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儿童是企事业单位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既是产品消费者和公益服务享有者,也是职工家庭成员,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未来员工和领导者,切实保障儿童权利是包括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全社会共同责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探索建设家庭友好工作场所、优化儿童友好产品和服务供给、投身儿童公益慈善事业,形成儿童及其家庭、企事业单位、城市政府多方共赢的生动局面。发动更多企事业单位共同致力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增强政策支持、化解参与顾虑、树立标杆典范,营造儿童友好浓厚氛围。
一、企事业单位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企事业单位开展儿童友好行动,不仅有利于降低职工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儿童更好成长,而且在推动企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有益作用。这不仅让职工家庭及其子女受益,也有助于提升企事业单位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还有益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职工“挣钱”与“顾家”两不误、企事业单位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双提升、城市生产生活相统筹的良性互动。
(一)促进职工家庭及儿童“双受益”
企事业单位内嵌父母工作场所,外联儿童产品服务市场,贯通社会和社区环境,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氛围营造和资源支持等方面,起到平台阵地和支撑保障作用。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都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营造关爱、呵护、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对职工家庭以及儿童自身都将带来长久持续裨益。
一是有利于促进职工工作家庭平衡。企事业单位为儿童父母和看护人提供体面的工作和适宜的工作场所,可以让职工有能力承担育儿和家庭的开销,缓解育儿经济压力。落实带薪休假、产假、配偶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休假政策,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在工作场所支持母乳喂养,提供质量有保障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儿童托管服务,将有力增强对父母的育儿支持。
二是有助于优化儿童成长发展环境。企业从事商业活动以及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过程中,关注儿童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防范设施和员工对儿童安全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确保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安全性,是守护儿童友好安全底线的重要举措。企事业单位开展卫生健康、托育教育、儿童保护等战略性社会投资,帮助建设有利于儿童生活成长的社区,能够丰富儿童公共服务供给并助力营造儿童成长友好环境。
(二)助力企事业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促进”
践行儿童友好理念、实施儿童友好行动,既是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留住、集聚人才的重要方式。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单位认同感、归属感和职场满意度,也有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调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一是促进企事业单位社会效益提升。人文关怀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给予职工育儿支持和生活便利,从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环境友好等方面建设儿童友好企事业单位,培育关心关爱职工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树立良好企事业单位形象,增强员工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职工与企事业单位同发展、共进步。
二是促进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提升。一方面,儿童友好工作场所有利于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提升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满意度,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为企事业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儿童友好实践,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招才育才聚才留才能力,降低人员招聘、调配和培训等成本,为用人单位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推动城市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双提升”
城市是具有综合功能的复合体,资源配置既要有利生产也要方便生活。企事业单位与城市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参与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更多群众看到城市变化、得到城市实惠、感受城市“温度”,是完善城市生产性功能和生活性功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提升城市生产功能。中国儿童产业中心数据显示,约八成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30%—50%,家庭儿童年均消费约为1.7万元—2.55万元,儿童消费市场年均规模达3.9万亿元—5.9万亿元。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切实保障儿童权利基础上,增加优质儿童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儿童用品需求,有利于释放育幼消费市场潜力,培育和打造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提升城市生活功能。在工作场所设置母婴设施、家庭卫生间、儿童活动室、婴幼儿照护场地等友好空间,建设儿童友好学校、医院、图书馆、公园等,都离不开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参与。建设儿童友好企事业单位,通过服务设施和场地适儿化改造拓展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持续提升“软件”服务,有利于增强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和包容性。
二、企事业单位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探索实践
企事业单位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消费市场、社会公益,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密不可分。实践中,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自身特点,融入儿童友好理念,在工作场所中实施家庭友好措施帮助父母更好平衡工作与家庭,在消费市场中提供安全、优质的儿童产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公益事业发展中适应儿童发展需求拓展服务供给,一批儿童友好企业和事业单位相继涌现。
(一)加快构建标准指引
多地积极探索建立儿童友好企事业单位制度体系,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企事业单位规划建设、决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事业单位儿童友好度。2023年温州市出台《儿童友好企业建设指引(试行)》,从企业管理、产品及服务适儿化、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工作环境和员工关爱等方面明确儿童友好企业建设内容。2023年郑州市编制《儿童友好企事业单位建设指引(试行)》,提出儿童友好企事业单位建设原则、建设要求、保障措施。2021年长沙市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儿童友好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知》,制定儿童友好企事业单位十项原则标准,截至2023年6月全市累计评选出80家儿童友好企事业单位。
(二)以家庭友好托举儿童友好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企事业单位积极创建家庭友好的工作场所,为负有抚养责任的父母或照护人提供育儿支持,增强家庭育儿服务、时间和环境支持,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缓解职工家庭育儿负担。四川航空在女职工较多的部门增设爱心妈咪小屋,为孕期和哺乳期女职工提供安全舒适的休息空间,利用职工小家等阵地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托管等照护服务,为企业员工照料子女提供支持。浙江省在年轻人集聚的产业园区试点开办嵌入式幼儿园,企业提供场地并投资建设,教育部门纳入公办园统一运营管理,通过员工子女“陪爸妈上班”解决入园入托难题。
(三)以产品和服务友好护航儿童友好
严守安全底线,确保儿童使用或可能接触到的产品和服务是安全的,开发兼具功能性、趣味性、互动性的儿童产品和服务,是企业重视和保障儿童权利的具体表现。此外,由于儿童信息识别和辨别能力不强,需要企业在营销和广告中提供清晰、完整、准确的产品标签及信息,防止误导儿童。厦门市集美区区属国企积极参与青少年研学课程开发、路线设计、日常运营等,以市场化、常态化运营丰富青少年学习交流活动,进一步满足儿童成长发展需要。衢州市中小学校采用“风雨无忧”儿童友好智慧接送系统,实现家长“刷脸接娃”、灵活接送、安全上下学,以数字技术应用等创新举措改善儿童出行体验,提升师生和家长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以公益慈善助力儿童友好
企事业单位是儿童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在关爱保护儿童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为受自然hxqSBc5A/J0OllQt9t8cYoVExZazHXFaHcTmZMImj7o=灾害等突发事件影响的儿童提供救援物资、医疗康复、学业辅导、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等援助,关注企事业单位内部职工家庭特殊儿童成长并结合实际给予支持和帮扶等。成都市创建儿童友好企业并倡导其开展“儿童友好开放日”等公益服务和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观摩和研学体验,丰富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推动企事业单位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面临的新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目前企事业单位参与还处于起步阶段。要营造有利于企事业单位参与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标准规范、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强化典型标杆引领,拓展参与广度和深度,让儿童友好成为更多企事业单位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
(一)探索标准,强化企事业单位参与指引
标准指南是企事业单位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撑,是推进企事业单位规范化、高质量参与的基础性工作。应因地制宜,围绕城市规划、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研究制定儿童友好企事业单位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南,提出建设要求、评价标准,明确企事业单位参与方式和途径措施。同时,建立儿童友好企事业单位建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标准指引,确保建设标准立得住、行得通、用得好,为企事业单位助力儿童友好事业提供基本遵循。
(二)防范风险,消解企事业单位参与顾虑
安全无小事,儿童安全问题牵动亿万家庭的心,也是影响企事业单位参与儿童友好建设积极性的制约因素。在儿童友好行动中,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共担儿童服务设施设备责任、让渡人员和运营责任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企事业单位参与顾虑。比如,在支持企事业单位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时,通过引入公办机构、品牌化运营等方式,减轻企业风险压力。或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家庭等多方参与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合力,通过政策引导、风险共担等方式提高企事业单位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参与度。
(三)树立标杆,提高企事业单位参与积极性
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开展儿童友好企事业单位建设宣传交流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评价培训会、刊发典型经验做法工作简报等多种形式,发挥标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营造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良好氛围,强化各企事业单位践行儿童友好理念的社会责任。鼓励对践行儿童友好理念的企事业单位给予税费减免、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对于获得儿童友好企事业单位称号的在相关评选中给予激励,提高企事业单位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魏义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胡文哲,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