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2024-07-14 06:02:48赵一帆
家庭生活指南 2024年6期
关键词:胰岛素血糖糖尿病

赵一帆

糖尿病的分型

(一)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青少年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中,其发病机制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症状多表现为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多为非肥胖体质,空腹或餐后血清C-肽含量显著减少,胰岛自身免疫标志物抗体呈阳性。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上,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当前该类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病程缓慢且隐匿性较强,有些患者是在体检时才发现患病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约60%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无明显的酮症倾向。大部分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另外,2型糖尿病具有很强的家族遗传性。

(三)特殊类型糖尿病

临床上很少见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性基因缺陷,胰岛素效应基因异常,以及非普遍性免疫性糖尿病;临床上常见的胰腺外分泌性疾病(如胰腺炎)、胰腺内分泌疾病(甲亢、库欣综合征等),以及药物(类固醇药物)或化学药品引起的糖尿病。

(四)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血糖正常,怀孕后出现血糖异常,但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多见于孕中晚期,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者,则不属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孕中晚期,原因为此时胎盘分泌大量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胎盘催乳素等,且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每位孕妇都应在妊娠24~28周进行糖耐量试验,以尽早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运动对糖尿病的影响

(1)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主要适用于肥胖人群,特别是腹部肥胖者。运动可以减重,体重减轻后可以直接降低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

(2)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一次运动后,胰岛素敏感性在16小时内可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可得到缓解或消失,且对葡萄糖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3)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运动可提高机体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和氧化能力,提高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从而提高脂代谢水平,降低胆固醇水平。长期规律地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运动能增加血小板的数量,提高其活性,从而激活凝血机制,增强凝血功能,从而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

(5)孕妇坚持运动可以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适当运动可以缓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6)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人体骨骼肌的强度和耐力。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少胰岛素的使用,促进生长发育。

(7)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适当并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减少糖尿病的心血管病变的发生。运动还可以放松紧张情绪。

糖尿病的危害

(一)心脏病变

长时间的糖尿病会引起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时会引起昏迷、瘫痪,甚至猝死。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与血糖水平和病程密切相关,随着病程的发展,其病变程度也会逐渐加重。

(二)肾脏病变

高血糖会引起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增高,引发肾病。患者的早期症状为尿液中含有蛋白、全身开始肿胀,病情发展到晚期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等症状,这也是2型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

(三)代谢紊乱

糖尿病可导致代谢紊乱,诱发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肺部疾病、酮症酸中毒等。

(四)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较高,极易诱发血管病变,对机体局部组织造成损害。同时,血管损伤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医学上称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糖尿病足是一种由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感染引起的疾病,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命,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一)科学运动的基础性建议

适当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益处,如能够消耗能量、降低血糖水平、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肌肉力量、增强神经传导功能等。然而,错误的锻炼方式会导致低血糖和血糖不稳定。因此,运动前要做全身检查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评估,穿合适的运动鞋和棉袜,热身5~10分钟,以增强关节和肌肉的适应性。锻炼结束后可以做一些缓慢的运动,也可以进行5~10分钟的自我按摩。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坚持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跳操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同时间断地进行哑铃、杠铃等自由重量训练,锻炼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锻炼上肢、下肢和躯干等主要肌肉群。

(二)无法进行规律运动的患者

部分患者由于工作关系不能每天坚持固定时间的规律运动,可以采取“碎片化”运动方式,少量多次,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尽量减少静坐时间,每隔30~60分钟站起来做一些轻度或中等强度的活动,提高身体的活跃度,缓解胰岛素抵抗。

(三)肥胖患者

体重超标的患者可以采取有氧运动+高强度抗阻训练的方式来减少内脏脂肪。在有氧运动基础上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高强度间歇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四)年老体弱和消瘦的患者

年老体弱和消瘦的患者可采取有氧运动+中等强度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的方式,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缓解神经系统症状。

(五)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运动量与普通青少年基本一致,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均需加强血糖监控,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运动量或补充碳水化合物,同时调节胰岛素水平。

(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每天20~30分钟的低强度运动(除了禁忌证外),适度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运动时间可以从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到30分钟,中间可以适当休息。患者可以选择步行、游泳、孕妇瑜伽、普拉提、太极拳、弹力带等运动方式,尽量避免对抗性和冲击性的运动。

(七)存在急慢性并发症的患者

急性代谢并发症患者不能进行运动,如合并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血糖在5.6毫摩尔/升以下时,需要补充适量的糖,血糖超过16.7毫摩尔/升时,需要注意多喝水,感觉好了再做适当的运动。

(八)不同高血糖类型的患者

空腹血糖高的患者可以在19点之前进食,晚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运动时间为40分钟左右,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散步、游泳、骑车等运动方式,以轻微出汗和轻微心率加快为宜,避免夜间热量积累造成空腹血糖升高,锻炼前后要监测血糖,防止出现低血糖的情况。餐后血糖偏高的患者可在每餐后半小时进行快步走、散步、慢跑等运动,适当控制饮食,增加咀嚼频率,每口食物咀嚼20次以上,减缓食物的消化吸收,控制进食量,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猜你喜欢
胰岛素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42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56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34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20
糖尿病知识问答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0
猪的血糖与健康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