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路径

2024-07-13 07:17孙雪奇
天津教育·中 2024年6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科学课堂教学

孙雪奇

教育改革持续推行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教师要认识到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立足于“以生为本”视角,结合小学生性格、爱好、认知等实际情况,对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实践性以及生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课堂,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以生为本”的内涵及特点

“以生为本”是一种教学理念,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和差异性等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探究的兴趣,并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在“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达,提出自身的独特的见解以及存在的困惑,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思考的欲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发展自身个性的同时发散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增强探究意识。

二、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态度问题

小学阶段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而在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科学的认知以及学习兴趣存在不足,导致呈现消极的学习态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受到阻碍。小学生存在科学认知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小学生自身对科学课程内容并不了解,先入为主地认为科学知识学习的难度较大,受畏难心理的影响,导致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长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周围人以及家长对学生灌输的学习理念存在问题,导致学生认为科学学习不重要,学生认知出现偏差,导致学习主动性较低。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科学学习效果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运用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对科学形成正确认知,发现科学知识的魅力,借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保障科学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开展。

(二)教师课堂教学问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主导者,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得到了改革和优化,“以生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落实了新课标理念,促进了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当前的科学课堂中,依旧有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讲授法仍然占据主要位置,留给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较少,不仅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而且科学教学呈现程序化的形式,在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兴趣得不到调动,自身的科学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除此之外,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脱离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局限于教材,另一方面是缺乏实践设备、材料以及时间,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现象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学习质量较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明确以生为本的核心,转变教学理念

在“以生为本”视角下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需要明确以生为本的核心,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将“以生为本”融入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而确保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匹配度”,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持。首先,教师要明确“以生为本”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以生为本”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在应用这种教育模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结合学生的状态以及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参与科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以及科学的魅力,并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丰富,以及情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正向引导。

例如,在《走进科学课》一课教学中,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走进科学,初步感悟身边处处有科学,以及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会通过教材讲解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在听和看中了解科学。而在“以生为本”视角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分析,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课,感觉科学知识比较神秘,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爱上科学课程,对科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说一说自己眼里的科学,以及科学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作用。在学生畅所欲言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补充,不仅可以营造一个活跃、轻松、参与度较高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自身的影响,从而产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主动性。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科学创造和应用的场所,新课标对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并挖掘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道理,学会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改变生活。在“以生为本”视角下,教师可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科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与此同时,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需要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或存在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活与科学学科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产生要学、要用的欲望,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例如,在《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结合自身认知,采用观察、触摸等方式去分析、记录周边的物品,如衣服、铅笔、纸张、食物等的来源。也可以从学生了解的动植物入手,分析这些动植物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动植物资源应用到生活物品上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时,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树立珍惜资源、热爱大自然的意识。从学生周边生活入手,在教学情境中渗透“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科学知识,感受自然和科学为生活带来的便捷,让科学教学充满活力,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效,实现小学科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收获。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存在差异,在“以生为本”视角下,注重因材施教,保障每个学生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避免统一的教学方法阻碍学生潜能的发挥。所以,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之前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对学生的了解程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表达和质疑。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日常科学学习情况,在充分掌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一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和相对大小”相关内容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设置教学目标为:知道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和相对大小,并尝试模拟实践;对于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教学目标为:模拟实验,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设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能够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应用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实现优势互补和思维拓展,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提升科学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科学教材中多为理论性内容的文字叙述,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的理解不深入,他们普遍认为科学学习难度较大。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会受到严重影响。而科学本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各种科学实验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理论知识得以呈现的重要途径,开展科学实践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与此同时,小学科学新课标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要求,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丰富的特征,教师需要将科学实验教学与实践充分重视起来,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去验证科学理论,发现科学现象,开阔认知视野,提升科学素养。

例如,在《植物的繁殖》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种子或植物的根、茎、叶等的繁殖情况,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记录,在实验中真正认识到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又如,在《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处理》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调查类实验,让学生对家庭、社区、学校的垃圾分类情况以及处理方式进行调查、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增强自身垃圾分类以及科学处理垃圾的意识,形成环保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科学小实验和科学创造,并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借此提升科学教学的实践性,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意识。

(五)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促进教学优化

教学评价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生为本”视角下,教师要做好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优化,促使教学评价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同时在评价内容上要从成绩和学生表现拓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上,从而确保教学评价的引导和反馈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依据。

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鼓励性语言、动作、眼神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教师评价中获得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学、自身学习以及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产生竞争意识,主动学习、改正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可以对各项评价内容进行整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不适应情况,从而对后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和优化。

例如,对于学生勇于质疑、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要给予表扬,对于后进生的每一次进步,教师要给予鼓励,借此提升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对于优等生,教师则要重视其学习态度、知识掌握和实践应用情况的评价,表扬学生优势的同时,要运用合适的方式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让学生拥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明确的学习方向。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发现自身在知识掌握和学习专注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自我改进方向,提升科学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教师需要认识到当前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态度上存在的问题,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采用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教学、优化教学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参与科学教学过程,获得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科学课堂教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科学拔牙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