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2024-07-11 19:14:45周婷王佳
高教学刊 2024年20期
关键词: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周婷 王佳

摘  要:科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而提出来的,并得到国家及教育界的认同。在科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新商科课程体系设计成为高校研究的重难点。因此,该文通过对科产教融合背景做简单的梳理,并对科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平台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建班制”联合育人模式, “2+1+1”人才培养模式、“课岗证赛”融通实践课程、校企合作和成果转换“双驱动”、新商科大数据商业智能实训平台等等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和实施举措,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高校分析新商科课程体系的应用,希望能够帮助高校完善新商科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科产教融合;新商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0-0133-04

Abstract: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science-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stems from the current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s and has been recognized by our country and the education circle. Designing a fitting new business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ience-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the researc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briefly combs through the background of science-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analyzes the new business platform under this background, before proposing a curriculum system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including the "class system" joint education mode, the "2+1+1"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he "class, job, certificate and competition" integrated practice course, the"double-drive"concept of university-company cooperation and results conversion, and the commercial intelligence training platform of big data of the new business etc. Through case studies, this paper help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business curriculum system and hopes to facilitate improvement on this system.

Keywords: science-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new business; university-company cooper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随着教育体系深入改革,我国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紧跟时代的变化,尤其是大学阶段商科教育。大学作为学生阶段到社会阶段的过渡期,是学生认识社会、积累专业技能的缓冲阶段,也是学生完成思维蜕变的关键阶段[1]。在这一阶段中,如何做好与社会的接轨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对于与社会高度重合的商科教学。商科主要涵盖管理、金融、经济学、会计、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等重要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未来是一个科技化的时代,大学的商科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将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融入教育课程体系中,实现科产教融合,打造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商科课程体系。

一  科产教融合背景分析

(一)  概念分析

科产教融合是创办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是响应社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党的二十大中就有强调要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发挥大学教育,构建出职业教育新体系。

产教融合在2013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被正式提出并施行,主张校企合作,坚持将产业需求和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相匹配,加强高校与各行各业企业深度合作,打通融合渠道,搭建校内平台,企业共享资源的方式,提高高校的育人空间。同时以社会产业为基础,做好教学内容打造和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从理论、实践和应用三维度的人才培训,建立实训基地,将企业人才培训的方法论导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做好校内外的联动教学[2]。此外,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到高校任教,并在高校中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作为社会实践导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及应用专业知识。

科教融合的提出,是要充分地发挥大学的科学研究的办学价值,通过“科”和“教”培育出高尖端的研究型人才,为我国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引擎型人才。根据CNKI中文库中对科教融合的研究,其最早开始于2008年,在2012年迅速增加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并于2022年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截至2022年,对科教融合的研究就有193篇。在党的二十大中首次将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共同纳入优化大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首次提出将科技、教育、人才三个维度统筹纳入科教融合的内涵,既要培育人才的科研能力和教育传承能力,从而孕育出源源不断的新兴人才,又要紧握科技的力量,将知识和科学信息化社会融合起来,最终实现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及人才强国的目标。

(二)  项目立项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科产教融合理念深入校企,高校和企业响应社会新型人才建设需求,理论与实际结合探索出多条科产教实践路径,助推科产教理念的落地。2020年10月,广东省确定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等878家企业为第一批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企业。2023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首批2022年度以深圳大学为代表的共68项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立项。2024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再次公布2023年度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代表的共71项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立项。由此可见,广东省十分重视科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同时,广东省校企合作的创新强校工程高校覆盖率达到80%,在良好的校企合作建设的基础上,融合科研的力量,定能够将高校人才培育拔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  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

科产教融合理念的落地,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中国工业报公示的2023年特色产业集群赋能典型案例名单,共有13家入选典型案例,如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汉阴县社会治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普瑞泰格安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等。以入选典型案例的山东中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地方院校共建新一代ICT与数字产业基地。基地根据高校需求和社会需要建构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可同时承担十多个专业单批千人的理论集训和实操实训。目前已经在烟台、济南、北京和沧州等十多个地方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致力于打造中国ICT人才培训的示范基地。

二  科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的平台分析

(一)  建好模拟教学和新商科实训双平台

科产教融合理念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理论教学,更要服务社会人才需求,结合学科特色做好课程规划及平台建设,建设具有新商科特色的模拟教学和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高校以“双平台”为基础,构建出新商科基础、新商科伦理、新商科实践及新商科创新等为主题的多元化新商科教学体系,做好科技、教育、产业链、人才及创新思想落地的深度融合[3]。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该校在结合科产教融合理念下,提出“大数据+商科”的人才培训模式,为商科人才建设提出学习个性化人才发展制度。该校重视学生的商科实践,在课程设计中增设模拟教学环节,并联合配置的AI大数据分析软件结合第三方大数据单位,搭建商科实训基地,开设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等,推进线上线下混和式教学,做好高校联动企业的人才培养生态链个性化成长方案。

(二)  借力媒体资源平台,实现“数智化新商科”建设

相对于传统的商科教学,新商科的课程设计加入了许多当代社会发展的成果,其中媒体资源就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集成物。新商科的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借力媒体资源平台,构建数智化新商科。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主动开展“双高计划”,联合政校企三方,发动多方院校共同建设数智化新商科平台,校方联合阿里巴巴建设新商科的试点基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为中心,做好人工智能的虚拟模拟建模技术融入商科课程,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全真”地感受到新商科的实践应用。通过数智化新上课建设,做好“实训+实践”双创课程体系建设,开展VR教学、项目教学等课程。

(三)  新商科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建构,检验人才培养效果

在技术加速创新和产业深度革命的新时代,亟需“管理+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新时代商科人才[4]。需具备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能力[5]。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平台来检验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校新商科课程体系设计中比不可少的一环。以广东海洋大学海上风电产业学院为例,搭建校内和校外两个维度的创新创业互动平台。从校内创新创业互动平台来分析,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及大赛,培育海风领航本科创新创业团队、明眸科技海上风电创新创业团队等,设计了一整套学生综合测评认定标准和管理制度,让学生以积分的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内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中。从校外平台来分析,产业学院联合广东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峡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汇集企业经营的各项数据,并将这个数据用于学生创新创业设计中的数据支持,让学生结合学习知识和社会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商科创新创业方案设计,提高学生务实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  科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课程体系设计

(一)  “建班制”联合育人模式,做好 “2+1+1”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商科课程体系采用的是“1+2+1”的人才培训模式,即一年的普适基础教育,两年的专业理论教育,一年的社会实践。该模式实践时间短、在校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高校作为学生阶段和社会阶段的衔接价值就不复存。新商科的“2+1+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科产教融合理念下提出来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其内涵为两年的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一年的实践技能培养及职业认证类资格证书考取,一年的企业实训基地技能实操。这种将“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三方进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毕业就直接能够持证上岗,快速上手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嵌入“建班制”联合育人模式。主要是在大三阶段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养,嵌入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联合企业,让企业作为人才孵化的基地场所,聘用企业的高级技术讲师,为学生讲解在实际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专业技能和技巧。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商科管理的重要课程,可为企业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人才。随着科技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衍生出许多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部分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课程仍然停留讲授理论阶段,缺少场景化教学,导致学生出社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输送,对于学生是否考取从业资格证并未提供帮助和要求,但大部分企业有持证上岗要求,导致大部分学生毕业前无法拿到资格证从而无法迅速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尴尬局面。以广东海洋大学-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为例。采用“2+1+1”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借助企业的平台,让学生提前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软件操作,并且也可以在大三的阶段通过企业骨干人才的指导来考取人力资源相关的证书。该基地将此种培养模式同时复制到企业所需的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  “课岗证赛”融通的实践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建设

相对于懵懂的学生,高校对于社会企业人才需求更为清晰,并且可以通过分析商科各个专业近几年的校招和社会的招聘要求,并结合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快捷迅速地适应社会。高校通过“课岗证赛”融通的实践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将课程、社会岗位、资格证书和竞赛结合起来,开设专门的专业的实验班,并建设好包含岗位、课程体系、资格证书以及竞赛在内的专业人才培训架构图。首先,从岗位来分析,高校开设的实践班授课由校企合作的企业专业人才或者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教师熟悉岗位分析,将岗位晋升路径分析清晰,并根据不同职级的岗位要求分解出岗位多项能力要求,如岗位通用能力、岗位核心管理能力以及岗位核心技术能力。其次,从课程体系来分析,实践班课程体系的建设一定是围绕岗位人才需求进行搭建,更关注实操性课程,根据岗位能力来进行开发的课程。比如会计岗位需要掌握运用财务信息系统,这是这个岗位的核心技术能力,那么对应开发财务信息系统实操的课程。第三,从资格证书认证来分析,课程体系的搭建要与资格证书认证要求相互匹配起来。新商科中比如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等专业都是需要持证上岗的,比如金融岗位需要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等资格证书,那么就要对应开设相关资格证书认证课程。帮助大学生获得相关岗位的证书,为就业求职加分。第四,从竞赛来分析,高校可以联动各个高校和企业共同发起相关技能的景色,比如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会计实操竞赛、中国人力资源创新大赛等等,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运用起来,并且在竞赛相互切磋中成长。

(三)  新商科大数据商业智能实训平台融入课程体系规划

新商科背景下,高校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以及遵从行业导向[6]。新商科的人才培养必须与当前社会发展进行接轨,不仅仅是要对学生进行商科专业思维和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要开拓视野,将当前的社会发展潮流融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如建立大数据商业智能实训平台,大数据与商科进行融合共建,实现大数据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在大数据商业智能实训平台中,能够通过基础实验、综合训练与实操、创新创业与研究等平台功能培养大学生的渠道管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商务运营能力、系统规划能力及创新创意能力,从而培育出跨境电商运营和互联网产品经理方向的专业性社会人才。此外,可以借助于大数据商业智能实训平台开展新商科公益性培训,新商科大数据高级研修班。截至2020年12月,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已经开办了十一期新商科大数据分析高级研究班,主要是高校联合慕研数据分析工作室,采用大数据商业智能实训平台,将新商科人才培训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新商科大数据商业智能实训平台的建设,也可以为高校组织举办的竞赛做赛前培训和平台数据分析支撑。以广东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为例。电子商务也是新商科重要的人才培训专业,开展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是将理论运用的重要举措,是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商业智能实训平台能够为参加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的学生提供比赛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培训,并在大赛期间能够全力为大学生提供大数据分析工具,帮助大学生做好电子商务的数据分析,助推“大数据+电子商务”的实操运用。新商科大数据商业智能实训平台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发展新商科课程体系的重要实现工具。

(四)  强化校企合作和成果转换“双驱动”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大数据、区块链、新能源等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普遍应用[7]。高校作为高质量人才培训的重要教育阶段,培育出具有科研精神,掌握科学技术,懂得社会产业发展和教育传承的高质量人才是其教育的重点。因此,高校跳出商科教育“专业”的狭隘,推动商科与其他文科和工科交叉,实现多类型学科专业与商科专业的深度融合和赋能改造,跨越商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屏障,走多学科融合发展路径[8]。因此,各个高校在进行新商科课程体系搭建时,需要重点考虑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的“双驱动”[9]。首先,从校企合作来分析,校企合作能够共同分享科产教的优势资源,以广东海洋大学-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科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为例。广东海洋大学是一所具有海洋特色的高校,明阳集团是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企业与高校之间达成校企合作,帮助高校实现新能源经济管理人才孵化。实现校企合作成果转化,将明阳集团商业模式创新实践中产生的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优化广东海洋大学教学课程体系的材料支撑。高校可以通过沙龙、学术讲堂等项目来营造科研氛围,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成果转化需要高校提出要求,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的标准及效果检验方式。高校通过过程管控和结果管控两种方式,实现对企业培养人才质量把关,有效推动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把企业在生产、运营及管理中的新理念、新模式与新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工作,突出课程教育实践环节,加强课程教育实效[10]。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但是新商科课程体系的发展将会为社会输送更为匹配的高质量人才。因此,高校可以通过 “建班制”联合育人模式,做好“2+1+1”人才培养模式、“课岗证赛”融通的实践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建设、新商科大数据商业智能实训平台融入课程体系规划强化校企合作和成果转换“双驱动”等举措做好新商科课程体系的建构和优化,促进我国新商科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项飞,陈兴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商科教学变革研究——以大数据会计专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10):197-200.

[2] 马海燕,周国华,曹献秋.新商科建设背景下企业战略管理一流课程建设体系的设计[J].学园,2022,15(22):20-22.

[3] 韩香云.智慧商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241.

[4] 王景涛,黄凌宇,董邦国.商科类专业创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开发——哈佛商学院创业教育借鉴[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14(4):416-419.

[5] 何毓颖.“新商科”背景下的中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2):47-50.

[6] 梁运吉,于佳弘,梁梓潞.产教融合视域下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2024(1):144-147.

[7] 胡艳香,陈蓉.商科院校法学本科商法学课程体系的个性设计[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65-67.

[8] 刘坤,李龙.重构与推进: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变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1):21-30.

[9] 张跃军,石威,朱恬恬.新商科的理论内涵、运行逻辑和实践路径[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1):28-37.

[10] 翟绪军,谭勇,林红.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4(2):40-42.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明阳智慧能源集团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粤教高函[2024]9号);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产教融合视阙下的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SDZX2023010);2023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双碳目标下构建广东省海上风电现代产业体系路径研究——以阳江市为例”(GD23YDXZGL03);2021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海上风电产业学院”(粤教高函〔2021〕18号);2021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海上风电产业学院”(310121022201)

第一作者简介:周婷(1977-),女,汉族,湖南湘潭人,博士研究生,正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通信作者:王佳(1993-),女,汉族,河南中牟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卷宗(2017年36期)2018-03-09 07:48:34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45:34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