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读背景下 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实践探究

2024-07-14 15:49:21钱萍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4年4期
关键词:习惯文章作文

钱萍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理解能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而写作则是倾吐。”学生在阅读经典篇章时可以升华精神境界,积累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掌握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作文水平显示了在阅读中积蓄的力量,而阅读能力则能反映一个人的作文水平,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提高阅读能力、写作素养的现实意义

1.启迪心灵,认识人生价值

在小学和初中的衔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素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素养,学生便能从另类视角解读阅读素材中的故事、事件,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积累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在阅读中接触的好词、佳句、名段,以及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等,能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将阅读中积累的素材运用于写作中,可以写出脉络清晰、触动人心的佳作。长此以往,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培养审美能力,完成心理构建

经典篇章具有“美”的韵味,例如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能凸显大自然独有的“秀美”;描写人物的文章,能凸显人世间特有的“人情美、品质美”。而把阅读篇章中独特的美运用于写作中,又可以提高作文的质量。长期被“人情美、品质美、自然美”浸润,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世界,正确认识自己身边的人、事、物。

二、小学和初中阅读与写作衔接教学的主要问题

1.教师尚未明确衔接教学的方向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给孩子半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杯水。”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所教的学生是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通过访谈与调查后我们发现:一部分语文教师教学目标模糊,尚不明确小学和初中阅读与写作衔接教学的大致方向,只是盲目按照教材内容直接授课。错误的教学方式自然导致衔接不当,升入初中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将更为吃力。

2.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基础较差

由于整体阅读的感知能力较弱,以及受生活环境、自身经验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在阅读时势必受到影响。由于阅读知识储备容量低,导致可使用的写作素材较少,如此一来学生在写作时自然感觉费力,在冥思苦想一番耗费了大量时间后,也没能写出合格的作文。长此以往,阅读与写作基础便会越来越不牢固。

3.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习惯不良

正所谓“好习惯才能成就好未来”,从中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习惯,让其深受佳作的正面影响。这样不仅能积累好词佳句,锻炼好口才,而且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亦有帮助。但在小学和初中阅读与写作衔接教学中,一些教师明显发现: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并未自觉阅读与写作,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来源于课堂,加之家长很少干预,导致他们一直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

三、大阅读背景下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实践措施

1.提高适应能力,推动心理衔接

初中教育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继续和深入,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业难度提高的挑战,也可能因为进入全新的环境和面对新的老师和同学,在心理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心理落差,如此他们就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这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能力,推动心理衔接”,如通过言语鼓励、方法指导等举措,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心理依赖性较强,在小学和初中阅读与写作衔接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方案:

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初中课文《散步》,并启发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解读课文中的角色,在组内大胆发表个人的观点,最后小组成员推选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则负责点评与指导,细节方面由学生具体落实。

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有的在梳理全文后以“责任”二字概括课文内容:“我”有着儿子、丈夫、父亲等多重角色,每一个角色都需要承担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人认为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在传递“亲情”,这份“情”是难能可以贵的,感人至深。

学生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教师深入各个小组倾听、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

引导、支持学生围绕某个任务,以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学习,教师只负责点评与指导,帮助学生改正不足之处,在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彻底摆脱了对教师的精神依赖,推动了心理衔接。

2.立足当下学情,把控发展方向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方便操作,盲目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应对全班几十位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育人工作与种植花木一样,要了解花木的特点,学会根据不同情况施肥浇水与培养教育,才能获取优质的果实。”也就是说,在充分了解本班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能力及爱好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方案,而科学的教学方案又可以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从而让基础与能力不同的学生,均能获得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为了把控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开展衔接教学之前,笔者认真分析了本班级的学情:

班级现有45人,大约有超过一半的人在阅读与写作方面存在问题,因自身能力不足在学业考核中多次失分,长此以往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导致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类的学习任务热情不足,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厌倦语文课的情况。鉴于当下存在的问题,教师从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推荐相应的读物,以布置打卡任务的形式组织学生定期阅读,并及时反馈阅读成果。坚持一段时间后,教师又启发学生把此前阅读时积累的内容运用到同类型作文的写作中,以阅读带动和促进写作。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整,全班学生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都能轻松完成中等难度的阅读与写作任务。

学生的薄弱之处主要集中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学习热情不足?在细致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把控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再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并将其落实在课堂上,便能促使学生发生质变,让学生在稳步提高能力的同时重获学习信心。

3.立足教材,寻找衔接要点

教材是教育部根据当下的育人目标,编撰的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材料,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当下使用的教材为基础。在小学和初中阅读与写作衔接教学中,教师在了解本班级学生的基础上,还应详细分析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材,从中找到衔接要点着手进行教学案例编写,有目的地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综合分析得知:在衔接教学前,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当下正在使用的小学、初中语文教材。

为了找到小学和初中阅读与写作衔接要点,以便实施精准的教学,笔者分析了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一语文教材,有了以下发现:

小学高年级单元写作主要围绕“家乡风俗”“故事梗概”“心中所愿”“自由想象”“记叙事件”等开展,而初中单元写作主要围绕“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难忘事件”“充分发挥想象力”“凸显人物精神品质”“抒情”“描写细节”等对学生进行训练。两个学段的阅读与写作有着相似之处:启发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从生活中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了解生活中伟大的人物,以及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写清楚、写详细,最后就是天马行空般的想象类作文。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向推荐好文章或者好书目。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衔接教学中注意分析小学与初中语文教材,从中发现各篇课文、写作主题之间的关系,在找到突破口的前提下,为学生推荐相应的文章进行阅读与写作练习,可以显著提高衔接教学的效率。

4.转变育人方法,促进知识吸收

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情适时做出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需求。开展小学和初中阅读与写作衔接教学,教师应该主动打破“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转变育人观念,运用新颖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例如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灌输式”与“被动式”转变为“主动求知、积极进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掌握阅读技巧,习得让作文绽放光芒的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以“记录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为主题,教师推荐了几篇值得鉴赏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一周之后组织读书分享会,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分析和解读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或者向同学推荐自己之前阅读过的同类型的好文章。一场分享会让大家收获颇丰,在阅读好文章的同时,也打开了写作格局。

活动尾声教师布置了与本次主题相关的任务:“同学们,请你们回到生活中用心观察,记录下看似很平凡却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下周一返校后与伙伴分享。”周一的语文课堂上,大家分享自己记录的素材:公交车上让座、是否该帮助陌生人、如何与父母更好地沟通……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教师应放手支持学生“主动学”,衔接教学中设置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了解,充分感受学习是自己的事,而教师只负责启发与指导,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即可。

5.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衔接质量

“好习惯方能成就美好未来。”相对于方法指导、技巧学习,良好阅读与写作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学生便能自觉为自己“加餐”,在业余时间依然能坚持阅读经典篇章、撰写文章,久而久之阅读和写作对他们来说将不再是难事,而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让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简而言之,阅读和写作习惯的培养对师生双方均有裨益,衔接教学中应侧重习惯养成教育。教师平时可以定期布置相应的打卡任务或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品鉴好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衔接教学的质量,笔者以半学期时间为界限,要求学生完成两项任务:

任务一:每周五为固定的好文章分享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分享最近一周的读书心得和收获的阅读技巧,以及应该如何把阅读好文章过程中积累的好词佳句好段运用在作文中,从而让作文有亮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的同时,引导他们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阅读过程和写作思路,让阅读和写作相互联通。分享结束,教师再推荐下周要阅读的书目或文章,以便帮助学生养成定期读书的良好习惯。

任务二: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可以是阅读书籍的梗概,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等,并在每周四的固定时间与同桌交换批阅,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良好习惯的影响下,学生会自觉主动参与到阅读和写作学习中,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主动完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在衔接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侧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对师生都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习惯文章作文
上课好习惯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放屁文章
好习惯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