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指出,作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要素之一,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部,2022)。由此可见,“文化”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核心词之一,教师应在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将之贯穿于教学之中。
自《义教新课标》颁布以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实践广泛开展。然而笔者发现,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材文化元素有限,文化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小学英语教材通常侧重于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对文化元素的融入相对有限。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自五年级上册起出现了Culture time板块,该板块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材料,介绍中国与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意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深刻性、差异性等(顾洁,2023)。但综观整套教材,语篇包含的文化元素不多,即便包含文化元素,也往往以隐含方式体现,学生难以在阅读中直接获取文化信息。
第二,文化培养目标空泛或者缺失。笔者观察发现,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更侧重语言知识,相对忽视文化知识,甚至未曾在设定目标时有所考量。有些教师虽然设置了指向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但主要聚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未深入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内涵,如在本文提及的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 Birthdays 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中,教师更多会关注生日文化知识,对于文化比较和融合却很少涉及,更谈不上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第三,文化教学忽视隐性文化和跨文化意识培养。文化通常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李云霖、王叶知,2022),前者指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在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景点、艺术、饮食、节庆、礼仪等;后者指内在的、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文化表现形式,如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等。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关注教材中的显性文化,缺乏对隐性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延展。此外,许多教师也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未能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缺少对文化比较、跨文化沟通和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育和引导。学生在文化学习过程中如同旁观者,而非真实情境中的参与者,因此缺少文化体验。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尝试以绘本融入教材学习,通过丰富英语教学文化内容,设置适切的文化培养目标,开展有效的文化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义教新课标》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约,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教育部,2022)。英语绘本图文并茂、主题丰富、内容完整、语言地道,深受师生喜爱,是实现文化育人的理想载体。
常见的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绘本与教材融合方式有三类。一是前置性融合,指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阅读绘本,不占用课堂时间,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叩击绘本与教材的文化融合点,相互呼应,深化语篇教学的文化内涵。二是衔接融合,指教师将绘本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语料,先教教材,后教绘本,以绘本补充和强化教材的文化知识;或先教绘本,后用教材进行总结和提升。三是片段融合,指教师选取绘本中具有特定文化知识的片段作为融合语料,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后依托绘本片段开展相应的语言实践活动。笔者认为,教师要立足文化视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绘本特质以及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融合方式,从而提高融合效果,实现文化育人。
以下基于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 Birthdays中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课例,阐述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绘本与教材融合教学路径。教材语篇主题为“生日”,属于《义教新课标》“人与社会”主题范畴。语篇内容为Miss Li组织学生就“生日”展开讨论,Su Hai与Mike以对话形式介绍各自的生日及庆祝活动。该语篇的核心语言为询问生日及相关活动的问答句式,所涉及的含有文化元素的活动表达有eat noodles、eat the birthday cake等。语篇以when和what引导的两个特殊疑问句联结,结构清晰,主旨明确,通过展现Su Hai与Mike不同的生日庆祝方式,隐含中西方生日文化对比。
教材语篇结构清晰内容易懂,但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略显单薄。因此,教师根据语篇主题,选择了绘本When’s Your Birthday?作为补充语料。该绘本以文化差异和融合为主题,讲述了两个小精灵在生日来临之际飞往世界各地,了解各国小朋友不同的生日庆祝方式,并与他们共同庆祝生日的故事,出现了pull up ears、light up the candle、hit the pinata等各地特色活动的语言表达。
Story time板块是教材核心板块,在单元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避免绘本阅读占据过多教材学习时间、影响核心知识学习,教师采用前置性融合方式,组织学生在课前阅读绘本了解大意,为教材学习奠定文化基础。课上,教师精选绘本中的文化元素,与教材活动相联结,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基于绘本与教材的全新任务群,推动文化意识的渗透和主题意义的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逐步加深语言和文化学习,对文化的理解从差异走向共性,最终走向融合。
笔者提炼了教学过程中绘本和教材的三次联结,在三次“叩击”中明确主题意义,深挖文本内涵;重组教材语篇,拓展文化学习;组织文化活动,培养文化意识。
(1)回顾信息,导入文化元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的关联(教育部,2022)。在简单交流学生的生日庆祝活动之后,教师呈现一组图片,请学生根据所听到的活动选择对应图片,以此回顾绘本提及的生日习俗。
T: You do a lot of things on your birthdays. So, do you remember children’s birthdays in the picture book? What do they do? Please listen to the sentences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s.
该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回顾绘本内容。活动形式轻松,图片生动直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观察各地独特的生日文化。
(2)进入情境,体验多元文化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内化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并能初步运用(教育部,2022)。因此,如果想要让学生记住文化,就要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文化。在初步接触不同国家的文化后,教师组织自由发言活动,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最想体验的庆祝活动。随后,教师以问题“Why do they have different birthday customs?”引导学生领悟“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customs.”的主题内涵。教师顺势点题:“Today we will learn ‘Birthdays’, and get to know more about birthday culture.”
(3)人物切换,联结文化主旨
进入主题学习后,教师直接呈现教材语篇中的人物Su Hai和Mike,用问题 “Do they do the same things on their birthdays?”推动学生思考。学生根据对人物的了解回答:“No, because 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随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语篇学习,了解人物的生日信息及庆祝活动,教师则根据语篇内容建构体现两者生日文化异同的思维导图。
从感受文化到体验文化到知晓文化差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绘本信息,体验绘本情境,引入对主题的探究,通过集体讨论揭示不同国家生日文化的差异,从而将文化学习自然地融入语言学习中。
人物活动是文化的外显方式,每种习俗和活动都有特定的形成原因和文化内涵。解读活动、深思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人物生日活动,探寻细节,关联文化背景,品味文化内涵。
(1)自主提问,实现结构迁移
学生在前期的绘本阅读中接触到了不同人物对生日的表述,基本了解了表达结构。课前,教师复现绘本内容,激活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课上,教师揭示本课课题并启发学生开展读前提问:When is Su Hai’s birthday? When is Mike’s birthday? What do they do / eat / get on their birthdays? Where do they have their birthdays? How do they feel on their birthdays? Who do they have their birthdays with? 上述问题都是从绘本中迁移出来的,学生在使用语言结构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化意蕴。
(2)观察图片,感受不同生日活动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丰富文本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还能提供信息源,解释说明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既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来辅助教学。
本单元Story time板块中共有两幅插图,分别呈现Su Hai和Mike过生日的场景,图中人物、物品、环境和活动均展现出中西文化差异。教师请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描述,引导他们关注图片细节,特别聚焦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如Su Hai和家人一起过生日,而Mike则邀请朋友举办生日派对。随后,教师再次呈现绘本组图,展现更多国家不同的生日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插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日庆祝活动,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3)品读文本,深化文化差异
图片能体现文化差异,语言更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文化差异。在读图环节,学生对Su Hai和Mike的生日庆祝方式有了大致了解,至于具体的活动及其不同之处,则需要通过文本阅读来发掘。因此,教师组织学生细读文本,找出差异,通过提取关键词进行对比,随后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如“Su Hai eats noodles, but Mike eats the birthday cake. Su Hai plays with Kitty the cat, but Mike plays games with his friends ...”
为寻求造成差异的根源,教师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Why do they have their birthdays differently?”经过前期的绘本阅读和课堂讨论,学生脱口而出:“Because they com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customs.”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融合绘本知识与课堂内容,教师呈现绘本的部分场景,再次提问:“What else do Su Hai and Mike do on their birthdays?”熟悉的图片唤起了学生对绘本内容的记忆:“Maybe Mike puts a coin in the cake. I think Su Hai and Su Yang eat eggs on their birthdays ...” 可见,学生能把自己课前从绘本中习得的知识自如地运用在课堂场景中。
在这个任务群中,教师先后通过读图、读文、对比表达、关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对比中西文化差异,为后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主题探究奠定了基础。
(1)关联绘本片段,体验文化共性
中国人过生日为什么要吃面条,西方人又为什么要吃蛋糕?不同的习俗背后有哪些深刻含义?为带领学生探究这些问题,教师再次呈现绘本的相关文本“Eating long noodles means you will have a long life. If I get a coin in my piece of cake, I will have good luck.”学生再读后得出答案:“Long life and good luck are best wishes for people. So eating noodles and the birthday cake mean best wishes.”最后,师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Different customs, the same wish.”尽管不同国家的生日文化不同,活动也相应地有所不同,但是背后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都体现了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
(2)再现绘本主旨,感受文化融合
在跨文化教育背景下,通过英语进行文化融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因此教师可以从渗透教学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堂中通过语言活动推动文化融合,发挥语言促进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推动语言理解的作用。
为此,教师设计了话题讨论任务:“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s?”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发现自己过生日的方式也包含外国元素,例如不但会和家人一起庆祝,也会邀请朋友开派对;不但会吃面条和鸡蛋,也会吃蛋糕;有时会在家里庆祝,有时甚至会在户外;还会点蜡烛、许愿等。由此,学生认识到文化是相互融合的,在比较中外文化异同的基础上,我们也要感悟外国优秀文化的内涵,培养国际理解意识。最后,教师展现绘本中各国小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生日的画面,强化文化融合的主旨。
(3)践行用创为本,培养文化意识
在迁移创新层面,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创造性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在对生日文化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请学生思考问题“What kinds of birthdays do you prefer?”学生给出了个性化的回答并陈述理由。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以“Birthdays”为主题为自己设计生日庆祝活动,绘制思维导图并以对话的形式开展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了语言,体验了文化,有效提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打通课内外阅读,充分融合绘本资源,提炼其中的文化元素辅助教材教学,有助于学生拓展文化知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助于加深语篇文化主题的学习。教师应通过拓展与延伸、比较与融合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使他们成为真实情境中的文化参与者,将文化意识根植于心,逐步成长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的时代新人。
* 本文系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学科育人视角下小学英语绘本与教材融合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顾洁. 2023. 英语Culture time板块教学初探[J]. 教学研究与评论, (4): 58—60.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云霖, 王叶知. 2022. 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 英语学习, (3): 24—29.
王春晖, 朱茜文. 2021. 基于儿童英语绘本培养小学生文化意识的路径与思考[J]. 英语学习, (2): 47—51.
苏春花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