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策略

2024-07-13 00:00:00韩梅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经验课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倡导在具体的语境中,以主题实践的方式,去促进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形成与发展,提高他们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感受,与他人顺畅地进行沟通与交流。然而,在不停歇的阅读实践和字词句的持续积累中,有的学生的语言表达却依然是那么平淡无味。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因为这些语汇并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语言经验之内,所以没能融入他们的日常自然表达之中。

要让课本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真正为学生所吸纳,成为他们个体的语言经验,教师需要引领他们去真正理解这些新鲜词句的言里言外、字里行间的意义,在语用实践中积累“活”的语言,发展“活”的思维。

一、在梳理中认知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关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目标中提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构字组词的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教师围绕课文中的生字词展开积累、梳理层面的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准确而牢靠地积累更多有生命力的词语。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在“阅读初体验”环节,可以设计趣味性的字词闯关学习任务,助力学生辨析字音字形,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在涵泳中内化

涵泳,是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意思是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沉浸式的体会,以获得其中之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也强调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对于课文中的常见表达和个性化表达,教师均可通过涵泳的方式,引导学生细加品味,掌握语言表达的形式,从而将他人的经验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

仍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围绕“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这两个单元语文要素,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轻声读下面的短句,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

[任务二]再读课文,画出你发现的其他体现情景交融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针对任务一,学生结合语言文字想象这些短句描绘的画面、承载的作者情感。如“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学生想象这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绿色一直延伸到天边,是那么的清晰,那么鲜活,没有一点模糊的感觉。由此想到老舍先生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草原“绿”得充满生命力的喜爱、赞美甚至惊叹。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赏析其他的短句就轻松多了。学生在阅读中想象,锻炼了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让单元语文要素得以落实。

任务二是任务一的延续和拓展。教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再去找寻课文中富有画面感和饱蘸作者个性化情感的语句,在读一读、品一品的过程中,掌握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三、在语境中迁移

教师带学生开展语用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态的语言规则”层面,还要帮助他们积累“动态的语言经验”。在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他们去学习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的方式,将这些间接经验转化为他们的直接经验。

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描写,设计以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感受写作中“点”和“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写作方式,学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任务一]自主阅读《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两篇课文,用横线画出“点”的描写,用波浪线画出“面”的描写。

[任务二]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点”的描写,一个“面”的描写,分别在旁边批注你的阅读感悟。

[任务三]选择一处“点”和“面”同时出现的语段,仔细阅读思考:如果只写“点”或者只写“面”,在表达效果上有没有影响?

教师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的相关语段,让他们在对一类描写的感悟、归纳中,一步步地去品味“点”和“面”的描写对于写好场面的作用,进而很好地去理解、内化“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四、在实践中创新

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其经验和策略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对他人的模仿借鉴。在经历了一番涵泳、内化、迁移后,教师要继续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经验。

比如,在指导学生完成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活动”这一主题的习作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去搜集素材,将场面写具体。

[任务一]选择你参加过的一次印象最深的活动,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活动的流程。

[任务二]回忆这个活动中每个参与者、部分观众的表现,确定你将要详细写的“点”。

[任务三]关注这个场景,回忆当时你的感受,把引发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要素,以“面”的形式描述出来。

[任务四]对你确定的“点”和“面”的描写内容进行思考,想一想如何让它们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让你的习作更加具体。

[任务五]阅读自己的习作,看一看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运用的“点”的描写、“面”的描写的方法,在你的习作中有没有体现。

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学习任务,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碎片化的资料搜集、整理开始,再到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总之,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发展与丰富,离不开基于理解的语言学习实践和灵动的表达运用尝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去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秘妙,踏踏实实地去运用、内化、创新,从而不断地丰富他们的表达经验。

作者简介: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河口明德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经验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21年20期)2021-11-04 09:39:46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18年20期)2018-11-09 08:52:36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