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2024-07-13 14:03刘慧慧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4年27期
关键词:乐业论据逆境

刘慧慧

片段精选

片段1: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赏析

片段中,作者列举了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伟大人物,如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等,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将这些伟大人物作为论据,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观点,即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论据与观点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文章的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

片段2: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赏析

片段中,作者提出的论点是: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作者举了百丈禅师的例子作为论据,说明了“有业”的重要性,并结合其他例子,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敬业与乐业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这一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紧密,使文章的论证更加生动形象。

技法指津

1.分析材料

以《敬业与乐业》一文为例,材料包括各种实例、故事、引文等,用于支撑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与中心论点直接相关的关键信息,分析材料是如何支持、证明、阐释论点的。文章中较为显著的材料是百丈禅师的故事。这则材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还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保持敬业与乐业的态度。

2.把握论据

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反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论点提供了丰富的论据。文章开头,作者就指出对方论点的论据,包括中国人过去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以及现在求神拜佛的现象。这些论据被作者归类为对方用来证明“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依据。接着,作者对这些论据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它们并不能真正证明“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相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自信,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作者还举出了许多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成就作为论据,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人的自信和实力,有效地反驳了对方的论点。

3.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们要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仔细阅读文章中用于支撑和说明中心论点的材料。接下来,我们需要探究材料是如何与中心论点相联系的。如在《怀疑与学问》中,作者通过引用古人的名言(如程颐、张载的言论)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通过历史故事(如戴震质疑《大学章句》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进一步论证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必要性。除了表面的联系外,我们还需要挖掘材料与论点之间的深层联系。最后,我们需要对文章中的论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证逻辑。

技巧延伸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惊佩。”这是塞涅卡模仿斯多葛派哲学讲的一句名言。确实如此。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塞涅卡还说过一句更深刻的格言:“伟人既是脆弱的凡人,又是无畏的神人。”这是一句诗一样美的妙语。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当赫克里斯去解救盗火种给人类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罐里漂洋过海的。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得。……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忧虑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从这图像中去汲取启示吧。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福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被显示的。

(选自培根《论逆境》,有删改)

请谈谈你对“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一句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猜你喜欢
乐业论据逆境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职业教育应是乐业教育
去乐业看蝴蝶
曹纪平:一位保险推销员的“乐业”与“忧患”
广西乐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