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亮翕 刘晓慧 魏冠男 焦连胜
摘 要:“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旨在挖掘各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立德树人”这项根本教学目的。语文所特有的人文特质,决定了它在文化育人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6-0114-05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经久不衰,其中不乏丰富精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与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和思政教育息息相关[1]。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发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文化,延续民族意识,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的重要任务。只有对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探究,才能真正做到语文学科知识传授与学生思想引领的有机统一。
一、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元素探究的价值与意义
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2]。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深化与完善,把语文与“课程思政元素”相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各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意义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增强学生家国意识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语文学科不仅其有人文性,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素质,具有一定的德育效果[3]。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审美体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课程思政”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使学生不仅充实了语文学科知识,并且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如果不以语文课程作为媒介,直接把这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政治理论传授给学生,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但通过语文课程这一桥梁,把深奥的理论融入生动鲜活的文本中,辅以教师形象地讲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育人目标。例如,在学习《邓稼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媒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与历史贡献,使学生对英雄前辈产生油然而生的敬畏之心,并引导学生以邓稼先为榜样,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当前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中学生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博弈时期,学生大多都充满年轻朝气且思维活跃。但在社会讯息鱼龙混杂的情况下,社会经验不足的他们仍然缺少一些判断力。此时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的每个过程中都要积极挖掘教材中“课程思政元素”,在每堂语文课中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引导学生分析与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利用好课下注释和插图等潜在学习资源,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与回答,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在初中这一重要时期,把语文与“课程思政”教育紧密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进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使其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时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对语文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发掘,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黄河颂》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黄河的波澜壮阔,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除了描写了客观的黄河,还描绘出黄河的哪些内容呢?历史上黄河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在抗战时期,黄河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把黄河精神总结为哪两个词语呢?这种黄河精神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呢?利用好教材,让道德之花在学生的心田中悄然绽放,培养学生既具有崇高的个人道德品质,也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学科所包含的思政价值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为例,共计6个单元,包含了家国情怀、无私奉献、传统美德、对大好河山的热爱等思政元素,从插图、单元导语再到文本本身都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初中这一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在语文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资源优势,使语文既承担着传授知识、锻炼技能的功能,又与“思政课程”共同承担着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建构,为国家培育德才兼备的青年。
二、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元素探究的现状
尽管课程思政已经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仍遇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充分
课程思政工作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语文课本中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并产生自己的心得体会。但有很多老师认为语文课的目标只是传授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思政教育只是思政教师的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多注重文本中文学元素的挖掘,以语文的视角来分析文本、解读人物形象,并没有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来体味作者的深层含义,导致课程思政与语文阅读教学“两张皮”,不能做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政素养双提升。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深度欠缺
当前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较为单调,缺乏多样性,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地挖掘语文教学中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没有让语文教育发挥出真正的教育功效[5]。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主要工具,把握好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尤为重要。
1.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局限在表面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会注意到“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明显带有思政意味的教育资源,但对其他如“革命精神”“文化自信”等却不大关注。教师应该深入解读文本,挖掘那些未被大众所开发的学习资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育人于无形。
2.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局限在文本
目前,教师资源挖掘大多集中在文本本身、单元导语等文字上,却忽略了“插图”“课下注释”等教学资源。统编教材中古诗文占比很大,多数老师使用课下注释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义。但这种做法没有达到教材编写者的真正意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正是其中闪亮的一颗星,教师应在教授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热情,使学生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在运用教学时,只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没有关注到插图中蕴含的中国元素,教师可以把插图中的元素进行拓展延伸,在整个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三)教师教授“课程思政”方法僵化
好的语文课堂应以轻松风趣的语言为载体,在教师生动形象地教学中,逐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思政教育。但目前来看,大多数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无趣枯燥,且没有把“思政元素”融入语文课堂。并且,大多数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采用的活动形式十分单一,仅仅局限于教材,忽视了语文其他实践性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元素探究的实践策略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从“课程思政元素”价值和意义的探究到对目前“课程思政元素”现存问题的分析,其目标就是探究出如何更好地以语文学科为基础进行思政教育,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改变“两张皮”的现状,最终实现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所以,“怎么做”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要想更好地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语文课堂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在推进“课程思政元素”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方面承担着重任。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1.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水平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其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要求语文教师要时刻把“教书”和“育人”放在一起,在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不忘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引导,从思想上重视是语文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前提[6]。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广泛学习,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与风向标,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同时教师也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起着榜样作用。“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思想政治学科的专业素养与极高的思想道德品质。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首先,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有充足的文化知识储备,不断向知识的“水桶”中加注清泉,使水桶保持满的状态。其次,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应局限在语文学科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的知识不断影响着语文的教学。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结合新时期对人才发展的新需求选取相匹配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受到“思政教育”。
2.把握文本内容,选取教育切入点
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链接与拓展不应局限于小结环节的寥寥数语,而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学习重点与主题在单元导语处都有明确的体现,教师在备课时要运用好单元导语进行教材梳理,深入细致研究文本,从文本中发掘“课程思政要素”。教师在设置三维目标与任务点时就要有意识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对生僻字进行认读的环节时,要有目的地拓展汉字的起源发展等,调动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积极性,使学生做到文化自信。另外,教师应把握好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思政元素”巧妙地与课文相结合。在课前导入这个环节,可以讲一个关于作者的小故事或播放视频的方式来奠定本节课的情感基调。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时,教师可以从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入手,为学生讲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故事,以此来教育学生要做一名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己任的人,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奋斗,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不仅可以在导入环节进行思政教育,也可以在其他教学环节把“课程思政”与教学紧密结合。统编版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古代诗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其中包含的历史典故作为抓手,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的特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孟子》三章时所提到的“张仪”,不仅要介绍纵横家这个文学常识,还要让学生对纵横家的行为进行评判,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初中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形成时期,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3.转变评价方式,突出学生核心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对教学效果起到验证和监测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准确得知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优质的语文课既能为学生传授语文学科知识,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通过量化的分数很容易得知,但缺乏量化的标准对思政情况进行评价。构建初中语文思政评价系统,应该重视对教师的思政理念进行量化评价,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思政课程的教育对象。当前,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成绩上,缺乏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关注,这种评价方式是极其片面的。国家要求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大量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综合发展。评价方式也要依据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全面综合地评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制定适当的量化评估准则,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言谈举止、课堂表现等几个角度来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制定量化表,在课堂中不断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由教师评价不断向学生自评及学生互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自我革新,超越自我。只有转变评价方式,不断完善评价制度,把学生摆在首要地位,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学生方面
教学目标的达成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教授,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所以,要想“课程思政”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踊跃参加实践活动
要把课程思政和初中语文课堂有机地融合起来,既要在理论上下功夫,又要在活动中去践行。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思政素养,学校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性活动,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参与其中。首先,可以参加演讲比赛。演讲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演讲既要求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对写作能力和知识储备提出了很高要求。演讲不仅能带来表达能力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临场应变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文稿的撰写能力。例如,可以在观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电影之后,参与“弘扬中华文化,我心向美而行”的主题演讲活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知识底蕴,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起到陶冶情操的效果。其次,可以参加与文本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在讲解《灯笼》一文时,可以在课堂讲解之后,积极参与“灯笼”比赛。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培育起文化自信和爱国精神。
2.主动增强思政意识
“课程思政”的实施和贯彻不只需要教师与学校的教育合力,同时还取决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增强思政意识。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从心底里真心地想要了解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并把它应用到实际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应积极关注时政热点,学习相关知识,养成紧跟时事的习惯。
(三)学校方面
学校是落实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应当毫不犹豫地担负起自己的职责,把握正确方向,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
1.创设良好环境,充分利用资源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陶冶学生性情,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所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势在必行。学校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学生创建优美、舒适、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不断受到熏陶,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目的。学生在清新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塑造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品质。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般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校园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不容忽略。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实践活动也是检验课堂“课程思政”目标是否达成的验金石。教师要尊重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上,开展积极且多样的实践活动,放松学生身心的同时,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汉字书写大赛、校园最美志愿者比赛、爱国主义诗文朗诵大赛等。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舞台、设备以及服装,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行为举止,培养有中国精气神的青少年。
2.学校统筹规划,提供方向指引
学校要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师资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师资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使教师明白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首先,学校可以对“课程思政”相关的文件及会议进行集体学习,让教师系统地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基于现今,许多老师的思政意识不强、找不到思政资源等现状,学校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教师学习提供多种途径。学校可以邀请专家走近校园来开展讲座,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采取线上线下共同学习的方式,通过网络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例,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师学习之后可以进行专门的“课程思政”理念讨论,使教师不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共同增强思政意识。其次,目前“课程思政”落实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课堂融入都存在着很大问题。这就要充分发挥合作共赢的优势,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探索融合之道。最后,学校应该成立“课程思政”交流小组,这个交流小组不仅局限在语文这一学科之中,应该拓展到各个学科,使各学科携手共进,共同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3.注重家校合作,协同育人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心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中有所体现。学校是育人的主体,家庭是第一课堂。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生活中也包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要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略的。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让语文走入学生的家庭生活当中。同时,初中阶段的孩子刚好处于青春期,他们往往特立独行并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与父母观念不合。学校可以开展专题讲座,不断为家长传达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使用科学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帮助家长转变“唯分数”的畸形思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同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一线教师应该致力于推动“课程思政”在语文教学中落地,以达到塑造学生人格、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目的[7]。但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语文教学这条路还有许多阻碍需要克服。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水平,并不断转变评价方式,突出学生核心地位。同时,多渠道发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昱.对语文教育中学生思政教育缺失的反思[J].语文建设,2015(21):28-29.
〔2〕陈亚萍.课程思政在作文教学中落地扎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7):34-36.
〔3〕任朋辉.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J].语文建设,2014(20):12-13.
〔4〕米卿.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J].语文建设,2014(14):10-11.
〔5〕王郁琴.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20.
〔6〕石子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学科思政教学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22.
〔7〕金宁,赵丹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2(7):8-10.
(责任编辑 王大奎)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Chinese Curriculum in Junior High School
SHAO Liangxi, LIU Xiaohui, WEI Guannan, JIAO Liansheng
(School of Literature,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idea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elements" in various courses, so that students can rece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erceptibly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learn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teaching purpose of "moral cultivation". The unique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determines that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ultural education and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