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嘎拉
摘 要:学界对于《蒙古秘史》中记载的“赤那孫 可兀的 答闌 脫中豁斡惕 不察勒中合周”之汉音句子,统一认为“‘答闌为‘七十dalan,‘脫中豁斡惕为‘锅(“惕”表示复数),‘不察勒中合周为‘教滚着”。该文结合中古蒙古语汉字音写规则,提出了与前期研究有所不同的看法,把该段话解释为“答闌”为表示数量多的意思,“脫中豁斡惕”为“凹”形地的形容词,“不察勒中合周”为动词,表示为“击退”之意。
关键词:《蒙古秘史》;“答闌 脫中豁斡惕”;汉音词汇
中图分类号:H212;H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6-0054-04
据《蒙古秘史》早期几种版本的旁译,“‘答闌为‘七十dalan,‘脫中豁斡惕为‘锅(“惕”表示复数),‘不察勒中合周为‘教滚着”[1],学界对汉音词汇的解读,基本与《蒙古秘史》的旁译相同。对于该词的翻译方面,一些专家早有持有质疑,关于《蒙古秘史》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达兰台·彻仁苏德讷木,在《蒙古秘史翻译与解释》中提到:“学者们沿用了该‘七十锅里煮之奇特的说法,从实际情况看值得怀疑。我认为这是同<蒙古秘史>里出现的“荅闌 巴勒渚惕”(地名,中间保留空格,下同)和“荅闌 捏木兒格思”一样,表示“dalan t?蘅hovd”或“dalan t?蘅hoid”的地名的错误的写法。所以为了弄清楚此事,本人向专门研究<蒙古秘史>地名的老年专家华赛·都嘎日札布请教。该老专家在1988年11月14日给我回信说:在<蒙古秘史>中的129项记载的关于‘赤那孫cinasen可兀的hubgud答闌dalan脫中豁斡惕t?蘅hvd不察勒中合周bvcalgjv(把赤那孫子孙煮在七十锅里)方面,我核对了汉字音译版本,但未发现其他的说法。在‘赤那孫的旁译为‘地名 的,该词不是地名,而是氏族部落名,这音译是错误的。也许‘答闌 脫中豁斡惕的旁译为‘地名 的,估计把位置错开了,但这么读起来(蒙古语读音方面)结构不通顺。从目前得到的(《蒙古秘史》)最早的版本蒙古文音译方面,未能找到更合适的说法。如您所提,‘答闌 脫中豁斡惕也许是多处凹形的地方,但很遗憾这方面本人未能找到相关的解释。”[2]虽然学界有人怀疑《蒙古秘史》词汇旁译“七十锅里煮”之翻译,但一直未得到更合适的解释,下面根据古蒙古语汉字音译规律,进一步分析其相关内容。
《蒙古秘史》记载“赤那孫 可兀的 答闌 脫中豁斡惕 不察勒中合周”之汉字音译,如果对这五个汉译进行系统的分析,应该能找到合适的读音,下面对该五个字的蒙古文读音做出详细的分析。
一、“赤那孫”之汉音词汇
句首音译汉字是“赤那孫(cinasen)”,在《蒙古秘史》原版本旁译,明确标注“赤那”表示“地名”,“孫”为“的”。“赤那”在蒙古语意为“狼(cina)”,目前学界公认为这是一个部落氏族名,中古蒙古语里在所居住的地名后面加“孫”,表示该部落氏族居住过的地方。以部落氏族名命名地名,这也完全符合古代蒙古社会地名名称规则。在蒙古有“赤那孫 森林”(cinasen)[3]的地方。
二、“可兀的”之汉音词汇
第二个汉字音译字“可兀的”,在蒙古语里表示“孩子、儿子”。根据蒙古语词汇顺序,“可兀的”前面应该是“人”,表示“……(人)的可兀的(儿子、孩子)”。“赤那孫cinasen可兀的hubgud”的翻译是“赤那孫的孩子”。“赤那孫”的旁译上标着“地名”,如果“赤那孫”是地名的话,有“孩子、儿子”之描述是不符合实际。所以该“地名”之旁译是不恰当的,笔者认为指的是氏族部落名。这显然忽略了“可兀的”在古代蒙古语里面表示的多种含义。在《蒙古秘史》里,表示“孩子、儿子”的专门汉译有“可温(hubgun)”[4],该词在后面附加一些词干和组词,组成以下8种形式的汉译词汇,如:“可兀敦hubgudon hubgud”[5]“可兀都(延)hubgud”[6]“可兀惕(hubgud)”[7]“可兀的(颜)”[8]“可兀的(亦訥)”[9]“可兀的(米訥)”[10]“可兀的(耶舌里)”[11],均为表示“孩子、子孙”相关意思。以上“可温(hubgun)”加词干的例子中,“可兀的”“可兀惕”(即该论文主要研究的词汇)能够单独表示“儿子”之意,其他在后面加组词表示了“儿子”相关之意。通过分析在《蒙古秘史》记载的46处“可兀的”中,43处的旁译是“儿子”,有一处的旁译是“人(们)”[12]——“格舌侖(家的)可兀的”。这里所说的家里(格舌侖)的“可兀的”,不是专指“儿子”,是“人”的复数。该段所描述的意思是“斡兒朶(宫)家里的人们(可兀的),放马的、放羊的、放骆驼的、放牛的……”[13]这样在《蒙古秘史》的翻译中特意标注了“人”的旁译,除了以上44处的记载之外,该词还有两处有与“儿子、人(们)”截然不同的特殊的旁译——“可兀的”旁译有“大王”的解释,这也是该论文研究对象的主要论证依据。如:“速別額台(人名)因(的)格只格(后援)把禿(人名)、不舌里(人名)……斡欒(很多)可兀的(大王)秣驪剌兀勒罷(出征)。額迭(这些)阿牙剌黑撒惕(出征的)不鱗(眾)可兀的(大王)巴禿(人名)阿哈剌禿孩(领导)……額迭(这)阿牙剌忽泥(出征的)兀露思(百姓)蔑迭坤(管的)可兀惕(大王)……兀露思(百姓)巴(也)兀祿(不)蔑迭坤(管的)可兀惕(大王)……”[14]
该段的翻译是“速別額台征进去了……如今再命诸大王把禿可兀的、不舌里、古余克、蒙格等,做后援去。其诸王内教巴禿为长……凡征进去的诸王(可兀惕)……”根据《蒙古秘史》记载,能看出“可兀的”的旁译是“大王”,是成吉思汗四个儿子他们的长子为首的重要人物,虽然用“儿子”的“可兀的”都是同一个字来表示,但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成吉思汗四个儿子的长子,身份为诸王。在《蒙古秘史》里为了表示这样特殊的身份,在普通句子中表示“儿子”的“可兀的”,在这里的旁译为“大王”。
这样,该文主要研究的五个汉字音译字的前两个字的解释是“赤那孫(地名)可兀的(大王)”,即赤那孫这地方的身份为大王的儿子的意思。在《蒙古秘史》中与“可兀的”相近字形的“可兀惕”的旁译也有“大王”的例子。“可兀惕”表示“大王”“人(们)”的其他句子有以下:
A.旁译为“人”[15]的有“格論(家里的)可兀惕(人)”。
B.铁木真被抓泰亦赤兀惕(部落名)之后,趁机逃跑。泰亦赤兀惕部派人搜查时,锁兒中罕失中剌(人名)说“你们泰亦赤兀惕(部落名)可兀惕(大王)”[16],白天都没看好的人怎能晚上找到呢?这里用代表“大王”身份的“可兀惕”来描述的原因在于:其一,当初铁木真藏躲在锁兒中罕失中剌那里,如果他被搜找出来的话,不仅是铁木真被抓,还威胁到锁兒中罕失中剌的生命,所以锁兒中罕失中剌特意用代表大王的“可兀惕”来尊称泰亦赤兀惕部所派来的人。其二,当初铁木真势力很薄弱,泰亦赤兀惕部很强大,这次来搜查铁木真的有可能是泰亦赤兀惕部领袖的儿子。
C.“可兀惕(孩子)那牙惕(官)……可兀惕(孩子)那牙惕(官)……可兀惕(儿子)那牙惕(官)”[17]。该句子里出现的“可兀惕”是成吉思汗的各儿子,因他(成吉思汗)受伤之后“可兀惕”们(成吉思汗的各儿子)讨论了此事。所以该句子出现的“可兀惕”之旁译故标注“大王”,表示其非普通人,而是成吉思汗之儿子——“大王”。
D.“察阿歹(人名)、巴禿(人名)……巴喇溫(右)合侖(翼)可兀惕(大王),斡惕赤斤那顏(人名)、也古(大王)、也孫格(人名)……沼溫(左)合侖(翼)可兀惕(大王),拖雷(人名)……可兀惕(大王)”[18]。以上句子中旁译为“大王”的汉字音译旁译“可兀惕”,与上面的“可兀的”一样,指的都是成吉思汗的左翼王、右翼王等重要人物。
F.“巴禿、不舌里、古余克、蒙格…之可兀惕(大王)”[19],这些“大王”是西征的术赤(成吉思汗长子)等成吉思汗各儿子们的后代。
G.“察阿歹(人名)……巴喇溫(右)合侖(翼)可兀惕(大王)……斡惕赤斤(人名)那顏(官)也古(人名)……沼溫(左)合侖(翼)……可兀惕(大王)”[20]。在这里以“大王”为旁译的“可兀惕”,特指成吉思汗的左右翼重要人物。
在统计《蒙古秘史》记载的85处出现的“可兀惕”和46处“可兀的”,旁译有“儿子、人(们)、大王”之不同三种,还有标注为“大王”之旁译的“可兀惕”“可兀的”,他们指的是成吉思汗左、右翼王,还有泰亦赤兀惕部重要人物的儿子等。也就说“可兀惕”“可兀的”在特定环境下指的不仅表示“儿子”,还指重要人物首领的“儿子”,即“大王级别的儿子”。“可兀惕”“可兀的”在“维拉特口音中表示‘接班传宗接代的主要人‘大人的儿子”[21]。这样,旁译为标注“大王”的“赤那孫(地名) 可兀的(大王)”指的是该地区(赤那孫)的上层人士的大王级别的儿子。
三、“答闌”之汉音词汇
《蒙古秘史》中,“答闌”之音译表示两种意思,单独“答闌”的时候表示数字“七十”或复数,如:“荅闌 禿兒合駭(dalan tvrhag)”[22]“答闌 忽兒班(dalan gorben)”[23]。该词除了表示专门的数字之外,还经常在地名中出现。如:“dalan numurges”指的是“荅闌 捏木兒格思”[24],“dalan baljvd”指的是“荅闌 巴勒渚惕”[25]。这里能看出古代蒙古语语境里“荅闌”在地名里经常出现,并表示地名的汉字音译,有时在尾字母中带小号字“惕”,如上面的“巴勒渚惕”之外,还“合剌 合勒只惕”等等。符合笔者认为的该内容题目“答闌 脫中豁斡惕”为地名之汉字音译规则。蒙古语里“da lan”为地名的例子很多(汉语中用不同的汉字形式音译),如:“大拉 营子”“达林 宝力格”“达录 山”“达兰达巴”“达兰 扎达加德”“大烂 庙”。
《蒙古秘史》中“答闌”除了单独造字音读为“dalan”之外,跟其他字造字的时候,在字尾音读“daran”,如“札+荅闌”,表示“札荅闌”[26]的姓氏(札木合就是札荅闌姓氏)。有些专家把“答闌”音读成“tlen、talen”,笔者的观点与该读音不同。因为在《蒙古秘史里》里有专用的汉译“呫連”[27]来表示为“tlen、talen”。有的专家“答闌 脫中豁斡惕”的蒙古文音译为“tlen、taln t?蘅gad”,但根据音译规则,这是不符合的。“闌”的读音是“lan”,如“忽闌(hvlan)”[28],所以“答闌”的“闌”的读音也应该是“lan”,不是“len”。
四、“脫中豁斡惕”之汉音词汇
《蒙古秘史》中所记载“答闌 脫中豁斡惕 不察勒中合周”的翻译中,“中脫豁斡惕”之词起到关键作用,学界对该词的音读出现有不同意见,整个句子翻译成“七十锅里煮”的事情。在四部丛刊本《蒙古秘史》中“脫中豁斡惕”与叶德辉本《蒙古秘史》中“脫中豁斡惕”和巴雅尔译《蒙古秘史》中“脫中豁斡惕”,在汉译上一致,不存在不同记载的情况。下面按“脫→中豁(脫中豁)→中豁斡→斡惕”的顺序一个个分析解读“脫中豁斡惕”的汉字音译的读音。
首字“脫”的蒙古文音读是“t?蘅”,学界对该字的读音基本一致。分析《蒙古秘史》记载的“中豁”音译的读音“中豁”的读音是“h?蘅”还是“g?蘅”呢?这是音读该字的关键性问题。如果“h?蘅”的话,“脫中豁斡惕”的读音是“t?蘅haid(t?蘅hvd)”,也就是说笔者所认为的音读能成立,说明该字表示地名。如果是“go”的话,那“togod”,表示“锅里”,这样也许在《蒙古秘史》记载中确实存在“七十锅里煮”人的事情,如果这样,作者所坚持的论点不会成立。
首先,字首的“中豁”汉字音译有两种读音:
A.“h?蘅”的读音:“中豁牙兒”“中豁亦納”
B.“g?蘅”的读音:“中豁多黎”“中豁勒”“g?蘅l”
其次,字中间的“中豁”汉字音译也有两种读音:
A.“h?蘅”的读音:“鎖中豁兒”“伯升中豁兒”
B.“g?蘅”的读音:“脱舌羅中豁勒真”“忙中豁勒真”
从以上分析发现,“中豁”在字中间同样有“g?蘅o”“h?蘅o”的读音。那么,在“脫中豁斡惕”字上,到底用“g?蘅”还是“h?蘅”读音呢?
《蒙古秘史》中“锅”的专用汉字音译是“脫豁中阿泥(锅)”,如果表示“锅里”之意的话,按照《蒙古秘史》的音译规律,应该是“脫豁中阿惕”“脫豁中罕惕”的形式音写,而不是“脫中豁斡惕”。
再者,查找“中豁+斡”读音,发现“中豁斡來”(h?蘅lai)、“中豁斡只主兀”(g?蘅?蘅jijv)等,即“中豁斡”的读音是“h?蘅o?蘅”“g?蘅?蘅”。即“中豁+斡”之“斡”的蒙古文音读是“?蘅”,不是“g?蘅”。“锅”的蒙古文读音“t?蘅g?蘅”的“g?蘅”,不是“?蘅”,他们两个有区别的。所以“脫中豁斡惕”用蒙古文译读应该是“t?蘅hvd”。
最后,查找了“脫中豁斡惕”的“斡惕”的读音,该词一般在字首出现,如:“斡惕抽”。在单独“斡惕”的形式表示“?蘅d”,除了“脫中豁斡惕”字外,未找到其他字的字尾出现的例子。从上面举例的读音推断,“脫中豁斡惕”的字尾的读音应该是“?蘅d(■)”,对应“t?蘅hvd”(地名)。
从以上分析了解到,“脫中豁斡惕”的读音是“t?蘅hotu(tohvd)”,而不是“t?蘅gotu”或“t?蘅gond”,也不是“t?蘅gad”。
在蒙古族民族语言习惯用法中,用“t?蘅ho”为以下意义:曲、湾、拐肘、界尺、肘子、肘量、尺等等。在地名中主要表示“湾”之意,常用不同的汉译形式记载。如:“桃儿湾”“堵嘎尔湾”“卜塔亥”“浩特陶海”“套海乌布勒”“托辉哈达”“哈腾套海”“乌敦套海、乌丹陶海”等等。在四部丛刊本《蒙古秘史》中“脫豁察黑”与叶德辉本《蒙古秘史》中“脫豁察黑”一致,而在巴雅尔译《蒙古秘史》中“豁”前面多了一个“中”,即“脫中豁察黑”。从中古蒙古语汉字音译造字结构分析,“脫中豁斡惕”的词干是“脫中豁”。如果能找到“脫中豁”的正确音读,可以对“脫中豁斡惕”汉译的蒙古文读音找到合适的答案。在《蒙古秘史》中,跟“脫中豁斡惕”有同一个读音的词,叫“脫中豁察黑 溫都兒”。“脫中豁察黑”的旁译为“地名”,“溫都兒”的旁译为“山名”,此地朵奔蔑兒干(人名)捕猎时候遇到了乌梁海人。“脫中豁察黑”的词根是“脫中豁”,蒙古语的读音是“t?蘅ho”,一般指“凹、胳膊肘子、拐肘”地。其加上“cig(察黑)”,变成了“t?蘅hocig”,意为“凹地、湾”,表示地形。“溫都兒”在蒙古语里表示“高”,也指高地。“脫豁中察黑 溫都兒”的地名来历是“有凹(湾)的高地”或“拐肘特点地方的偏高一点的地方”。
据《蒙古秘史》音译规律,“惕”成为词干的时候,前面的一个字被去掉。如:“海东青”为“升豁兒”→“升豁惕;“千”为“敏罕”→“敏合惕”;“日(白天)”为“兀都児”→“兀都惕”;“英雄”为“巴阿禿兒”→“巴阿秃惕”。有时不仅去掉一个字,还要加一个顺读不同的字,“护卫”为“土兒合黑”→“土兒合兀惕”。笔者认为,“t?蘅hoi”的汉译为“脫中豁埃(或‘亦)”,附加“惕”时候,把“‘埃或‘亦”去掉,成了“脫中豁斡惕”。
五、“不察勒中合周”之汉音词汇
在《蒙古秘史》中“不察勒中合周”的词干是“不察”,“不察”有以下三种形式出现:首先,中古蒙古语汉字音译结构中在某个字的中间部位出现,如“合兒不察周(harbociajv)”。其次,“不察”单独组成一个字,如“兀祿 不察(bocia)”,表示“返回”之意。最后,“不察”在后面附加词干,造新字,如“不察闌(bociran)”,表示“返回”之意。根据《蒙古秘史》汉字音译规律,“不察”是“不察勒中合周”的词干,表示有“返回”之意,不表示锅里面用水煮之意。“答闌 脫中豁斡惕 不察勒中合周”为返回“答闌 脫中豁斡惕”(地名)之意。
参考文献:
〔1〕〔4-20〕〔22-28〕佚名.蒙古秘史[M].巴雅尔,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2〕达兰台·彻仁苏德讷木.蒙古秘史翻译与解释[M].北京:民族出版,1993.
〔3〕〔21〕策·达赉.哈木合忙豁里[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王大奎)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Records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Defecting the Middle and Keeping an Eye out for the Middle and Closing the Zhou Dynasty"
Jirigala
(College of Ethnology, Hohhot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Hohho 010000, China)
Abstract: "Chinasun, Ke Wu, da Lan, tuo zhong huo zhi, bu le zhong he Zhou" in the book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academic circle generally thinks that"The 'answer' is 'Seventy Dalan' , the 'defection' is 'pot' (vigilance; plural) , and the 'Bucha le Zhong he Zhou' is 'teaching and rolling'". Based on the phonetic rules of Middle Mongol language Chinese charact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different viewpoint from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at is, "Answer the appendix, remove the middle and remove the heat" is the place name, and "Buchaule Zhonghezhou" is the meaning of "Repel".
Keywords: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dalan t?蘅hoid"; Chinese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