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文本解读策略

2024-07-13 00:00:00田春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整本书月亮故乡

在教学中,单篇课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但也割裂了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学生不能理解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导致整册教材已经学完,学生仍然没有留下较深的印象。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文本解读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为例作若干分析。

一、认识课程编排设计特点

以每篇课文为单位展开的教与学,忽视了教材编排的整体性。每册教材之间、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之间、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或综合练习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带着整本书的观念,引导学生开展以整本书阅读为理念的语文课程学习,进而系统地解读文本的内容。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材设计的八个学习单元有着极其明显的整体编排特点。其中,教材的第一单元在内容方面既有古诗,又有现代文,整体文风侧重于体现童年的美好与亲情的可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描写的内容与《祖父的园子》相似。这是从宏观的层面认识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的第二单元,在写作方面趋向于故事记叙的生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故事阅读中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学习到故事中生动的人物描写方法。第三单元则是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编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由此可见,教师从整本书的角度理解教材的教学内容,才能精准地引领学生分析教材文本,为学生解读文本打下基础。

二、理解文本精髓

学生在整本书的理念下解读文本,有赖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整本书的角度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解读文本。教师可以按照课文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个学生不同的学情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文本解读方式。教师可以从课文本身的故事性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先向学生简介文本所叙故事的大致经过;可以以文本中故事最为精彩的关键情节或场景为出发点,让学生以此为学习的切入点,将故事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所叙故事的角度、语言文字的风格等方面进行赏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段落,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切身感受到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充分地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详细解读。

在《月是故乡明》一课中,作者季羡林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地回忆了印在自己童年记忆里的故乡月夜美景,以及在月下玩耍的童年趣事。作者写自己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时看到了无数的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月景与他乡月景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月夜景色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

[课堂教学片段]

师: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思考作者写到了哪些经历,抒发了哪些感受。找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并和同桌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

师:我刚刚看到了同学们都很会学习,一边默读,一边批注,积极地与同桌交流阅读的感受。那么,有没有同学找到了描写作者经历的句子呢?

生:作者叙述了自己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也看到过这些不同地方的月亮——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师:你说得很好。那么,作者是在哪里看到这些景象的呢?

生:在国外看到的。

师:作者还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生:故乡的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师:异国他乡的月亮是怎样的呢?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

师:哪个同学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美妙绝伦。

师:看着这么美的月亮,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生: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生: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师:同学们抓住了作者这些直接抒发自己感情的词句,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如果时光流转,作者一定还会在童年的月夜下快乐地玩耍。

上述案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通过段落内容的研读,概述作者的经历和抒发的情感,深入解读文本,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学习文本写法

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文本解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感受作者在写作时的心境,领悟作者在文本中抒发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分析文本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运用文本的写作方法,提升表达能力。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教师通过标题《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和《那一刻,我长大了》,认识到这些内容与《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有着紧密的联系。教材的编者在“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中列出了问题清单:你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课后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小时候你玩过哪些玩具?你最喜欢哪个玩具?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有了这些问题支架的帮助,学生便能很好地组织语言,将童年的趣事讲述出来。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将口述的内容进行梳理,以书面语言记录下来。在“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一课中,编者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要把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这个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详细地叙述“那一刻,我长大了”的情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祖父的园子》和《月是故乡明》的写作手法,将习作写具体。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不能孤立地从某篇课文出发,而要从课程体系的层面引导其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启发学生的思维,点亮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在文本分析与解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猜你喜欢
整本书月亮故乡
故乡的牵挂
心声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8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6
走在故乡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4
月之故乡
老友(2019年9期)2019-10-23 03:31:58
《故乡》同步练习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女报·时尚(2016年9期)2016-11-23 14:42:53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