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棋超
摘要:分析总结现有沉浸式展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从沉浸式展厅设计中“具身交互叙事”的角度出发,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沉浸式展厅设计的本质和规律。文章结合沉浸式展厅的特点及应用需求,从具身交互叙事的三层逻辑入手,将具身交互叙事总结为“人的主观感受”“展览技术”“人机交互”这3个关键词,以全球顶尖的沉浸式展馆—ARTE MUSEUM展馆设计为例,分析其运用。分析出ARTE MUSEUM展馆设计在空间设计、交互技术、展项选择等方面的创新点。沉浸式展厅的展品呈现离不开空间、媒介、载体三者的相辅相成,一切设计都要紧紧围绕人去设计,用科技服务于人。
关键词:沉浸式展厅;具身交互叙事;空间设计;交互技术;展项选择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4)11-0144-04
Abstract: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immersive exhibition hall,combining with concrete cases,starting from the angle of“Embodied interactive narrative” in the design of immersive exhibition hall,in order to help designers better grasp the nature of the exhibition hall design and law.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immersive exhibition hall,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three-level logic of embodied interactive narrativ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mbodied interactive narrative into three key words:“Human subjective feeling”,“Exhibition technology”and“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analyze its appli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of Arte Museum in Space Design,Interaction Technology and exhibition item selection.Immersive exhibition hall exhibit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space,media,carrier of the three complementary,all the design must be closely around people to design,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erve people.
Keywords:Immersive exhibition hall;embodied interactive narrative;space design;interactive technology;exhibition options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传统的二维平面模式到现在的多维空间模式,人们在空间体验上也越来越追求多元化[1]。沉浸式展厅作为一种多维空间,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打造沉浸式体验,使参观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感受和体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人们对于交互空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上述原因,文章从“具身交互叙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展厅空间、交互技术、展项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为今后沉浸式展厅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沉浸式展览的概念和特点
沉浸式展厅指的是借助于现代新媒体技术所构建的展厅,主要形式为在与外界隔离的闭合空间内,通过投影、显示设备或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可以为参观者制造时空错觉体验的展示空间[2]。与传统展厅相比,传统展厅的构建要素主要为空间分隔与空间的节奏,其中空间的分隔一般使用明示的方法,使用玻璃展柜、护栏与分隔墙面来合理地利用空间来完成展示陈列,对使用材料和灯光布置有着严谨的要求。在空间的节奏上,需要通过“动线”对观众密度进行控制与引导,展品之间的间距和观众观展的距离也经过计算来实现,以达到优质的观展体验。而沉浸式展厅则是在传统展厅建立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展示模式的探索。在形式上更加注重媒介与材料的应用,在表达创作主题与展示内容的同时增加了观众的体验感,达到了在传统展厅基础上的创新效果[3]。
沉浸式展览所提供的沉浸式体验,指的是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创造出一种气氛,使参与者置身于特定环境,让参与者充分沉浸于虚拟世界之中[4]。
(二)当前沉浸式展厅设计存在的问题
沉浸式的展示方式,是科技和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交融的一种表现,模糊了人和艺术品的界限,使人的经历和感觉得到了一种全新的诠释。观赏者既可以在虚拟情境中进行互动,又可以在现实情境中亲身经历,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同时,沉浸式体验也起到了美育作用,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的活动[5]。这为展览空间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也使艺术文化在人们心中的传播和继承变得更为普遍。
在当前沉浸式展厅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技术与内容之间的脱钩使得各个展厅展出形式出现同质化现象,因此探讨“人”与“物”更深层次的“体验”,对未来沉浸式展厅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启发。
(一)具身交互叙事的定义和特征
具身交互叙事是指在展览或展厅设计中,通过利用参观者自身的身体和行动,以及与展览元素的互动,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叙事体验。它结合了身体感知、感官体验和参与感,使参观者能够亲身参与到展览的故事中,并通过与展览元素的互动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6]。
具身交互叙事的实现依赖于多种技术手段和设计策略。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运动捕捉技术、触摸屏交互、身体感知设备等。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参观者可以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进入虚拟现实场景,与展览元素进行实时互动,或者通过触摸屏幕、手势识别等方式与展品进行互动。
具身交互叙事的应用可以丰富展览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参观者的参与度和沉浸感。通过与展览元素的互动,参观者可以主动选择不同的路径和体验,探索展览的多个维度,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参观体验。同时,具身交互叙事也可以增强参观者对展览主题的理解和记忆,通过亲身体验故事情节,更深刻地吸收展览信息。
(二)具身交互叙事的三层逻辑
1.第一层逻辑:具身性
具身性是指人类意识、思维和认知过程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理论观点。强调身体在认知和体验中的重要性,认为身体是我们与世界互动和理解的基础。具身性认为感知和行动是紧密关联的。我们通过身体感知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接收环境信息,并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运动来与环境进行互动和反应。感知和行动之间的统一性使我们能够在实际环境中获取信息、理解世界和进行有效的决策和行动。
在沉浸式展厅中的体现,也就是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感受到虚拟化身是他们真实身体的程度,包括了自我位置感(与身体处于相同物理位置的感觉)、代理感(控制身体的感觉)和身体所有权感(化身是自己真实身体的一部分)3个维度[7]。
2.第二层逻辑:技术的具身化
技术的具身化指的是利用技术设备将原本视为第一媒介的身体延展出第二媒介,拓展了人与技术世界的具身关系,这个延展过程可以称之为技术的具身化[8]。
由于传统陈列理念一般都是以时间轴为主线,以收藏品为中心,以陈列方式为核心,因此,传统的陈列设计往往偏重于内部接口与陈列柜的设计。而沉浸式的体验则表现出了更加高科技与现代的展示效果。以展示内容的主题为依据,将拼接屏、投影、多点触摸屏等设备进行综合运用,将声、光、电技术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9]。
3.第三层逻辑:身体作为具身媒介
最初的展厅设计都是以实物为主,所有的空间都以展览为中心,所有的光线都集中在展品上,而并非“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展厅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对展品的信息传递也不再仅限于其本身,特别是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展览空间的设计重心已经从注重“物”转向注重“人”,更加注重人的需要,思考怎样才能在不刻意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知识传播。此前具身交互技术在初期只是实现了“数字化身”,将原本具象且单一的身体幻化成多个形象符号,人与机在此时还属于依附状态。而如今“脑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跨越身体与化身之间的生物边界性,人们对于媒介的使用越发趋于“透明化”,创造出全新的叙事形态。
从具身交互叙事理论与框架中可以分析出沉浸式展厅主要围绕3个核心关键词,分别是“人的主观感受”“展览技术”“人机交互”。
文章主要以韩国济州岛ARTE MUSEUM展馆为例,分析“人的主观感受”“展览技术”“人机交互”在展厅中的应用。
(一)具身交互叙事在展览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人对展厅最直观的感受往往是展厅与展品之间的联系。因此,空间情景的创设是沉浸式展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情境创设的第一步则是通过空间布局来实现[10]。首先,通过数据库技术,采集游客行为、习惯、心理的数据,分析出游客的真实需求,再由此模拟构建情境化叙事空间,来还原情境的内容、情节、环境,最终将故事的完整空间展示给游客。处理艺术空间的效果不仅在于帮助理解叙事设计中主客体体验的不同,而且有助于基于艺术性叙事元素和叙事场景的体验设计[11]。
以韩国济州岛ARTE MUSEUM展馆为例,ARTE MUSEUM展馆共有10个主题,分别是花、庭院、月亮、夜间动物园、鲸鱼、星星、虫洞、丛林、沙滩、瀑布。展馆共有两条游览路线,如图1、2。
两条路线均采用动态结构,通过电脑的智能化算法、通讯设备、投影设备、立体化成像显示系统、全息立体技术、光影技术、虚拟现实、混合增强现实技术等实现的,充分展现济州岛的自然与人文风光。路线1作为官方首推动线,根据展馆序号依次递进,其中前期展馆面积较大,带给观众一定的视觉冲击性,中间的展馆虽然面积较小,但内容丰富,可以使观众保持一定的好奇与兴奋度。整体来说张弛有度,路线顺畅,不会有重复路线。而动线2作为官方次推动线,以小见大的方式倒叙进行。在前期丰富的主题与展馆设置会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与观赏欲。在观览接近尾声的时候进入最大的主题2展厅不仅可以感受到巨大展厅带来的震撼,还可以静下心来细细欣赏内容。可以使观众欣赏到最全面的展示内容。之所以路线1被官方定为首推路线,主要还是根据游览者的行为习惯决定的,其次10个主题展厅的主题各不相同,路线1中的故事情节相对于另一路线较为连贯与自然,叙事感更强。
(二)具身交互叙事在展示媒介选择中的应用
技术是沉浸式展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应该与展览主题和参观者体验的目标相匹配,接下来将罗列一些目前在沉浸式展厅中主流的技术手段。
1.触控感应技术
触控感应技术是由前面板或外框、触摸控制器、触摸传感、液晶显示器及系统软件组成。由于人的身体本来就具有较高的感应电压,会产生杂波的干扰,也称为电容效应,就是利用这一特征来实现多点的触控感应技术,通常设计者将芯片集成装入电子控制器设备中去,再利用人体接近产生的电容效应,加大电容促使改变了原本的振幅频率,进而将通过人体靠近采集的模拟口令变成编程中的数字信号,从而达到触控效果的正常运作[12]。用户可在观展过程中通过触控系统与展示内容进行自由互动,如图3。将手中放置在“冬季”展墙区域,可利用雪堆叠各类物体。
2.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即通过计算机编程构造一个立体化的虚构世界场景,以达到向观者传递多模态交互感官体验的效果,不受任何限制地参与进三维空间内,可随意移步换景,通过锚点可切换到下一场景。而虚拟现实技术也是若干种科技手段的结合,其中立体成像图形技术、大视野立体显示技术、对观展者肢体、人脸的追踪技术以及对触控力度的反应,也包括了环绕立体声音频方面的传输技术等。
在ARTE MUSEUM展馆中的夜间动物园展厅内设有“生态素描本”的虚拟现实体验,参观者可以将自己绘制的二维动物形象通过扫描以三维动态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如图4。且在音效的设计上,结合了夜间丛林中经常出现的虫鸣声,猫头鹰叫声等进行了夜间丛林的场景描绘。
3.全息投影技术
全息投影与普通的银幕投影完全不同,最真实的全息投影技术是通过空气成像的,不需要任何的介质参与,而如今还没有实现真的全息,也就是没有将空气作为介质的技术体现,在实验室中也没有达到摆脱介质的程度。目前,技术停留在“伪全息”上,就是在专门的立体镜面上成像。但是全息可以实现全方位的观展效果,不仅仅是 180 °的,是可以 360 °成像的。
虚拟成像技术是全息投影技术的本质,通过干涉和衍射技术的原理性知识实现成像。全息投影的出现,不仅仅让我们体验了三维立体的虚拟成像,还可以配合演出人员完成一场虚拟与现实的演出。
在ARTE MUSEUM展馆的出口处设有售卖咖啡的茶吧,该茶吧以济州岛特有的山茶花主题,通过移动咖啡杯,影像与杯盏产生交互,在杯中投影出山茶花逐渐盛开的动态场景,如图5。
4.3D Mapping投影
3D Mapping投影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模型和投影技术将影像投射到实际物体或建筑物上的技术。通过将事先制作的三维模型与实际物体或建筑物的表面进行对应,并利用投影仪将相应的图像和动画投射到物体表面,创造出逼真的三维视觉效果。与全息投影相比,3D Mapping投影需要在特定位置才能看到完整的三维效果。
在ARTE MUSEUM展馆的鲸鱼展厅,通过3D Mapping投影技术模拟出巨浪拍击在玻璃上的感觉,并通过巨浪形成的压迫感侧面刻画出水的壮观与压迫感。由巨浪所形成的鲸鱼,在湍急的海浪中翻涌,十分具有画面的张力与表现力。再配以海浪湍急的冲刷声以及鲸鱼的叫声,令人仿佛置身于大海,如图6。
5.多方位影像控制技术
多方位影像控制是一种技术或系统,用于控制和管理多个投影或显示设备,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影像投射或展示。可以将多个投影或显示设备联合起来,以协调它们的操作和输出,从而创造出更大、更连贯的影像画面。
在沉浸式展厅、虚拟现实(VR)体验区域或游戏中,多方位影像控制可以将多个投影设备或显示屏组合起来,创造出完整的环绕视觉效果。观众可以感受到从各个方向、多个角度涌现出来的影像,增强沉浸感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庭院展厅是结合了游览和观览两大特征的混合型展厅。作为展馆中最大的一个主题,主要由济州光之庭院、名画光之庭院、海浪以及时间铸就光芒4个主题组成。展厅面积较大,多方位影像技术使得展厅内容非常丰富,不会显得空洞,如图7。
(三)具身交互叙事在展品呈现和互动中的应用
人机交互的概念并非近些年兴起的,早在1970 年,互动装置便始于西方的当代艺术。互动装置主要以多媒体屏幕为基础,结合各种媒体,将数字屏幕与声、光、电、模型等技术连接起来,在特定环境中发自内心地创造概念体验,使显示方法更直观,显示内容更容易理解,沉浸感更强[13]。
互动式的装置展示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等,让参观者在一个多感觉,多维的空间中,感受到一个完整的,多维的,多感觉的,复杂的空间体验[14]。因此,互动装置展示技术更加强调互动体验,能够让游客参与其中。游客与互动装置之间循环往复形成完整的信息交流系统。
ARTE MUSEUM展馆展品主要依托镜子、韩纸、实体墙、影像这4种载体呈现,对于以摄像头为载体的互动装置运用较少。其中镜子的运用最多,除了起到延伸空间的作用外,更能带来其他载体所不一样的视觉感官。
1.以镜为载体
在ARTE MUSEUM展馆的沙滩展厅中呈现了无界海滩,无限遐想的景象,由海浪的物性和水声填满的完整的大海上,进入某一个在海边体验过的奥妙思维的空间,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官,留下独特记忆。通过镜子和媒体,创造出无限扩张的海边,使参观者与大海近距离接触,如图8。
在瀑布展厅中无限扩张的媒体瀑布,可遇见拥有多种物性的瀑布演绎的超现实环境,用虚拟替代实物,弥补传统展示信息的不足。从8米高处倾泻而下的雄伟媒体瀑布,通过十四角的镜子无限扩张,引导人们进入震撼的空间,感受瀑布的壮丽景象,如图9。
在月亮展厅中镜子将月光无限扩张,隐藏在无限的球中,参观者可用手改变形形色色的月光,从中寻找月兔,增强游客参与感,调动人的好奇心,如图10。
花展厅则通过多媒体和镜子的配合,充满鲜花的空间传递着不知到达何处的茫茫花朵的生命力,用富有趣味性的多感官措施来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好生命的信念,如图11。
2.以纸为载体
星星展厅与音乐一起,营造多感官体验,激发观众情感,在纸张艺术间呈现闪耀的照明盛宴。在由镜子无限扩张的空间里,通过闪耀的纸质艺术秀灯光秀,进入宇宙星光之中。在材质上选用了韩国特色的韩纸,不仅有着良好的透光性、韧性与质感,更能弘扬优秀传统工艺,了解其本国的历史、文化,有着良好的教育意义,如图12。
3.以实体墙为载体
在花园展厅中,依托墙体与多种媒介,以济州岛的自然和西方美术史为素材,进行大约30分钟的沉浸式媒体艺术表演。听着济州的风声,在充满阳光的临建道上漫步,欣赏着济州美丽风景,遇见重新诠释的济州面貌,如图13。
4.以影像为载体
虫洞是一个独立的展厅,通过空间的布置以及影像播放营造神秘氛围。相比于平面化的展示空间,影像更能表现出立体层次的空间感。以展现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吞噬与变幻,带给参观者震撼的视觉效果,如图14。
5.以摄像头为载体
当前较为流行的展厅互动式装置大多借助摄像头来识别人体的运动,利用即时动态捕捉、影像辨识、麦克风输入、语音辨识等功能,完成与观众的交互。当参与者走近或使用简单的肢体动作,系统自动识别指令并输出与之相应的内容,带给观众超沉浸式的体验,如图15。
沉浸式展馆的展品呈现离不开空间、媒介、载体三者的相辅相成,其中载体与展品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展品呈现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载体的选择,因此,首先在载体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展品自身的特色,使之发挥最大优势。其次,在展厅设计中,要将新媒体技术和展品进行有机融合,分析展品的外观和内容来分析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最大化地展现其优质内容,凸显展品本身的优势,让观众们对于展品的记忆更为深刻。最后,展品通过不同的载体与人之间产生的交互联系是不同的,因此一切设计都要紧紧围绕人去设计,用科技服务于人,结合人的五感创造特有的体验效果,满足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15]。
沉浸式展厅设计是一门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方法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结合沉浸式展厅的特点及应用需求,从具身交互叙事的三层逻辑入手,将具身交互叙事总结为“人的主观感受”“展览技术”“人机交互”这3个关键词,再结合全球顶尖的沉浸式展馆—ARTE MUSEUM展馆设计,可以将沉浸式展厅设计归纳为六大要素,分别为故事情节和主题、技术与互动、空间布局和环境设计、多感官体验、参与感和互动性、个性化和定制化。
由此可见,未来沉浸式展厅设计中具身交互叙事的发展趋势是多感官交互叙事、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并结合新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让展厅设计更具时代性与互动性。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具身交互叙事对展厅设计进行研究,希望对今后沉浸式展厅设计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冯若曦. 新媒体技术下沉浸式体验在展示空间中的叙事性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22.
[2]李嫣.“数字故宫·万象紫禁”——论太原博物馆故宫特展数字展厅设计[J].艺术教育,2019(09):190-191.
[3]邹德涵. “沉浸与叙事”数字化技术下考古遗址博物馆空间展示设计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22.
[4]刘博文. 多感官交互艺术在沉浸式展厅中的应用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22.
[5]吴彧弓.沉浸式展览的“沉浸”何在?[J].美术观察,2019(12):30-31.
[6]韩晶鑫. 基于TeamLab“无界现象”的展演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2.
[7]贾云鹏,温雅馨.基于具身理论的VR电影交互设计研究[J].现代电影技术,2022(11):17-23.
[8]郭子淳.具身交互叙事:智能时代叙事形态的一种体验性阐释[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75(02):23-34.
[9]谢榕.沉浸式体验在展陈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建筑,2020(06):56-57.
[10]黄彩云. 数字时代交互叙事作品的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1.
[11]王正中. 叙事建构论[D].浙江大学,2017.
[12]杨易轩.VR影像的具身性交互叙事转向[J].新媒体研究,2020,6(14):137-138.
[13]姜圳,赵雁.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创新[J].设计,2017(09):132-133.
[14]王伊莎,杨明刚.视听融合下的手机数字展厅导视设计——以浙江省博物馆数字展厅为例[J].设计,2022,35(19):54-57.
[15]张家豪,常雅堃,孙淑桐.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下的智慧展厅设计方法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1(2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