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和利用,是幼儿认识大自然、探索动植物生长变化的窗口,它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观察、管理的机会,还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提升了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幼儿园自然角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课程,处处蕴含教育价值。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胡寨镇中心幼儿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有一望无垠的麦田,亦有醉人的油菜花、成片的藕田、碧绿的荷叶,春有百花齐放,夏有蝉鸣蛙鼓,如此优美的环境下处处藏着教育契机。自然角作为大自然的缩影,如何将这动植物的美妙搬进班级呢?丰富的乡土资源让人看了垂涎三尺,如何充分利用好乡土资源创设班级自然角值得教师去思考和探究。笔者认为自然角的创设可以从乡土资源的收集、乡土材料的利用、提高自然角的趣味性、提高幼儿观察的有效性四方面进行着手,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乡土资源的收集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幼儿园地处农村,身边并不缺少乡土资源,而是缺少发现和挖掘美的眼睛。农村是彩色的,春有白色梨花,夏有粉色荷花,秋有黄色落叶,冬有绿色竹林,各种各样的色彩冲击幼儿的视野;农村是天然的玩具乐园,石头、木棍、鱼虾、小虫,均是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契机,是幼儿的天然玩具。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乡土资源,如何收集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资源投放到自然角当中去呢?经过思考和研究,乡土资源的收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一)收集材料要有针对性
收集材料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幼儿,材料的收集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要有针对性。在收集材料之前,明确收集范围及收集途径,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收集本土资源。如自然角一般会有植物区和动物区,而植物区又分为土培区、沙培区、芽苗区、实验区等,要按需进行材料的收集。再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细分,如小班的幼儿处在对颜色认知的敏感期,教师就可以侧重收集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或者不同颜色叶子的植物,供幼儿观察,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根据班级自然角的情况,笔者把乡土资源分成了动物类资源。植物类资源、辅助类资源,动物类资源包括小河里捉来的蝌蚪、乡野间收集的各种各样的虫子等。植物类资源有种子、花草等。辅助类资源有砂石、木桩、土壤等。
(二)拓展材料收集途径
班级乡土资源材料的收集,不单单是教师的工作。首先,教师单方面的力量着实薄弱,收集资源受限。其次,没有幼儿参与收集的材料,似乎都会失去几分温度,收集材料的过程亦是幼儿与材料对话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所以,在乡土资源的收集上,要拓展收集渠道,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家园共育是良策,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身边的乡土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
例如,笔者班里的幼儿,对乡野的虫子特别感兴趣,笔者就可以和幼儿一起带上昆虫收集器去幼儿园的墙角收集蜘蛛,也可以到菜地里挖蚯蚓,或到草丛里捉蚂蚱……笔者和幼儿一起收集身边的小虫,将它们投放到自然角,支持幼儿接下来的探究。家长资源的拓展,可以给自然角带来更多的资源,家长带领幼儿在自家的庭前院落、上下学路上、田地里可以收集更多的小虫,带给幼儿更多的惊喜。因此,在资源收集上,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家园共育桥梁,积极发现和收集本土资源创设自然角,满足幼儿的探索,幼儿参与资源收集,提高其参与度、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大家共同体验收集的乐趣。
二、乡土材料的利用
乡土材料本是不会说话的教师,它为幼儿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自然角进行各类学习材料的载体。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乡土资源的投放要有目的性和层次性。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水平、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挖掘出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的使用方法。如大、中、小班同时饲养蚯蚓,但对蚯蚓的观察重点、探究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分类、分层次、有目的地投放和利用乡土资源,深度挖掘乡土资源可以带给幼儿的意义,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价值。
三、提高自然角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幼儿穿梭在自然角里,除了喂鱼、浇水、种菜,还能怎么玩呢?让乡土资源“活”起来,自然角也可以秒变成一个好玩的场所,让幼儿沉浸其中,在玩中学,学中乐。
例如,笔者让幼儿在家里的菜地里抓几只蜗牛放到自然角,并和幼儿一起观察两天甚至三天之内蜗牛粪便的颜色。通过共同观察,幼儿发现蜗牛每天拉出的粪便颜色不一样,此时笔者引导幼儿猜测粪便颜色不同的原因,是不是因为蜗牛吃了不同颜色的食物,拉出的粪便颜色也不同。带着这个疑惑,笔者和幼儿用火龙果对蜗牛进行投喂,结果幼儿惊奇地发现,蜗牛竟然拉出了红色的粪便。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做植物的根吸彩色的水的变色实验、探一探泥鳅的胡须等等,有趣好玩又长知识。
四、提高幼儿观察的有效性
自然角是为幼儿提供观察和探究机会的场所与对象,观察是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或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感知和探索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从以兴趣为指向的观察开始,到以外在任务为指向的观察,再到以一定目的为指向的观察,不同的层次要求,离不开教师细致地设计和引导。如自然角里投放了许多幼儿收集的植物,它们陈列在置物架上,当幼儿穿梭在自然角中时,他们会观察到植物间叶子大小、形状的不同,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比较植物,深入观察。
例如,教师可以将碰碰香和薄荷这两种植物有目的地摆放在一起,并在旁边放一个“小鼻子”的标志,方便幼儿运用嗅觉发现和比较这两盆植物的气味特点。还可以提供“小手”的提示卡,引发幼儿对植物的触摸探索,直接感知不同叶子带来的不同感触。当班级内大多数幼儿由观察积累了相关经验后,教师可以组织集体交流,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对植物进行比较,如通过颜色、触感、气味等对植物进行感知和观察。
又如,在幼儿园旁边有大片的麦田、稻田,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却对家乡的农作物知之甚少。于是,笔者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家长,在自然角和班级户外种植园种小麦和稻子,方便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同时,带领幼儿去田地里发现自然角的麦子和田地的麦子的异同。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利用好本土资源,不断推动幼儿深入观察,让幼儿在不断地观察和探究中,发现自然的奥秘,促进幼儿的成长。
小自然,大探究。合理、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班级自然角,让幼儿与自然对话,让幼儿与家乡对话,在自然角中观察、探究、交流,幼儿不仅可以收获快乐,也收获了知识和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胡寨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