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赋能·驱动:“海塘文化”引领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2024-07-12 18:43:55吴菊英
中小学德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海塘班级家长

吴菊英

摘 要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有效路径。将乡土资源“海塘文化”融入班级文化,通过思想筑基,激发集体精神的内生;文化赋能,深化个体品格的涵育;自主驱动,助推成长共同体的形成,修炼“集体精神统一、个体品质张扬、成长共同体通融”的班级内生机制,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关 键 词 海塘文化;班级文化;思想筑基;文化赋能;自主驱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6-0075-04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土壤。根植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通过挖掘乡土资源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时代课题。海盐县鱼鳞海塘被誉为“华夏第一古海塘”,与长城、大运河并称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三大土木工程”,具有大气磅礴、刚强坚韧等精神根脉,它所折射的时代镜像、意义蕴涵,被概括为海塘文化。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提炼出“勇立潮头、大气开放、互通共荣”的精神意蕴,以“筑基·赋能·驱动”为主要方式,开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培育学生成为有品格、有品行、有品位的新时代好少年。

一、思想筑基, 激发集体精神的内生

凝聚集体精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为此,学校将海塘文化中的“勇立潮头”“大气开放”“互通共荣”思想作为班级育人的主体思想,以打造班级“三力”为主要路径,为海塘文化的深度育人夯实基础。

(一)明晰“任务点”,班级向心力

要建设优良的班集体,班主任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和认知需求,发动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确保班级向心力快速形成。[1]

首先商榷共同愿景。建立共同愿景是凝聚班级向心力的最有力措施,通过“激励个人愿景——塑造班级愿景——建立共同愿景”,在父母、同伴、老师的共同讨论下整合成本班独有的共同愿景: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

其次树立共同价值。班级价值观是班级师生共同的价值准则,为此班级同学都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人,三观正;二是做好事,做正确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三是做实学问,牢记学习目的,优化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

再次建立共同形象。班级形象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将班级建设成学生“温暖的家”,了解学生心理,关注学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同伴的支持、老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从而热爱班级,自觉为班级做贡献。[2]

(二)抓住“关键点”,提升班级向善力

班干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魏书生曾指出:“学生干部是班集体形成的核心力量,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3]班主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班干部队伍:

首先注重选拔与培训。一是要参考人才市场招聘模式,选拔和组建班干部队伍;二是要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气、“能解决真实问题”的才气、“敢与坏行为习惯作斗争”的胆气等,提升班干部的职责素养。

其次拓展岗位与职责。一是从岗位与职责双线入手,让每位班干部都做到明职、守职、敬职。二是有效整合岗位与人员,使得班干部队伍人员紧凑、岗位数量适中。三是适时拓展上岗前、上岗时、离岗后不同时段的职责范围,实现相互融合与整合,进而达成共生共长。

再次结合监督与评价。从立体式多维监督评价促成长、一站式系统监督评价促发展两方面进行监督评价。通过自测监督评价的观察分析、SOLO分类评价标准的方法设计评价量表,建立一站式系统监督评价体系,帮助班干部在被肯定中得到发展。

(三)对接“落脚点”,形成班级向学力

教师、学校根本的落脚就是让学生建立学业责任意识、未来担当意识、主观能动意识以及“用什么去推动我们的学习”的奋斗意识。[4]因此以“学习”为旨趣是班级建设的永恒追求。

首先营造班级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结合海塘文化精神,班级搭建了“我是弄潮儿”展示墙、“筑塘小匠”阅读榜、“小塘人”微公益活动等活动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例如“筑塘小匠”阅读榜活动,以快乐读书吧为素材,像建筑海塘的匠人们精雕细琢一样去打卡阅读:读一本书,做一张思维导图,写一篇读后感,推荐一段美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其次关注学生个性品质,让学生会学。在日常管理中重视鼓励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海塘文化”引导其创新意识。例如有写字障碍的小涵爱阅读不爱写字,为此给他“私人订制”个人作业:一周只做一次书面作业,每晚安排40页不同方式的阅读打卡;作业类型五花八门,有思维导图、3分钟语音美文、1分钟讲解等等。尽管他在写字方面有学习缺陷,但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因此教师没有强制他按照传统的作业方式,而是根据其个性品质,引导他找寻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

再次遵循科学学习规律,让学生勤学。小学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让学生在践行“海塘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学习,能帮助他们学有目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开展“好习惯养成记”活动,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小组同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坚持21天;第二阶段,全班每天晨读10分钟,坚持21天,每天做记录。第一阶段为“试水阶段”,坚持到最后的评为“自律守护者”。第二阶段为“成熟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人人成为“自律赋能者”。

在班级向心力、向善力、向学力养成的同时,班级成为具有海塘文化“形真”境界的班集体,呈现出“人人渴望成才”的生动局面。

二、文化赋能,深化个体品格的涵育

在建立学生集体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引领学生探索海塘文化,充分张扬个性,提升个体品格,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一)走进社会生活,体验责任担当

海塘文化系统地展示了钱塘江两岸人民“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敢为人先”的捍塘精神,为此学生们来到钱塘江管理局,听讲解,看展览,具身体验责任担当。

首先采访海塘功臣。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在看一看塘工检查海塘的现场、听一听塘工不为人知的成长史、寻一寻鲜为人知的功臣中,初次了解到“塘工”们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

其次解密“塘工”精神。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召开主题研讨会。一是说一说在“塘工”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探讨得出结论:“塘工”精神就是自觉担当、实干担当、胜任担当和正能量担当;二是想一想如何将“塘工”精神应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三是画一画“小塘工”一日学校学习、生活图谱。在“说—思—绘”中深入领会负责任有担当的“塘工”精神。

再次开展“我是海塘推荐官”活动。通过任务设置—任务认领—任务呈现—任务评价四个环节,开展“我是海塘推荐官”活动。围绕“海塘”主题,分小组从塘、潮、人三方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最擅长的方式,为打响“盐值”品牌出谋划策,激发学生“家乡建设有我”的责任感。

(二)研习海塘古迹,探索先贤智慧

在体验活动中,走在鱼鳞海塘上,学生惊喜地发现石块上竟然有字。为什么会有字?写的是什么?这些字有什么作用?学生们开启了“探求石塘千字文之旅”。

首先认识千字文。学生通过参观海塘文化展览馆,听讲解和看展览,了解到海盐海塘是按《千字文》字序进行编号、分段。每二十丈编一个字号,自“天”字起至“木”字,共一百四十号。这一明朝浙江水利佥事黄光升所创的编序法,在人们生活中意义重大——一旦海塘出现险情,就可根据这一编序马上定位救援;同时无论是新筑还是维修,都可明确责任到人。古人的智慧令学生们惊叹不已。

其次镌刻千字文。即在美术老师的指导和父母的帮助下,学习刻写千字文。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难度太大,费时费力,为此教师引导学生联想鱼鳞海塘这么大的工程,得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经历多少艰难险阻,从而被古人的勤劳所折服,并在其精神感召下完成镌刻任务。

再次宣传千字文。开展“我为海塘千字文打 call”活动,让学生结合现今流行的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将有关场景、情形,包括现场的精彩表现以动态视频的方式发布,在分享的同时加深对家乡的认同感。

(三)开展研学活动,锻造刚健品格

为了让伴海而生的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海塘文化,秉承海塘勇立潮头、大气磅礴、刚强坚韧的精神根脉,学校组织开展了关于“探寻海盐日出爆红背后的‘文化密码”活动。

首先观看海上日出。在现场学生碰巧遇见了几位摄影“大咖”,在他们的指导下,学生们“玩太阳”“追太阳”“拍太阳”,在领略海边壮美日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拍照的乐趣。

其次倾听海边故事。聆听“追光人”许爷爷讲述的海上日出的自然景观和海边追光故事,让孩子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坚守与执着的人文精神;聆听县关工委讲师团“五老”宣讲员林爷爷讲述的“千年海塘”的人文故事,从国家大事讲到鱼鳞海塘,从民族文化讲到海塘文化,让孩子们不但成为逐光者,更努力成为发光者。

再次丈量海上长城。以亲子形式在海上长城进行5公里长跑,脚踏千年海塘,追随古人脚步,感悟古人建造海塘、抗击台风、防止潮水涌入的伟大精神,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助力。

在学生们充分张扬个性,体验责任担当、习得勤劳智慧、内化坚忍不拔精神的同时,班级成为具有“情深”境界的班集体,形成“人人努力成才”的生动局面。

三、自主驱动,助推成长共同体的形成

让学生同向而行,并肩成长,是班集体建设的旨归。为此,学校借助CAP教育理念,大力助推班级成长共同体的形成。CAP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共同成长、进步的精神。在CAP成长共同体理念中,C为Communitv,即共同体;A为Aim,即目标;P为Plan,即计划。它以孩子、家长、老师为参与者,用明确的目标和执行计划做指导,让教育环节的每个参与者都获得成长自驱力。

(一)开设“父母学堂”,明晰家长责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海塘文化”,学校积极开设“智慧父母课堂”,推动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智慧父母课堂”不仅指导家长如何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更让家长们学会了与孩子交流时倾听与表达的艺术。在此过程中,学校鼓励家长通过“三问”来深入探讨育儿智慧:“我心目中的孩子是怎样的孩子?”“我有没有让孩子成为我想要的样子?”“我能给孩子带来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引导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智慧父母课堂”,家长们逐渐明白了自己不仅仅是孩子物质生活的提供者,更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并因此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如何在孩子遇到困惑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何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与其分享喜悦。这种理念的更新,让家长更加明晰自己的职责,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二)建立“榜样家长团”,激发学生“追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为此学校建立了榜样家长团,以“专家引领、家长助教、沙龙互助、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沉浸式学习,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共性,正确对待孩子的个性。在此过程中,家长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更在践行“海塘文化”中不断地陪伴孩子读、思、写等,率先成为学习者。同时,学校鼓励家长将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到班级群,邀请其他家长一起讨论。这种思维的碰撞不仅让家长们在互相交流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让他们在孩子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孩子们看到父母如此热爱学习,自然而然地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成为积极的“追随者”。

(三)打造“三张名片”,推动亲子成长

学校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微笑、感谢、赞美”三张名片。这三张名片不仅是人人可做到的行为准则,更是建立“海塘文化”价值共同体的关键。通过呵护孩子的梦想、鼓励孩子的天赋和提供生命能量,家校共同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建立理想抱负,让学生在海塘文化的落地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为他们以后更坚定自信地走好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成长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班级在“海塘文化”引领下,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意远”境界的班集体,呈现出“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4]宋林生.基于"和谐育人"理念,提升班级建设"三力"[J].甘肃教育研究,2022(11):14-16.

[2]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6.

[3]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33.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海塘班级家长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浙江杭州五代吴越捍海塘遗址
大众考古(2015年2期)2015-06-26 07:21:32
钱塘江海塘及涌潮景观申遗研究
中国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5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老海塘茶
时代风采(2014年20期)2014-10-30 01: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