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丰?史波芬?张曼?刘润斌?李明迪?刘峰
根据《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GB/T 25175—2010)定义,大件垃圾主要指重量超过5 kg或体积超过0.2 m3或长度超过1 m,且整体性强而需要拆解后再利用或处理的废弃物(如废家具)及各种废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由于废弃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附加价值高,一般进入市场或专业渠道;而废旧家具由于附加价值低,易被随意丢弃,具备一定的消防隐患,影响市容市貌,本文所指大件垃圾主要指废旧家具。
自A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实施以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大件垃圾属于居民生活中产生的特定垃圾,A市已在大部分城区逐步建设了大件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但由于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指导政策有待完善、收运处理模式稍显单一,存在运营成本偏高、资源化水平不足、邻避效应突出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现场调研考察,梳理该市大件垃圾收运处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后续政府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该市大件垃圾的收运处理执行各区属地化管理模式,尚无全市大件垃圾统计数据。以其中一个区大件垃圾处理厂统计台账为例,该处理厂服务某区的7个街道,服务人口共计约103万人,2020年8月—11月,大件垃圾处理量为14.21~20.66吨/日,平均值为17.20吨/日,同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897吨/日,大件垃圾产生量约为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9%,与国内其他城市统计的2%左右相近(图1)。
以某街道统计台账为例,目前收集的大件垃圾主要以沙发、椅子、床垫、衣柜、木板、柜子为主,约占所有大件垃圾回收量的85%(图2)。
1.大件垃圾收运流程
目前,该市各区已根据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在小区内设置大件垃圾投放点(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由物业设置投放点,不具备条件的由街道负责设置),居民自行投放至大件垃圾投放点,无主大件垃圾由物业、街道负责清运至投放点。暂存点大件垃圾存满一定量后,物业或街道通过电话或者App预约,由政府指定的企业或其他第三方企业清运至大件垃圾拆解设施进行处理。部分街道设置中转点,将大件垃圾运至中转点后再转运至区级的拆解设施进行处理。部分区域采用上门清运方式,由第三方企业直接从产生源收集运至处理终端。大件垃圾在拆解设施经拆解处理后纳入下游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和环卫无害化系统处理(图3)。
2.各区处理模式
该市基本上以区为单位,结合各区自身特点,搭建大件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主要可分为区域统筹管理型、街道属地自治型和“区域统筹+部分街道自治”型三种模式(表1)。
3.大件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
目前,各区以社区为单位设置了大件垃圾投放点,除少部分社区不具备设置条件以外,基本实现大件垃圾投放点全覆盖。在处理设施方面,各区以街道乡镇、片区为单位委托相关企业进行大件垃圾的收运处理,依托再生资源企业、环卫企业等现有设施场地,或聘请专业大件垃圾处理企业布置大件垃圾处理设施,现该市全市大件垃圾处理设施共计55座以上,基本覆盖各城区大件垃圾处理的需求(表2)。
4.大件垃圾处理工艺
大件垃圾主要通过人工拆解和机械破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垃圾先经人工拆分,如将床垫和沙发的不同材料分开,随后对单一物料进行机械破碎减容,经分拣和减容的各类物料分别运至不同终端进行利用。组合处理方式避免了单一混合破碎造成的杂质多和资源回收率低的问题,提高了该类项目收益水平(图4)。
该市大件垃圾的政府付费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将大件垃圾纳入再生资源企业打包统筹运营的城区,主要通过再生资源企业的市场行为自负盈亏,一般政府不再承担兜底处理费用;第二种是采用购买服务或委托大件垃圾处理企业,政府主要兜底付费处理无主大件垃圾,具备成形物业管理的小区和单位由市场自行调节,与收运处理企业自行协商费用。从表3可以看出,企业自负盈亏的设施比例达到了6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再生资源企业,其余专业的大件垃圾处理企业或者环卫企业等,均由政府采购服务进行费用兜底。
除政府或物业付费外,大件垃圾其他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金属、木材等产品外售收入以及少量的上门回收居民付费。以某设施为例,政府提供厂址和土地,企业自负盈亏,其中产品收入主要包括外售至木材加工厂的木屑和成型木板,分别占到了总收入的54%和19%,金属外售收入占比17%,而居民上门收费占比最低,约为总收入的9%(图5)。
一是大件垃圾分类设施选址难。大件垃圾设施选址受限于城区老小区空间紧张和物业管理不足,同时前期规划缺位导致居民不满,大件垃圾中转站用地稀缺且不稳定。二是居民乱投多,付费意愿弱。由于大件垃圾处理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居民的旧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同时缺乏政府层面对大件垃圾清运费用的指导价格,使得企业在收费过程中缺乏标准依据。三是相关企业参与意愿低。当前普遍将大件垃圾与可回收物一同交由再生资源企业处理,但非正规再生资源企业的低成本运营压缩了正规企业的利润空间。此外,大件垃圾拆解产品利润低、成本高,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参与意愿。四是政府负担重,财政压力大。政府目前承担大部分大件垃圾处理费用,财政压力大,随着垃圾分类补贴逐步减少,资金缺口压力与日俱增。
1.收运模式
(1)大件垃圾落地收运模式。通过小区或者街道设置大件垃圾投放点,居民通过自投或者物业运至投放点,并经中转站或直运至大件垃圾处理设施。此模式是目前该市常见的成熟模式,收运流程衔接顺畅,但缺点是投放点的设置易遭遇选址难、管理难和邻避效应(图6)。
(2)大件垃圾“不落地”模式。即不设置大件垃圾投放点,通过企业上门清运或者居民自行运至大件垃圾处理场所。目前A市部分街道试行该模式,该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投放点设置带来的问题,适用于老旧小区等无法设置投放点或者缺乏物业管理的区域。但因上门清运成本较高,大部分居民接受程度低,同时因小区无投放点,大件垃圾的随意丢弃现象会更加严重(图7)。
从长远看,“不落地”模式效率高,不产生投放点的管理问题,是未来大件垃圾收运模式的发展方向,但居民的成本接受度、环境意识提升是此模式的应用基础,也特别适用于增设大件垃圾投放点困难的该市。建议该市在原有落地收运模式基础上,加大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进一步试点“不落地”一站式收运模式,逐步扩大适用范围和应用对象。
2.处理模式
处理模式根据设施布局的服务范围,大致分为集中处理模式和分散处理模式。集中处理模式是以区为单位,设置一处或几处大件垃圾处理设施统筹服务全区大件垃圾处理需求,服务范围大于15 km;分散处理模式采用的是街道自治方式,以单个或多个街道为单位,设置小型大件垃圾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小于10 km。针对集中处置和分散处置两种模式,对比分析详见表4。
在大件垃圾处理中,集中处置模式具有规模和效率优势,但分散处理在运输成本上更有利。选择适宜的处理模式需根据城区特点综合考虑。
核心城区因人口密集和土地稀缺,适合采用分散处理,通过在街道设置小型处理设施,提高灵活性和处置效率。利用临时用地满足处理需求,设施可根据需求调整位置。非核心城区土地相对充足,适宜建设集中处理设施,服务整个区域。对于偏远地区,可通过建立中转站来优化运输效率。
目前市场化企业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专业的大件垃圾处理企业,另一类是原辖区内的再生资源分拣企业,其余是现有的环卫企业或者物业企业等,各类运营主体的特点及优劣详见表5。
大件垃圾在资源属性上为低值可回收物,管理方式和补贴政策与其他再生资源相同,因此将大件垃圾纳入再生资源企业业务是合适的。未来A市计划建设“点、站、中心”的三级可回收物设施体系,大件垃圾处理可依托这些设施。建议以再生资源企业为主导,其他企业可提供辅助服务。
1.因地制宜解决选址用地问题
采取更灵活的办法,大件垃圾投放点的设置要因地制宜,比如多个小区合建一处,或者设置临时投放点,采取非固定的方式进行设置。各部门间形成合力,统一投放点设置标准,避免九龙治水,互相推诿的情况。针对临时用地的问题,市级部门制定相应的选址原则,由各区探索灵活渠道(如租赁、其他非建设用地的临时使用)协助解决企业的用地问题。
2.坚持市场导向,提高企业积极性
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强化优胜劣汰,整顿再生资源体系,拓展技术水平高、运营规范的企业的生存空间,增加大件垃圾处理附加业务利润空间,改善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建立和完善大件垃圾全过程监管制度,有效掌握区域大件垃圾流量、流向;建立大件垃圾收运处理计量统计台账制度,做到“有账可查、源头可溯、去向可控”。
3.推行付费收运
源头减量逐步实行居民大件垃圾付费收运,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责任方支付清运费。收运费用由相关方协商确定,并通过市场调节和指导价格明细规范。利用互联网提升交易透明度,强化垃圾分类宣传,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并逐步增加居民缴费比例。各区应建立大件垃圾二次流通平台,鼓励废旧物品修复再利用,并合理设置投放点,公布预约电话,规范收运服务。
大件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是该市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体系和两网融合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A市已基本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体系配套的大件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但仍存在着设施选址困难、运营成本偏高、市场机制不畅、居民规范投放不足等问题,建议A市根据各城区特点选择收运处理模式,依托市场机制选择运营主体,并因地制宜进行场址选择,坚持市场主导的方式来提高运营效率,并通过逐步推行付费收运来缓解政府财政负担,推动大件垃圾收运体系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王莉,赵由才,牛冬杰.大件废物管理浅析[J].四川环境,2008(3):113-117.
[2]林文琪.我国家具类大件垃圾分类体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11):30-33.
[3]梁卫坤,余亚莉,刘彩,等.大件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初探[J].环境卫生工程,2017,25(3):31-33+37.
[4]钱宁.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0.
[5]曹方琼,陈海滨,苗雨,等.利用产能过剩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大件垃圾集散设施选址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20,28(6):28-35.
[6]刘青凤.城市大件垃圾回收法律制度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6.
(责任编辑:陈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