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理论视角下初中生亲子沟通现状调查及教育建议

2024-07-13 13:59:53元淑芬徐柏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20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初中生

元淑芬 徐柏露

摘要: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最容易与父母发生沟通上的矛盾,从而破坏亲子关系。借助PAC理论可以了解他人在交往中表现出的沟通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言行,减少误解,提高沟通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研究相融合的模式,立足一节人际关系主题心理课,调查了初中生与父母间的沟通状态,发现 “A→A”沟通类型才是亲子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由此提出,可以运用PAC理论的具体策略和技巧为父母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PAC理论;沟通状态;亲子关系;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0-0009-04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下一代的成长越来越重视。然而,由于代际差异、价值观念不同等,亲子间的沟通经常存在困难,导致双方无法有效地交流和相互理解。中国科学院《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家长与子女的三种沟通类型,即事务型沟通、消遣型沟通和情感型沟通中,最缺乏的是情感型沟通。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产生负面作用。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是自尊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间段内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意识逐渐变得强烈,对权威不再盲目服从,常常面临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受生理因素的影响,情绪也变得易激动、不稳定。这些特性会引起行为上的巨大变化,常让父母不知所措。如何与该时期的孩子进行友好沟通,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

PA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在《人间游戏》中提出的,也称为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或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等。伯恩认为,个体在人际沟通中会存在三种角色状态,即Parent(父母)、Adult(成人)和Child(儿童)状态,所以其理论简称为PAC理论。其中,父母状态(Parent)倾向于使用命令式、指导性的语言,如“你必须……”“你不能……只能我觉得……”,比较专断,肢体上也会伴随威严的姿势,如挺直身体、双手交叉在胸前等。成人状态(Adult)通常使用理性、客观的语言,如“你的想法是……”“我们商量一下……”,比较理智、冷静,注重事实和逻辑,肢体上会保持较为中立或开放的姿势,如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眼神平和。而儿童状态(Child)会习惯于用情绪化、主观化的言语,如“不干了”“随便你”“我什么都不管了”等,比较敏感,肢体上会表现出撒娇等,或以不成熟的行为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PAC理论的三种状态都有其特定的沟通风格,一般在人们进行日常交往时会交互出现,且不同状态间还会相互影响。例如,一个人可能在成人状态下给予建议,同时在儿童状态下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一个健康的沟通方式,即在恰当的时间、地方,恰当地运用和调整PAC三种状态。

解决初中生与父母沟通问题的最常见理论包括萨提亚模式冰山理论、家庭沟通图示理论、资源交换理论和PAC理论。PAC理论与以上三种沟通理论相比,更重视亲子沟通过程中双方沟通状态的识别,是前三种理论进行干预时的初步需要。对初中生进行课堂讲授时,用PAC理论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与父母的沟通关系与所属家庭类型,更简单易懂,易于操作。

另外,以往有关PAC理论的研究常讨论的是社区民警、医患群体、企业、服务业人员等群体在工作中如何与接触对象保持顺畅愉快的平行性交往,进而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质量[1-4]。后逐渐转向高校辅导员或高校课程教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5-6]。目前有研究者开始关注该理论在困难群体的社会化适应问题中的应用[7]。但是,如何利用该理论改善父母与最容易产生叛逆的初中生的亲子关系,目前进行详细讨论的文章较少,且大多数只是给予教育建议,没有开展调查研究[8-9]。为此,本文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研究相融合的模式,借助心理课堂的探索了解亲子关系的沟通现状。再基于调查现状的结果,介绍如何将PAC理论应用于初中生与父母的沟通方式中,以促进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好关系。

二、实践调查

(一)调查对象

在上海市某区某中学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20名学生发放学案单,平均年龄为11.23岁。收回有效学案278份,有效率为86.88%。

(二)调查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开设人际关系主题心理课。首先,借助《西游记》的台词让学生判断人物角色,再迁移至父母日常的“口头禅”调查,根据“口头禅”风格描绘出人物特征,由此引出PAC理论的概念,以及三种沟通状态表现出的语言和肢体特点、给他人的感受。随后,现场发放学案单,通过调查的形式,要求学生用不同大小的圆形绘制出近期一段时间内父母对自己的沟通状态图和自己对父母的沟通状态图,并在图中标识出三种状态的比例。部分学案作品如图1至图4所示。

(三)调查结果及结论

根据PAC理论的基本原理,在沟通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一个核心的自我状态,即经常出现的沟通角色状态,也称为个人的初始形象。由于人们的言行往往受到自己和他人核心自我状态的影响,对沟通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态、孩子回应父母的沟通状态进行统计分析,能有效评估初中生处理亲子关系的态度与方式。于是,本文将三种状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当作核心自我状态,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资料现状描述。具体见表1。

调查发现,大部分父母与孩子进行沟通时的核心自我状态是“成人状态(A)”,占55.04%。该模式下,孩子也通常会回应“成人状态(A)”的沟通,少部分会以“儿童状态(C)”进行交流。进一步分析出现“A→C”沟通类型的原因,发现原因可能是民主的教养环境让孩子的性格更加直爽、亲切,能轻松自由地表达自我感受。

另外,有趣的是,当父母采取“父母状态(P)”的强硬式沟通时,孩子为了避免加剧冲突,会偏向于采取“成人状态(A)”或撒娇、服软的“儿童状态(C)”进行自保,以“口服心不服”的妥协来减少更深的伤害。而当父母为“儿童状态(C)”时,孩子也以“儿童状态(C)”回应的偏多。此时出现“C→C”沟通类型的原因,可能在于父母的成人形象用情绪化沟通容易激起孩子的敌意,让孩子变得易怒,出现反叛心理。

可见,“儿童状态(C)”可以表现出相反的两种类型——自由型和适应型,自由型的特点是天真、直爽、亲切,适应型则是服从、讨好、易怒、反叛等。另外,在面对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冲突时,孩子并不接受用“C→C”沟通类型来解决问题,并且会尽可能避免“P→P”针锋相对的沟通方式,通过采用A状态或C状态来稳住对方情绪,尝试激发家长的A状态。由此发现,“A→A”沟通类型才是亲子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

三、对亲子沟通的教育建议

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容易导致亲子关系出现危机。特别是进入初中阶段后,父母含蓄的“刀子嘴豆腐心”时常会事与愿违,激发出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在这个阶段,一旦父母出现“父母状态(P)”,在孩子看来,其实是父母不理解自己、不关心自己。他们的情绪会跟着上来,便会开启自我保护状态,处在对立面。这个时候,任何语言和行为其实是被屏蔽在外的,双方进行的沟通就是无效的。因此,为了重构一个良好的亲子沟通桥梁,积极的表达技巧变得尤为重要[10]。本文根据调查结果,为家长提出了应用PAC理论处理亲子关系的一些具体策略和技巧。

第一,识别对方进行沟通时的核心自我状态,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要识别对方的沟通状态,然后根据对方的表现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如果对方表现出“父母状态(P)”,应该尽量避免对立和冲突,采用温和、理解的“成人态度(A)”来回应;如果对方表现出“成人状态(A)”,则应该尽可能避免发泄情绪,而是表达情绪,做到不带负面情绪地说话,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观点,并且基于客观事实描述真实感受,阐明事件后果。如果对方表现出“儿童状态(C)”,那么应该尽量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第二,避免过度使用某一种沟通状态。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要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某一种自我状态,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沟通的困难和阻碍。如果一位家长过于表现出“儿童状态(C)”,那么可能会让初中生无法理解,难以接受;如果过度表现出“父母状态(P)”,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被指责和压制。

第三,倾听并尊重对方的观点。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尽可能倾听对方的观点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大多数父母内心其实知晓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用理智、清晰的“成人状态”与孩子进行交流(“A→A”类型),但在孩子回应了非成熟化的沟通状态(如“父母状态”和“儿童状态”)后,受对方的影响,家长难以控制自我情绪,反而立刻激发出自己的P状态或C状态。其实,正确的教育方式不是让孩子听你说,而是你尝试去听他讲。这看似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却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放下焦躁,做到共情关注,在倾听中透过孩子的行为表象理解背后的真正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增进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了解,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

四、小结与展望

有效的亲子沟通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就像《父母的语言》中写道:“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好坏,但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学会正确应用PAC理论,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与初中生的沟通问题。

人际沟通的过程永远是相互的。初中生在情感上更容易情绪化,学习PAC理论后,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尝试用更成熟和理性的方式回应父母。但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如何指导初中生在家庭中利用PAC理论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话题。

本研究借助心理课的形式,只调查了学生单方面自我感知的父母与自己的沟通状态,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未来可以增加父母角度的PAC沟通状态图,全面了解亲子沟通的实际情况,深度了解亲子冲突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同时,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从多维度提出改善亲子关系、进行有效沟通的建议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饶俊新. 浅谈PAC理论在社区民警群众工作中的运用[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4(6):84-88.

[2]姚保明,黄高贵. PAC理论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65-168.

[3]乔燕燕. 广播电视节目中PAC理论的应用[J]. 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6):181.

[4]曾小红,颜涉. PAC理论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4):117–118.

[5]孟晓蕾,薛小东,章雪颖. PAC理论对辅导员指导学生职业角色的启示[J]. 学理论,2016(5):198-199.

[6]李强. 基于PAC理论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模式构建[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03-204.

[7]邓桃樱,余承海. 社会工作者介入视障少年横向沟通能力提升探究——基于PAC理论[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3,38(6):78-84.

[8]刘建宇. 浅析PAC理论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J]. 知识文库,2019 (14):35-36.

[9]田秀君. 巧用PAC理论,亲子沟通更顺畅[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 (28):73-74.

[10]章宁香,韦志中. 对你说——运用积极表达技术构建亲子沟通桥梁[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7):48-49.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代数学习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0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2:06:49
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0:47:29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07:21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