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2024-07-12 11:18:36朱安迪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7期
关键词:中华英语教学传统

[摘           要]  文化自信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撑,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遵循,培育具有文化自信的青年学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然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传播西方文化为主的现象,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失落。青年学生承担着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而英语作为学生了解国际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的主要窗口,更应肩负起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担。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进一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是高职学校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又要服务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使其学会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    键   词]  文化自信;高职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7-0161-04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积极引领,涵养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大学生是中国青年的生力军,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然而,在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世界里,他们面对着更多难以甄别优劣的“文化冲击”乃至“文化入侵”,难免会有迷失和疑惑。作为大学生对话国际和了解国外文化的基本途径,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承担着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任务,更应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四个方面。其中,涉外沟通与文化交流都是建立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坚定的自信和自豪感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内心认同传统文化中体现的优秀价值观,才能够产生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驱动力,在教师课堂讲授之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语言思维的提升,从而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欣赏多元文化而不迷失本心。

然而,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中华文化的“失落”现象时有出现。由于课本内容里涉及的中华文化知识不够全面,大部分只是古诗、古言的翻译,学生对此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在学习上流于形式和表面,不能充分体悟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和精神,导致学习效果不如预期。《课标》进一步阐释了多元文化交流中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英语课堂不只是语言学习的课堂,更应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民族精神的讲堂。

(二)顺应新时代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的教化之下,能够逐渐形成文化意识,而不是只停留在记住零散的文化知识和现象上。具备中华文化意识的学生,在面对多种文化冲击时,更能够坚定立场,并主动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世界了解中国故事、倾听中国声音。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学生首先接触并了解到的是课本内容,而课本内容中的英语语言背景也是学生提升语言知识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的课本中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局限于碎片化的古诗词句、名人名言,学习要求也仅仅是了解其英语翻译,不具有整体性,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师在进行讲授时,更应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专注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精神实质、民族内涵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三)搭建中外沟通桥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新时代,大学生既要有中国情怀,又要展现对世界的人文关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照拂之下,新时代大学生以“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包容理念,涵养文化自信,融入国际“朋友圈”。高职英语课堂就是打开这扇沟通之门的重要窗口,课本上的话题与文章拓展了新时代高职学生中外沟通的广度和深度,能够让他们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世界、融入世界、拥抱世界,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和文明成果。

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由于学生本身的英语语言能力不足,缺乏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因此,对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和意愿也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学生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国立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这种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不匹配的情况,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创设多种跨文化交流情境,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优化教材内容,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由于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英语教材中的语言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反映英美国家的文化实质。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内容通常会选取反映西方国家文化内容、精神特征和价值观的文章,并通过修改、删减变为符合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的精读或泛读内容。这种选取教材内容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西方国家文化相关的地道表达,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呈现,也无法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观等进行对比。因此,为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原有的内容,而是以教学单元为单位,重构学习大纲,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语言知识学习,如古代典籍、二十四节气、成语故事和节日习俗等。例如,在学习“Chinese New Year”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对“年”的来历的表达,搜集有关新年习俗的视频短片和诗歌诗词,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翻译相关的新年诗词,更能让学生领略千年前的诗歌中文人骚客对新年的祝福和赞美,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助力学生将中国的诗歌“内化于心,外现于译”,以提升学生自身翻译能力为基础,同时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更新教学手段,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教学方式

在课堂实践中,仅凭借讲授法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句法等,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特别是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原本就对学习英语有抵触情绪,在课堂学习时经常会有不注意听讲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打通中外交流的壁垒。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将学生分为人数大致相同的小组,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布置小组作业并进行评比。在学习“Chinese New Year”时,学生首先要掌握新单词的含义,才能够更快地读懂弄通课文的整体思想。教师可以设置“单词比拼”环节,利用学习通布置课中习题,让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将本节新授课单词的中英文含义快速连线,既有趣味性,又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团结合作的凝聚力。同时,为了避免只有部分成绩好、基础好的学生参与答题,教师可以通过后台导出小组中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根据学生动态的参与答题过程,适当地调整后期提问学生单词含义的人选,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完全掌握单词含义,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在全文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稳步上升,学习语言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语言知识。

(三)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

英语语言知识的教授离不开专业的英语教师,但是单一的英语师资队伍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需求,很多英语专业教师有过硬的英语文化知识,但在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方面,专业性会有明显不足,不能准确理解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因此,教研室可以聘请校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名师名家,补充、建设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打造一个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英语教学团队,增强育人实效性。一方面,教研室负责人可以全面了解英语教学团队中每一位专业英语教师的特长和个性,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和创新点;另一方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辅助作用下,要兼顾以团队协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提炼单元内容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制订可行的教学方案,构建以英语学习为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为辅的教育体系,以保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例如,在第二课堂中邀请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文化讲座,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四)活跃教学气氛,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时最大的困难是基础薄弱,从而导致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再融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在布置预备作业时多增加教学资源库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完成课前小演讲。课中,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强的小组合作任务,如成语故事表演、历史故事戏剧等。教师首先要在课前搜集故事感和表演性强的成语,为每个小组派发任务。各个小组负责一个成语故事的表演,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可表演性强的成语故事,要求小组内多个成员协作表演。小组成员在搜集成语内容和布置表演情节时,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这些成语故事中体现的古人智慧和传达的价值观。在表演过程中,利用简单的英文对话展现成语中的具体细节,也有助于学生提升英语的表达和运用能力,最终实现从阅读到表达的语言能力提升。课后,教师布置总结性课堂作业,如利用FIF口语训练App下发“我的祖国我的家”口语作业,以多个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专题为背景,鼓励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提升英语语言学习的输出水平。

(五)完善评价体系,引入多种维度全面评价学生

《课标》中要求高职学生掌握的核心素养包含涉外沟通与文化交流,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要将课堂教学内容能否提升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考虑在内。如果缺失相应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路径及结果评估也会无据可依,因此,通过多种维度,促进评价体系的全面化和多元化更能够为学生树立语言学习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教学评价方面,除了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化负载词测试、课前传统文化小演讲、成语故事表演、传统文化口语语音模仿训练等多种细分项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以此评估学生在涉外沟通与文化交流中能否树立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包容和接纳外国文化,进一步落实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例如,以小组抢答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负载词的中英互译,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有助于其英语语言知识的提升;以团队合作表演戏剧的方式,考查小组成员演绎成语故事的流畅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综合评估学生在文化交流中展现出的能力和水平;以英语语音模仿秀的方式,考查学生的中华文化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够进一步纠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在未来的涉外交流中提升口语自信力,进而能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

以《新视野英语教程(第四版)读写教程1》Unit 5 Celebrating Holidays中的课文Chinese New Year——Past and Present为例,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实践思路。课文内容主要讲述中国新年的来历以及过年的习俗,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民俗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较好切入点。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时,要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安排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将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中国节日习俗融合在一起,同时要对照《课标》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思维提升、涉外沟通和文化交流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要求,培育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行动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如图1所示,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践,以提升核心素养为抓手,设计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活动。

图1 Chinese New Year——Past and Present教学设计

课文教学目标:在语言能力方面,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新单词和短语的意思,并能够运用新单词和短语造句;在语言技能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用英语描述中国节日的来历及习俗的口语水平;在文化素养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在庆祝新年时所表现出的不同之处,并能够用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在职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前:教师提前一周在学习通布置预习任务,发布课程资源库视频《话说中国节Festive China》,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中外节日的英译并提交到学习通,并简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等。通过小组提交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词云”频率功能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节日的英译及其来历,以及还有哪些节日的英译学生掌握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查缺补漏。此外,教师在FIF口语训练App上布置一分钟个人自由演讲作业,主题为“谈谈你最喜欢的节日”,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国节日的基础上自由讲述自己喜欢的节日以及原因。教师需要提前倾听学生上传的口头演讲,对学生演讲中暴露出的语音、语法问题进行修正。在这一阶段,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均旨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为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中: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第一遍精读文章的学习,将新单词和短语的掌握列为着力点,可以布置竞赛类课堂任务,如单词大比拼等,以趣味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对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出现的单词词义把握不准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在汇总之后继续带领学生练习竞赛中掌握比较生疏的单词和短语,力求班级内全员掌握生词短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整体含义。此外,课文演绎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要课堂活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也已经通过单词比赛帮助学生扫除了生词障碍,再次精读课文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内容的演绎。教师创设两种情境——过去的新年来历与现在的新年习俗,通过对照演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小组分为过去演绎组和现代演绎组两部分,一组表演“年”的来历,另一组表演现代人过年时的团聚场景,课堂氛围就不再仅限于枯燥的“教与学”,学生也成为课堂的主人。动静结合的课堂活动能够在更高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经过动态的演绎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心理,趁热打铁讲授说明文的写作要点,以“一动”换“一静”,以“仿写节日介绍”为主题,布置个人任务,要求学生提交一份120词左右的节日介绍,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对提升学生涉外交流的核心素养有所帮助。

课后:教师要抓住课后升华主旨的教学特点,归纳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并对所有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本节课所学的是关于中国新年的过去与现在,教师可以结合学习主题布置课后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查找与节日相关的古诗,并让学生对其中与节日密切相关的诗句进行翻译。限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对学生下达的翻译要求是力求准确,不必追求“信达雅”,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人翁意识,作为中国青年,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更要承担起将这些古诗中蕴含的中华优秀思想传播出去的责任,这也是提升学生文化交流核心素养的要义所在。

四、结束语

高职英语教学中既包括“硬知识”的传授,又蕴含“软知识”的渗透,而后者更是英语学科人文性和文化性的关键所在,在新形势下,英语学科教学需要输出更多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文化自信的培养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手段,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积累经验,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相融合,在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守好文化阵地,在长期的积累和熏陶中提升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玲,李丽.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3(9):205-208.

[2]唐丽.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性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9):208-210.

[3]嵩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的教学方法探究[J].品位·经典,2023(15):156-158.

[4]周津茹.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6(5):71-74,7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编辑 郑晓燕

作者简介:朱安迪(1996—),女,汉族,山东滨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机械英语。

猜你喜欢
中华英语教学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