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富文 余定华
摘要:非洲猪瘟疫情的进入、传播和流行,对养猪业影响巨大。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只有不断探讨实用技术与对策,才能取得防控实效。本文从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两方面进行介绍,为保障猪群的健康,实现畜产品的稳定供应,增加养猪业的产值收益,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洲猪瘟;养猪业;影响;防控策略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高死亡率为特征。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规定须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本文就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策略进行深度探讨。
1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
非洲猪瘟疫情的进入、传播和流行,不仅给养猪业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而且影响区域经济,同时也给防控疫病带来了新的难度。具体表现如下:
1.1 猪价波动,养殖者和消费者均受影响
非洲猪瘟疫情传入国内以来,生猪价格剧烈波动。2019年10月—2020年5月,活体生猪价格由
5元/kg上涨至16元/kg,上涨达220%;2020年6月—2021年
12月,活体生猪价格由16元/kg回落至8元/kg,下降了50%,生猪养殖平均亏损面达到100%,出栏每头猪亏损达200~300元;2022年1月至今,虽然活体生猪价格略有波动,但变化不大,价格保持在7~8元,养猪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对生猪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生猪价格下跌养殖户亏损严重,而生猪价格的快速上涨则使得居民消费水平大幅下降,对农村居民及城市贫困人口日常生活带来显著影响。
1.2 门槛增高,养殖成本增加
一个是技术门槛增高。事实证明,以往的防控技术无法有效控制非洲猪瘟,而新的技术又需要人才、设备支撑,这就大大提高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另一个是环保门槛抬升,随着养猪场数量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关于畜禽养殖业环保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使养殖污染得到控制,环境状况得到好转,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养殖业的成本。
1.3 散户和小型猪场退出养猪业速度加快
随着非洲猪瘟的流行,养猪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只有那些注重硬件建设、注重防控措施并且能执行到位的猪场才能生存下来。在相对大场较少的
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生猪出栏下降,市场供不应求,猪肉价格节节攀升。2022年大场蜂拥而至,造成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猪肉价格至今处于低位。这种结构性的变化预计还将影响生猪生产一段时间。从目前养猪情况看,散养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已被打破,大多小场也因资金、技术、环保等原因退出了养猪行业。
2 防控策略
2.1 强化宣传培训
非洲猪瘟是外来疫病,而此病不仅与从业者关联,与消费者也息息相关。加之由于防控难度极大,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宣传工作必不可少。一是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要当好党政部门的参谋助手,搞好请示汇报,出台文件、规章落实责任。要利用会议耐心讲解,利用广播电视、专栏深入、仔细、形象讲;二是要宣传与培训相结合,不仅要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到生猪养殖场、相关企业、养猪密集区开展大宣传行动,而且要根据情况变化有针对性及时地开展宣传培训,使从业人员能够对非洲猪瘟的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对流行特点和防控手段有基本的了解;三是要对养殖企业管理人员和主要技术人员重点培训,教授排查、诊断、采样技术,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少损失;四是强化兽医管理人员培训,不仅要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其适应变化无常的疫情形势,而且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履行好疫病防控职责。
2.2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2.2.1 减少接触性传播
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是接触性传播,减少接触传播是关键。
(1)自繁自养。根据场地规模饲养相匹配的种猪,尽量不在外引进仔猪。若必须引进种猪时应该按规定办理申报事宜,杜绝疫区引进;所有引进猪必须先行消毒,在隔离舍圈养1个月、经检测无特定疫病后,方可进入生产圈舍,切忌引进猪直接进入生产圈舍。
(2)杜绝人员带毒传播。一是任何人员进场必须养成“洗手、消毒、换衣”习惯;二是饲养管理人员做到“四不一少”,即不凑热闹,不随意去其他养殖场参观考察,不到生猪交易市场,不到生猪屠宰场所,少吃酒坐席。三是不让外界人员进场尤其是饲养区,特别是猪贩、杀猪匠坚决拒绝。
(3)防止物品带毒传播。尽量不要从市场上购买猪肉或猪肉产品,购进时减少存放时间和接触物体,清洗废水不可乱抛乱倒,必须高温或消毒处理;进入场内的衣服、鞋子、帽子、器具、车辆等物品必须经过65℃ 30 mim灭活并烘干,不适宜采用此法的,则用消毒药物、紫外线杀菌器、臭氧发生器严格消毒。
(4)不用泔水喂猪。无论是场内场外餐厨剩余物一律禁止用于喂猪,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
2.2.2 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措施。建议无疫情时,做到“3 d一小消,1周一大消,7 d一次带体消,变动及时消,人员进出必须消”。3 d一小消:每3 d用2%烧碱对场区通道、过道喷洒1次后抛撒生石灰;舍内用氯制剂或醛制剂喷洒1次;舍内值班室、器具每天喷雾消毒1次。1周一大消:每周对场内场外(至少2~5 m)开展1次大消毒,水泥地面用2%~3%烧碱水、土地面用3%~5%烧碱水。7天一次带体消:每7 d选择氯、碘、复合酚类等对猪群带猪消毒1次。变动及时消:进出、转圈等及时消毒。人员进出必须消:按规定要求对进出者严格消毒。
有疫情时,做到“每天一小消,3 d一大消,7 d一次带体消,变动及时消,人员进出必须消”。对猪场内所有设施和设备均要按消毒→清洁清洗→再消毒3个步骤进行消毒。
2.2.3 建设围蔽三体系
建场时注重防疫效果,对于已建好的场要不断完善和搞好设备更新换代。
(1)围墙防疫体系。场周围建1.5 m以上高的围墙,只留大门口、饲料卸车装置、出猪台、出粪池等位置与外界连通,其他区域全部围蔽,不留任何漏洞。排水沟用铁丝网阻拦,防止其他动物进入。
(2)生活区与生产区围栏防疫体系。生产区与生活区彻底隔离,所有人员进出只留唯一通道。
(3)舍与舍隔离体系。猪舍与猪舍之间保持至少6 m距离;隔离区域、生产区域、环保区域之间筑建隔离带,让不同区域人员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来区分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做到不交叉[1]。
2.2.4 打造良好环境
定期清除猪舍周围2 m范围内杂草和杂物。死猪要先喷洒消毒液,然后尽快转移出猪舍,并彻底作无害化处理。定期开展灭鼠灭虫。
2.2.5 及时报告疫情
非洲猪瘟属于一类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就要第一时间上报,以便尽快采取果断措施。
2.2.6 加强管理
(1)增强体质。给猪群提供优质饲料,重视猪群基础保健,在饲料中加入保健药物(主要成分:刺五加、女贞子和越橘等)增强猪群体质。
(2)优化环境。同时给猪群提供优质饲料和良好生活环境,搞好防暑、防寒等工作,减少应激发生。
2.2.7 中药防控
非洲猪瘟一旦发病很难治疗,所以用中药防控非洲猪瘟应以预防为主,要从中兽医预防治疗的角度出发,对没有患病的猪也要加强重视,加强日常管理,提前做好预防准备,采用一些预防性用药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适应力。饲喂时要注意饲料配比,保证猪的日常营养,提高猪的抵抗能力。另外,还可在饲料中添加相应的中药制剂,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清热解毒和补中益气的作用,更好地实现非洲猪瘟疾病预防。生产实践中已有一些中草药防控非洲猪瘟的应用。清瘟败毒饮、达原饮、清营汤、十灰散都是中医药治疗瘟疫的经典方剂。下面就清瘟败毒饮作简
单介绍。
(1)清瘟败毒饮处方:生石膏120 g(先煎)、犀角6 g(可用水牛角60 g代替,挫细末冲服)、生地30 g、黄连20 g、栀子30 g、丹皮20 g、黄芩30 g、赤芍30 g、玄参30 g、知母30 g、连翘35 g、桔梗25 g、竹叶30 g、甘草15 g。
(2)功效与主治:具有泻火解毒、凉血养阴的功效。用于治疗一切热毒深重,迫血妄行而发斑;热毒深陷血分,目赤舌绛;热扰心神,躁动狂乱。症见气血两燔,大热烦躁,渴饮干呕,昏狂,发斑,舌绛,衄血、便血等。主要用于防控生猪热毒温病及夏季猪高热综合征。
(3)喂量与喂法:上述药物按剂量称取,共为细末,开水冲调或煎成汤剂,候温饮服或拌可口料喂服,严重者将药液装入啤酒瓶内灌服。此剂量适用于1头体重100 kg左右的成年猪服用。每天3次,2 d 1剂,连服5剂。也可选择中兽药成品按0.81%的比例混入饲料中,按常规喂量饲喂。紧急干预救治可按2%的比例拌料,也可按成年猪50 g/d;育成猪35 g/d,仔猪
20 g/d,直接拌入饲料中喂服[2]。
2.3 强化生猪调运监管
由于市场经济形势下生猪及其产品调运频繁,给非洲猪瘟防控带来了难度,所以需要更为严格的生猪调运监管措施。一是要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各省和地方出台的生猪调运政策,及时制止和处置违规调运事件;二是实行划区和专道调运,方便到位监管,减少污染范围,降低跨区调运风险;三是改进运输设备,变敞蓬运输为封闭式运输,变自由式运输为监控式运输,对运输全过程中的生猪情况实施全程监控;四是规范调运车辆管理,实行许可证运输制度,装前卸后对车辆严格清洗消毒。严格运输检疫,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2.4 强化部门联动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需要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协作。相关部门必须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切实履行好部门职责。
2.4.1 农业农村局
农业农村局发挥好指挥部办公室牵头作用,做好工作统筹,推动工作落实,督促成员单位落实监管责任。同时必须抓实本部门工作。
首先,抓好疫情监管和排查。所辖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排查力度,视生物安全环境情况,该关停的坚决关闭,较差的限期升级整改,并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标准定期验收。运用非洲猪瘟PCR、实时荧光定量PCR、LAM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定期定量对猪群进行抽检,及时掌握疫情动向,准确无误处置疫情。
其次,严格实施生猪产地检疫。一是产地检疫报检点布局既要充分考虑饲养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又要做到快捷、方便,确保生猪产地检疫面达100%;二是认真验证查物,严格执行检疫程序,核实资料与实际是否相符。做好临床健康检查,发现疑似病例,果断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逃逸,迅即上报;三是落实好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制度,使用审核通过车辆装运生猪。按照运输工具消毒技术规范,落实清洗消毒制度,消除运输工具疫情传播风险;四是落实官方兽医驻厂检疫制度,掌握、记录好生猪来源、检疫证明、标识佩戴、运输途径等相关信息。做好生猪屠宰同步检疫,禁止不合格产品出厂销售;五是监督做好病死和紧急处置动物无害化处理,按照相关规定科学制定处置方案,并参与全过程无害化处置工作。
最后,加强屠宰企业监管。一是要与屠宰企业签订责任书,明确企业职责,告诫企业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守法自觉性;二是要严查企业收购生猪情况,杜绝收购未经检疫的、来自疫区的、病害的和走私的生猪,一经发现,坚决按规定严厉处置;三是要督促如实记录相关情况,如生猪来源、运输、检疫情况,运输、收购、屠宰等各个环节洗消情况,产品生产和流向情况等,促进生猪生产和产品溯源数字化管理。
2.4.2 市场监管局
市场监管局应加强市场监督检查,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压实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具体责任如下:
一要产品来源清楚明白。督促猪肉制品加工企业、生猪产品经营者在进货中查验产品记录,在两证(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一报告(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报告)齐备后,方可进货,确保生猪产品原料来自正规渠道。
二要做好监督检查。与畜牧兽医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定期和不定期对猪肉制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销售企业、餐饮企业和个体肉摊开展监督检查和抽样检测,防止病害猪肉上市流通成为新的传染源。对非洲猪瘟病毒阳性者,作无害化处理,立即做好污染地消毒,同时开展疫病溯源工作。
2.4.3 林业部门
林业部门要做好野生动物管控。科学设置监测网点,开展日常监测巡查,适度增加巡查频率,找寻野猪运动轨迹,对易与家猪接触部位添置隔离设备和人员把守,隔断接触机会。发现野猪死亡等情况,及时开展野猪情况调查和取样监测,科学制定防控对策,防止感染面扩大甚至疫情蔓延。
2.4.4 住建局
住建局要加强餐厨剩余物产生、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理全链条监管,严厉打击违规收集、运输、处置餐厨剩余物的行为[3]。
3 结语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防控工作异常艰难。几年的防控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任重而道远,尚需专业人员不断探索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 佚名.非洲猪瘟感染后生猪复养技术手册(试行)[J].四川畜牧兽医,2020,47(4):35-40.
[2] 尹华江.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猪高热病[J].中国兽医杂志,2016(1):62-64.
[3] 吴雪梅.达州市达川区非洲猪瘟防控[J].畜牧业环境,2021(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