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

2024-07-13 05:06聂堂明李佳兴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通州区管线管理

聂堂明?李佳兴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明确了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北京市通州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北京城市副中心历经十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变了首都的空间格局,成为“一核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一、实施智慧管理技术与投入绿色能源建设,确保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一)智慧地下管线让城市运行更安全

通州区率先启动建设地下管线数据及信息化平台,通过地下管线数据普查、三维信息化管理、施工安全防护管理等系统建设与运行,将通州区地下管线管理由二维平面管理提升到三维管理。同时,应用增强现实(AR)技术,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将原有人工定期巡查扩展到管线在线监测预警、隐患排查等方面,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风险可视化、监管规范化、管理精细化、保障主动化。

通州区先后编制了《通州区地下管线管理办法》《通州区地下管线施工防护管理实施细则》和《通州区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工作方案》等,以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为地下管线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协调督促地下管线权属单位落实地下管线运行管理职责。

开展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系统三维平台建设,利用云地理信息系统(GIS)、AR等技术,将真实环境与地下管线三维数据结合,将通州区地下管线数据库从二维平台升级为三维平台。通过系统建设与应用,实现以下功能。一是实现对地下管线施工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建立起从施工单位、权属单位到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避免因未掌握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而盲目施工导致的各种安全事故。同时,加强地下管线隐患排查工作,对管线权属单位进行全面管理和实时跟踪,建立管线施工和管线安全的全面监管机制。二是将地下管线从传统的二维地图变为三维地图。积极推动数据应用,为道路管网改造施工提供更加精准的地下管线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持,有效降低了地下管线施工安全隐患和风险。三是建立地下管线数据服务工作快速响应模式。通过基于移动终端的数据查询、增强现实、综合分析等应用,将地下管线三维数据与现实环境拟合,有效降低了管线施工工作难度和安全风险,提高了道路施工和管网改造的工作效率。四是建立地下管线动态常态化更新机制。通过地下管线动态更新,加强道路施工和管网改造工程的信息主动收集和共享,不断把各类信息有机结合和规范化,以达到地下管线长效管理目标。五是无缝集成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运用AR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将专业数据与现实环境结合,为隐蔽空间作业、道路开挖等工作提供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截至目前,总长10 972千米的地下管网已全部在实景三维地图上绘就,覆盖了市政道路范围内的所有地下管线,实现了全区地下管网“智能一张图”,让城市运行安全管理更智慧、更有深度(图1)。

图1  通州区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

(二)绿色发展激发电力保障新动能

通州区大规模推进电力主网建设,完成通州北和北京东至通州“一南一北”两座500千伏变电站以及7项220千伏、19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大力补足电力短板,全区供电可靠性持续提升,行政办公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率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紧紧围绕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打造六大领域绿色发展示范样板,建成了北京市首个“光储直柔”零碳营业厅、完成110 千伏大高力变电站的零碳改造、完成新型电力系统零碳园区示范样板、建成北京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完成“虚拟电厂”助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幅提升城市副中心电力保障新效能。

二、加大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力度,市容景观治理实现新跨越

(一)高标准完成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提升

高标准实施并完成了长安街延长线、通燕高速、环球影城周边提升等工程,其中,天桥湾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以服务百姓为宗旨,从细节入手,将其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首个精细化试点改造的“样板间”。

始建于1995年的天桥湾小区位于通州老城核心区,改造前,楼体墙漆斑驳并脱落、雨水向楼体内渗,是名副其实的老旧小区。为“一揽子”解决小区存在的实际问题,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员会采用高级别材质的保温板安装在楼体外侧,同时结合居民需求,将热力管沟进行重新改造,在楼道加装防滑地胶,并多次征求居民意见,绿化美化小区环境,以多次现场调查研究、多次倾听市民意见、切实精研改造方案、切实解决改造问题的两个“多次”和两个“切实”模式,让曾经的“老破旧”小区摇身一变,成为外墙立面高端大气、楼道设施安全整洁、绿植景观多姿多彩的小区改造“样板间”,改造经验也被《新闻联播》及中央、市级媒体竞相报道。此外,全区205条背街小巷完成环境整治提升,不论是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梨园中街一巷、刻有漕运文化浮雕的公安学校路,还是充满浓郁百年老校文化特色的潞河中学北街,抑或是素有“胡同博物馆”之称的熊家胡同,一条条旧貌换新颜的背街小巷,都成为彰显副中心风貌特色的新地标。

不仅如此,通州区还累计完成304条道路、216千米的架空线入地任务;完成151余条“有路无灯”道路改造。在路灯改造过程中,把灯头全部更换为LED灯头,还将可以控制路灯开、闭、明、暗的单灯控制器技术加以应用,并进行联网,实现对路灯的智能控制,在保障市民夜间安全出行的前提下,践行了绿色节能发展理念。

(二)深层次彰显城市景观文化特质

通州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要“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指示, 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于城市副中心的高点定位,打造城市副中心古今辉映、昼夜可赏、和谐有序的城市景观,体现城市精神,展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使居者心怡、观者心悦。

结合历史悠久的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特色,以及波光潋滟的大运河,在景观设计当中,需要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特别注意对历史遗迹和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充分征求文物专家意见后,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深化设计方案,合理设置照明设备,创新设计出了“瓦楞灯”等装卡式灯具,即可满足适度亮化、安全照明、科学调控,又不会对古建筑造成伤害;在运河沿岸景观亮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将灯具采取隐藏式安装,通过调整灯具角度既照亮了运河岸堤,提高了观赏性,同时又减少了灯光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通州区在如何破解“千城一面”的问题上,意识到了提高城市景观的识别度关键在于历史文化的延续。通过景观建设中历史元素的运用,能够强化城市副中心的历史个性特征,成为城市景观不可替代的印记。例如,在北运河大桥灯光秀宣传片中以历史文化为基底,通过对通州八景、漕运场面的刻画,展现运河记忆。此外,通州区还通过摆放立体花箱、布设时令花卉、设置“迎客松”盆景的方式,打造副中心“车在花中过,似在画中游”的美景。多举措讲好副中心故事,展现副中心的文化传承和京华风范。

三、提高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城市洁净度和人民参与度实现新提升

(一)高质量开展环境卫生服务

通州区坚持精细化管理、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主动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更加自觉从“国之大者”高度谋划和推动城市副中心城乡一体化的市容环卫体系建设,从而不断推进环卫清扫保洁城乡一体化发展,组建作业公司,率先对标核心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及周边区域实施高标准精细化保洁作业。城市道路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8.03%,背街小巷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8.88%,电动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比例达到68%。按照中共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启动“全区清扫保洁一体化方案”研究,着力构建全区城乡保洁“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的新格局。

此外,通州区高标准完成公厕革命,对全区1145座公厕落实常态化高标准管护,有序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建设,将公厕点位登录在地图上方便市民寻厕如厕,安装了除臭和空调等设备给人以更便利、更舒适的如厕体验。

(二)全方位推进垃圾分类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通州区成立区级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一大四小”工作方案,紧抓示范、达标创建,巩固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打通“家校社”联动、拓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试点,推进“混装混运”专项整治。开设垃圾分类小程序“潞晓分”,设立“居民端”和“非居民端”,让市民通过手机就可预约可回收物的上门回收,并通过其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开发“潞晓分”系统自查功能,于农村地区率先试点,指导农村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每日多点位自拍桶站、值守、收运等环节照片上传系统,每月核算打卡率,督促农村地区建立自查自改机制,形成管理闭环;依托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组成的网格长,城市协管员、小巷管家等专职网格员,以及志愿者、离退休党员干部、楼门长等兼职网格员,形成7300余人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基层网格员队伍,主动在巡中查找、巡中发现、巡中整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为居民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创新“五进”垃圾分类宣传模式(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广场),通过“全区供给—街乡点单—特色配送”的精准对接,推动全区垃圾分类工作从“引领式”向普遍推行的“标准式”转变;通州区教育委员会深入全区75所中小学开展“家校联动”主题活动200余场,建立“学生领任务、家长来分类、物业做认证、学校收作业”的良性循环机制;创建完成180个示范类、370个达标类示范小区(村),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知晓率、满意度稳居高位。通州区的新城市治理方式,推动城市治理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着力构建与城市副中心功能和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精治、共治的水平,塑造提升城市副中心品牌形象,为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副中心质量提供坚实保障,着力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

(责任编辑:陈希文)

猜你喜欢
通州区管线管理
产改进行时——通州区总工会打造全覆盖分层次的三级培训体系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北京市通州区空气污染与医院门诊量关系初探
夹套管线预制安装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低锰管线钢的相变行为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