断吸收新的因素,并且永远处于开放、流动与变化之中。另外,高职教师职前培养第三空间的创建,其核心是跨越高校、企业和社会的边界,创新高职教师的角色,以更为协同的方式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来支持职前教师学习。这一观点对高职“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变有所影响。

4.第九个聚类(#8)包含16个关键词,其可信度为0.931,主要年份集中在2012年,该聚类的主题概括为高职与素质。相关关键词还有“教师评价”“教师发展”“职业课程”“高职教育”等。第九个聚类中还出现“产学研结合”一关键词,其中叶小明、朱雪梅于2006年发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模式探讨》[4],作者提出了“以培训本校教师为主,引进人才和聘请兼职教师为辅,以产学研结合为依托,以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评价、激励机制为保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五、结束语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 CiteSpace软件对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中关于“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了解了该研究在2003年到2023年间的动态发展情况,从整体上描绘了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和前沿趋势。研究结论如下:

通过研究计量学分析中的文献量变化发展趋势,可以推测出我国学者对“双师型”教师这一话题的相关研究且发文量会逐年增加,迎来下一个研究高峰时期。

通过机构和核心作者的研究分布状况来看,研究机构在各省或直辖市之间关系紧密,例如湖北、天津与江苏。依据普莱斯公式计算得出核心作者后,发现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核心作者不足十位,数量极少且成果大多集中。但通过作者合作时区图能够看出,作者之间已产生关联。

通过对期刊来源进行分析后可得出,近乎半数的文献集中在三大核心期刊中。另外“双师型”教师相关研究没有局限于职业教育学科领域,也渗透到了其他学科领域,产生了学科互通。但整体发文量较少,说明该领域并没有受到广泛关注。

(二)“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未来关注领域

伴随2022年《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的印发与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发展影响巨大,例如“双高”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模式、“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特别是“双师型”认定标准,该领域目前已受到各地人民政府的关注,其中辽宁省人民政府已颁布其实施办法(试行)。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研究者对其关注持续上升。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大关注,以及对教师标准的不断提高,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仍需依据相关政策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33(4):99-103.

[2]蔡雪峰,毛红斌.“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05(6):55-56.

[3]谢丽娜,骆阳.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5):91-96.

[4]叶小明,朱雪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56-58.

◎编辑 尹 军

①基金项目:2023年度中央高校项目“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31920230079;主持人:刘洋)。

作者简介:刘新月(1999—),女,汉族,黑龙江巴彦人,西北民族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杜光耀(2000—),男,汉族,辽宁营口人,西北民族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任婷婷(199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西北民族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刘洋(1978—),男,汉族,甘肃兰州人,西北民族大学教育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