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业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作业设计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赋能作业改革,指出有教育意义的作业应具有“以儿童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以生活为内容、以实践为路径”的典型特质。同时结合作业实例,阐述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从组织形式、驱动方式、教学关系、支持系统和评价样态各方面的整体构建,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实践和儿童生活实践类作业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陶行知思想;教学做合一;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
引用格式 万亚莉.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缘起、特征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4(20):62-66.
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设计合理、科学和有效的作业成为学校提质增效的热点。在“双减”背景下,对作业的理解存在着种种误区,如将作业看成是负担、假期不布置任何作业或将免做作业作为校内各种赛事的奖励等。作业设计也存在学生主体性不突出、脱离生活情境、缺乏实践体验、碎片化设计、形式单一机械等问题。
2021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鼓励学校“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强化学科实践,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2]。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小学英语作业实例,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创新实践形式,即多重样态的“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缘起、特征与实施,推动作业改革,使儿童的生活、学习、发展回归本来的样态。
一、“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提出缘起
“教学做合一”是小学“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核心和作业样态的实践方式。在“双减”背景下,开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下时代的再理解、再认识,秉持“教学做合一”的作业观,利用“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载体,充分融合“生活情境”,注重“实践体验”,探究作业的多重样态及育人功能,能够构建儿童作业新生态与新格局。
1.“教学做合一”赋能作业新变革
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理念,到周洪宇“生活·实践”教育理论,赋能作业新变革,将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蓝图转化为“儿童·生活·实践”的作业实景图,进一步丰富陶行知思想的当代创新样态,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启发我们,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充满教育,而教育也蕴含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提倡把生活与教育结合起来,指出有生活的地方就存在教育,而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生活实践作业”的理论基础,是生活化作业样态研究的理论来源。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结合教育改革背景开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下时代的再理解、再认识,继承与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同时利用“生活实践作业”的载体,探索作业与生活的链接点,探究作业的育人功能及多重育人样态,摒弃机械单一的作业设计思路,结合生活情境探索创新的作业方式,将生活资源融入到实践作业中,促使儿童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作业中应用实践,进而发展核心素养。
(2)“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与“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链接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它主张“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强调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常规的区别,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遍的现象[3]。
“教学做合一”是“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指导思想,启发作业研究应遵循儿童学习的基本规律,以儿童的“学”思考“教”,关注“儿童生活实践作业”从源头开始的“教与学融合”以及渗透在教学全过程的实践体验。
“教学做合一”是“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实践样态,以学生的生活与实践为中心,联结学生的知情意行,构建多重样态的作业实践方式,实现“教”与“学”一体、“知”与“行”合一及“学”与“用”结合。
因此,“儿童生活实践作业”是“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实践表达,它继承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精髓,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联通了宏观的陶行知思想与微观的作业实施,有利于将理想的育人蓝图转化为高效作业层面的实景图,深化作业方式变革,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知识性人才培养到实践性人才培养的转化。
2.“儿童·生活·实践”形成作业新样态
“儿童·生活·实践”作业凸显儿童中心、生活情境与实践体验的创新育人方式,开拓儿童第一人称视角,利用作业的载体,充分融合生活情境,注重实践体验,发掘“儿童·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教学做合一”的作业新样态,促使儿童的核心素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
(1)“生活·实践”教育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周洪宇教授汲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精华,提出“生活·实践”教育,其内涵是教育来源于生活与实践,教育通过生活与实践,教育为了生活与实践,基本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力、生活力、学习力、实践力、合作力和创新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4]。“生活·实践”教育理论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启发了在作业中有效融合“生活”与“实践”,建立起作业内容与儿童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儿童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动力,把作业与儿童的生活、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促进儿童经验的生长,促进儿童个体的发展。
(2)儿童生活实践作业:“儿童·生活·实践”理论的创新运用
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指在国家课程体系下,基于教材开发的具有“儿童中心”特质、链接“生活情境”、采用“实践体验”方式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生活实践作业”源自生活,致力于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凸显“儿童中心”的作业特质。它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形式,视儿童为学习的自我完善者,引导儿童关注自己的生活,发现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实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素养,关注作业完成中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儿童在实践中的真实体验。“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真正关照儿童的成长需求,激发儿童学习的内驱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儿童的视角构建一个活泼的基于儿童的英语文化世界。
3.多重样态的实践方式构建作业新生态
“儿童生活实践作业”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通过多重样态的实践方式,如多模态的作业活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多维度的评价手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五育并举,师生共创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形成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作业新生态与新格局。
(1)多模态的作业活动:回归儿童生活的真实样态
多模态是指多种感官信息在一起协同作用的状态。多模态的作业活动是指运用多种感官,采用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作业活动。学习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多模态的作业活动,首先要基于儿童的真实成长需求。儿童的生活本就是多模态的,真实的成长一定源自真实的生活,单一的作业活动不可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此外,多模态的作业活动要基于儿童真实的生活场景。“不管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还是人与人的互动,都是真实的生活,都是为了真实生活而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儿童生活的本来样态。”[5]多模态的作业活动有助于儿童从书本世界走向真实的生活世界,促使儿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激发其生命本能,拓宽“儿童学习世界”的时空场域,回归儿童生活的真实样态。儿童的经验在真实的生活中不断生长,生命意蕴得以实现。
(2)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呼应儿童学习的应然规律
“根据杜威的观点,儿童具有四种本能,即操作的本能、交往的本能、探索的本能、表现的本能。与此相应,儿童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操作性学习、交往性学习、探索性学习、表现性学习等。”[6]生活实践作业不是某一种学习方式的代称,而是可以包容多种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赋予儿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也使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等学习方式在课程实施中得以落实。因此,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既拓宽了“儿童学习世界”的生长点,也呼应了儿童学习的应然规律。儿童的素养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为个性化成长提供了可能。
(3)多维度的评价手段:回归儿童发展的健康生态
评价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应试为导向的等级制作业评价,违背了儿童发展存在自然差异的客观事实,偏离了儿童发展
三、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实施要义
“教学做合一”的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既涉及宏观层面的课程改革路径建构,又直接关涉微观层面的具体课程实施。因此,既要有专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又要保障一线教师在实践操作层面的灵活空间[10]。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聚焦于作业体系构建的视角开展整体研究,将从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中转化而来的作业目标作为方向标,将教学做合一的作业实践作为载体,通过小项目、小研究、小伙伴、小工具、小主人贯穿作业设计—实施—评价全过程,实现大主题、大问题、大先生、大空间、大舞台的“儿童生活实践”的作业新样态,形成教学互融、和谐共进的小学英语学科作业新生态。
1.“大主题+小项目”:构建作业组织体系
“大主题+小项目”构建了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组织体系。主题是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价值的体现,是引导儿童学习、探究的核心支点和内容选择的出发点。项目是“儿童生活实践作业”实施的具体形式。大主题承载了作业的育人功能,架起学科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在小项目中探究主题意义,从课堂出发,联系生活,再回归生活,改变生活,形成“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新样态。
“大主题+小项目”的作业实施时要关注以下三方面:首先,大主题的确定要立足儿童的真实学习需求和真实生活情境;其次,大主题要能够成为小项目探究的核心支点,构建具有紧密内在关联性的“大主题+小项目”作业样式;最后,要处理好主题、项目与英语学科学习、儿童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解决目标弥散、资源缺位、学科特点缺失的问题。
例如:译林出版社的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Protect the Earth,在单元生活实践作业中,大主题是保护地球,小项目是利用手边的生活废弃物,如:用塑料瓶、饼干盒等做手工环保小物件,并写出产品介绍,交流分享给小伙伴们。在这样的生活实践作业中,在保护地球的大主题引领下,儿童明确手工制作环保小物件的作用,通过在生活中交流使用环保小物件更加深入理解保护地球的意义。
2.“大问题+小研究”:驱动支持实践探究
“儿童生活实践作业”以“大问题+小研究”的方式驱动、支持实践活动,激励学习志趣,从而实现高起点的素养培育和精神追求。作业为解决问题而设计,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会生活的过程。大问题的确立要关注以下两方面:一是要以儿童英语学习的需要确定驱动作业的大问题;二是大问题应该是真正的生活问题。真正的生活问题,应该源于生活、于生活中解决、最终回归和影响生活。否则充其量也不过是关于生活的问题,而不是真正的生活问题。
例如:六年级下册Unit 4 Road safety,在作业中提出“学校附近的道路是否安全”的大问题。在该问题的驱动下,开展分阶段的小研究:(1)找一找学校附近道路上的安全标识;(2)拍一拍学校附近道路上存在的安全问题;(3)根据道路安全现状做一份“学生安全指南”。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现场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将探究的结果转化成为项目研究成果,分享给同学,从而起到回归生活、影响真实生活的作用。
3.“大先生+小伙伴”:角色轮转教学互融
在“教—学”互融、伙伴互助的作业实践活动中,师生、生生通过角色轮转兼具“大先生+小伙伴”的双重身份。小学生亦是“大先生”,教师亦是“小伙伴”,一路同行,教学相长。“教学做合一”的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以做为核心,倡导实践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学生”角色在作业设计—实施—评价各环节中融通。真实场景的儿童学习不仅需要教与学的互动,也伴随着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教的是先生,在实践中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儿童之间就实现了“小伙伴”与“大先生”的角色轮转。
例如: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学生的课后作业是小组合作调查小学生可以做哪些家务。在小组合作、生生交流中,儿童的思维相互碰撞、生发,他们之间既是小伙伴,也互为大先生。在生生交流互动中,学生知道了要养成拿东西物归原处的好习惯,以及用煤气炉烧饭做菜要在父母的看护下完成。“大先生+小伙伴”的角色关系让儿童面对真实的世界,真实的问题时能互学互教,生活经验得到丰富,“儿童中心”的学习样式得以实现。
4.“大空间+小工具”:提供作业支持系统
“大空间+小工具”是“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支持系统。大空间是指通过增加学习新场域,拓展学习新空间,融入生活新资源的方式关注课堂与生活的联结,以学生的生活为大背景将课堂向生活打开,让生活向课堂漫溯,以此实现作业实践的大空间。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资源包,包括学科拓展资源、生活实践资源、跨学科资源的文本、音频、视频等为儿童提供了可选择的学习内容,使儿童在适性化的作业实践中获得身心的个性化发展。此外,家庭、社区、博物馆等场所拓展了儿童学习的新场域,这些要素共同构建了儿童作业实践的大空间。
作业导学支架、高效作业完成策略、知识脉络图、作业建议、收获梳理表等支持性小工具构建了小学英语“儿童生活实践作业”工具箱。它是面向师生、辅助学生完成作业的多样态载体的集合,强调丰富化、策略化、可选择、可操作,是辅助学生思维可视化的重要媒介,它能够协助学习者整理和使用资源,反思和监控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例如: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学,通过到民俗博物馆参观,举办节日主题活动,提供中国节日的音、视频资源包等方式链接课堂与生活,拓展学习大空间。同时提供思维导图制作策略、手工作品制作攻略等小工具支持学生完成项目化作业,为“儿童生活实践作业”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5.“大舞台+小主人”:实现儿童主体评价
“大舞台+小主人”是“儿童生活实践作业”的评价样态。以“大舞台”为项目展示纽带推动“评价”,促进教学做合一。通过展示活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推进儿童素养的高质量发展。儿童作为“小主人”在“大舞台”的项目实施、展示、评价中运用学科知识,着眼素养,巩固深化“课堂”成果,创造性地解决真正的生活问题。“大舞台+小主人”的作业评价方式在实施时要关注儿童发展存在的客观差异性,从而实现以儿童为主体的评价样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儿童的智能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可以适当给他们一定的选择权,让儿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例如: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的单元主题是季节,课后作业让学生寻找家乡的四季,教师可以改变以往背诵课文并模仿创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来表达,如语言智能强的孩子可以选择诗歌小作家的作业,空间智能强的孩子可以选择采风小画家的作业,音乐智能强的孩子可以选择歌曲创作家的作业。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体,在“大舞台+小主人”的评价新生态中,他们会对外界更开放,更易与他人交往,融入社会。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应坚持以儿童的视角,以素养为导向,与生活结合、与实践结合、与个人对世界的探索结合,全域推进作业体系改革。以“儿童生活实践作业”作为联系教材与现实生活的切入口,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与“儿童生活实践作业”融合,将国家育人要求积极转化为具体的育人实践,能够促进儿童经验在生活实践中的成长,撬动教育回归儿童本真的生活、学习与发展,重构儿童高质量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EB/OL].(2021-4-25)[2024-3-10].http://moe.gov.cn 20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
[3][8]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7,7.
[4] 周洪宇.继承与发展:从生活教育到“生活实践”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3):2-9.
[5][6] 毛齐明.“双减”背景下学生的非书面作业:功能、取向与类型[J].中国教育学刊,2023(12):81-85.
[7] 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43.
[9] 陶行知.行是知之始[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6:3.
[10] 崔允漷.教-学-评一致性: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之关键[J].中国基础教育,2024(01):18-22.
[责任编辑: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