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保护区森林草原火灾成因及应对策略

2024-07-11 11:14:25郭平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5期
关键词:森林草原祁连山林区

郭摘 要 森林草原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显著。然而,森林草原地理环境复杂,加上气候、人为等因素影响,致使火灾现象频发,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严峻。为给地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根据祁连山保护区森林草原火灾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林区森林草原火灾概况,重点探讨了森林草原火灾成因,并针对人为因素从强化宣传教育、严控野外火源、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 森林草原;火灾;防灭火;甘肃祁连山国家级祁连山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67

火灾是森林草原的大敌,具有突发性与破坏性强、救助困难等特点[1]。森林草原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大肆蔓延,轻则烧毁一定量的森林草原资源,重则影响森林草原的生态系统安全,甚至会危及林区工作者及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2]。为全面做好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祁连山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应对工作,笔者在了解祁连山保护区自然地理概况及火灾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析了林区森林草原火灾成因,并多措并举提出科学、有效的森林草原火灾应对措施,对保护森林草原资源及生态系统安全,进而助力林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意义重大[3]。

1 祁连山保护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祁连山保护区地处祁连褶皱系北的祁连山褶皱带,地跨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3市8县(区)。受特殊外营力与复杂地质发展期的影响,祁连山保护区的地形与气候复杂多样。全区为高山与谷地地貌,平均海拔超过4 000 m,地势西高东低,以素珠链峰海拔最高,达5 564 m,祁丰自然保护站海拔最低,为

1 800 m。祁连山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兼具青藏高原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特征,境内气候湿润,气温变化剧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由于祁连山保护区地域辽阔,海拔差异显著,区域内植被与土壤也表现出明显的水平与垂直地带分布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带、大陆性草原气候带、大陆性寒温半湿润气候带与大陆性高山气候带,与其相对应的植被带依次为荒漠草原带、森林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垫状植被带[4]。据统计,祁连山保护区年平均气温-1.8 ℃,不小于10 ℃的活动积温在500~900 ℃;年降水量在300~500 mm,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无霜期90~120 d[5]。

1.2 火灾发生特点

祁连山保护区1—4月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的频次较高,主要原因为该时间段内降水少,加上气温快速回升且风力较大,极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相比较而言,祁连山保护区7—8月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的频次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该时间段内林区降水充沛,可燃物含水分较多,不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就森林草原火灾在祁连山保护区的空间分布而言,区域内阳坡地、林缘草灌地极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发生频次占全年森林草原火灾发生频次的85%以上,主要原因在于阳坡地与林缘草灌地受阳光直射,使植物体内的水分由于蒸发加快而大幅减少,为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创造了良好条件。除此之外,春季与冬季阳坡地、林缘周边的人为活动频繁,还存在部分人员肆意在林区违规进行烧烤、吸烟等活动的现象,致使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显著增加[6]。

2 祁连山保护区森林草原火灾成因

2.1 自然因素

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现象的自然因素众多,具体包括以下3点:1)随着全球气候加剧变暖,祁连山保护区气温普遍升高;加上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林区长期高温干旱、少雨少雪,致使森林草原火灾频发;2)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背景下,祁连山保护区雷电灾害频发,由此引发的雷击火时有发生;3)祁连山保护区天然林区范围广,难以管理,可燃物众多及持续堆积,致使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显著增加,不仅导致火灾发生频率高,还给火灾扑救带来了较大困难。

2.2 人为因素

据统计,我国70%的森林火灾起源于非生产性用火,其中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们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认识不到位。大多数林区居民未能充分意识到林区用火的潜在危害,森林防火意识淡薄,致使林区火源遗留现象多发。例如,大多数居民认为小火源不会引发严重后果,而肆意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乱扔烟头、烧土灰等。正是这种侥幸心理与散漫行为,埋下了巨大的火灾隐患[7]。

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大,森林草原火灾隐患众多,导致森林草原火灾频发。1)长期以来,当地居民有祭祀上坟烧香烧纸、节日燃放鞭炮等传统习俗。虽然当地政府明确发布禁火令,但依然有部分居民一意孤行,顶风作案,造成安全隐患。长期传统习俗根深蒂固,是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主要原因。2)部分居民存在野外烧田埂、烧杂草等劳作习惯;还有部分居民心存侥幸,私自在林区用火,导致森林草原火灾频发。3)进山入林人员在林区吸烟、部分人员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而故意放火也是祁连山保护区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的重要原因[8]。

3 祁连山保护区森林草原火灾应对策略

森林草原火灾造成的影响及危害巨大,突出表现为以下2点。1)烧毁大量的森林草原资源,严重破坏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致使林业经济大幅下降。森林草原火灾还会导致林区野生动物数量锐减,严重威胁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会危及林区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后极易出现火烧迹地、地表裸露等现象,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经河流汇入下游,引发河道淤积、河床抬升等现象。尤其是夏季暴雨发生时,上游杂物、泥沙等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汇入水库,既严重污染了水质,又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景观[9]。因此,及时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应对森林草原火灾至关重要。

3.1 强化宣传教育

强化宣传教育是做好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工作的第一要事。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全民森林草原防灭火意识,高效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祁连山保护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结合通俗、真实且典型的案例,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信息传播渠道,向林区周边居民、林区工作者广泛宣传森林草原火灾的危害及做好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性。2)在进山入林关键路口及重要路段设置醒目的防灭火宣传牌,还可印发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单,广泛宣传森林草原防灭火知识与注意事项。3)祁连山保护区还可安排专门的防火宣传车,深入村组、居民区进行流动宣传,提醒广大居民严禁携带火种入林。4)全面开展“小手拉大手”森林草原防灭火知识与技巧进校园活动,联合学校印发森林草原火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引导学生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员,与家长共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众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意识[10]。5)除常规宣传教育外,祁连山保护区相关部门应抓好防灭火重要节点,将宣讲、巡查结合,一旦发现森林草原火灾,既要第一时间应对处理,又要依法追究肇事者与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筑牢森林草原防火的第一道“安全大网”。

3.2 严控野外火源

野外火源管控是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关键环节。祁连山保护区相关部门可从以下5点着手。1)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行绿色祭扫,生态、文明、安全祭祀。可统筹运用“网络追思”“鲜花换纸钱”等方式以形成祭祀新风尚。2)严厉打击野外烧秸秆、烧杂草等农业生产性用火行为,严厉禁止林区野外用火、乱丢烟头、生火取暖等行为,以降低森林草原火灾发生风险。3)在森林火灾高风险期,祁连山保护区应严禁儿童及特殊人员入林。同时,要在林区关键入林口设置检查站,引入大数据技术,要求进山入林人员使用扫描进山码,并如实填写姓名、家庭住址、电话、进山原因等信息,以实现实时动态监管。4)林区林业部门应强化与电力部门的合作,全方位做好协同巡查工作,及时对林区老旧电线等进行维修与更换,以杜绝火灾隐患,降低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概率。5)林业部门还要定期安排管护工作者对林区可燃物进行清理,尤其是农林交错区、林缘处的枯枝落叶等必须清理干净,既可防止大量可燃物堆积,又可降低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概率,排除火灾隐患[11]。

3.3 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系统

祁连山保护区相关部门应强化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定期对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系统进行完善,以实现森林草原火灾预测预报能力的显著提升。祁连山保护区可建设森林草原火险要求监测站、可燃物因子采集站等,构建集火险预警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与发布等于一体的智能化平台。同时,应积极完善森林草原火险预警响应机制,第一时间精准预报林区森林草原火险等级与林火行为,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积极引进先进化、智能化监测设备,构建地面巡护、空中巡护、高处瞭望与卫星监测“四位一体”的监测体系,并确保全区覆盖,第一时间发布短、中、长期天气预报及火险预报,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中心提供科学、准确的火情信息,以显著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监测效率[12]。

3.4 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是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1)祁连山保护区应尽可能考录一批学历层次高、身体素质过硬的青壮年人才,以充实现有的防灭火团队。2)定期组织半专业化防灭火队员参加防灭火安全知识、设施设备操作流程、操作注意事项及野外技能培训活动,还可定期组织实践演练,以提升其应对森林草原火灾的能力。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所有防灭火人员配备齐全的防灭火设施设备,以确保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时可第一时间使用有效设备进行科学应对[13]。严格做好防灭火人员管理工作,严格遵守24 h值班制度,尤其是森林草原火险高发期,更应严格落实值班与分班制度,以确保火灾现象发生时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应对处理。

4 结语

祁连山保护区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因素众多,由此造成的影响及危害也相当严重。因此,祁连山保护区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并积极通过强化宣传教育、严控野外火源、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建设等强有力措施,高效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为森林草原资源及生态系统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春国.浅谈晋北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花卉,2020(16):204-205.

[2] 李建平.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与防火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3,17(14):103-105.

[3] 陈佑.太湖县森林火灾成因及其可持续防控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1):80-81.

[4] 宋伟宏,王莉娜,张金龙.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地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J].草业科学,2019,36(9):2233-2249.

[5] 曹安邦,陵军成.祁连山保护区木本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评价[J].福建林业科技,2022,49(1):128-124.

[6] 王志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发生现状及防控建议[J].乡村科技,2023,14(12):128-130.

[7] 徐芃.安庆市森林火灾成因与应对策略[J].安徽林业科技,2016,42(5):35-37.

[8] 王昔泽.武威市森林草原防火现状及对策[J].甘肃林业,2023(6):30-31.

[9] 张洋,张超,王红玲.通辽市森林草原火灾发生规律及防灭火对策[J].内蒙古林业,2023(3):23-25.

[10] 玉刚,高海林,吴昊,等.锡林郭勒盟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情况分析及防御措施[J].河南科技,2021,40(20):126-128.

[11] 杨展翔.森林火灾成因及多元应对策略[J].乡村科技,2023,14(12):114-116.

[12] 王天学.森林火灾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控措施[J].广东蚕业,2023,57(10):32-34.

[13] 曹冬梅,张红岩,曹晓波,等.森林灾害成因与可持续控灾对策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10):320-322.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郭平(1972—),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林草管护。E-mail:2903653513@qq.com。

猜你喜欢
森林草原祁连山林区
图志
发展(2024年1期)2024-04-25 03:45:30
张旭晨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甘肃林业(2024年1期)2024-02-28 11:05:18
雷思维调研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甘肃林业(2023年6期)2023-12-28 11:48:30
记游哈林区(节选)
英语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00
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治理能力四川“三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获批准通过
绿色天府(2021年1期)2021-12-03 08:50:20
祁连山下
吉林省启用森林草原防火信息化科技创新系统
科学导报(2019年71期)2019-12-16 09:18:12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16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1
祁连山草原:如梦如幻近高天
华人时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