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鸽 朱伯然 芦九阳
作者简介:郭艳鸽,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骨科疾病的诊疗。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疗效与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入院治疗的12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60例)与微创组(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60例)。比较两组患者应激指标[血清肾上腺素(E)、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R)]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2 d,两组患者E、NE、R水平均上升,但微创组上升幅度均小于切开组(均P<0.05)。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时间=243.580,P时间<0.001;F组间=155.516,P组间<0.001;F交互=7.294,P交互<0.001)。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7 d、48 h、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7 d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48 h、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微创组患者术后1个月、7 d、48 h、24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切开组(均P<0.05)。微创组患者切口长度小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骨折愈合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切开组(均P<0.05)。微创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切开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切开组(均P<0.05)。结论 老年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临床疗效较好,可缓解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减轻疼痛程度,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老年四肢骨折;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0.0118.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0.039
四肢骨折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外伤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四肢骨折的发生率呈持续上升态势[1]。四肢骨折往往会伴随疼痛、肿胀以及肢体功能受限等状况,给患者的日常起居、工作带来极大困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是四肢骨折的常用疗法,其能针对骨折肢体展开解剖复位操作,能够实现断端的固定,加快骨折的愈合进程。[2]。然而,这种术式创口较大,且对患者软组织损伤过大,术后并发症较多。目前,临床迫切寻求更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帮助老年患者尽快康复。有研究表明,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术后可较早的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发生率小等优点,且通过皮下通道将骨折部位复位并固定,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固定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老年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的疗效及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入院治疗的12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切开组与微创组,各60例。切开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0.29±3.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摔伤14例,其他31例;骨折部位:胫骨骨折15例,肱骨近端骨折17例,股骨骨折28例。微创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0.31±3.2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摔伤17例,其他29例;骨折部位:胫骨骨折17例,肱骨近端骨折16例,股骨骨折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医学伦理相关规范,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四肢骨折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确诊[4];⑵符合内固定术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⑴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⑵存在骨质疏松症者。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同种药物进行全身麻醉,均为同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消毒、铺巾。切开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无异常后予以常规消毒并进行全身麻醉。明确患者骨折类型后,选择上肢或下肢作合适切口,逐层清除皮下脂肪组织,对骨折端进行修复。在 C形臂X射线机引导下将钢板置于骨折断端,复位完成后,旋入螺丝,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下切口。术毕,进行常规外科和骨折包扎。
微创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前,使用石膏将患者骨折处固定。拍摄X线平片,确定骨折旋转角度及畸形情况,并根据骨折的位置和类型制订相应的手术方案,以矫正和复位骨折部位。术前准备、消毒及麻醉操作同切开组,在骨折近端取长约2 ~ 3 cm的切口,逐层剥离骨膜外软组织,在骨折部位开一个软组织隧道,最大限度地保持骨膜的完整性,以促进术后骨折愈合。选取适宜的加压钢板,置入骨折部位。在C形臂X射线机引导下,取2枚螺钉固定钢板并复位骨折。取4枚单皮质锁定螺钉置于骨折处近端及远端,确保术后骨折的前后对位良好。操作完毕后,缝合切口并进行负压包扎。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抗感染治疗及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⑴血清应激指标水平。于术前及术后2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200 r/min转速
(15 cm半径)离心8 min,取上层清液,采用荧光法检测血清肾上腺素(E)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素(R)水平。⑵疼痛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 d、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5]疼痛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分值0 ~10分,无痛:0分;轻微疼痛:>0~3分;中度疼痛:>3~6分;重度疼痛:>6~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⑶临床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及手术时间。⑷临床疗效[6]。于术后1个月,观察并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包括优(患肢功能正常,关节活动受限<10°)、良(骨折愈合良好,关节活动受限≥10°~30°)、差(骨折未愈合,关节活动受限>30°)。治疗总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x)表示,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术后2 d,两组患者E、NE、R水平均上升,但微创组上升幅度均小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时间=243.580,P时间<0.001;F组间=155.516,P组间<0.001;F交互=7.294,
P交互<0.001);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7 d、 48 h、 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7 d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48 h、 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微创组患者术后1个月、7 d、 48 h、 24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微创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骨折愈合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微创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切开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 讨论
四肢骨折主要是由意外事故造成,与青中年人相比,老年人群具有骨小梁变细、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等特点,该类人群更易发生四肢骨折。另外,老年患者因体质衰弱、血流动力学障碍、术后疼痛等因素导致卧床时间延长,更易发生颅内出血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7]。
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需剥离患肢病灶周围的软组织,这不仅会损伤患者神经和血管,还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微创手术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E、NE、R是主要由肾上腺合成和分泌的内分泌激素,可调控交感神经的活动。受伤或手术后,机体的应激反应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会增强,从而导致E、NE及R的分泌增加[8]。高强度的应激反应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对疾病状态、手术效果,甚至预后都有较大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 d,两组患者E、NE、R水平均上升,但微创组上升幅度均小于切开组,提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能够减轻患者在围手术期中的应激反应。分析原因为,手术创伤作为一种强大的应激源,会导致应激相关标志物的异常释放。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具有可减少创伤、疼痛及肿胀的优势,从而可减轻激活机体的应激反应[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7 d、48 h、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7 d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48 h、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微创组患者术后1个月、7 d、48 h、24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切开组;微创组患者切口长度小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骨折愈合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切开组。这提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创伤更小,可减轻创伤后的压力和疼痛。分析原因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是以闭合方式进行的,因此,可利用软组织和骨膜张力进行修复,为骨折创造更好的生物环境,从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10]。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切开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切开组。分析原因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在骨膜—深筋膜间建立一条软组织通道,既能阻止骨膜的破坏,又能保证局部血液供应,因此,骨折愈合较快。此外,该术式因其较轻的软组织剥离及较高的稳定性,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并降低患者痛苦,减少卧床的时间[11]。
综上所述,老年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临床疗效较好,可缓解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减轻疼痛程度,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范斌,孟遇春,殷振华.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NeerⅡ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7(1): 78-81.
许权威.胫骨干骨折经皮微创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近期效果对比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 30(1): 82-85.
程爵富,蔡亦奇,木明江·依沙克,等.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 2021, 33(1): 46-47, 59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 1153-1156.
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2): 34.
马吉超,王全贵,杨元斐,等.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四肢骨折的效果及对应激指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23, 21(19): 50-53.
CHAN J K, AQUILINA A L, LEWIS S R,et al.Timing of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wound debridement, and the stages of reconstructive surgery for open long bone fracture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2, 4(4): CD013555.
JIM?NEZ-FERN?NDEZ S, GURPEGUI M, GARROTE-ROJAS D,et al.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and antioxidants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Results from a meta-analysis comparing patients, including stratification by polarity and euthymic status, with healthy controls[J].Bipolar Disord, 2021, 23(2): 117-129.
刘光宗,赵伟峰.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 33(9): 1465-1466.
谭广兴.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 15(22): 65-67.
张勇,郭维忠,张媛,等.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 33(7): 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