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华
在记叙文中,人、事不分家,不管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区别在于,以事为主的题目用人烘托事,以人为主的题目用事烘托人。
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即便有的同学看到题目时有一些想法,却不知道该从哪些角度叙述。这其实涉及如何从大主题中寻找小视角的问题。小学阶段的作文以练笔为主,“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老师”等,都是常见题目。怎样从这些大主题中寻找合适的写作角度呢?下面以“写好人物”为主题,梳理切入大主题的小视角。
一、外貌视角
刻画人物的外貌,主要以五官、发型、衣着、神情等为切入点,先从最容易看到的小角度着手,围绕大主题展开描写。但要注意,外貌刻画并不是脸谱说明,目的是通过外貌展示人物的某种特点,往往与性格、心理等描写相结合。简单来说,外貌视角要抓取的是人物最突出的特点,能让读者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并且能以此了解他的身份、思想、年龄等。由此可见,大主题下的人物描写以外貌视角为起点,是紧扣作文题目的重要方式。
四年级下册的《挑山工》对挑山工外貌的描写如下:“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根据课文题目来看,写作主题是挑山工,而作者的写作切入点是挑山工的外貌。阅读后,脑海中会形成一个鲜明的形象,仿佛能看到一个矮个子,穿着红背心、白褂子的男人。这就是通过外貌视角描写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作者抓住挑山工这个特殊职业人群外貌的一个侧面,从身高、脸色、眉毛、年纪、穿着、身材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非常传神的描写,将“挑山工”形象刻画得鲜活生动。课文中反复几次使用“黑生生的脸”,有过爬山经历的同学知道,山上日照很强烈,风吹日晒下人的脸色更黑一些。作者是知识分子,脸色相对来说白一些,因此,在他的视角中“黑生生的脸”就是值得描写的外貌特点。同学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多数情况下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最有描写价值的独特外貌视角,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人物外貌特点。所以,写作文时要多观察,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脸谱化描写,要用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标志性外貌语言,将人物形象地展示出来。
二、语言视角
阅读课文或课外读物时,同学们最容易被人物语言吸引,这是切入大主题的另一个小视角。语言描写分为对话和独白两种,不管是哪一种都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这就是“言为心声”。一般情况下,对话是两个及以上人物间的语言,独白是某个人物的自言自语或内心所想。如果能围绕作文主题,抓住极具特色的语言视角,对刻画人物形象会有很大帮助。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的语言视角,要符合人物特点。比如,写老师要突出其沉稳大气,写家长要突出其亲切和善,写同学要突出其活泼灵动。这是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五年级下册的《落花生》是一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课文,看似是在写花生,实际在写做人的道理。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分析“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并思索“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是父亲寄予孩子的希望,也是“我”为人处世遵循的道理。在这篇课文中,通过对话描写能看到温和宽厚但对子女有深切期望的父亲形象,父亲与孩子的对话只有五句,却句句引导、层层深入,从花生这种食物的好处引出做人的道理。课文对“父亲”没有外貌描写,只有语言描写的小视角,却能从对话中读出“父亲”的高大形象。他希望孩子能成为“对别人有好处的人”,而“我”在“父亲”的指导下找到了人生方向,即便这段对话是幼年记忆,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由此可见,通过语言视角展现人物形象时,要精心构思人物可能说的话,这种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形象、性格、身份、地位等,同时,对人物语言的刻画必须基于特定的环境。
三、动作视角
描写人物的动作,根本目的是凸显人物的性格、思想。从动作视角切入主题的核心意图在于“听其言,观其行”,深入观察一个人,要看的不仅是他的外貌、语言,更重要的是观察他的行为。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就要看他的行为、动作,这样才能看出他的真正想法。围绕主题切入人物动作描写时,要捕捉最关键、最有代表性的动作,精准地描写人物的动作是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思想意图的重要方式。
六年级下册《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题目重点是“舍身炸碉堡”,文中用大量动词刻画董存瑞、郅顺义两位战士的英勇无畏。如“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两位战士在接到任务后已经准备牺牲了,所以他们的动作都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革命战士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光辉形象,就在“站”“托”“顶”“拉”等几个动作描写中树立起来。即便没有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同学们在阅读时仍会被董存瑞舍生取义的精神感动。这些动作描写看似简单,但其出现在生死关头的情境中,就更能显示出其大无畏牺牲精神。所以,在特定环境中对人物动作进行刻画,主要目的是凸显人物的心理、意图,并围绕大主题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的人物动作描写往往能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深刻地展现出来,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重要作用。
其实,“写好人物”是一件复杂又简单的事。复杂在于要从多个小视角切入作文的大主题,简单在于只要选择几个独特的小视角,就能很好地完成对大主题的多角度切入。同学们在日常练习时,可以选择一个视角尽可能地展现人物的特点,在练熟后,再进行下一个视角的探索,这对于积累写作经验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