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兴 李婧杰
摘 要:回形纹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符号,蕴含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生活诉求。文章在前人对回形纹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不同阶段的社会背景探究回形纹发展历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审美、文化、民族交流和经贸等因素对回形纹发展的影响,总结出回形纹在中华民族历史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
关键词:回形纹;发展历程;样式
中图分类号:J5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6-0020-04
回形纹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纹饰之一,有着富贵连绵不绝的吉祥寓意。本文针对以往研究中提到的云雷纹[1]、回纹[2]、回字纹[3]、圆转云雷纹和方折云雷纹[4]等不同名称但形制相同的回形纹饰展开研究[5]。从回形类纹饰形制来看,皆为短线连续弯折回旋呈“回”字的纹饰,所以文章采用回形纹这一广义概念展开论述。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讨论回形纹的溯源[6]、审美风格[7]和创新应用[8]等方面。从回形纹发展的时间上看相关论述多集中于汉代以前,缺少唐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回形纹发展的研究。文章将完善回形纹从新石器时期至清代发展脉络,从社会环境、审美的流变、常用的样式展开论述,期望能补充回形纹的常用范式,从回形纹作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符号中探寻中华民族美学精神、文化心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新石器时代至周代回形纹发展历程
(一)巫术、神治、礼制——思想变革牵引回形纹发展
史前,神美隐现,原始先民在生产劳作中将动物纹饰与旋涡不断抽象化和几何化形成回形纹,将回形纹作为一种图腾刻画于陶器等器物上加以崇拜,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回形纹的使用范围从陶器发展到玉器上,用以满足原始宗教通神的诉求,这时回形纹开始了广泛的使用。至夏商时期,社会阶级分化加剧,统治阶层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形成了神治社会,带有通神功能的回形纹受到王权的青睐,大量应用于青铜礼器。周灭商以后,周天子开始推行“礼制”观念治国,周人为了彰显礼制,许多纹样会与社会地位相对应,丰富多样具有一定规制的礼制纹样开始广泛使用,回形纹呈现出衰落的趋势。然而,周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使回形纹应用范围逐渐变广,不仅青铜礼器,漆器和纺织品等器物上也会有回形纹的出现。总体而言,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回形纹的应用仍然比较广泛,使用频率较高,虽然思想的变革影响了回形纹的使用频率,但回形纹的功能伴随着思想的更迭发生着变化。
(二)崇拜、威慑、装饰——功能演变带动回形纹发展
从动物[9]、旋涡[10]等纹饰形象中诞生的回形纹在史前的陶器装饰中被大量使用,强化其图腾功能,当时人们祈求着部族的繁荣和生命的延续。在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神人兽面纹玉器,回形纹填充在狰狞恐怖的兽面纹之间,呈现出一种压抑、威慑的氛围,宗教意味,神权思想已经初见端倪。夏商时期,统治者在青铜礼器上延续了良渚文化中兽面纹与回形纹搭配的式样,呈现出一种狞厉威严的视觉冲击感,彰显出神意至上,用以满足统治的需要,这时回形纹有了浓烈的、具有威慑奴隶的功能。因为“礼制”观念的推行,周代的青铜礼器有崇文尚实的审美风格,回形纹的威慑作用开始减退,装饰功能变得明显,展示出来柔和、简洁和流畅的线条美感。
(三)多元共融——部落交流促进样式统一
回形纹在不断发展中衍生出多种分支样式,主要分支样式有单体回纹、多笔回纹、颠倒回纹、斜角颠倒回纹、三角回纹等。这一时期各部落之间交流较少,所以样式丰富,随着夏商的统一,回形纹的样式也随之变得统一,主要流行正反组合式回纹、云雷纹、勾连雷纹、多笔回纹、卍字型回纹、勾连回纹、异型回纹、斜形回纹等样式。
(四)活泼、狞厉、朴拙——社会环境影响审美风格
新石器时代的回形纹处于初创阶段,样式比较丰富,注重对自然事物的反映与情感的表达,呈现出活泼生动的审美风格。到新石器晚期回形纹呈现出狞厉为美的风格,粗宽的兽面主纹饰和纤细的回形纹形成对比,使刚直的兽面纹轮廓线与方中有圆的回形纹形成对比,增添了艺术效果[11]。回形纹又与有通神性质的青铜礼器和兽面纹一同使用,使商周时期回形纹神秘意味更加明显。周代回形纹装饰作用变强,愈发注重实用性,展示出来柔和、简洁、流畅和朴拙有序的线条美感。这种有序、流畅、贴近人性的美感也被后世沿用。
二、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回形纹发展历程
(一)所思远道——人性解放对回形纹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人性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中迎来了解放,人们对巫术宗教产生怀疑,人治社会开始取代了神治社会。器物的装饰纹样越来越符合人性,前代带有威慑意味的纹饰已经不再是时代所需。神秘感的回形纹,使用频率减少,甚至部分青铜器不再用于祭祀而是起到“铸鼎象物”的功能。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匠人在选择装饰纹样的时候会减少威慑性的纹饰,采用一些装饰性较强的纹饰,如菱形纹、云纹、蟠虺纹和叙事性纹样。秦汉时期,大量的新兴纹样迅速崛起取代了回形纹,回形纹开始消隐在中华民族的装饰纹样谱系中。伴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后世所认同的吉祥文化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回形纹神秘意味在这一时期逐渐褪去。
(二)吉事有祥——吉祥文化对回形纹的影响
春秋战国至秦汉之交政权之间纷争不断,人们在现实世界无法摆脱战争的残酷,在精神世界需要补偿。吉祥文化因此初兴,《易·系辞下传》说,“吉事有祥”,把“吉”与“祥”联系在一起[12],说明吉祥文化已经在社会中形成。回形纹也因吉祥文化的初兴,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内涵的变革,图腾崇拜与威慑通神的意味被弱化,开始注入吉祥的寓意。战国时期的日用器物上有以鹿纹为主、回形纹为辅的装饰风格,其中鹿纹饰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吉祥寓意,属于吉祥纹样,后世历史文献《春秋运斗枢》记载:“瑶光散为鹿。”瑶光,即祥瑞之光,鹿为仙人所乘之物[13]。作为主要纹饰的鹿已经象征祥瑞,回形纹作为图案的一部分,应与主要纹饰共同呈现出吉祥寓意,此时回形纹吉祥意味已经非常明显。虽有吉祥文化的注入,但秦汉时期,回形纹不再符合新的思想文化诉求,使用频率急剧衰退,样式也无明显变化,只在少量出土的砖瓦装饰上见到,被其他的装饰纹样所取代,之后在中华装饰纹样谱系中沉寂了一段时间。
(三)延续前人——对商周回形纹样式的沿用
春秋时期至汉代,回形纹的样式基本承袭了商周时期。主要的分支样式有正反组合式回纹、勾连回纹、斜形回纹、异型回纹、云雷纹、勾连雷纹、多笔回纹和卍字型回纹等常用样式,秦汉砖石上也使用新兴的菱形回纹。总体来说,回形纹的样式是商周的延续。
(四)奇幻奔放——社会环境影响审美风格
这个阶段呈现为多形态共现的奇幻之姿。春秋时期的回形纹内涵脱离了宗教的束缚,线条流畅,在使用时,有时是多种形制并用,如三角形与多笔的矩形同处于一件器物,穿插于蟠虺纹等主要纹饰之间,使静态的纹饰有了生机,富有奇幻的生命力。春秋时期之后的回形纹没有抵挡住新兴纹样的冲击,但其吉祥的内涵与流畅的线条美感被保存下来,随着后世金石学的兴起,被大众重新启用。
三、宋代至元代回形纹的发展历程
(一)从俗浮沉——世俗化审美风潮促进回形纹的发展
宋代金石学说掀起了仿古风潮,古老的回形纹重新回到宋人的视野,与此同时,世俗化审美风潮开始兴起。宋代以前的装饰纹样掌握在少数的贵族手中,贵族阶级引领着国民的审美风潮。宋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抑世家,拔寒士”,用官制度打破了阶级的固化,且商品经济崛起,贸易往来频繁,手工业进步,使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物品装饰纹样的选择。普通的百姓开始有了自我的审美诉求,器物的装饰纹样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使用要求与精神需求,为了满足百姓的诉求,这时装饰纹样开始呈现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趋势。在仿古与世俗化两股风潮的碰撞下,回形纹被重新启用,富贵连绵不绝的吉祥寓意也逐步确立起来,盛行一时。
(二)文化共需——多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回形纹的发展
唐末以来,中华大地进入了多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时期,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等在这一时期相互渗透影响。在交流发展中,吉祥与富贵连绵的生活愿景成为融合的共通点,于是回形纹也被广泛地运用。尤其元时期,回形纹的几何性质,符合伊斯兰宗教文化对抽象几何类型装饰纹样的要求[14],同时在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被寄予永恒的劳动[15],体现着游牧民族勤劳质朴的性格,又与常用的卍字纹寓意相似[16]。在文化的大交融中,中原居民率先将回形纹与吉祥的花卉搭配在一起,给回形纹含义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富贵连绵不绝的吉祥寓意被世人所认同。
(三)一轨同风——宋元时期回形纹常用样式
唐末以后因吉祥文化的兴盛,吉祥意味较弱的云雷纹逐渐消隐,回纹作为回形纹重要分支成为主流。主要流行二方连续的单体回纹、正反组合式回纹、一笔连环式回纹、简体回纹、“T”型回纹、“S”形回纹和二方连续的多笔回纹等。
(四)富贵连绵——社会环境影响审美风格
唐末至元,回形纹在世俗化风潮影响下开始注重理性、精神的表达,呈现出方正与曲直、动静相结合的效果,既简单有序,又流畅连续排列给人以连绵无限的视觉观感。
在多民族融合的影响下,回形纹又凸显出豪放、古朴、典雅的特点。各类回纹采用亮度较高的蓝色勾勒,明艳又端庄,表达着那时国人最世俗最普通的富贵祈求,把对生活的热情诉诸小小的回形纹之中。使用回形纹的器物范围愈加广泛,这种炙热的祈求在明清之际,随着思潮与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四、明清时期回形纹的发展历程
(一)盛世纹章——古雅为美的风潮对回形纹的影响
明清两代将中国装饰纹样进行了大量的总结与升华。尤其清代统治者为了统治管理需要,在文化方面全面继承了前朝,当时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掀起了“向古”风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回形纹这个具有吉祥寓意且历史悠久的纹饰,受到贵族阶层的喜爱。在清代,回形纹被应用到官服上,一品到四品等文官官服补子,常用回形纹样作为边饰纹样,与仙鹤、孔雀等动物搭配构成完整的官服纹饰,这在前朝并不多见。与此同时,回形纹样作为边饰纹样,或为角隅纹饰,以浮雕,透雕,阴刻等技法出现在宫廷家具之上,展示出重复方正对称的强烈几何性,给人以稳重规矩的视觉观感,清代贵族对于回形纹十分认可。在民间,除了古雅为美的风尚促进着回形纹的繁盛以外,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回形纹使用地区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蓬勃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对回形纹的影响
清中期,商品经济发展,贸易往来频繁,回形纹因为贸易往来在边疆地区较前代更加流行,使用回形纹装饰器物较多,如新疆地区的毛毯、服饰,北方蒙古族、南方苗族的传统刺绣,川藏地区的建筑装饰等都开始普遍使用回形纹作为装饰纹样。除此之外金银器、木器、陶瓷器、珐琅器、家具和玩具等均会使用回形纹作为边饰纹样,用以表达富贵连绵的生活诉求。而此前的封建王朝,回形纹的应用并不这么广泛,比如珐琅器和金银器少有回形纹的应用,在瓷器、纺织品、碑刻的应用比较多,且流行的地区不及清代这般广泛。可见在清中期开始,回形纹所表达出的富贵吉祥的寓意已经深入人心。
(三)融汇创新——明清时期回形纹常用样式
明清回形纹的分支回纹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单体回纹、正反组合式回纹、简笔回纹、“S”型回纹、“T”型回纹和一笔连环式回纹等颇为盛行。清代回形纹又创新出更为简洁的简笔回纹和变体回纹。清代简笔回纹是延续了宋元以来回形纹的规整,短线弯折四次呈钩状,做二方连续排列。变体回纹则改变了传统回形纹短线回折的设计,以曲线的形制向外延伸弯折,摆脱了方正形制的拘束,简洁又不失灵动,对于富贵吉祥的诉求更加强烈。
(四)复古向新——社会环境影响审美风格
明清之际的回形纹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形制成熟、完整、明快、敦厚、大方、典雅、短线规整的弯折回旋,继承着前朝的形制,颇有古韵的美感。
为了满足多样性商品经济需求,回形纹在样式上有了大胆的创新,有时会穿插于主要纹饰中,有时会覆盖住部分主要纹饰,这样的排列方式使整体的装饰风格表现出对富贵吉祥的强烈诉求,又不失有生命力的灵动,对后世回形纹发展影响颇深。
五、小结
从发展进程上看,回形纹初创于新石器时代并衍生出多种分支样式,尤以云雷纹和回纹为主,在新石器时代被先民赋予图腾崇拜的意味,在夏商时期受神治社会的影响,被赋予通神的作用。随着春秋时期人性与思想的解放,回形纹加入吉祥纹饰的谱系中。虽有衰落近千年的时光,但在宋代仿古与世俗化风潮影响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并确立了自身吉祥的寓意,得到诸多民族的审美与文化认同。清代回形纹因审美风潮与经贸繁荣发展到极致,沿用至今,活跃在中华民族的装饰纹样谱系中。
深入分析可得,回形纹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思想意识和审美需求紧密相连,其形制于夏商时期逐渐统一,在宋代以后规整,其审美风格经过千年的沉淀于清中期走向统一影响至今,其本身所蕴含的富贵连绵不绝的吉祥寓意,自宋元以来经过民族的交融得到了中华各族人民的认同。回形纹短线弯折回旋延绵不断,恰如中华文化传承之路。灵动有序,工整大方,恰如中华文化之表现。回形纹饰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沿用至今,其吉祥属性深得各民族的审美文化认同,对吉祥如意的期盼,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华沃土上多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体,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
参考文献:
〔1〕张乔.云雷纹与“礼”的观念[J].新美术,2012,33(4):71-81.
〔2〕魏娜.论回纹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2(6):132-133.
〔3〕孙开桃,鲍进.浅谈回字纹在现代家具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18,40(23):63.
〔4〕〔9〕杨建芳.云雷纹的起源、演变与传播——兼论中国古代南方的蛇崇拜[J].文物,2012(3):31-40+86+1.
〔5〕〔11〕〔13〕田自秉,吴淑生,田青.中国纹样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安奕旭.回形纹溯源及其演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7〕宋漾.中国传统回纹的审美特征及哲学意蕴[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2):108-113.
〔8〕尹倩.传统回纹在灯具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8(24):100.
〔10〕孙倩怡.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回纹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2.
〔12〕长北.吉祥意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灵魂(上)[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1):16-20.
〔14〕庄子悦.浅谈伊斯兰建筑中的几何纹饰[J].陕西教育(高教),2015(3):11.
〔15〕塔拉.蒙古族传统图案的起源及寓意[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42.
〔16〕凌立.藏族“卍”(卐)符号的象征及其审美特征[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2.
〔17〕吴山.中国纹样全集(全4卷)[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18〕吴山.中国历代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春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19〕吴山.中国历代装饰纹样:战国,秦代,汉代(第二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20〕吴山.中国历代装饰纹样: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第三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21〕吴山.中国历代装饰纹样:辽,金,元,明,清(第四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22〕陈振旺.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8.
〔23〕乌恩琦.蒙古族图案花纹考[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4〕长北.吉祥意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灵魂(下)[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2):9-13.
〔25〕马莹.清代宫廷桌类家具形制与纹样应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23.
〔26〕宋德风,郑哲.清代官补边饰纹样的设计元素研究[J].西部皮革,2022,44(6):20-22.
(责任编辑 徐阳)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rnamentation Spirals
ZHANG Jiaxing1, LI Jingjie2
(1.Faculty of History and Culture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2.Academy of Fine Arts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Spirals are a shared spiritual and cultural symbol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 embodying a collective cultural psyche and aspirations for a better life. Building upon previous research on spirals, this article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of spirals into four stages, by examining the social contexts of each stag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spirals, and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ideology, aesthetics, culture, ethnic interactions, and economic factor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spiral patterns throughout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study concludes by summarizing cultural genes embedded in spirals over the millennia.
Keywords: Spirals; Developmental Stages; Patte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