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策略

2024-07-12 12:34:20朱慧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跨学科古镇育人

摘要 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打破学科边界,围绕一定主题进行重新组织。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可以建立与儿童真实世界的联系,在对文化的多维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实施中需要思考学习主题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学习内容与国家课程的关系、学习方式与育人价值的关系,进行科学的统整和生动的实践。

关  键  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地方文化;育人价值;实践策略

引用格式 朱慧.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4(20):25-2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经验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学习[1]。在常态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思考学习主题与儿童真实生活的关系,学习内容与国家课程的关系、学习方式与育人价值的关系,进行科学的统整和生动的实践。

在众多主题当中,地方文化主题有着文化的浸润性,通过生活环境、习俗等形式影响着儿童的文化理解、审美倾向,帮助儿童形成最初的家国情怀、人文底蕴。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能够调动儿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儿童在探索中增进对劳动人民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理解,成为选择跨学科学习的主题的重点。

一、基于儿童与地方文化的联结点确立学习主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打破学科边界,围绕一定主题进行重新组织,其新的主题要有统领性、真实性,能凝练学科知识、技能、原理、概念和方法,对学科内容产生概念性理解,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拓展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激发其创造性思维[2]。

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需要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归类和梳理,从儿童的视角对主题进行筛选、提炼,找到儿童与地方文化的联结点,围绕核心理解进行系统重组。

1.基于儿童与文化的联结确立主题

学习者不是单纯的学习参与者,而是他所学知识的创造者。跨学科学习的主题要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关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育人价值。在诸多选题里,地域文化因为具有区域性、丰富性、亲缘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等特征,而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的定位、对课程的诉求和课程内容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3],成为跨学科学习主题的重要来源。地方文化一般包括艺术、建筑、民俗、饮食、宗教等内容,每一项都可以进行学习。因此,需要从学校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及儿童真实学习需要两个维度找到联结点,选择合适的地方文化进行统领,引导学生在与自己观念的对话中进行文化理解,经历重新编码、提炼意义,将跨学科学习的知识变成学习者自己的知识。

在设计“家乡的古镇”跨学科主题学习之前,首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分析。学校地处京杭大运河淮安段关键位置,紧邻古运河畔的名镇——河下古镇,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视觉经验。其次,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分析。淮安的地理位置处于南北交界之处,淮河、运河穿城而过,形成了独特的江淮文化,为研究学习提供了文化基础。再次,对学生学习基础进行分析。四年级学生还不具备整体全面理解河流、地理位置的能力,但能对江淮文化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基于对儿童真实生活环境、地方文化资源与学生学习基础三个维度的分析,确定以“家乡的古镇”作为主题统领跨学科学习。

2.基于文化深度理解提取概念

跨学科学习既是一种知识与生活、科学与人文等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彼此融合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精神,又是一种强调互动建构、合作探究知识的学科研究的知识与方法论[4]。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强调利用中心主题统筹教学目的、内容、资源、方式及评价要素。通过科学重组进行共同作用,帮助学生实现跨学科理解。优秀的地方文化本身就蕴含着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的大概念。因此,该主题的学习要以文化理解为核心,进行大概念提取,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研究基本问题,以指向持续理解的问题链指引学生开展任务行动。

在“历史中回眸——家乡的古镇”的跨学科学习中,以探索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之美、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作为单元学习基本问题,形成彼此联结的问题群。具体设计见表1。

二、基于国家课程体系重组项目研究内容

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跨学科学习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时需基于国家课程构建完善的、学科协同推进的微课程,在内容选择中遵循学科特点,突出价值塑造,打通学科之间的关联,形成学习图谱与实施路径。

1.尊重国家课程确定重构内容

国家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载体,跨学科学习要围绕学习主题对国家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对学科、教材育人价值进行深度开发,清晰学生学科学习的起点,找到各学科的关联点;需要重视跨学科学习与常态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找到实施点。因此,在重组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要以研究主题为核心,用大概念进行统摄,对学生的学材进行系统分析,找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似或交叉内容,遵循学科逻辑和学习逻辑进行重新设计。

在确立主题后,根据研究需要与学校教师优势,选择语文、科学、美术、信息科技四门学科教师共同组成项目团队。随后对教材进行系统研读,发现在不同版本的科学、美术、信息科技教材中均有以建筑与生活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分别涉及建筑、生活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艺术表现,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内容的主题学习确保了跨学科学习内容的科学性。

2.尊重学习逻辑描绘知识图谱

目前的跨学科学习组成有学科单核式、多学科交叉式、跨学科主题式与超学科主题式等不同组织形式。不论哪种形式都强调围绕主题进行序列化设计。为避免跨学科学习出现为跨而跨、目标弥散的问题,教师需对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知识图谱,这样既便于相关学科教师开展合作教学,又能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提供参考[5]。

“历史中回眸——家乡的古镇”项目根据所要研究内容,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儿童发展特点,以人文领域知识为主,科学领域知识进行支持,对学习内容进行序列设计,按照对家乡古镇的认识、理解、表现的过程进行推进。本研究任务的学科研究序列及人文设计见表2。

从借助技术手段探寻古镇开始,每一个小主题均保留了学科特质,同时任务与任务之间彼此支持,强调学科间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及过程结构的高通路迁移。

三、基于理解与实践的深度探究真实学习活动

跨学科学习能让学生形成普遍联系的意识与能力,激活并连接学生的所学与所历。除了要注重学什么的研究,还要注重怎么学的设计。在跨学科学习中要改变教学重心,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建构内化、迁移运用的过程。打破时间与空间局限,借助不同的方法与技术实现目标。

1.注重核心理解的价值引领

跨学科教学围绕一个主题,依托学科知识链接儿童生活世界,以“整合”的方式把国家课程、生活世界、师生、学习时空、学习技术等核心元素有效地统合起来,实现学科内部、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科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合,以及学科知识与儿童情感、实践的整合[6]。价值始终是跨学科学习的灵魂。

(1)围绕文化理解进行多维探究

当代学校育人的首要目标是育人之“魂”和“根”。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可以凝神聚气、和合价值可以浸润心灵。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就是从文化视角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将文化理解作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化的多维度探究,理解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性格特点(如图1)。

在研究过程中要将古老的建筑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相勾连,如,组织学生走进河下古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分享,丰富研究基础;语文课上阅读淮安作家笔下充满烟火气的古镇,让学生感受文化美;美术课中对家乡古镇的造型、色彩与其他古镇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艺术美;科学学科则帮助学生解开地理位置、气候对建筑的影响之谜,让学生获得科学素养;最后学生通过“向游客介绍家乡古镇”的任务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迁移运用。在系统的跨学科学习中将家乡民居的建设与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勾连起来,理解“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基因”的内涵。

(2)注重创新传承的方法选择

在进行地方文化跨学科学习时要以时代精神激活地域文化的生命力,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媒介,注重创新传承,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实施中深挖文化内涵,对应主题鲜明、沉浸体验感强的文化场景的具体内容,结合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突破传统教学场所的时空限制,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真实情境的学习。设计统领主题的表现性任务,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学习方式,让资源流动、生成,借助技术手段对学生的调查内容、文字感受、艺术创作等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

在“家乡的古镇”的学习中,在项目启动前,学生运用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在探究中,借助希沃易课堂、平板电脑的交互功能,让生成的资源流动起来,使学习实现螺旋式上升。比如介绍家乡古镇,则通过电脑将之前研究过程中的所有网络资源汇集起来,运用爬虫技术生成关键词,帮助学生进行成果梳理和表达。

2.体现真实学习的探究过程

跨界学习要打破课时时间、学习空间的束缚,将课堂学习与户外调查、科学实验与艺术实践、欣赏感悟与设计制作进行融通。

(1)开展研究实践进行多维探究

跨学科学习突出实践性和研究性,为了实现跨学科理解,在项目探究中要对学习过程、方法,遵循学科逻辑进行调整。有的需要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资料,有的需要走进社会、自然体验观察,有的则需要结成不同的合作共同体进行研究。

丰富学习方式,让自然、社会、生活都成为学习资源。项目启动前设计前置性学习单,让学生走进自然,充分观察记录,为所有学科学习生成新的资源。

跨学科学习的过程应是动态的、生成的,学生的前置性调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影响。比如,对调查表进行全面分析后发现,学生调查后有些内容不再需要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有些图片与视频资源距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需要调整与改进。

(2)突破课时约束进行充分探究

虽然跨学科学习采用多学科围绕同一主题逐层展开研究的方式进行,但是实际学习时间不必平均分配,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学科特点对时间进行调整。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课时限制,探索长短课形式,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提供时间保证。

“家乡的古镇”跨学科学习根据真实学习需要,对不同主题的学习时长进行了调整。如,信息科技学科的探究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探究需要在深入体验、建构后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所以用两节课连上的长课时进行。

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学校改变课程教学观,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育人价值,进行系统的建构与实施。以地方文化为主题进行跨学科学习,在设计时要将儿童放在课程最高处,根据国家教材进行科学衔接重组,以主题与要素结合的方式进行架构;在研究过程中积极建立地方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将“跨”“教”“学”与“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关键品格与必备能力,归属教育的育人本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2] 伍红林,田莉莉.跨学科主题学习:溯源、内涵与实施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03):35-47.

[3] 郑硕.基于连云港西游文化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建设[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4] 孟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何为与可为[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4-9.

[5] 田慧生.坚决落实国家事权 全面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N].中国教育报,2022-11-16(001).

[6] 王树宏 王锐.指向儿童完整生活:基于国家课程的跨学科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2(09):93-97.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跨学科古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古镇之旅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0
古镇——镇远古镇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6
同里古镇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