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灿烂珍宝,而教材精选的文章更是这些珍宝中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蕴。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和实际生活深入鉴赏语言,探寻意象与意境,感悟情感与主题,阐释哲理与寓意。
古诗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多元的文化内涵。在赏析古诗词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条理清晰的梳理,深入探究古诗词中的意象,真切地感受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构建完整的欣赏认知体系。
例如,在教学曹操的《短歌行》时,教师首先进行朗读示范,同时配以悠扬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视听环境。随后,教师让学生朗读文本,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战略家,胸襟开阔,气魄非凡,这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学生对这首诗歌蕴含的文化韵味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深入欣赏其艺术魅力。《短歌行》是一首具有政治色彩的诗歌,语言简洁,意象生动,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将深刻的道理融入情感之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展现出豪放的气势,曹操俯瞰国土,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接下来,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中的意象,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欣赏进行点评,激发他们主动挖掘诗歌深层文化内涵的热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欣赏到诗歌的艺术之美,更能领略到曹操的非凡气魄和博大胸襟。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专门指导,协助学生准确捕捉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深入探究这些意象蕴含的深意,洞察古诗词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为民族文化展示的重要形式,传统节日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情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教材文本,鼓励学生探讨与节日关联的主题,如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与这些节日紧密相连的历史人物和趣闻,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教学《登高》以后,教师提出了一个相关的问题:“大家知道哪个节日有登高远望的习俗吗?”学生迅速想到了答案:“重阳节,人们在这个节日有登高的习俗。”为了深入探讨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话题,教师提出了一个探索性的话题:“你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的了解有多少呢?能否列出一些传统节日,找出与它们相关的古诗词,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诗词中隐藏的信息,看是否能发现与节日相关的传统习俗?”这个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纷纷投入对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深入研究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逐渐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了漫长的历史,这些节日不仅展示了古人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以上教学中,教师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其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立体的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古诗词是历史的缩影,富含深刻的内涵。学生学习古诗词,需要广泛搜集资料,深入探索当时的社会及政治背景,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
以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这首诗是一首史诗,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故事。在诗中,杜甫以历史为鉴,叙述了王昭君为了国家与外族联姻,最后客死他乡的故事。她内心深处的忧伤无法用言语进行表达。在学生深入阅读和鉴赏诗歌内容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他们展示一些重要的历史背景信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重点关注王昭君的个人命运。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诗歌内容,鼓励他们用个人的语言阐释诗句的含义,从历史的视角去思考作者借由“昭君之怨”所要传达的情感。学生围绕这一议题进行思辨活动,进而达成了一些共识:王昭君虽然牺牲自我为国家,体现了她的奉献精神,但是她的结局却是悲惨的,根源在于统治阶级的不仁不义。作者通过古代的事情来隐喻现实,从而使得创作目的清晰可见。
以上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信息支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这些历史背景资料进行思考,挖掘诗歌背后的历史事件,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
每篇经典诗词背后都有一个创作者,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境遇与诗词创作紧密相连。学生需要通过深入解读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才能真正读懂古诗词。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古诗词的作者,为他们开启新的思考视角。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强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全方位了解苏东坡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探索苏东坡生活的北宋的历史、他的诗歌创作风格。通过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学生会感到惊讶,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还是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水利工程专家,从而对他产生深深的敬仰之情。苏东坡对社会的见解和对人生的思索都直接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在苏东坡的眼中,世间万物皆可成诗,一山一水都充满了情感。学生阅读他的作品就像享受一场文化盛宴,受益匪浅。
以上教学中,教师从诗歌的作者着手,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与作者对话,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内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教师在教学古诗词中需要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技巧,深入挖掘古诗词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陕西省西安市航天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