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及实施方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要求,即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链和知识块,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全新的认知结构。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就需要教师把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就有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提出。因此,选择抓住知识结构化、课程大单元化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和教师走上“轻负担、高质量”的道路。笔者对基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关键精神品质,对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单元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课程安排和组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经验。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单元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方式。
(三)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大单元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和整体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大单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系统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建立起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在学习中达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大单元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二、新课改目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大胆尝试将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授课目标,合理设置单元授课方式
在设置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材结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给出设定学习目标后,还需要通过等级评估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下一步的知识内容目标的设定更有好处。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时,笔者通过之前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学。同时,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注重对算理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并在之前的知识基础上,使学生自我学习。因此,笔者提出知识、能力、价值三个维度的目标。一是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习计算方法,正确运算;二是熟练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充分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三是经历对小数乘法算理、算法的探索,体验方法的多样性。
明确目标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对子帮扶、组内讲解基础知识,教师只负责学生解决不了的有难度的问题,采用提问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促进教学目的的实施。通过知识的串联打通计算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小数的乘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为后续学习分数做铺垫。
(二)构建知识框架,将单元知识内容融会贯通
一是主题整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个主题,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如在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可围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转化的思想把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系统。
二是问题整合,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来整合知识点。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可以是美食、特产、旅游景点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利用问题设计一些涉及多个知识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将实践活动整合起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通过测量物体的尺寸,使学生能够全面综合地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等的关系,从而求出表面积或体积。
四是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习其他学科。如在科学课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三)运用多元化考核,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大单元教学的目标,这通常涉及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水平、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根据评估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估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是测试题,可以是观察表,可以是自评表,也可以是同伴评价表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考核工具,适时对学生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要根据考核结果,对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方式进行调整。自评可以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培养学生自我监督、独立学习的能力;同伴评价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教师点评,教师观察学生的成绩,给出专业的评价;家长评价,可以体现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状况。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大单元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学习数学,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作者单位:莘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