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4-07-11 08:07:15韦家欣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5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

摘 要 场外造林可以有效扩大国有林场的种植面积,提高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场外造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造林质量和效益。因此,为提高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管理水平,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为例,简单介绍林场的基本概况和场外造林现状,详细分析了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合林地资源、优化造林模式、加大造林投入力度及发展复合种植等优化对策。

关键词 场外造林;森林资源;广西国有黄冕林场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59

作为森林资源保护、经营和利用的主体,国有林场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国有林场场内的林地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济效益的需求。因此,许多国有林场开始采取场外造林的方式,即在国有林场原有经营范围之外的地方进行造林活动,以进一步扩大造林规模、提高林业效益、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现根据广西国有黄冕林场(以下简称国有黄冕林场)的实际情况,探讨场外造林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国有林场的场外造林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国有黄冕林场基本概况及场外造林现状

1.1 基本概况

国有黄冕林场创建于1957年11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之一,地处东经109°43′46″~109°58′18″、北纬24°37′25″~

24°52′11″。国有黄冕林场地跨桂林、柳州两市,总部设在柳州市鹿寨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为森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1]。截至2022年,全场有常设机构11个,二层机构14个,营林生产单位12个,场属全资公司3个,合资控股公司1个,总职工人数达1 418人,其中在职职工566人,专业技术人员313人;全场经营总面积43 486.67 hm2,森林蓄积总量由2000年初不到100万m3发展到2022年的463万m3,森林覆盖率在90%,每年可为社会提供约40万m3的木材;全场资产总额达24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2.55亿元,营业利润1 300万元,在职职工年均收入约15万元[2-3]。

1.2 场外造林现状

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始于2001年。近年来,随着林业改革和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有黄冕林场进一步加大了场外造林工作力度,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截至2023年,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地面积达26 666.67 hm2,占林场经营总面积的61.32%,其中仅2019—2023年对外收储的林地总面积便高达18 000 hm2,进一步满足了其场外造林的用地需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面积已超过场内面积,场外造林成为拉动林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地块主要分布在鹿寨、临桂、永福、荔浦、长洲、龙圩、苍梧、蒙山、八步、昭平、钟山、环江及金秀等县(区),场外林地利用率高达97.5%,林地利用较为充分。场外造林树种主要为速生桉,面积占比84.4%。场外租用林地造林面积占比约98%,联营林地面积占比约2%;按林种结构划分,商品林面积占比99.5%,其他林种面积占比0.5%[4]。

2 场外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林地分散,林业资源管护困难

由于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地块分布广泛,涉及多个县(区),给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1)由于部分场外造林基地地块较为分散,国有黄冕林场在场外林地的巡护和管理上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巡护和监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交通和时间成本,一些地块的林业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可能存在一些破坏和盗窃林业资源的行为,如非法砍伐、乱占滥用、过度放牧等[5]。2)场外造林地块之间的距离较远,也给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容易导致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发现不及时,给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2.2 林地纠纷,多方利益难以协调

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林地纠纷频繁发生,多方利益难以有效协调。林地纠纷是指因林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分配等问题引发的争端。场外造林管理中涉及大量土地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因此林地纠纷问题尤为突出。例如,一些村民或私人企业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占用林场的土地,或者与林场之间的土地使用权界限存在不清等情况,都容易导致林地纠纷的发生。在场外造林项目中,除了国有黄冕林场本身的利益外,还牵涉当地村民、开发商、政府等多方利益相关者[6]。这些相关方可能会因为自身利益的不同而产生分歧或者甚至对抗,导致场外造林项目的推进受到阻碍。例如,某个地区政府可能希望发展当地的经济,鼓励企业在林地上投资建设,但是这样做可能会妨碍当地村民的利益,导致出现纠纷。

2.3 租地困难,经营管护成本偏高

租地困难、经营管护成本偏高是制约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国有黄冕林场对外租地面积为26 666.67 hm2左右,相对于区内其他兄弟单位的场外造林地面积要小很多。而且,国有黄冕林场现有的场外造林地中有很大部分存在剩余租期短、续租困难的问题,使其在制订长期经营计划和投资决策时受到限制,大大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而在林地收储方面,由于场外林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多的林场竞相争夺租赁权利,导致林地租金日益上涨,国有黄冕林场在租地过程中需要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场外林地收储工作越来越困难[7]。此外,国有黄冕林场在场外林地林木经营管护方面面临着成本偏高的问题。场外造林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抚育管护,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防火等,这些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由于近年来人工、物料成本的不断攀升,大大增加了森林经营管护的成本。而经营管护成本偏高,就有可能导致场外造林林木抚育管理不到位、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问题的发生。

2.4 树种较少,林分结构比较单一

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管理中存在的树种较少、林分结构单一的问题,不仅增加了生态风险,也影响了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树种组成上看,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树种中桉树占据着主导地位,其种植比例高达84.4%,并且大部分都是纯桉林,这意味着大部分林地资源被单一树种桉树所占用。这种高度集中的树种选择,虽然可能短期内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但长期来看,却增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8]。例如,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可能会对当地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源涵养能力减弱等,从而引发当地对桉树种植的质疑;桉树纯林林分结构单一,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病虫害等问题,一旦发生病虫害,可能会迅速蔓延,大大增加了林场的管理成本和风险。

3 场外造林管理对策

3.1 整合林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针对林地分散、林业资源管护困难的难题,国有黄冕林场应加快对场外现有林地的整合速度,提高场外林地管理的集中度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针对地块面积小、交通条件差、位置偏远的场外林地,国有黄冕林场可以选择一个核心区域,按照集中连片、等价交换的原则,与周边兄弟林场进行场外林地互换,将零散的林地整合成更大规模且连片集中的林地,从而提高场外造林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便于管理和监控。此外,可与周边造林单位友好协商,通过购买、租赁、托管、合作造林等多种形式,实现场外林地资源的有效整合。

3.2 优化造林模式,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国有黄冕林场在场外造林管理过程中,可以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优化造林模式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促进多方合作共赢,减少林地纠纷问题,保证场外造林项目的顺利实施[9]。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场外造林模式。1)合作造林模式。例如,采用大场带小场、“林场+基地+农户”等合作造林模式,共同开展场外造林工作。通过合作造林,可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和技术优势,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同时可以增加当地农户的收入来源。2)股份制造林模式。国有黄冕林场可以与当地政府、农户等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公司,开展场外造林工作。通过股份制造林,可以实现利益的共享和风险的共担,同时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3.3 加大造林投入力度,降低经营管护成本

加大造林投入力度,降低经营管护成本,有助于国有黄冕林场场外造林事业的长久、健康发展。为了解决场外租地面积较小和收储林地困难等问题,国有黄冕林场可以适当增加对场外造林的投入预算,包括增加资金、人力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扩大场外租地规模和提高林地收储效率,并且尽量选择租期较长、续租条件灵活的土地。而对于场外现有租期较短且优质的林地,在续租谈判的过程中,国有黄冕林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租金和租期,如果出租方对租金有较高的期望,林场可以在保证自身经营效益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租金,以牺牲短期利益而获得长期回报。

在降低经营管护成本方面,国有黄冕林场要加强对林木抚育管护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在林木抚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引进先进的林业技术和设备,如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火灾的监测,利用无人机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提高经营管护的效率,降低相应的成本。

3.4 发展复合种植,确保经济与生态效益

复合种植是指在同一片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不同特点和功能的树种。为了降低生态风险,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国有黄冕林场在场外造林过程中应积极发展复合种植。复合种植时要坚持适地适树适法原则、坚持综合效益最优原则和土地高效利用原则,对目标树种与其他用材林、珍贵树种、经济林、林下农林作物等对象开展复合经营[10]。例如,在桉树主导的林地当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其他适应当地环境且具有经济价值和对生态环境有益的树种,如油茶、红锥、米老排等,进行纯桉林的改造,形成复合林分。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森林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功能。

4 结语

场外造林是国有黄冕林场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林地资源、优化造林模式、加大造林投入力度及发展复合种植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场外造林的质量和效益。然而,场外造林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笔者将进一步加强对场外造林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措施,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 彭凯.山林权属争议及对策探讨:以国有黄冕林场为例[J].绿色科技,2015(11):113-115.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西黄冕林场四片“万元林”实现开门红[EB/OL].(2022-01-18)[2023-12-16].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339014.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林场简介[EB/OL].(2023-03-15)[2023-12-16].https://huangmianlinchang.cn/IntroductionToTheForestFarm/index.aspx.

[4] 谢学华,曾祥秀.森林资源现状与经营管理评价: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为例[J].绿色科技,2023,25(11):143-148.

[5] 周娟.大桂山林场场外造林管理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20(17):153-155.

[6] 覃鹏飞,蒋美莲.国有大桂山林场对外租地造林面临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3,14(3):122-124.

[7] 董兴学.谈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管理[J].新农民,2021(15):18-19.

[8] 黄鸿.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可持续经营探究[J].农家科技,2021(3):170.

[9] 王启君.浅谈南方区直国有林场场外造林面临的林政纠纷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2):74-74.

[10] 朱志坚.国有林场对外租地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村百事通,2021(27):85-86.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韦家欣(1983—),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研究与场外造林管理。E-mail:913670008@qq.com。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山西林业(2021年2期)2021-07-21 07:29:28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农业(2020年18期)2021-01-07 02:17:32
森林资源保护下林业行政执法的完善措施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04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16
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06
西盟县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究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42
浅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6
对当前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几点思考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25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2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