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宁津县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县,以小麦为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小麦的优质高产对促进当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宁津县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结合实际种植经验,介绍了宁津县小麦种植技术,并简述了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 小麦;高产增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山东省宁津县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11
小麦属于禾本科、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宽条形,籽实椭圆形[1]。小麦是山东省宁津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小麦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笔者以宁津县为例,对小麦高产增收种植技术和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简单总结,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 小麦种植情况
宁津县隶属山东省德州市,地处华北平原东部的黄泛区平原,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7—8月,夏季温湿度高,冬季低温寒冷。宁津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小麦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较大,育种面积近0.67万hm2,种植面积4.67万hm2,育有“良星89”“良星99”等优质良种,667 m2产量在600 kg以上。
小麦产量对宁津县农户家庭收入、地方粮食安全、基础产业发展等均有较大影响。受益于广阔的小麦种植总面积,宁津县基础产业稳步发展,区域经济稳定[2]。然而,宁津县的小麦种植也面临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先进技术应用少,种植过程科技含量低,无法达到高产目标产量。针对上述问题,宁津县有必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研究小麦优质种植技术,并做好病虫害防治,促进小麦的稳产高产[3]。
2 种植技术
2.1 优选麦种
目前,宁津县自主培育的小麦品种有济麦22、鲁原502、良星66、良星77、良星99等品种,可选择余地较大,要想更好地提高小麦产量,还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域特征等合理选择小麦品种[4]。
在选择麦种时,要从小麦籽粒饱满度、籽粒色泽、发芽率、抗病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要考虑小麦种子的净度、纯度等。要挑选能够发芽的种子,并在播种前进行充分晾晒。对易感染病虫害的种子,需要通过药剂拌种或晒种进行处理。拌种一般使用“杀菌剂+杀虫剂+调节剂/菌剂/微肥”的组合,并根据小麦病虫害的具体类型选择农药成分。
2.2 选地整地
在小麦种植、生长、收获的整个过程中,环境因素会对产量造成直接影响,对此,要根据小麦生长需求科学选择种植地块。在选地时,应将土壤pH 值控制在7.62~8.49,土壤养分含量要求碱解氮含量38.99~70.61 mg·kg-1、速效磷含量24.49~41.88 mg·kg-1、速效钾含量77.31~176.13 mg·kg-1、有机质含量7.31~13.58 mg·kg-1。种植地要求年平均日照时间在2 483.6 h,土壤含水量12.51%~17.94%。种植地应方便灌溉。
在确定地块后,要科学处理土壤,对土壤做好前茬处理,洒施底肥,并进行深耕作业,深度20~30 cm,确保耕层符合小麦种植的深度要求,确保小麦根系牢固,能抵御恶劣的外部环境。在此过程中,可以在土壤中混合粉碎的庄稼秸秆,并对土壤做好压实处理。还可以在土壤中施适当的微生物菌剂,如SP11、T50等,在提高肥力的基础上,使土壤环境更加符合小麦生长需求;或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如施加锌肥、铁肥、硼肥等,从而提高小麦活力,为小麦高产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精细播种
播种前,要先进行土地翻耕,确保土壤具备充足的养分和适当的通风条件。播种时,要保持适当的种植密度,适期早播;选择适当的播种方式,确保麦苗有合适的生长环境。
2.3.1 合理密植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合理确定小麦种植的密度,避免高密度种植。宁津县常用的种植密度为40万~50万株·hm-2。黏性土疏松透气,含有较多的养分和水分,可以适当提高种植密度;砂质土要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为小麦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3.2 精量播种
宁津县一般每667 m2用种量为3~7 kg,每667 m2基本苗6万~14万株,播种量按“斤种万苗”计算,采用扩行条播,足墒播种。另外,要选择适宜的时机播种,宁津县一般在10月播种。
2.4 水肥管理
2.4.1 合理灌溉
小麦对水的需求规律很明显,从芽苗期到开花期,需要每30 d灌溉1次;生长旺盛期需要15 d灌溉1次;孕穗后期,需要再灌溉1次。当前,宁津县的灌溉方式采取自压灌溉形式。在小麦生长期的灌溉,要注意以下3点。1)在小麦拔节期要根据土壤情况适量灌溉;扬花期要根据土壤情况和麦田情况确定浇水量。2)强化水资源管理,尤其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或干旱地区,要保证有较为完备的灌溉设施。3)夏季高温多雨期间要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铺设沟渠确保积水及时排出;冬季降雪期还要做好防寒措施。
2.4.2 合理施肥
小麦不同的生长期对肥料的需求也不相同。
播种前,翻耕土壤时要施适量的底肥,中等肥力的田一般每667 m2施复合肥25 kg、有机肥500 kg左右,可提高出芽率和幼苗质量。
小麦播种20 d后需要施肥1次,并根据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情况进行施肥,确保幼苗生长所需要的肥料充足,每667 m2施有机肥2 000~4 000 kg、复合肥200~300 kg、尿素25~35 kg、磷酸二铵20~30 kg、硫酸钾10~15 kg。
来年春天小麦返青后,灌溉返青水的同时要洒施肥料,肥料以氮肥为主,并加入适量的磷钾等成分,每667 m2施氮肥25~30 kg,确保小麦快速返青、长势好、分蘖多;小麦拔节时追施氮肥,每667 m2施10~15 kg,以促进植株光合作用和分蘖;小麦孕穗期要充分考虑水肥、光照等因素对开花、灌浆期小麦的影响,每667 m2施氯化钾20 kg。
2.5 田间管理
2.5.1 苗期管理
小麦出苗后,要定期观察小麦出芽率与出苗的整齐度,若存在缺苗严重的地方,要及时补种或移栽,宁津县一般在10—11月进行补种。苗期要进行至少
2次的田间除草,并注意观察土壤是否板结;同时根据墒情做好越冬灌溉工作,宁津县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灌溉,并根据麦苗长势和土壤情况等确定是否追施化肥;小麦拔节后要追施尿素,每667 m2以7~10 kg为佳。
2.5.2 中后期管理
每年5—6月是宁津县小麦的扬花期与灌浆期,这期间管理水平的优劣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好坏有直接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这期间降水较多,要及时排出积水。
2.6 预防倒伏
小麦倒伏情况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种植密度、施肥和病虫害等都有关系,要根据具体原因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小麦选种时选择抗倒伏品种;发生倒伏后,要及时扶起倒伏的小麦植株,尽量减少损失;若因肥力不够而发生倒伏,要及时追施肥料,使其恢复生长;若因病虫害造成倒伏,要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减少损失。
2.7 适时收获
在小麦收获过程中,要尽量保障收割质量,并根据品种分类收割,以先轻后重为原则,尽量避免使用铁耙敲打麦穗,也不要让收割机在麦穗上滚动,避免伤芽或霉变。
小麦收割完成后要及时晾晒,时间为2~3 d,然后每3 d晒1次,直到小麦干透。晾晒时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为佳。若收获期遇到阴雨天气,要延长晾晒时间,尽量不超过3 d。晾晒过程中要勤翻麦粒,确保小麦均匀干透,同时要检测小麦含水率,当含水率低于13%时即可入库贮藏。小麦晾干后要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贮藏阶段要避免库内温度过低,并避免阳光直射;还要避免鼠类的破坏,鼠洞要及时填补并密封好。
2.8 常见病虫害防治
2.8.1 麦蚜
麦蚜通常在小麦抽穗期到灌浆期出现,吸食小麦叶片的汁液,对小麦的叶片、麦穗、茎秆等部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小麦抽穗期到灌浆期要做好麦蚜的防治工作,可以通过清除周围的杂草,并适量增施磷钾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也可以使用药剂喷洒防治,一般每667 m2用20%菊马乳油80 mL、25%金迪乐60 mL、20%百蚜净60 mL、2%蚜必杀80 mL等,以上农药品种任选一种兑水35~50 kg,在上午露水干后或16:00后均匀喷雾,间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5]。
2.8.2 灰飞虱
灰飞虱也是宁津县小麦主要虫害之一,其具有刺吸式口器,为害小麦的地上部分;且繁殖较快,易造成大规模损失。灰飞虱的防治策略如下:及时清除杂草,减少中间寄主,防止灰飞虱在小麦出苗后迁移到小麦植株上为害;还可以用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或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2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等农药,病重田在间隔7~10 d后再喷1次。此外,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落叶,减少病源[6]。
2.8.3 根枯病
宁津县小麦根枯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根枯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的基部腐烂、变黑,随着病害的加重,逐步向顶部扩展,造成植株枯死,甚至造成植株根系与茎部病变,严重时造成整个植株死亡。小麦根枯病防治措施为选择抗病小麦品种,并将麦种在农药中浸泡,减少植株感染概率。病害严重时要喷洒多菌灵药剂,一般每667 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 g,兑水15 kg均匀喷雾,间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
2.8.4 纹枯病
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宁津县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是由丝状真菌入侵小麦的根系引起的,一旦发病会直接为害小麦根系,造成小麦根系腐烂、植株死亡,影响小麦产量。为防治该病,播种时要选择抗病品种,并保持适当的播种量。在药剂应用方面,每667 m2用5%井冈霉素40 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 g等,兑水喷雾防治,病重田间隔10~15 d再喷1次。
2.8.5 锈病
近年来,宁津县小麦锈病呈高发、频发、多发趋势,总体面积不大,但分散。小麦锈病会为害小麦的叶片、茎秆、穗部和籽粒等部位,影响小麦生长。发生锈病时要及时清除植株上的锈斑,并喷洒农药,一般每667 m2用5%井冈霉素250 mL左右,兑水向颈部喷洒,病重田间隔7~10 d再喷1次。
2.8.6 黄矮病
宁津县小麦黄矮病发病率较高。黄矮病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以为害小麦叶片为主,叶片发病后呈黄色,植株变矮。小麦幼苗患该病后,生长发育缓慢,分蘖变少。拔节期小麦患病后叶片全部发黄;抽穗期小麦发病后,旗叶发黄。该病多见于早播、重播的麦田,以及水肥不足的麦田,气候条件差、栽培管理不当、蚜虫密度大均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抽穗期,若遇到倒春寒天气,小麦抗病能力降低,则黄矮病发生率提高。在预防黄矮病时,要做好以下3点:控制播种时间,以晚播为宜;整地时施足基肥,增强麦苗抗病能力;播种前,用0.3%乐果乳剂和0.5%灭蚜松拌种。
3 结语
小麦是宁津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确保其高产增产,要结合宁津县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小麦抗病性,同时要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不断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蕊.小麦的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23(2):95-96.
[2] 李明.小麦的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8):121-123.
[3] 张收鸽.小麦的高产增产优质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5):106-108.
[4] 石松.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23(2):97-98.
[5] 武军涛.小麦高产丰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当代农机,2023(6):95-96.
[6] 邹慧晶.山东东平县小麦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7):58.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武红梅(1975—),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E-mail:1140050588@qq.com。