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效衔接”等内容,其不仅为教改工作的多元化开展提供新的思路,还对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实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如目标定位、教学活动、评价策略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及属性。基于此,本文围绕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运用,分别从概念解析、现实意义、实施难点以及具体策略入手展开探讨。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和推崇。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中教、学、评相互割裂的孤立状态,促进了三者之间的有效统一,还在教学过程中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进程,客观分析、深度参与,并能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学习建议,确保目标的达成与个体发展。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和成效,也希望为相关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概念解析及现实意义
(一)概念解析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和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成长和实际表现,同时也考验教师在教学组织和课堂实施中的专业能力。
(二)现实意义
首先,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学习、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状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同时,评价环节的融入也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最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持续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这有助于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难点
(一)教学评一体化目标的制定
初中历史知识既涵盖广泛又深入细致,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关键,然而如何平衡这两点,确保目标既不过于琐碎也不过于笼统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同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也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此外,评价标准的制定也是一大难点。评价标准应该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既要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要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交互过程中的支持与指导
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和教学精力的有限,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能及时回应和提供指导。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帮助,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提供支持和指导,如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翻转课堂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三)评价结果与教学改进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其评价结果与教学改进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资源限制、学习内容等。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情、及时把握变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向分析,以便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在教学改进中,教师还需注意资源、数据、环境以及策略等方面的变化,建立和形成常态化的保障机制,以此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三、推进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清晰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有序实施的关键与核心,同时也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考虑到学情特点及学科特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教师还需围绕课标要求及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落实,保证教学评三者目标的衔接和统一。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为例。本课主要介绍了原始农耕经济时期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并将“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作为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生活生产状况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结合教材内容及学业要求,教师可以将“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史料实证)”“结合分布图,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时空观念)”“了解祖先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和成就(家国情怀)”等内容作为本课学习目标。同时,针对学习目标,将教学评价贯穿其中,如“通过目标导学的方式,探讨地理环境与河姆渡遗址产生的关系(自我评价)”“组织合作讨论,对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小组评价)”等,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熟知程度和理解程度。
清晰目标定位,既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讲授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设计主线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地判断和反馈,以纠正其学习问题,促进其交流合作。
(二)多重视角分析
多重视角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其强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全面、深入地探讨某一问题或现象。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重视角分析尤为重要,其能够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提高教学质效。
首先,从学生内部视角出发。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方面的数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和兴趣点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
其次,从单元外部视角出发。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对单元或课程进行全面地审视和分析,对比不同单元或课程之间的异同点,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为例。考虑到民族关系发展作为本单元的主线之一,教师可以围绕主线任务开展教学,如“运用文物图片,探秘蒙古兴起”“对比辽、西夏、北宋和元,讨论他们在推动民族关系发展中的区别和联系”等,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多重视角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实际需求,从而制定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方案。
(三)把握表达维度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是多行为、多要素、多条件共同实现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细致地考虑并明确表达多个维度的信息,以确保目标的清晰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这些维度通常包括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由此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持续优化。其中,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等维度的把握,恰恰与新课标所提到的“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等目标高度契合,这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关键性指导。
首先,行为主体。其强调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确保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相适应。其次,行为表现。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展现出的具体行为和能力,如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史料、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等,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再次,行为条件。其与“怎么教”的目标相呼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资源以及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学习。最后,行为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具体、可衡量地评价,确保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同时也为教学调整和方案改进提供依据。
(四)制定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是检测学生学习效率,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评价任务的提出和落实又能给教师带来更多的信息反馈,这些信息又是进行课堂评价的关键依据。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组织实施中,教师既要保证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和针对性,又要重视其逆向反馈价值,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目的是确保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对应式”设计的方法,依据学习目标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这种“对应”并非“一对一”,可以是“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以保证教学活动的秩序和质量。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中,有一个学习目标是“了解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其相对应的评价任务是“从相关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请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影响”。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其掌握程度,还可以根据其理解情况对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出规划和调整。
其次,根据学习情况设计评价任务。课堂是动态发展的,评价任务也需要跟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以便及时了解整体情况,更好地组织教学。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中,为提升学生对元朝疆域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元朝、唐朝的疆域图对比”任务,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
最后,根据学习状态设计评价任务。繁杂琐碎的知识要点往往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评价任务,如角色扮演、小组点评、作品展示等,确保学生既避免负面情绪的滋生,又可以获得积极体验。
(五)加强衔接指导
加强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与指导,不仅能保证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还能为学生持续学习及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起到促进效果。从行为目的来讲,教是学的前提、学是教的目的、评是教和学的反馈,三者之间的行为逻辑共同构成了一个教学循环,形成了紧密而高效的教学互动链条。
首先,目标与活动相衔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目标,确保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并达成目标的要求。同时,教学活动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战斗过程及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开展“手绘行军路线”“战斗情境重现”“分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对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明晰,从而借助不同形式的交互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解决学生“吃不透”“搞不懂”“记不住”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活动与评价相衔接。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教学活动的反馈和指导。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预设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交流式评价、选择式评价、论述式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确保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有效的评价信息。
最后,评价环节应贯穿活动始末,并结合学生的表现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或观看微视频的方式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以检验其对古希腊文明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对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整合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评价过程,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制定并优化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评三者之间的紧密衔接和相互促进。同时,教师还需对交互过程中的支持力度和指导方式进行相应调整,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其实现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