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胜 薛梅 方涛 刘禾蔚
[摘 要] 对1+X证书的国内推广情况进行了整体梳理,特别对食品类专业现行X证书的国内试点院校和证书考取情况进行了统计,开设食品类专业的316所国内高职院校中有288所成功申报了1+X证书试点,占比91.14%,其中11所院校开展了全部4个证书的试点,39所开展了3个证书试点。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有79所高等院校被选为试点,开展两个证书试点项目。与此同时,还有159所高等院校选择开展1个证书的试点。这些试点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个X证书中,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覆盖范围最为广泛,这一证书得到推广和应用,成为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必备证书之一。证书数量少、评价组织头部品牌效应弱、双师队伍量足质不优等仍是困扰食品类1+X证书深入推广的主要问题,评价组织联合体的建立可能为解决上述困境提供优选方案。
[关 键 词] 食品类专业;1+X证书制度;现状;困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7-0133-04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这两个重要文件正式颁布以来,职业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视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与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结合。在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众多行业企业以及培训评价组织的积极参与下,这一制度在推进产教融合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重视这一制度,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现状
(一)1+X证书制度总体推进情况
自教育部启动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招募工作以来,已先后完成四批招募,吸引300家机构参与。这些机构在职业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为1+X证书制度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1+X证书制度的评价等级标准也在不断发展。截至目前,教育部已推出四批1+X证书评价等级标准,涵盖447个证书。这些证书包括多个领域,如信息技术、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第一批证书数量较少,仅有6个。然而,随着制度不断完善和推广,后续批次的数量逐渐增加。第二批有10个证书,第三批增加到76个,而第四批则高达355个证书。这一增长趋势表明,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
截至2021年,共有78.3万名考生参加考核,共设立近1.5万个考点,4300多所院校参与试点,证书累计获得超过10000家企业的认可,持证毕业生就业优势初显[1]。
已入围的300家评价组织基本上来自北京和东部沿海省份,占比高达88.7%,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及企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是决定评价组织参与1+X证书制度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从参与行业分布来看,共有32个行业涉及这一制度,包括道路运输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等[2]。前四批1+X证书主要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旨在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证书的分类和占比方面,体现出对不同产业的关注和支持。
首先,电子信息大类证书占比最高,达到30%,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其次,装备制造大类证书占比为19%,主要服务于先进制造产业。财经商贸大类证书占比为12%,主要面向现代服务行业。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和发展,对财经商贸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3]。
(二)我国食品类专业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加强了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落实了职业教育专业的动态更新要求。新版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食品类专业发生了变化。原食品检测技术(590105)和食品营养与检测(590107)两个专业被合并为食品检验检测技术(490104)这一专业,反映了职业教育专业动态更新的要求,有助于推动食品类专业的发展和升级。同时为了适应国家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食品加工技术(590101)更名为食品智能加工技术(490101)[4]。截止到2023年,食品类专业高职院校分布情况见表1所示。
(三)食品类专业1+X证书开发情况
截至目前,已经公布了四批共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属于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的证书仅有4个,这表明这一领域对于职业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为严格。这4个证书分别由中农粮信(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检科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广州汇标检测技术中心开发。
其中,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第三批颁布的,而其他3个证书则是在第四批公布的。这一事实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的职业技能要求在逐步加强,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技能。
(四)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1+X证书推广情况
1.试点院校分布情况
截止到目前,全国高职院校中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这一证书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159所试点院校,这些院校分布广泛,覆盖全国。试点院校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一证书,培养大批具备粮农食品安全评价技能人才。食品检验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样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证书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131个试点院校。这些试点院校注重食品检验管理技能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和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食品检验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个证书中推出最早的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全国高职院校分布最广,试点院校最多也是情理之中[5]。
从证书试点多样性上来看,山西、辽宁、黑龙江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全部4个证书的试点工作,内蒙古、吉林、上海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3个证书的试点工作,湖北、宁夏和海南开展了2个证书的试点工作,西藏则仅开展了1个证书的试点工作。食品类专业已开发1+X证书高职院校分布情况见表2所示。
2.试点院校中1+X证书推广情况
通过查阅并统计梳理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上公布的信息,累计开设食品专业1+X证书试点的高职院校共有288所,占到开设食品专业高职院校总数的91.14%,可见证书的覆盖面还是非常广的。各开设食品专业的高职院校中1+X证书试点情况见表3所示。
二、食品类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中面临的困境
(一)证书数量少,覆盖专业有限,学生选择面较窄
前四批共447个X证书中,与食品类专业相关的证书仅有4个。在18个大类中证书数量仅高于轻工纺织(3个)和生物与化工(3个),与排名前三的电子信息类(136个)、装备制造类(83个)和财经商贸类(52个)相比,差距较大。尽管4个证书所描述的适用专业基本都涵盖了新版职业院校专业目录中的所有食品类相关专业,但是从其实际考核内容来看,侧重点均布局在食品全产业链中的法律法规、质量检测、产品的安全评价等环节,所覆盖的专业实际上就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其余四个专业在证书的考核知识点上涉及不多。这固然能短期内填补国内食品检验检测人才缺口,但是食品产业链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相对集中的食品智能制造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酿酒技术和食品贮运与营销等专业,目前并没有对应的X证书,这导致学生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选择面狭窄,也让开设上述四个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面临取舍。
(二)评价组织头部品牌效应弱,证书含金量和认可度不高
尽管证书遴选阶段设定必须获得一定数量企业认可准入要求,但项目开发认可与对证书水平认同间仍存在差异。之前四批投入试点证书中,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开发或公开支持证书有效性的情况少。这表明,主流企业对于院校内的职业培训市场和许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识和信心不足。
近年来,政府采取系列激励措施,鼓励行业协会更多参与职业教育。同时,行业协会自身实力和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因此,行业协会开始以多种方式和途径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在四批次试点培训评价组织名单中,有9家行业协会直接参与X证书试点工作,还有14家由行业协会出资成立或控股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也参与到了X证书试点工作中。
在这样背景下,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得以开发并实施,在四个食品相关的1+X证书中,是唯一一个出现在第三批中的证书。这一证书的推出不仅体现了政府和行业协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还反映了市场对这种证书的需求和认可。但是总体来看,食品专业相关的1+X证书评价组织头部品牌效应偏弱,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其开发的证书在企业或者毕业生中的认可度普遍不高的现实。
(三)双师队伍量足质不优,跨区域院校横向联合和交流不畅
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相对狭窄[6],48.32%的高校毕业生、12.42%的其他行业的转岗、24.16%的其他高校的转岗和15.1%左右的企业实践人员的转岗,导致高等职业院校高教性和职业性两个属性之间出现不平衡,尽管双师素质的师资所占比重为50%这一指标大多数院校均已达标,但双师素质的品质并不能100%保障,行业领军人物、技术能手、企业一线骨干在师资队伍中的占比过低。评价组织虽然会对参与试点院校的专任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但内容单一,由于缺乏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才,培训内容的衔接设计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快速多变性融入不够,使参培人员尽管掌握了证书的考核要点,但是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缺乏判断和领悟[7]。
自1+X证书制度推出近五年来,试点院校数量增长显著。在特定区域范围内,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有高度一致性,区域内院校间开展横向合作。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试点院校仍然主要在内部探索,缺乏院校间的交流与协作。证书选择、考点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核心内容上,没有形成有效资源与信息互通共享。这导致试点院校在全面深入实施1+X证书制度的时代背景下处于被动地位,削弱了其在推进1+X证书制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了更有效地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需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享经验和资源,院校可以应对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挑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这样的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发展,使其更加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未来,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试点院校打破局限,积极开展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1+X证书制度的深入实施[8]。
还有一个环节需要提及,截至2023年12月,笔者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将“l+X”作为关键词或主题词对2019年1月至今的所有文献进行检索,得到8141篇文献,与1+X证书有关的文献3587篇。其中2019年为205篇,2020年837篇,2021年1304篇,2022年795篇,2023年446篇,热度在2021年达到顶峰后迅速回落。所有3587篇文献中,北大核心共收录214篇。当在主题词中添加“食品”两个字后,结果只有33篇(实际相关23篇),北大核心收录1篇。其中书证(课证)融通相关9篇,“三教”改革相关4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关4篇,实践教学改革、专业试点和制度探讨各2篇。尽管国内有288所食品相关专业X证书的试点院校,但是对证书制度的研究、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可以相互借鉴的资料非常少,这也是当前食品类专业1+X证书推广不畅的原因之一。
三、疏解困境的优选方案
针对当前国内1+X证书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专家都给出了不同视角下的解决方案[9-14],其中共识性策略包括政策和机制的协同推进、推进专业课程考核制度改革、强化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推进新型教材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等,基本上都是规范政府和学校办学主体在推进1+X证书制度中的主客观作用,但是却忽视了评价组织在证书设计、考核方式、证书含金量提升以及学生就业方面的协同作用。
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组织有关政府部门、学校、企业、产业园区承接重点任务,强化省级统筹,将重点任务建设情况纳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工作中整体部署。笔者认为,在推进1+X证书制度中,各行业协会应该指导行业内评价组织成立对应的联合体,这个联合体实际上就是一个资源整合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证书的含金量,即证书如何获得行业头部企业的认可和证书如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关于这个联合体的组成、运行机制以及以什么方式对接政府、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去探讨。
参考文献:
[1]赖红,李钦,谭旭.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基于培训评价组织参与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30):47-51.
[2]吴海丽.1+X证书制度试点中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研究:基于前四批参与试点组织的分析[J].职教论坛,2021(12):26-31.
[3]推动职普协调发展有关情况[EB/OL].(2023-03-23)[2024-02-19].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3/55167/sfcl/202303/t20230323_1052201.html.
[4]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J].教育科学论坛,2021(12):3-6.
[5]王鹏.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职业教育,2022,6(5):19-23.
[6]石雅欣.“I+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2.
[7]张信群.高职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现状与策略[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7):77-79.
[8]许宇飞,罗尧成.职业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的现实之困与应有之举[J].教育与职业,2021(14):29-35.
[9]丁才成.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现状及提升策略: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研[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7):52-55.
[10]张晓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15):52-56.
[11]李虔,卢威,尹兴敬.1+X证书制度:进展、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18-25.
[12]王书润,刘艳文.1+X证书制度试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79-82.
[13]陈丽婷,李寿冰.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与现实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7):13-18.
[14]张伟,李玲俐.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0):16-19.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于大胜(1974—),男,蒙古族,辽宁法库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检验检测、农产品深加工。
薛梅(1984—),女,汉族,山东济南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药品食品系教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转基因、活性蛋白表达及微生物检测等。
方涛(1981—),男,汉族,山东莱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检验技术、天然产物化学、功能食品加工。
刘禾蔚(1965—),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校学生部顾问,副教授,食品检验工高级技师,研究方向: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专业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