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资源 画好家校社“同心圆”

2024-07-12 12:31胡卫峰
关键词:汶上县同心圆育人

胡卫峰

社会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各类服务资源的多样性和功能性。学校要依托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吸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和先进性,集中区域资源助力、支援教育。二者应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全社会,这是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

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把其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和有益补充。以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山东省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校)为例,探索更为科学、高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此校地处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汶上县。该县文化底蕴深厚,儒释文化、运河文化交相辉映。依托当地厚重的文化氛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师生“走出去”,感受文化熏陶

(一)挖掘文化资源,厚植学生人文情怀

汶上县古称中都,闻名于孔子初仕中都宰时期。学校“胸蕴儒雅、心存天下”的发展愿景与儒家文化不谋而合。学校高度重视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汶上县文庙、政德教育基地,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学期分批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每年3月份学校组织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汶上县雷锋展馆、雷锋讲堂、七问大课堂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教育基地成为了师生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学校依托优质阵地,将雷锋精神融入学校教育、家风家训当中,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广泛开展研学游,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每年到汶上县素质教育基地开展“探究、创新、合作、体验”主题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实现自我成长。基地开设了烹饪、陶艺、刺绣、篆刻、射击、烙刻、剪纸、泥塑、模拟驾驶、生物科学研究等多门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操作是知行合一的最佳诠释。此外,汶上县莲花湖湿地公园、中都博物馆等亦为学生学习了解中都文化提供了一手资源和参考,对学生丰富自身文化经历、开拓个人视野、提升个人素养有重要意义,为未来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三)志愿服务进社区,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社区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和实践基地。社区可以根据当地自然、文化资源和特色,联合一些域内机构开展适合学生参加的课后活动。学校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分别开展“啄木鸟”查找错别字活动,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或鼓励学生走进超市商场收集食物含糖量信息活动。学校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建立并完善社会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和动员文化团体、艺术团体和其他社会团体提供各种社会教育服务,推动社区开展社会教育工作。

二、专家名家“请进来”,传经送宝零距离

(一)邀请专家进校园,实现全方位育人

学校适时聘请教育专家、书画名家、心理医生、公安警察等走进校园,开展面对面教学。

例如,聘请汶上县司法、公安同志、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定期为师生开展法治教育课,通过播放动漫、电影、歌曲,讲解案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防校园欺凌、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知识;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县康复医院到学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引导中学生以正常心态应对心理问题;“书画名家进校园,翰墨丹青育新人”,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师生感受汉字和书画的魅力,学校邀请济宁市知名书画家走进校园,旨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增强文化自信。全体师生珍惜学习机会,深入学习、用心临摹,体会书法创作的乐趣和魅力。活动为开创学校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事业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氛围。

(二)设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

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各班级推荐选拔优秀家长组建家委会,架起学校和家长教育的“桥梁”。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以年级部为组织单位,宣讲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实践中,学校积极创新家长会形式,如举办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家长会和讲座式家长会,以展示学生专业技能和特长为主要内容的展览式家长会、表演式家长会,让家长在听、看、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家长和任课教师的沟通,互相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促进家校教育配合,共同育人。

学校是社会的文化中心和文明引擎。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和亲子乐园。社会则是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价值的最终场所,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升华。学校要不断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合力育人的广度。坚持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学生为主体,构建良好的“三维”教育氛围,搭建实践探索的舞台,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理念趋同、教育过程同步、教育方法互补、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共同育人的目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正在成为教育的新样态,也必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单位: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汶上县同心圆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同心圆梦再出发
青春献蓝天 浩气留青山——追记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董鲁光
同心圆梦再出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同心圆变变变
汶上县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探析
汶上县少先队“微信群矩阵”凝聚10万人气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