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世超:千难万险不退缩 誓让深沟换新颜

2024-07-13 01:51小迪
中国食品 2024年13期
关键词:茶农村民

小迪

在临沧永德大雪山的广袤土地上,有一位被人们称赞不已的人物,他就是云茶之邦创始人、董事长翟世超。他与这片土地、与这里的百姓以及那古老的古树茶,有着深深的羁绊。

翟世超对茶的热爱,犹如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他沉醉于茶的世界,用心去感受每一片茶叶所蕴含的韵味和故事。这份热爱不仅仅停留在对茶本身的欣赏,更是化作了他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

他深知临沧永德大雪山百姓生活的不易,毅然决然地肩负起责任,凭借自己对茶的专业理解和执着追求,以古树茶为突破口,开启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脱贫之路。他手把手地教茶农们如何更好地养护茶树、采摘茶叶、制作茶叶,让古树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贫穷山区“捧着金叶子讨饭”

深圳企业家一心扎根大雪山

2004年,云南省临沧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高寒贫瘠山区为重点,坚持开发式扶贫。落实扶贫项目进村入户,切实抓好扶贫重点村、安居温饱、易地扶贫开发、茅草房改造和外资扶贫工程,加强贫困地区的农田水利、交通、生态、能源、教育、通讯、科技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积极推进农村小康进程”。这一年,深圳企业家翟世超积极响应临沧市政府的号召,成为了临沧扶贫开发的一位先行者、践行者。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曾经的落后山村实现了“凤凰涅槃”。

翟世超出生于广东惠州龙门县,祖上均以种茶、制茶及经营茶叶为生。儿时的翟世超常看着父亲和祖父泡茶、饮茶,那时他虽然不明白茶道和人生有什么关联,但心里已经为茶留下一席之地。他老家的茶园里,一棵已有两百多年树龄的老茶树至今枝繁叶茂,记录并见证着翟世超家族世代茶人的百年步履与梦想。

如今,真正无污染、纯天然的好茶已变得可遇而不可求。为了寻找最干净的茶源,翟世超曾四处探访茶山、访老茶师、学老工艺,进行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调研。从云南南涧县的无量山开始,翟世超先后途经临沧市的凤庆、云县、双江、勐库、沧源、耿马、镇康、永德、临翔区,访遍了保山、昌宁、普洱、景东、景谷、景迈、西双版纳、勐腊、易武、勐海、布郎山、班章等地,最终选择了永德县。

临沧市东邻普洱,西接保山,北连大理州,西南与缅甸交界,境内有着漫山遍野的古茶树。由于该县位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山高谷深、群山绵延,交通十分不便,即使终年辛劳,茶农也只能将每年两季的天然优质茶叶以极低的价格卖给走街串巷的收茶人,或翻山越岭到集市上将成捆的好茶整批当掉,因此生活十分贫苦,过着“捧着金叶子讨饭”的生活,当地也成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

“千米高山没有路,散落村庄无水电,方圆十里没学校,青壮离乡老人怨……地理环境形成的无田可耕,历史原因造成的无处搬迁,虽有茶树却因交通不便无法销售,当地老百姓守着青山却只能草棚栖身,终日不得温饱。”这是翟世超来到这里后写的第一份调查报告。

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让来自深圳的翟世超感到十分震撼。翟世超认为,这片为数不多的净土不应该是贫瘠的“驻地”,坚守着原生态和优良传统的人们也绝不该不得温饱。那么,怎样才能让这近乎于原始状态的山民茶农尽快脱贫致富?怎样才能使这里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经过深入调研后翟世超认为,帮助茶农建立自己的联合体,创立属于山民自己的品牌,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翟世超表示,普洱茶可上溯至东汉时期,其贸易始于唐、闻名于明、极盛于清。据说,云南濮人在17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茶树。清代雍正时期,普洱茶开始大量进入京城。二战中后期,普洱茶进入了空前兴盛时期。有了悠久的饮用历史,再加上自然纯净的自然环境、比比皆是的百年古茶树、古法制作的传统工艺,翟世超坚信,这种天然、高品质的好茶绝对可以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坚定信念后,翟世超带着在深圳打拼下的全部积蓄与家当来到了这里。2005年10月,一个由当地政府支持、当地百姓参与、深圳企业家经营,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云茶之邦”产业集群在临沧诞生,翟世超与当地茶农签下了长达60年的投资承包流转合同。从此,他在大雪山扎下了根。

始终秉承“公益为怀”

昔日小山村旧貌换新颜

翟世超永远无法忘记,初到平掌寨时看见村长家的那一幕。那是一座木头搭建的简易窝棚,上面住人,下面养猪。到了盛夏时节,不仅气味难闻,还有成群的蚊虫叮咬。晚饭后,养成每日洗澡习惯的翟世超询问村长哪里可以洗澡?村长表情十分惊讶。因为缺水,当地人就连吃饭、洗漱都要十分节省,每天洗澡简直就是奢望。村长用了好长时间才从很远的地方捧来一盆水,翟世超洗脸洗脚后正准备倒掉,村长却一把拦住他,让一家人轮流用这盆水洗了洗脚。最后这盆水仍然没有被倒掉,而是喂了牲畜。这件事让翟世超羞愧难当,他发誓,一定要在村里铺设水管,让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同时还要为村民们安装电灯和太阳能热水器。

说干就干。翟世超发动亲朋好友和村民,从山脚下把水管、电线一点点拉上山来,而后一路披荆斩棘,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把从深山中找到的一处天然山泉水,通过管道依次输送到每一户村民家中。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始架设电路,终于在春节前夕,让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电灯,看上了电视,用上了自来水,还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村,终于实现了与世界同行。

不仅如此,在全国农村地区都在推行村村通公路时,翟世超便默默开始了修路工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再加上翟世超募集来的物资,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斗,连接山村与外边公路的水泥大道终于建成通车。

后来人们才知道,为了修这条路,翟世超被迫忍痛移走了1000多棵茶树,遗憾的是,那些移植的茶树成活率竟不到2%。要知道,这些树是翟世超用血汗钱买来的,再加上长期养护所耗费的人力财力,仅这项损失已达数百万元。在伤心、懊悔之后,翟世超暗暗下定决心,绝不再让一棵古茶树受到损害。

秉承着“公益为怀”的初心,翟世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时3年,让昔日黑灯瞎火的大山亮了起来,让昔日只有羊肠小道的山间有了车和拖拉机,让村民家里用上了电灯和电话,让年收入不足千元的妇女和老人当上了月工资3000元的专业技术工人。

大雪山乡班尾村阳红寨有个女的聋哑残疾人,由于生理缺陷找不到工作,夫妇二人生活十分贫苦。“云茶之邦”成立后,两人双双被招聘成为茶厂职工,负责晒茶、筛分等工作,人均月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要知道,在没有“云茶之邦”之前,他们全家的年收入才2000多元。有了工作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还有一名叫杨三妹的村民,夫妇二人入职“云茶之邦”已有7年。原本,他们一家三口住在山上,入职“云茶之邦”之前,全家年收入不足3000元,如今可达45000元,不仅住上了新房,还把孩子送到了重点学校。她逢人就说,她这辈子走了运,赶上了好时代。

“云茶之邦”茶厂平时有40多名职工,春秋采茶季时员工多达200多名。其中,有假期勤工俭学的学生,有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有带孩子的年轻父母,也有年过古稀的老人家。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83岁的老奶奶,她干活的劲头儿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她头戴遮阳帽,嘴里哼着山歌,虽然脸上刻满了饱经风霜的皱纹,却丝毫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她那慈祥的笑容、攀爬茶树的风姿,配以彝族特有的装束,成为无数游客追逐拍摄的对象。许多网友说,老奶奶和蔼可亲的形象、一丝不苟的采茶风姿,就是茶厂最好的形象代言人,就是对幸福生活最好的诠释。

功夫不负有心人

深沟“金叶子”名扬天下

众所周知,普洱茶的品牌浩如烟海,却没有一个初创品牌可以当年获利,加之翟世超已经出巨资用于兴修水利、资助学校、修路架桥,所以他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茶农们不知道,他们拿到的第一个月薪水,并不是茶厂的售后利润,而是翟世超自掏腰包。

在困难时期,也有不少茶商上门寻求合作,更有甚者想出高价直接收购茶厂后包装上市。面对种种诱惑,翟世超丝毫没有动摇。他说,“我是需要钱,建设茶山需要钱,让所有大雪山的百姓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还需要更多的钱。但是,为了钱出卖茶山,出卖广大茶农都有份的‘云茶之邦不行。为了个人解困放弃初心,不是我的秉性。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做好茶,坚定地走与山区百姓共同富裕的道路。”

翟世超一直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认为,“云茶之邦”不仅有着天然优势,还严守“禁药禁肥”底线,秉持“勤劳认真出好茶”的精神,终有一天会名扬天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云茶之邦”名扬天下的这一天终于来了。2015年9月,第三届世界茶品评大会·世界茶博览会在韩国举行。现场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家茶企参加茶叶评比,所有参评茶叶全部除去包装并切碎,通过数十道生物、生化指标仪器检测后,再由近50名专家学者逐一品尝。经过十分严格的随机抽样和“盲品”“幕评”之后,“云茶之邦”旗下的“紫祥菁”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普洱茶第一名。消息传回茶厂,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被世界认可,极大地鼓舞了茶农们的干劲儿,也给翟世超增添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此后,他们每年都去参加世界茶品评大会·世界茶博览会,每次都载誉而归。至今,“云茶之邦”旗下的“紫祥菁”已经连续5年荣获世界茶品评大会·世界茶博览会第一名殊荣,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唯一连续5年荣获第一名的产品,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翟世超表示,由于“云茶之邦”的“紫祥菁”等系列产品连续5次获得世界茶叶锦标赛头奖,主办方秘书处不仅将“云茶之邦”向全世界成员国茶协会(组织)做了专题推介,还将“紫祥菁”系列产品特别列为“种子选手”,享有永久参赛资格,并拥有直接进入决赛的权利。这就是给“纯天然、高品质、无公害、无污染”的中国茶的最高荣誉和奖励。

从此以后,“云茶之邦”越做越大,荣誉越来越多。经过16年的艰苦努力,如今的“云茶之邦”已成为当地在生产规模、村民就业比例、茶叶品类、出口国家及地区分布、拥有自主品牌、获得奖项等方面遥遥领先的产业集团。他们开发的“兰石寨”“大雪山”“紫祥菁”“月牙台”“老黑寨”“蝉绵金普”“珍稀紫芽”等精品系列,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此外,他们还于2008年开始发掘整理了临沧市三大雪山原生态古茶树林区域的资源(邦东大雪山、勐库大雪山、永德大雪山),近30万株树龄有80-300多年的古茶树在他们的悉心养护下日渐茁壮、茂盛,为三大雪山区域的茶农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优质茶叶,绿水青山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

如今,颇具规模的“云茶之邦”茶厂已走向正轨,可翟世超却仍要每年花上一半时间去大山里滚一身泥巴、出几个月汗。至于为何这么做,翟世超认真地说:“品质成就了‘云茶之邦,为了保持品质不变,防止一味追逐利润而不择手段,我必须在春秋两季守在一线。而且那里虽然路通了、灯亮了,职工的温饱已不成问题,但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距离富起来还有一定差距。若要让山里的茶农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还必须加倍努力。”

为了持续改善山区人们的生活,翟世超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相继办起了宾馆和观光茶园,以方便更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和志同道合者实地考察,他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山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积极践行优秀企业家担当

誓把“诚信”二字贯穿始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指出,鼓励广大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家奉献爱心,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万企帮万村和精准扶贫行动。

翟世超说,“所谓弘扬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广大企业家自觉和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价值准则,我选择到边远山区为那里的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具体行动,也锻炼了自己,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再苦再累也绝不后悔。”当记者追问他,在“利己”方面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话:“耗时16年,投入了数千万元,交了百姓友,收获了良心茶。”

虽然翟世超对自己所做的贡献不以为然,但是政府部门、受益的茶农却对此铭记于心。

鉴于“云茶之邦”(深圳公司)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步早、成效显著,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于2016年发展其为“深圳市企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并授予“云茶之邦”深圳企业精准扶贫“红旗单位”。之后,“云茶之邦”还先后被授予“广东省企业文化先进示范单位”“广东省企业诚信建设模范集体”“中国企业文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同时,翟世超连续5年被授予“广东省企业诚信建设模范人物”称号,并获得“广东省企业诚信建设突出贡献”勋章。“云茶之邦”扎根云南老少边贫地区,16年如一日开展精准扶贫的事迹,还荣获了“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圳故事》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

永德县大雪山乡大平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武海军说,翟世超带领村民们创建的“云茶之邦”是这里投资时间最长和最大的扶贫项目,创办16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让当地茶农彻底改变了贫穷面貌。2020年5月17日,全县宣布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为了感谢翟世超和“云茶之邦”,中共临沧市委和临沧市人民政府于2019年10月给“云茶之邦”颁发了“临沧市脱贫攻坚工作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大雪山乡大平掌村村长付照从说,“从翟世超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深圳企业家的开拓务实精神,更为他的诚信与友善所感动。当年,翟世超来到村里召开第一次村民大会时,他对村民们承诺的所有事项,如今都变成了现实。他不仅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还给永德县大雪山乡大平掌完小买教学设备、修缮校舍。‘云茶之邦还在本村招聘数十名职工,并常年采购村民大量的农副产品,使村民不用出山就能上班,不用出门就能卖货,不仅节省了村民大量的时间,还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面对政府和老百姓给的荣誉和赞扬,翟世超说,“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个伟大的国度,每一个企业和公民都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还说,“‘云茶之邦虽然在企业扶贫方面先走了一步,在扶贫项目上找准了方向,但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相差甚远。我们虽然在种茶、制茶方面谨记祖训,获得了国内外行业不少大奖,但我最重视的是有没有获得‘民心奖,有没有让广大消费者都喝上天然、无公害的‘良心茶。”

翟世超一向把“做事先作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说,“在我心里,那枚金质的‘诚信勋章分量最重。只有诚信,才能出好茶;只有诚信,才能在艰难困苦时不放弃;只有诚信,才能使村民们不返贫;只有诚信,才能使我国的茶叶享誉世界;只有诚信,不忘初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扎根大雪山的十多年间,翟世超从年轻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从千万富翁变成了“两袖清风”,从一个擅长诗词歌赋的文人变成了一个满手老茧的茶工……谈及未来规划,翟世超语重心长地说:“将来,‘云茶之邦将建设以弘扬中国茶文化为宗旨的茶文化项目,让更多的游客通过采茶、制茶了解‘道法自然的精髓。还将通过‘茶企培训和‘夏令营等形式,让广大茶企和下一代通过茶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茶农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茶乡人家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